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1章 结束了

第1751章 结束了

殿庑下,廊道间,太子刘旸迈着稳健的步伐行走,还未至殿门,刘皇帝的声音便飘了过来:“下面点,再下面点,就是这儿,用点力真舒服,你这小手真巧,真不错”

刘旸不由住脚,平静的面庞间流露出少许怪异之色,不过很快恢复从容,再度迈开脚步,一直到殿门外,稍微扫了眼,躬身一礼:“爹!”

刘皇帝正以一个慵懒的姿态怕在御案上,满脸惬意的表情,明眸皓齿的宫娥正跪在身后,一双纤细的手正温柔小心地在他背上活动着,俏脸泛着红晕,额间也浮现一层细汗。

听到刘旸的声音,刘皇帝睁开了眼,露出一副惺忪之态,看着刘旸,习惯性地道:“坐!”

不过,很快就反应过来,在这殿前,似乎没得坐。日头西移,崇政殿前昏暗了许多,处在一片阴影中,刘皇帝扬了扬手,身后宫娥立时停下了动作。

撑着御案起身,刘皇帝冲刘旸问道:“我这两日,殿前见客,连门都不让人进,是不是惹人笑话了?”

“怎么会?”刘旸自然不会说实话,但紧跟着又说了一句实话:“臣子们怎敢非议陛下!”

“你们把大案收回殿中去,再挡在殿门,怕真要为天下笑,以为朕有些癖好了”刘皇帝起身伸了个懒腰,朝旁边的宫人吩咐了句。

扭头便向刘旸招招手,道:“你陪我走走!”

“是!”

躲着阳光,吹着夏日暖风,父子俩慢悠悠地行走在御道间,大概还是有些热,刘皇帝忍不住把身上那层单薄的外袍脱下。喦脱不在,则由刘旸亲自接着。

“近来很是忙碌吧!”刘皇帝问道。

刘旸:“有臣工们鼎立相助,事务虽多,却有条理,儿却是越发觉得从容了!”

“这才是正理!”刘皇帝露出少许笑容,道:“勤政我是赞同的,但伱过去勤奋,事事亲力亲为,却是太累,苦了自己。怎么为政办差,你早已熟悉,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式,你今后要做的,是驭人。

当初我让你学习观人、识人,而目的,就是让你在此基础上,学会用人!权在掌握,放手人才,以天下之贤为用,则国家可治!”

“儿谨记爹教诲!”刘旸认真地道。

“榆林的事,收尾得如何了?”刘皇帝点点头,问起。

闻问,刘旸从容禀来:“四弟上报,最后一批军队已然撤还,各归防地,榆林戍防,已然做好安排,四弟推荐代郡公折御卿领军一万,坐镇夏州,继续弹压当地。四弟及平叛之功臣,将于入秋前回朝述职.”

“总算是结束了?”刘皇帝沉默了下,轻声叹道,但语气中带有少许的疑问。

刘旸也叹息一声,说:“根据各方奏报,时下榆林,一片凋敝,遍地尸骸,满目疮痍,人口十不存一,不知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恢复如初,甚至可能,永远沉沦下去”

“但是,大汉身躯上的一块腐肉,却被彻底割除了,血固然流得多,但人更健康了,不是吗?”刘皇帝顿时道,看着刘旸,语气有些严厉。

“爹说的是!”刘旸也不慌,平静地点点头,然后继续道:“关于榆林的善后处置,朝中仍有争论,不过大部分朝臣,已然偏向废除榆林道,并对旧有州县进行裁撤合并,毕竟,以当下之榆林,实在难以承担一道建置!”

“你是怎么想的?”刘皇帝问。

刘旸直接表明他的想法:“儿也赞同,将榆林地区重新整顿,以便接下来的恢复治理。据张齐贤上报,平叛之后的榆林全境,汉民已不足三万,且以老弱居多

另外,党项大部不存,再加上接下来的外迁,可以说榆林党项之患已从根本上解决。但是,那些当地杂胡,在这种情况下却又凸显出来了,朝廷还当加强治理,以免党项之祸重复!”

“张齐贤是个人才啊!目光长远,一言中的!”刘皇帝问:“他这个榆林布政使有什么办法?”

刘旸道:“张齐贤提议,一面继续向榆林迁移汉民,充实人口,一面则对当地杂胡进行彻底的编户登记,化为汉民,不再放其自由!以眼下榆林的情况,完全可以实现,即便那些酋长、首领不愿,当此之时,也没有反抗的胆量!”

“可以!”刘皇帝颔首:“我早说过,除了党项,别再冒出什么其他杂胡,趁着这个机会,把榆林经营成为固土!”

“是!”刘旸道:“儿以为,时下之榆林,保留夏、灵、盐、银、丰、胜六州即可,其余州县,一概裁撤。原本的官吏,可考核取其才干留任,人口填充,或可从盐池着手,以此吸引外来汉人商民!

西北的青白盐,天下闻名,有此利在,再有朝廷支持,即便慢些,总能逐渐恢复。眼下,还有一问题,便是整顿后的榆林如何定级,是囊括在一新行政区下,还是恢复当初,直接并入关内?”

“再并入关内就算了,不需这等反复!”刘皇帝想了想,道:“这样以榆林六州设立巡抚道,属次道级,就以张齐贤为巡抚使,主持六州政事民生。张齐贤是个干才,这些年也做成了不少事,此人可为你今后的宰相,你当善加利用。眼下,再让他在地方上多历来一番,基础打牢固一些,也方便你日后提拔!”

