第1章 柩前继位

万岁殿,已满是灵幡素帐,梓宫靈位就设在殿中。刘知远的遗体被拾掇,香汤沐浴更衣,做好防腐措施后,直接入殓。国初,礼制不全,再加刘知远临亡前有诏,后事治丧,一切从简,勿耗帑藏,勿扰黎庶。不过纵有诏旨,皇帝的丧葬,又哪里真正简单处置的。

没有秘不发丧,皇位继承没有任何疑议,刘承祐以太子监国那么久,朝堂局势总体也还算平稳。

不过,皇帝驾崩的消息,还是以极快的速度,传出宫去,并蔓延全城。对于此,在京官员,不论如何,都挤出几滴泪,嚎个几嗓子,让邻里听到,并且将家中喜庆的器物都收起来,同时命人准备好哀服。

相较之下,东京城中的普通百姓反应则要冷淡得多,刘知远虽是开国之主,却不是什么以“仁慈爱民”著称的明君,实在难让人生起什么惜念之心。再者,皇帝驾崩,帝位承继,那是朝廷文武要去担心的问题。

普通的百姓,除了某些闲的蛋疼的吃瓜群众,有多少人会去关心皇帝生死?当然,也不可能完全无动于衷,自三代以来,新主继位,总是动乱频生之时,就没哪一次是平稳过渡的。

如今的日子虽然艰苦,但总归安稳了这个冬天,眼见着开春了,皇帝没了。谁当皇帝他们不关心,但换了皇帝之后,他们的生计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却由不得他们不去担忧。

万岁殿内,很冷,有白雾滋生,灵柩旁边,置有诸多冰块,这是防腐的必要手段。周边点白烛林立,刘承祐一身孝服,跪在梓宫前,已守了一夜。身体已是格外疲惫,但精神却十分亢奋,根本舒缓不下来。倒不是有多喜悦,只是倍感压力,紧张,乃至彷徨,甚至他自己都不知道,在彷徨什么。

“二郎,你去歇一歇吧。”略带着点哀伤的声音,轻柔地响在刘承祐耳边。

刘承祐摇了摇头:“无妨。”

该有的姿态还是要做的,并且要做足。当然,刘知远对刘承祐,那是没话说的,刘承祐性子虽冷,终非无情,倒是甘愿。

李氏蹲到刘承祐面前,探手在他满挂着疲惫的脸上抚摸了一下,仍旧温柔道:“白日,还有大事需你操劳。娘知你恭孝,但此时,对你父最大的孝顺,便是平稳继位,接掌国政,安抚人心,稳定江山!”

李氏,真的是个坚强贤明的女人,识大体而知本分。

在李氏的劝说下,刘承祐终是起身活动活动。出殿,一阵凉风袭来,用力地揉了揉脸,稍微缓解了一下疲惫。扶着石栏,望着朦胧晨色下,殿宇森森,沉浸在一片哀伤的气氛中。

“陛下。”李崇矩挎着刀,至刘承祐身边,已然变更了称呼。

“孤还没登基,如此称呼不妥!”刘承祐说。

李崇矩立刻变回了称呼:“殿下。”

“情况怎么样?”刘承祐问。

李崇矩这才答来:“东京已全城戒严,诸门四闭,宋巡检使坐镇巡检司,开封府衙下巡吏、衙役也全数出动,保证动乱不发。”

在这最紧要的关头上,刘承祐不可能真就枯待在灵柩前,乱世天下,不可能为了避畏人言非议而被动地等待,反而要积极作为,锐意行动,将局面彻底掌控住。

在刘知远驾崩之后,刘承祐便下了数道命令,全城戒严,全军戒严。以宣武门守李俭为宫门使,禁军指挥向训为皇城使,表兄为宫苑使,并以大舅李洪建率控鹤军巡卫皇城。宫门紧闭,许进不许出,似杨邠等“托孤”大臣,都被圈在宫内,杜绝一切不稳定因素。

“禁军情况如何?”刘承祐问。其他动作都是有必要的,但是禁军才是最重要的,十多万军队稳住了,局面便定下来。

“各军使已奉令归营,约束士卒,史都帅、刘都帅与郭枢密已不间断巡视各军、营,宣慰人心!”李崇矩禀道,又补充了一句:“史都帅,未脱离视线,小底、武节两军,有国舅(李洪信)与孙指挥使等将镇定!”

“唔......”刘承祐应了声,眉头虽未松展,但表情看起来却是越发平静了:“大臣们呢?”

“在待漏院那边,杨枢相并无异动。”

“恐怕有些怨言吧!”刘承祐淡淡地说道。深吸了一口气,刘承祐低沉地说道:“熬过这段时间,大局定下便好!”

遥望东方,天际间已有一丝微妙的亮光闪现,黎明将至。至万岁殿东庑,抓紧最后的时间,小憩。

“刘帅,你一直跟着我作甚?”广锐军驻地内,史宏肇不耐其烦,终于爆发了出来,寒着一张脸对刘信道。

作为侍卫司的一二把手,两个人奉命安抚军心,但是,自出宫门,刘信便像只跟屁虫一般,吊在史宏肇身边,形影不离,甩都甩不开。

闻言,刘信探指伸进头上绷着的白巾,挠了挠,漫不经心地答道:“没什么,就是想跟着你。”

这副态度,顿时惹恼了史宏肇,质问道:“你这是欲监视本帅吗?”

