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8章 应急机制

第1748章 应急机制

“此番火药库失事,延庆坊大火,皆赖巡检司果断出兵,动作迅速,方使火情及时得到控制,避免更多损失及伤亡!”

刘皇帝换了个姿态,慢悠悠地说道:“按理说,巡检使张永德,勇于任事,敢于担当,有济难之功,该当予以褒奖。

不过,当夜他便向朕告罪,原因是,未得上命,擅自掉兵,有违朝制,朕也觉得是这样。朝廷制定那么多典章制度,就是为秩序井然,一举一动,都有法可依,有例可行。规矩定了,就不是摆设,就该遵从。

关于此事,诸卿有何意见?”

众臣在下,听刘皇帝说出这么一番话,都有些把不准刘皇帝的脉。都这种时候了,不会还要就此说事,拿张永德的过吧。

已经罢了一个兵部尚书,难道还要把张永德也给撸了,倘若这样,那张永德此番,可算是得不偿失了。不少人,都把目光投向张永德,不过张永德倒显得很平静。

赵匡义近来不论是在御前,还是在朝廷内,表现都很积极,此时想了想,也主动开口:“陛下,事分轻重缓急,当危难之际,张巡检不为个人得失,勇于担责,救灾救民,此为大义所在。

虽略有逾越之处,却也事出有因,倘以此罪之,恐怕朝野难以心服,今后,臣工遇事,也将畏手畏脚,难免迟钝,失时失效”

说到这儿,赵匡义停顿了一下,又道:“不过,朝廷所定规矩,又不能不守。臣以为,此时可以特例看待,陛下可法外施恩,宽恕张巡检逾越之举。陛下金口一开,自可两全其美!”

“这不失为一个解决办法!”听赵匡义这么说,刘皇帝轻轻一笑,道:“不过,特事固然可以特办,然此例一开,今后所有人都以此为借口,假危急之名,先斩后奏,长此以往,那制度规矩,岂不形同虚设?”

话说到这个份上,如何不知,刘皇帝另有用意。也猜了,赵匡义直接拱手请示道:“陛下英明,恕臣愚钝,还请陛下示下,教臣等一妥善办法!”

赵匡义又故作谦虚了,以他的聪明智慧,怎么可能想不出来,只是捧着刘皇帝罢了。刘皇帝也不兜圈子,嘴角微微上咧,说道:“此事可成,特例,但只此一例!”

“至于今后!另寻他法!”

说到这儿,刘皇帝突然瞧向近来日子十分不好过的开封府刘继昌:“东京每年发生多少火情?”

闻问,刘继昌不敢怠慢,立刻答道:“回陛下,据臣所查,东京每年各类走水,约有三百余起。”

“有这么多?”刘皇帝有些意外。

刘继昌答道:“陛下,火情虽多,但都无法与此次火难相比!”

“朕是问你这吗?”刘皇帝瞪了他一眼,道:“平日里遇火,都是如何应对处置的?”

“回陛下!”刘继昌硬着头皮,答来:“根据乾祐年间所颁治安条例,府衙下设有救火队,遇火情随即出动,同时各里坊小吏,亦有监察,街巷之间,亦常备注水池,常备水缸,以备火情。因而,走水颇多,却未酿成大的灾难.”

刘继昌这番话,又有些避重就轻了,东京每年那么多起火,前前后后,损失财产,死伤人众也实在不少,只是摊薄下来罢了。

这么大的城市,出几次火灾,显是很正常的。即便损失大些,苦的也是小民,甚至咎由自取,只以寻常记录上报,也惊动不了刘皇帝。

对于这里边的门道,刘皇帝虽有所觉,倒也没寻根究底,继续为难刘继昌,他目的并不在此。当然,对于他所提关于火情的治安条例,他此时倒也有了些意识。

接着刘继昌的话,刘皇帝感慨道:“显然,从朝廷到官府,过去并不是没有警惕。只是,以此次之事看来,过去的条例,只适用于小火小灾,寻常事务,遇此大火急情,便力有不足!”

“依朕的意思,在巡检司框架下,单设一支队伍,专门应对此类急情,不只是火灾,就是洪灾、雨灾、暴乱,也可应时而出!”终于,刘皇帝说出他想法。

刘皇帝这番建议一提出,在场的大臣们别管心中究竟如何想,面上表现得却极为到位,皆赞其英明,考虑得当。

大概是也有些腻了,刘皇帝觉得这样的反应颇为无趣,叹了口气:“也只有经历了这等刻骨铭心之痛,方能有所反思,寻求改变。吃一堑,长一智,延庆坊死难了那么多士民百姓,哪怕为了给他们一个交代,也得有所措施,以免祸事重演。这是用性命换来的教训啊!”