“是!”刘旸郑重一礼。

“对了,怀遇在安东已有十多年了吧!”刘皇帝突然想到什么,问起。

提及此,刘旸脸上也露出少许的温柔,感慨道:“是啊,一晃都十年过去了!”

“安东很好吗?”刘皇帝嘴里笑骂道:“这么多年,这小子也不知回来看看,倒是怪想念他的。把他召回京吧,在安东历练这么久,可以托付大任了!”

“是!”对此,刘旸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时至如今,在臣下之中,刘旸只有三个真正腹心相托的人,李昉、慕容德丰以及马怀遇。连慕容德丰在经过山阳的历练后都回京,再把马怀遇放在安东,刘旸心中都有些不忍了。

“榆林平叛,耗费如何?”点点头,刘皇帝又问道。

“根据财政司的初步统计,从去岁冬正式发兵平叛始,各项开支在2300余万贯,粮草损费在五百三十余万石,其中逾六成消耗在转运途中。若是加上各项善后开支,数额还将加大”

“这么多!”刘皇帝有些惊讶:“也就是说,一个小小的榆林之乱,朝廷平定所费,有一年三成的财税!”

有那么刹那,刘皇帝都以为这是在北伐了。见刘皇帝面露怀疑,刘旸道:“这些年,大汉铜钱价值一直在贬值,另外便是,此番平叛,各种非战之损耗,实在太多了,还有不少浪费,再加上一些额外支出,堆积下来,便是巨大代价.”

“这打仗,果然打的就是钱粮啊!”刘皇帝琢磨了下,吩咐道:“接下来,就好生休养恢复吧!”

同时,心中不免嘀咕,都说国家富强,肉眼可见,大汉民丰国富也是事实,这怎么有种,越有钱,越打不起仗的感觉了。当年,两度北伐之际,动辄几十万兵马,数百万劳役,都能坚持,如今,平定区区一个榆林,竟让刘皇帝有种肉痛之感.

“对了,今日收到安西来报,六弟上奏说,他西域休整已近一年,兵马、钱粮已足,准备在今秋再启征伐,继续进攻黑汗!”刘旸表情严肃,又说一事。

“哦?”刘皇帝来了兴致:“刘旻又将有动作了?”

眉毛都带着少许的雀跃,但见刘旸那一脸严肃的表情,刘皇帝收敛起笑容,问道:“你是什么意见?”

刘旸叹了口气,道:“六弟说,这一年来,黑汗人骚扰不断,对天山汉土仍旧不甘心失败,同时在其腹地也在征兵武装,蠢蠢欲动。

六弟认为,需要主动出击,以攻为守。儿想来,对敌情况,恐怕没有比六弟他们更熟悉的,既然作此判断,还是当予以支持。

所幸,经过近一年的屯田休养,安西能够动用的实力大大增强,朝廷的负担,也相应减少,打一仗,应当不成问题。”

对刘旸的态度,刘皇帝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十分满意,点着头,说道:“不愧是我的种,不破黑汗终不还啊”

“告诉刘旻,放手去干,不过得小心于阗,这个小国,滑得很,需要戒备!”

“六弟打算让于阗国也发兵,随军一起出征,弱其国内力量,以免差池.”

第1730章 一级压一级第178章 帅府筹谋第94章 善后第134章 班师还朝第172章 川蜀定制,钟谟汇报第115章 冬月第457章 郑州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46章 驸马的上下两策第342章 敏感的刘皇帝第420章 刘皇帝:皇子欠管教第79章 滏阳之捷第125章 邢州事第19章 轻取江陵3第140章 封王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48章 不安宁的四、五月第35章 杨村第1730章 一级压一级第255章 雍王犒军第378章 东水门外第117章 新洛阳城,邙山隐者第18章 请愿第2112章 康宗篇4 安乐皇帝第3章 姐夫的汇报第155章 着周王善后第329章 西域风云第292章 北伐的尾声1第111章 “名将”之败第317章 这山庄还是不建了第90章 安全脱身第188章 党项人的现状第322章 再启西进第1773章 质问第1章 何谓开宝第1718章 太孙之争早有苗头第49章 南国风起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动第336章 橐相第55章 符氏姐妹第137章 迂回之师第344章 打个赌第425章 安东国的太子第258章 火烧威武城第308章 新贵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风压倒北风第27章 郭威病了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492章 事发第320章 改革干将第129章 既进京,总有些变动第86章 驾临涡口第27章 父子座谈第98章 封禅之议第383章 扶持完颜部?第70章 未来宰相的安排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173章 阔别多年的东京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将第68章 二次北巡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59章 元臣多鄙第135章 赵家父子仁宗篇5 彻底固化的统治阶级第366章 辽军西进第60章 皇后进言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77章 安阳之殇第137章 东京军政第58章 七皇子,安南问题第177章 耶律妃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丽王第61章 晋阳来人第29章 请缨第91章 王峻骄狂第3章 不宜扩大第215章 确立太子第128章 二使携礼来第149章 邺都城下第202章 钱粮百万计世宗篇29 黑色产业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伪唐第376章 降臣纷来第56章 弥月之喜第41章 小风波第28章 澧阳之战第208章 南北战略之争2.0第143章 园苑中弥漫着自在的气息第301章 藩臣离京第128章 治安问题第86章 戍卒之心第168章 忠奸难辨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与旧人第73章 道府之争第167章弹冠相庆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时代第267章 国难之际第134章 回府第83章 辽帝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