“是又如何?”刘信打了个哈欠,也有点不耐烦地瞟着史宏肇:“至于为什么,你自己心里不清楚吗?”

刘信此人,一向嚣张跋扈,似乎刘知远一死,身上的缰绳松开了一般,更加无所忌惮了,什么话都敢直直地往外说。论城府,估计还不如史宏肇。

果然,此言一落,史宏肇脸直接阴黑,冷冷地盯着刘信:“你此言何意?”

见其反应,刘信却无与其啰嗦的兴致,直接道:“反正,今日我是跟定你了!”

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发出几声噼啪声响。这下刘信反而来劲了:“怎么,史都帅要和我较量较量?”

深吸了一口气,史宏肇甩头便换了个方向走去。

“去哪儿?”

“本帅要去厕溷,你也要跟着吗?”

“同去!我不嫌你屎臭......”

刘信或许干其他事不行,但这弄耍泼皮无赖之举,却是得心应手,硬是纠缠着史宏肇,直到天亮,宫中传来消息。

待漏院中,过百的朝官勋臣进宫而来,人一多,总免不了稀碎的声音,因被限制自由,有些抱怨。杨邠坐在一边,神色阴沉,表情麻木,似乎在刘知远驾崩的打击下,仍没有反应过来。

黎民已至,禁军的高级将领们,安抚好将士之后,也陆续入宫。看好了时间,还是杨邠起身,冲在场文武说道:“诸位,去万岁殿吧!”

所有人精神一振,肉戏将来。

万岁殿中,百官齐聚,哀伤的气氛中透着严肃郑重,刘承祐埋首跪在前列。身后,仍旧不免“嘤嘤”而泣的动静。

刘承祐此时的形象,很是不佳,面容憔悴,神情疲惫,衣衫甚至有些不整。不过,当此之时,自然是越狼狈越好,太整洁了,表演嘛,要注意细节。

让众臣“哀伤”了一会儿,李氏起身,慢步走到杨邠面前,自袖中掏出一封黄皮卷帙,盯着他:“杨卿,遗制,便由你宣读吧!”

杨邠面皮颤了一下,看了一眼刘承祐,只见他稳如泰山,目不斜视。眼皮子快速地抽搐了几下,杨邠深吸了一口气,双手接过遗诏:“是!”

旋即起身,站至梓宫侧下方,杨邠高举诏书,大声道:“大行皇帝遗制在此,众臣听宣!”

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了,除了刘承祐,他仍旧沉浸在无尽的哀思之中。

“皇太子承祐,天资英奇,毓德明睿,人望攸属,神器所归。可于柩前继皇帝位,服纪日月,一依旧制!”

几乎是一字一句地,杨邠将遗制念完,而后合起,直接朝刘承祐拜倒:“臣,参见陛下!”

不管心思如何的复杂,这个场面下,杨邠不得不向刘承祐屈下膝盖。

“参见陛下!”紧跟着,一干文武,围绕着刘承祐拜倒。

参拜新皇的声音虽然不够整齐,不够响亮,但是,从这一刻起,大汉皇帝——刘承祐,正式上线。

第25章 周世宗与杨令公第120章 开始着手对付辽国第127章 冬至宴3第19章 韩熙载都等急了第45章 靖江军第83章 抉择第35章 东归第135章 韬光养晦第192章 再得两子第1773章 质问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219章 八月战争第196章 开宝八年第413章 态度与宣言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322章 真正引以为豪之处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163章皇后染病,储君人选第32章 天子上门第71章 北齐镇第238章 皇帝还是怕皇后第1764章 禁轿第317章 修法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338章 澄心堂内心惶惶第1757章 勋贵子弟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271章 将威胁消灭于萌芽第29章 独眠孤馆第215章 手忍不住颤抖第60章 都安心了第89章 安南冬归人第60章 都安心了第366章 安东不一样!第9章 公府密议第253章 运筹千里王枢密第309章 衡酿第246章 目标八寨第239章 进退第10章 契丹乱政第18章 侯益第36章 奉宸营第408章 蠢儿子第401章 王彦升之死仁宗篇8 罢相“疑云”第134章 班师还朝第191章 财制变动第421章 为什么不喝酒?第399章 还债第387章 契丹终被打回原形第24章 巡游第156章 河东风云(3)第17章 鼓噪第1714章 百姓苦第1793章 又一个四品大员没了第76章 大才蒙尘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425章 安东国的太子第1731章 一缕惆怅第2048章 最后的旅途19第1706章 拾遗补阙第157章 河东风云(4)第134章 回府第162章 兵事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353章 信使第354章 扯后腿的在朝中第18章 诏议国策第182章 邢州有变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224章 邺都文武第395章 疯涨的盐价第19章 罢免两勋贵第26章 新政与人事第2108章 太宗篇终 一个时代的结束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亚第51章 以镒称铢第332章 广德殿婚宴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义子第77章 潘美请缨伐安南第19章 罢免两勋贵第7章 风波第20章 小民犹能议国政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国第62章 祸福之间第20章 被忽视的问题第89章 谈话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将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365章 枢密军政第79章 “抚远之战”第74章 东亚海盗的兴起第314章 壬戌科状元第414章 到此为止第8章 掺沙子的效果第1779章 四王毕第319章 大将早逝第334章 下诏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