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鼓噪

晨曦时分,太阳照常自东方升起,屡屡柔和的光线,刺破黎明前最后的昏暗,照在晋阳的坚城铁壁之上。很快,天空中布满了一层层亮丽的朝霞,绚丽多彩。城外的树林间,已然响起了阵阵清脆的鸟鸣声,不知有多少早起的虫儿已经被吃了。

时辰还早,东城正门下已然聚集着一些等待着进城的百姓。城楼上,轮值的年轻队长揉了揉眼睛,扫了一圈底下规规矩矩候着的人群,露出了点满意的神色,打着呵欠,招呼着手下:“准备开门!”

“有情况!”这个时候,阙楼之上的哨卒高声示警。

“怎么回事?”

“队长你看!”哨卒遥指东面。

噔噔噔几步跑上阙楼,队长朝远处张望,查看情况,很快,表情就变了。城池东面,视野十分开阔,隔得虽远,却能清楚得看到,有一支军队正排着整齐的阵型向晋阳城走来。

“立刻上报!”见状,队长果断吩咐着:“戒备!”

城头之上的卫卒,顿时刀出鞘,箭上弦。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底下的百姓也察觉到了情况的不对,哄然而散,唯恐避之不及。

待那支军队近前,城门队长疑惑了。城外的军队不过两百来人,都是河东军服饰,分明是自己人,且没没有携带兵器。按捺住心头的怀疑,队长高声喝止道:“来者止步!你们是什么人?”

底下带头的正是张彦威,听到喝问,直接出列,仰头高呼道:“本将是龙栖军都虞侯张彦威,我等有要事入城,求见北平王。”

闻其言,队长脸上疑色不减,略作沉吟,答道:“若是张将军入城,自无不可,但您所率军卒,请恕卑职不敢放行。还请将军散去其众!”

听到这么个回答,张彦威脸色顿时微变,心里不禁嘀咕:不是说都安排好了嘛!

心中凭生出些烦躁,张彦威不由扯足了嗓子,继续说:“我等确实有要事!城上的弟兄,请开城放行!耽误了大事,只怕你担当不起!”

阙楼上的队长还算忠于职守,语气也跟着强硬起来,冷声道:“请张将军恕罪,卑职职责所在,不敢轻启!请将军止步,遣散众人,否则休怪卑职不客气了!”

显然,城门队长已经确定张彦威等人有异,警告完,立刻让手下的弓箭手拉上了弓,瞄准张彦威等人。张彦威见状,心中顿时大骂:都办的什么事?连个“门候”都安排不好!

“放他们进城!”在城楼上下紧张对峙之时,一道懒洋洋的声音响在队长耳边。

扭头看,却是营指挥使亲自来了,队长很是惊愕,向其确认:“您说什么?”

“我说开门,放他们进城!”营指挥又说了一遍,这回清楚地传到队长耳中。

队长脸色一变,指着城下:“可是他们——”

面对麾下的质疑,营指挥根本不听其啰嗦,强硬地打断他:“上头的事,容得你一个小小的队长在此罗唣?他们没带武器,纵使放他们进城,又能出什么事?开门!”

伴着一阵沉闷的启门声,厚重的城门终究是开了,已经在城下憋了一肚子气的张彦威,顾不得许多,立刻领着人进入,直接奔向北平王府。

......

王府后院,主母李氏居处,母子三人正在进着早食,刘承祐日常前来蹭饭。三弟刘承勋也在,反倒是老大刘承训没来,大概是最近几日太忙了。

“二郎,吃个蛋。”李氏满脸慈祥,亲自给刘承祐剥了个蛋,轻轻地放到其面前的盘子里。

“多谢阿母!”刘承祐吸了一口粟粥,瓮声道。

“你呀,简朴虽是品德,却不要太过苛待自己。你年纪还小,军政要务自有你父兄去操劳,不要太辛苦了。这段时间,眼瞧着你清瘦了这许多!”和蔼的目光洒在刘承祐身上,李氏温柔地叨念着。

在刘承祐的印象中,李氏一直是个十分睿智明理的妇人。多思多虑的性格,让刘承祐对李氏的话敏感地多想了。“让父兄去操劳”,这莫非是在对自己暗示?

抬眼看向李氏,却正对上母亲两眼中关切的目光,那应当是做不得假的。轻轻地舒了一口气,刘承祐朝李氏点了下头:“让阿母挂虑,是儿子的罪过。我,会注意的。”

以李氏的智慧,又哪里看不出刘承祐敷衍自己的意思,却是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吃蛋吧!快凉了。”

两指夹起剥好的蛋,细嫩光滑,还飘着几缕热气。蛋是鸽子蛋,这东西,补肾益精.....

