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1章 襄阳王

第1771章 襄阳王

过去无数事实与案例都证明,帝国的重心不在京城,而在那座銮驾。刘皇帝所处,才是大汉的绝对权力中心。

与之相比,帝都在哪里,反而成为次要的了,即便以洛阳之雄壮,因为帝驾长期不在,也失了几分颜色。

当初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新洛阳方才落成,然而真正使用的时间却不长,不论是何原因,终显遗憾。

刘皇帝以洛阳为京,看中的是它的山河形胜,但真要说哪里住得舒服,显然还是开封。

而问大汉的贵族公卿们,也是更喜欢东京的,那里的繁荣可以说已经达到这个时代的顶峰,同时也更靠近河北、中原、东南这些大汉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除军事之外,政治、经济、交通的优势太大了。

在如今这个时代,在黄患威胁没有爆发的情况下,洛阳虽是千年古都,但与开封相比,就当下而言,也确实不那么受欢迎。

更关键的,在于习惯,太原是龙兴之地,开封是肇基之地,洛阳算什么?刘皇帝始终不肯大修开封皇宫,或许也存着那么一丝玄妙的顾虑,要是开封彻底完善,变成一个完整的安乐窝,他怕是真不愿意挪窝了,那修洛阳就毫无意义了。

当年西迁洛阳,拢共待了不到十年,自泰山封禅,西归之时,途经开封,驻足停留,一停经年,便至开宝二十二年。

因此,过去的这些年,洛阳难免尴尬,虽是大汉名正言顺的帝都,但皇帝常年不在,朝廷机构冷清,职能也再度为开封所替代。

然不论历史底蕴,城池广大,还是宫室壮丽,洛阳都是胜于开封的。可以相见,二都之争,会是长期性的。

不得不说,符后的病逝,对洛阳而言,是一个契机,一个迎回皇帝与朝廷的契机。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时隔多年,刘皇帝再度驾临西京。

由于国丧期间,迎驾仪式自然没那么热闹,但多了几分庄严肃穆。

銮驾自北而来,绕城而行,至定鼎门外,洛阳府及留台官吏们,早已准备好了迎驾事宜,格外仔细,不敢有丝毫大意,若是出了什么差错,抑或引得刘皇帝不愉,那后果难料。

定鼎门前,銮驾在御者的操作下停了下来,紧跟着,整支队伍从行进状态解除。在所有围观者好奇兼敬畏的目光中,帘幕掀开,顺着步梯,刘皇帝缓缓走下。

虽然他竭力地表现着自己的强健,不需人扶,意图伪装出一个坚硬的外壳,但是,那股迟暮之态仍旧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符后的死对他的打击,确实是巨大的。

此前刘皇帝的发鬓还夹杂着少许灰色,但如今已是一片雪白……然虎老威犹在,越是如此,越是让人敬畏。

凄风袭面,刘皇帝仰首望着洛阳高大巍峨的城垣,注视了一会儿,低喃道:“洛阳,朕没记错的话,有十年未见了吧……”

“官家,整整十一年了!”嵒脱听了,轻声道。

“真是不短啊!”刘皇帝感慨了句:“壮丽依旧啊!”

“只有官家在,才不负西京之名,否则,再是壮丽,也如无物!”嵒脱小心地恭维道。

“安守忠呢?”刘皇帝问。

眼下的西京府尹乃是襄阳王安守忠,自从安东都督府卸任,休养几月后,便被起用,任洛阳府尹。

在大汉诸多勋贵望族中,安氏算是比较低调的了,没有什么过错,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功绩,拥有传承的二十四功臣家族中,存在感如此之低的,大概也就安氏了。

然而,安氏恰恰是大汉为数不多的异姓王之一。大汉公侯众多,但在王爵的授赏上,可谓吝啬了,对宗室尚且严格限制,皇子都是几个经考核,何况异姓了。

时至如今,大汉异姓王,也就符、赵、安、钱四家,并且家家都有极深的历史渊源。这其中,安氏的份量,怎么看,怎么比,都显轻薄。

符氏自不用多说,这是三代以来的常青树,一大家族在军政坛上影响力十足,从刘知远开始就多加笼络,更别提符后与太子这层关系了。赵匡赞家族,则有镇守幽燕,屏障河北之功。淮海王钱弘俶,则把两浙完完整整地献给朝廷。

与这三者相比,安氏的王位来得有些太容易了,皆因安审琦坐镇山南,制压两湖,拱卫中原之功,而这一点,如今看来,说服力实在不强。在很多人眼中,当年安审琦的作用,换个任何一个有能力的疆臣,都能做到。

事实上,因为安审琦坐镇襄阳,使大汉数年无江汉之忧,等朝廷腾出手之手,收复两湖,就如庖丁解牛,水到渠成,这其中都有安审琦打下的基础。当然,很少有人结合开国之初的形势去看待问题,以及正视当时安审琦的影响力与对朝廷功绩。

在大部分人眼中,安审琦只是占了出道早,名望高,在后晋崩溃之时,又获得了一块好地盘,运道十足。对安审琦评价尚且如此,对继承他爵禄的安守忠评价则更低了,只是有个好爹罢了。

相比之下,丢了王位的高氏,就显得有些可惜了,难免让人鸣不平。要知道,高行周当初可爵至于临清王,也有切切实实平定魏博之功,而比起江汉之患,国初的魏博之乱,可是直接危及到刚刚建立不久的大汉王朝。

就是这样,高行周死后,王位也没能承袭下来,虽然名义上是高怀徳主动推辞,然而,背后若无刘皇帝的意志,高怀徳再谦恭,也不至于主动把王爵往外推。

因为那些非议与流言,安守忠还曾主动上表,请辞王爵。刘皇帝也还真心动过,不过最终还是没有同意,回了一道诏书安抚。爵衔荣禄,国家所赐,岂能轻辞。

当然,刘皇帝的考虑并不只安守忠一人,若是准了此请,那置其他诸王于何地?再加上,刘皇帝的心眼,也不是任何时候都那么小的……

“臣等恭迎陛下还京!”很快,安守忠与一干西京重臣赶来,恭敬行礼。

“平身!”