“陛下忧国忧民之心,臣等钦佩不已!”王著这一回抢先开口,继续对刘皇帝唱赞歌。一旁的赵匡义方欲张嘴,瞥了他一眼,生生地咽下。

“陛下的建议甚好,完全可以加强朝廷在此类突发事件的应对!”刘旸也起身,郑重地说道。

看着刘旸,刘皇帝道:“人数,暂且定为一千人,具体条制与组织细则,就由你与众大臣以及枢密院、巡检司共同拟定,看看效果!”

“是!”

“遵命!”

“你们都退下吧!太子留下!”刘皇帝是越发感到精力不济了,只议了这么一会儿,便有些疲惫,姿态垮了下来,冲众人摆了摆手。

众臣鱼贯而出,崇政殿内迅速安静了下来,刘皇帝微微倚靠在御案边,撑着脑袋,默不作声。刘旸见状,轻声唤了句:“爹!”

刘皇帝揉了揉额头,看着他:“坐!”

待刘旸坐定,刘皇帝方才缓缓道:“伱记住,所谓制度与规矩,只是用来约束臣下与百姓的,作为君主,可以严于律己,却不能彻底困于其中,凡事且看利弊如何!”

刘旸微愣,旋即有些郑重地道:“是,儿记住了!”

也不管刘旸是否听进去了,他本身只是有感而发罢了。坐起身,换了个姿态,轻叹道:“那韩德让在东京已经都留许久了吧!”

刘旸颔首:“已然二十日过去了!”

刘皇帝悠悠道:“你可知,他们的来意?”

“据理藩使萧思温汇报,他们此来,是欲向大汉称臣求和,恢复两国邦交往来,意图与大汉永结友好,不复冲突!”刘旸想起几日前萧思温汇报,缓缓答来。

“看来,他们在漠北,是有些熬不住了啊!”刘皇帝笑了笑,而后冷冷道:“只是,党项之祸,就在眼前。朝廷花费了二十余年时间,都没能感化他们,何况契丹?这不远数千里南来,不过是对大汉有所求罢了,说什么永与为好,岂可轻信”

第189章 赵大述职第52章 联姻第118章 面静心动第171章 我能说,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吗第1751章 结束了第79章 楚昭辅之政第62章 祸福之间第204章 解决第160章 军政分离的尝试第379章 诏书下达第70章 未来宰相的安排第97章 再临井陉第245章 下一步战略第5章 堂议第215章 郭、李之争第416章 面试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348章 潘帅喜迎敌援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风波第92章 定州事第280章 虑难备战于前第2048章 最后的旅途19第13章 考校第1818章 慈母败儿第61章 南北之争第327章 派系第1777章 东平王的谢幕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192章 刘铢案世宗篇27 南洋勾吴第117章 机会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130章 苍山洱海第374章 推倒重来第66章 朕要亲征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历史第346章 文人风骨第70章 唐主忙乱急点兵第1818章 慈母败儿第157章 《刑统》将成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97章 隰州半岛史话·百年基调第2081章 太宗篇28 剑南“玩”脱了第235章 开封新城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249章 枢密院内第138章 刘皇帝认可第31章 议治湖湘第295章 难第125章 冬至宴第136章 收一将,纳一妃第458章 再临东京第161章 河东风云(8)第5章 王朴走了第144章 两月灭蜀?第457章 粉饰一二第88章 秋后算账(续)第127章 魏博问题第314章 门庭若市第162章 出游携新妇第138章 请立太子第21章 黄袍加身第305章 辽国三载第346章 文人风骨第1727章 府尹正纳妾第312章 董遵诲兵临上京第146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第26章 要坚持做大汉的忠臣第1694章 盐州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负担第24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433章 圣训第268章 机遇第86章 活下来,就是名将第154章 河东风云(1)第47章 诱其北上第60章 “暴毙”第41章 探监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234章 南口大战3第44章 个中弊端世宗篇47 封禅第108 状元第97章 再临六合第51章 郭氏父子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450章 落幕第109章 在长安第83章 东京反应,王峻密奏第41章 刘信遭贬第140章 杀心大起第513章 最后的旅途12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么简单第159章 乱情第35章 坐不住了第243章 不自知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132章 不惜代价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