“我也要!”另外一边的三弟刘承勋却忍不住向李氏开口了,眼巴巴地望着李氏,一副需要关爱的样子。李氏自不会厚此薄彼,笑骂着拾起一颗蛋,动起手来。

“二哥,你什么时候带我去军营转转呀!”刘承勋年纪还小,却是三兄弟中最活泼的,此时有些坐不住,期待地望着刘承祐。

“征得父亲同意,我便带你去!”刘承祐淡淡地回了句。

刘承勋闻言,小脸顿时一苦,朝刘承祐吐了吐舌头,嘀咕道:“那还是算了,还不如偷偷溜出去......”

“你说什么!”其言入耳,旁边的李氏却是凤目微睁,嗔怪地盯着他。

“没,没什么!”刘承勋立刻摇头矢口,讪讪地笑了笑。

刘承祐却打量着这三弟,十三岁的青葱少年,充满了稚气,长得虎头虎脑,身体很棒,是个武将的好苗子。看着这少年,刘承祐的思绪,却不由飘远了。

他隐约记得,史书中有那么一段记载,大意是:郭威率邺军南下“清君侧”,隐帝崩于京郊,以国不可无主,请立皇弟勋。太后以皇弟勋病笃拒之,威等拜视,果然,遂议立刘知远养子身份的刘赟。其后,刘赟被废杀。刘承勋第二年也卒了,却没有再交代究竟是病卒,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

此时瞧着眼前这生龙活虎的少年,刘承祐的心却是又冷了几分,脑中浮现出那张谦和肃慎的面庞。郭威,呵呵......

思绪飘飞间,自王府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嚣声,哪怕处在王府深院,也能隐约听到某些“北平王”的高呼。

堂间众人顿时面面相觑,李氏凤眉凝起,朝侍候着的一名内院管事吩咐着:“去问问,怎么回事!”

刘承祐放下了手中的筷子,拿起一方丝帕,擦了擦嘴,很是淡定的样子。

未己,出去探听的管事匆匆而归,紧张地禀报道:“夫人,王府外聚集了大量军民,他们鼓噪着要面见大王!”

“有这等事?我要去看看!”刘承勋闻言,却是来了兴致,兴奋地表示要去凑个热闹。

“你给我待在这里!哪里都不许去!”结果被李氏一句话镇压。

刘承祐则不急不缓地,起身朝李氏行礼告退,要去看看情况。而注意着二子那淡定的表现,李氏眉宇间的凝意也渐渐散去,望向堂外,轻轻地吁了口气。

转脸,便开始教训起不安分的三子。

第33章 真正目的第51章 诏令西进第400章 柴荣死了第342章 杀肥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导师第124章 定难军事第39章 长沙第144章 堂审第2045章 最后的旅途16第124章 目标大理第238章 杯酒释权第143章 许州将吏为之一空第240章 南口大战9第59章 不知死第2046章 最后的旅途17第82章 不手软第7章 不如意的二审结果第180章 过邺都第1676章 惨重第296章 反响第1761章 新问题第91章 王峻骄狂第156章 南唐来使3第101章 这就是开宝盛世?第128章 二使携礼来第72章 磁州贼第217章 大动干戈第17章 附议第72章 雷王之争,西北现状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罢我登场第13章 杨业述职第381章 刘皇帝返京第60章 惊喜来得太突然第1783章 戴孝入碎叶第431章 吐蕃之乱 可安心乎第34章 史卿,朕还有重任相托第1721章 再没有比饱暖更真实的了第39章 濮州案(2)第48章 处处矛盾第24章 太子新结良媛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进新时代第51章 如今的大汉第63章 开宝十三年下半年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83章 惠妃母子第444章 揣测者第456章 刚愎的刘皇帝第98章 追捕第1676章 惨重第76章 处置决议第445章 捐资捐款,天灾不断第1788章 议点正事第4章 见完这个见那个第396章 天花板第490章 御宴继续,王钦若第22章 荆南既定第50章 打他一仗世宗篇49 皇帝迟暮,太子早薨第369章 找上门来第474章 立场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宾事件第453章 注水的开宝功臣第127章 皇城司第168章 执迷不悟第291章 汉辽山阳之战第79章 势孤危第328章 默认第46章 契丹异动,后顾之忧第1781章 危险往往来自背后第149章 西拓南并第11章 请教第419章 刘皇帝请客第28章 刘承祐的想法第338章 棋手与棋子第295章 北伐的尾声4第263章 高丽想伸手了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亚风云终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278章 给老大一个机会第30章 韩通与向训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99章 北使南归第34章 惊陶谷第107章 深思熟虑第30章 韩通与向训第260章 诱敌之计落空第73章 纸上谈兵第210章 问题来了,谁做主帅第114章 三月为期第318章 硕果仅存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声音第39章 连夜南进第357章 国灭第25章 拟一份名单第71章 六合堤上第148章 再去一臣,继任人选第21章 捷音已先来第445章 捐资捐款,天灾不断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