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2章 契丹政变

第1762章 契丹政变

和东京城中相似,汉宫之中也是喜悦一片,各处张灯结彩,显得隆重无比,显然,今年中秋,是要好好庆祝一番,刘皇帝也打算与民同乐。

崇政殿的情况也是一样,完全融入在宫廷内外的氛围之中。殿内,刘皇帝盘腿坐在御案后,天气渐凉了,身上穿着一件看起来未加任何修饰的袍服,精神看起来很好,脸上带着笑意。

御前侍候着几人,太子刘旸,武德使李崇矩,皇城使王继恩以及理藩使萧思温。

自从榆林叛乱平定后,在关内坐镇半年多的李崇矩,也终于回到东京,复命述职。在关内的那段时间,李崇矩实际上干着坐镇后方的差事,为榆林平叛保驾护航,当然,过程中杀得是人头滚滚,也让很多人,见识到了老郡公的狠辣,事实上,当武德使的,又岂有真正的善人。

李崇矩在关内,究竟抓了多少人,又杀了多少人,有罪者几人,冤屈者又有几人,恐怕连武德司自己都难清楚,非常之时,大局为重,也顾不得那许多。

当然,李崇矩本质上并不是那种纯粹的鹰犬式人物,事照做,人照杀,但完之后,难免道德负担沉重,而过去的一年岁月,也实在辛苦,因此老郡公给人的感觉,也越发苍老迟暮了,不复当初的矍铄。

“差事办得不错,漠北如今的状况,才像样嘛,甚合我意!”高高在上,刘皇帝放下手中的奏报,看着萧思温,笑眯眯地道。

见刘皇帝心情不错,在场众人也觉轻松不少,被点到的萧思温,更是顾不得年迈,老腰躬下九十度,谦虚道:“陛下,臣实不敢居功,漠北之变,终究是武德、皇城两司探事能吏的辛苦功劳,臣实不敢僭领!”

“哎!萧卿谦虚了!”听其言,刘皇帝顿时摆摆手,道:“若无你居中协调,岂有如此效果!你的几封书信,或许比下边人奔波数月还有用!”

“陛下谬赞了!”萧思温还是低调着,不敢与人争功的样子。

“二司探事,此番也颇尽力,有功之人,厚赏之!”刘皇帝又朝李崇矩以及王继恩道。

“谢陛下!”二人齐齐应道。

前不久,在大汉有司的多方串连挑动下,充分发挥了搅屎棍一般的作用,在漠北契丹内部的的掀起了一起政变。这是一场以契丹宗室、贵族为主,发起的对汉族掌权大臣的反攻倒算,当然,主要就是针对以二韩为主的两大家族,事实上,这就是一场夺权行动。

在发动政变的那些契丹贵族来说,这是拨乱反正,还政于君,同时,他们也不怕引起国家的动乱危亡,毕竟得到了大汉的许诺与支持。

虽然不满韩德让等汉臣掌权,但他们对韩德让的一些政策,尤其是缓和与大汉关系的想法还是比较认同的,至少就过去十多年的发展情况来看,背靠大汉,他们这些贵族才能活得更滋润。如今不比当年了,一味地沉浸在过去,也于国于民都非好事。

“耶律末只,耶律普宁,这二者,都是契丹宗室吧!”刘皇帝问道。

李崇矩操着一口苍老的声音,答道:“回陛下,正是,耶律末只为枢密副使,有干才,平叛抚民有功,协助耶律休哥主持漠北军事。

耶律普宁为宣徽使,此前从讨室韦,功劳甚大,颇受亲重.契丹此番政变,若无这二者出力,未必能成!”

“那耶律休哥呢?就没有镇压?”刘皇帝有些好奇道。

李崇矩摇摇头,应道:“从始至终,耶律休哥都稳居其庭,寸步未移,任其变动,不闻不问!”

“想来,耶律休哥也是知道民意不可违的道理,韩氏家族虽然可用,但比起宗室贵族的利益,就不足为道了!即便他耶律休哥功高望重,也难以弹压整个宗室贵族的反噬!”刘皇帝淡淡道。

“陛下英明!”

“二韩家族都被夷灭了?”刘皇帝又问。

王继恩插嘴道:“回官家,二韩家族数百口,除少数人走脱,逃亡天涯之外,余者尽数被诛杀,王庭韩氏族人扈从,无一活口!”

“可惜了!”闻言,刘皇帝不咸不淡地说道:“这就是数祖忘典者的下场,不离不弃,远赴漠北,同甘共苦,但人家可不把你当自己人,屠刀举起来之时,可不见丝毫留情!”