一时没有作话,刘皇帝仔细地打量着安守忠。不得不说,安守忠保养的不错,他年纪与刘皇帝相仿,但明显精神许多,像美酒一般,越陈越香。秋风之中,长须与衣袂齐动,这翩翩风度,可把刘皇帝比下去了。

“许久不见,安卿风采依旧啊!”刘皇帝轻声夸奖道。

闻言,安守忠赶忙道:“臣昏昏老矣,愧不敢当!陛下龙姿凤仪,圣明之光,令人钦慕,臣数十步外,即不敢仰视……”

“听说洛阳被你治理得不错!”刘皇帝又道,语气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为免辜负陛下与朝廷信任,臣只是略尽职责,不敢懈怠,如此而已!”安守忠应道。

大概也正是长久地表现出这种低调与谦卑,安守忠方才显得不那么起眼,然而事实上,历数大汉帝国肇基立业的进程,诸多大事中都有他的身影,不论是淮南之战、平南之战,抑或北伐……

当然低调不是没有好处的,那么多公卿贵族之中,安守忠是极少数不受刘皇帝猜忌的人,大概也是安家与宫廷没有牵绊,且不恋权力的缘故。

“这些都是西京留守职吏吧!”刘皇帝又指向安守忠身后的那些人,还不少,足有三十多人跟着到驾前叩见。

“正是!”

在安守忠的示意下,一干人再度诚惶诚恐地行礼,好些人紧张的表现,甚至显得有些不堪,毫无大汉高官的风采。

刘皇帝只是淡淡地扫了一圈,所有人都像受到了压制一般,下意识地把头低下,不敢侧目。

“朕看过你们了,你们也看到朕了,朕就不再另做接见了!”刘皇帝淡漠道。

“是!”

如果说过去的刘皇帝,深沉内敛,让人有莫测敬畏之感的话。那么现如今的刘皇帝,冷漠到近乎纯粹的模样,则能让人恐惧到骨子里。

早年的刘皇帝,为了营造威严,有些冷硬表现太过刻意,露于形迹,那么现在,几乎没有表演痕迹了,然越是这样,越让人心头发寒。

“进城!”

一直到刘皇帝返回车驾,在场众人方才如释重负。

一名官员惊魂甫定,颤着声对安守忠唤了声:“府君!下官等是否有纰漏,陛下这是何意?”

安守忠没有答话,只是拧着眉,望着銮驾方向,良久,方才重重地叹息一声:“话不多说,今后做事,务必仔细些……”

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2章 王、郑二公第243章 总结第437章 二十年难遇的大水第347章 割韭菜第66章 朕要亲征第431章 吐蕃之乱 可安心乎第89章 谈话第55章 我赵匡胤何德何能?第347章 割韭菜第31章 送行第149章 天子欲启河工第287章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89章 破财赎罪第34章 崇元殿中第220章 阵斩高模翰第414章 云消日出第51章 以镒称铢第161章 河东风云(8)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澜第49章 求援第8章 杨苏还京第386章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第67章 满廷反对亦无效第343章 逐渐窒息的局面第289章 大汉宰相不好做第507章 一缕叹息第103章 强势、阴谋第195章 杨邠案(3)第259章 辽东初定第361章 安东国第124章 幽燕事了(续)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进新时代第46章 驸马的上下两策第242章 战后第190章 荣宠无过于高氏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层第19章 用兵筹划,自此而始第464章 甘州杨氏第241章 锦州陷落第147章 孟昶的觉悟第201章 捐资第124章 定难军事第324章 交代第1791章 将来事将来做第389章 分封与否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迟暮第40章 濮州案(3)第48章 接纳回归第367章 礼遇隆重第97章 再临六合第189章 赵大述职第117章 赵匡义也慌了第296章 三处余音第162章 薨逝第352章 十万汉师围金陵第319章 税制的考量,二治山阳第115章 西北情况第333章 勋贵的态度第316章 不装了第460章 类父惠妃求爵第309章 江淮将帅第22章 改革急先锋第43章 大公主回来了第58章 七皇子,安南问题第16章 态度迥异第158章 朝官实用第82章 不手软第57章 既得潞,复据泽第152章 听政3第256章 辽帝的决断第111章 动心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140章 崇政殿听政2第284章 虚了第96章 战损与战果第195章 杨邠案(3)第473章 又当又立第129章 各怀心思半岛史话·安平公主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56章 弥月之喜第386章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382章 契丹尽失东北第214章 荆湖之策第197章 刚愎依旧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193章 杨邠案(1)第162章 兵事第399章 还债第279章 中路军之失第19章 轻取江陵3第456章 刚愎的刘皇帝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123章 株连不可避免第90章 安全脱身第25章 李史合谋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潜龙在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