“陛下所言甚是,二韩家族,也不过咎由自取罢了!”王继恩答道。

当初,在辽国强盛时期,有几大汉臣家族,其中最有名的,末过于二韩。玉田韩知古家族,幽州韩延徽家族,二家族是契丹汉化成果的象征,鼎盛之时二家几乎分掌辽国汉臣民大权力。

而韩氏家族中,也确实是人才辈出,过去的几十年,完全呈现出一种井喷的状态,韩德让能在漠北掌权,可不只他一人的能力,他的那些兄弟叔侄们,同样是鼎力之基础。

只是,时移世易,曾经的辉煌不再,到如今,甚至沦落到身死族灭的地步。

刘皇帝对二韩家族,多少是有些了解的,对其下场,要说感到大快人心,则没到那个地步,要说可惜,也仅仅是嘴上说说而已。至少,二韩家族的灭亡,也有大汉在里边推动。

事实上,他让人往漠北传达罢黜韩德让的意思之后,就已经预想到可能会有这样的结果,权力的斗争,岂能是温情脉脉的,尤其对游牧政权来讲,不杀个血流成河,如何能够确保胜利果实。

“陛下,如今契丹主再度遣使南下,意图与大汉修和!”刘旸也开口了,汇报他了解的消息。

“哦?”刘皇帝微笑道:“此一回,何人为使?”

刘旸道:“据报,乃是皮室军将领,萧排押!”

“萧排押?”刘皇帝目光顿时转向萧思温,问道:“萧卿,此人当与伱是同族吧!”

萧思温禀道:“回陛下,契丹萧氏,基本为国舅部人,与臣确属同宗。这萧排押,臣有耳闻,乃是萧挞凛长子!”

闻言,刘皇帝也反应过来,扭头看向刘旸:“韩德让及萧挞凛,还在京中吧!”

“仍在,未得诏旨,不敢放行!”刘旸答道。

嘴角上扬,刘皇帝道:“如今,漠北韩氏灭亡了,不知这韩德让又当何去何从?”

刘旸闻声色动,他可知道刘皇帝对韩德让的看重,想了想,道:“陛下,韩德让家族覆灭,现在就有如孤魂野鬼,无处安身,且与契丹有家族血仇,此时招揽,可放心使用,大汉得一干臣啊!”

“放心?以韩德让的才智,看不出漠北变乱背后的手脚?”刘皇帝闻言,冷冷一笑,想了想,悠悠然道:“杀了韩德让,如何?”

第69章 夫妻密谈第76章 效郭威战法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风波第140章 封王第41章 刘信遭贬第90章 安东国王?第62章 紧锣密鼓第73章 西北隐患第92章 栾城之战(4)第7章 贵戚解权第440章 惶恐难已第173章 钟谟当秦桧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300章 统归地税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1678章 保守与扩张第1章 自闭少年刘承祐第173章 钟谟当秦桧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鲠在喉第81章 厮杀汉第180章 博弈第33章 西巡结束第295章 难第373章 被逼无奈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407章 一人连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158章 善后第101章 称得斤两,从容收兵第334章 交待第1707章第342章 敏感的刘皇帝第144章 两个选择第456章 遗泽第271章 青年骁将第341章 实在是敌军不中用第23章 由郑州站发往洛阳站第197章 刚愎依旧第190章 热情相待第469章 视察澶州第124章 海外扩张第19章 韩熙载都等急了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吕风波第273章 云州遂破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来做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501章 最后的旅途1第313章 日常第24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1747章 出点意外很正常吧第163章 索然无味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击开始第17章 板子终究落下来第323章 汉辽第二次和议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307章 南国风雨第175章 蜀定,凯旋第1732章 刘皇帝的反应第210章 问题来了,谁做主帅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国舅第241章 至此战罢第20章 武德司的收获第248章 刘皇帝的小本本第61章 赵二为官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历史第132章 向训为帅第142章 着郭威鞫问第97章 扩*整顿第129章 割地、称臣、纳贡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360章 主持善后第378章 辽国近况第15章 小人行径第331章 泰来楼第273 王晏镇洛第107章 练将如砺剑第1711章 赵王履职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208章 狱吏之贵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39章 濮州案(2)第426章 仍在进步的太子第26章 新政与人事第3章 台怀之事第158章 刘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么简单第1781章 危险往往来自背后第459章 摆烂的李国舅第102章 政争这种事是很正常的第87章 亦有其忧第183章 下一盘大棋第332章 广德殿婚宴第1743章 臣服尚有门槛第198章 转折点第167章 重建的云中第12章 皇子们的教育第35章 瑶华春第1794章 魏王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