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赵普北上

五月的淮扬运河,烟波浩渺,水势浩荡,百里风光,无限美好。作为沟通淮河与长江的运河,也是南北最主要的水道通衢,从来都是繁荣的。籙

尤其随着政权的稳固,社会的安定,其经济价值也日益凸显,在大汉商品经济大发展,南北贸易日趋旺盛的大环境下,运河更是成为了一条黄金水道,国内没有任何一条河段能够比上。

南北的贸易往来,人口流动,东南财税上京,淮扬运河都是必经之路。而五月正是运河最忙碌的时段,走货的,运客的,官船漕运,南来北往,络绎不绝。

千帆竞渡间,一艘楼船破浪前行,这是一艘三层的客船,船身有些斑驳的痕迹,但装饰很豪华。这艘客船,是有些来头的,船队背后的主人,乃是原东平王府,如今的卢国公府。

赵家在生意上的经营,一向很红火,除了酒楼之外,航运是其支柱产业,不管是海外贸易,还是内河航运,规模都很大。

赵匡赞去世前,把赵家的产业拆分,留给后人,连女儿都有一份,而赵王妃赵鸢那一份,几乎比得上几个儿子,这显然是在讨好赵王刘昉,毕竟赵匡赞死后,能够庇护赵家的,也只有刘昉了。

当然,作为二十四功臣之家,大汉的顶级勋贵,赵家需要旁人庇护的情况很罕见,正常情况下,只要不乱来,都会太平无事。

在去年开始的吏治整顿运动中,赵家也难免受到冲击,可以想见的,在赵家的商业版图中,是不可能事事依规守法的,但风波再大,也难以动摇整个赵家,至少他们船仍旧不懈地在江河湖海上跑。籙

甲板上,是一片惬意的氛围,大量的客人凭舷而望,尽情欣赏着运河风光,议论不断,不时对周边的环境指指点点。

三楼的一间贵宾房内,窗灵大开,释放着热意的阳光映照在窗边的赵普身上,露出他那张苍老但平和的面庞。

眺望窗外运河盛景,赵普心中不由生出些感慨,当初罢相南下之时,也曾经此路,如今北上再走一遍,这心情是大为不同。

艳阳天下,水波茫茫,河面反射出的阳光,闪耀几可夺目。当然,最动人心的,还得是河上岸边的繁盛景象,这等气象,最少有他赵普一份功劳,开宝盛世,他赵普是有大功的。

罢相后的这两年,赵普一直待在江南,为了不惹人耳目,没有待在道治的江宁府,也没有到富庶的苏州,而是选择了长江南岸的江阴县,这里人烟稠密,经济发达,风光也不错,适合颐养天年。周边是苏、常、润这些富庶大州,同样的,距离江宁也不算远,也方便收到一些感兴趣的政治消息......

像赵普这样的政治强人,即便致仕了,也是不可能真正沉寂下去的,身处江湖,却时刻惦念着庙堂。这两年下来,表面上在归养,闲云野鹤,但赵普时不时地便会到长江边上,或散步,或泛舟,或钓鱼,但时不时地会北眺京城。他很少发表什么言论,以免授人话柄,但北望的目光已然包含了一切。

归养的这两年,朝廷中发生的事情,赵普自然是时时刻刻关注着,作为曾经的首相,朝中大小事也瞒不住他的,只要他想知道。籙

而各种消息传到江南,赵普的心情也不免复杂。不论是榆林叛乱平定,还是安西战争,乃至是力度减弱但仍在进行的吏治整顿,都让赵普感慨良多。

即便没有他赵普,大汉还是沿着既定轨道在前行,他的作用,似乎并没有那么地重要。但同样的,赵普又不由遐思,若他还在相位上,即便免不了一些风波,但乱象绝对会少些,朝廷的控制力会更强,这是赵普自信的地方。

宋琪、李昉、赵匡义那些人,宋琪短视、李昉迂腐,赵匡义才干卓着,但为人深沉,私心太重......在野之时,赵普算是把高居庙堂的那些宰相们鄙视了一个遍。

不过,如今情况又有所不同了,就在赵普以为要老死江阴,等着子孙扶棺回蓟之时,一道诏书突兀传来,来自刘皇帝的召唤,让他回洛阳。

内容很简单,但足够引发人无限联想,而赵普那颗心也瞬间火热起来,有如枯木逢春一般,充满希望,满怀热情。

没有多少犹豫,甚至都不装模作样,赵普便命家人收拾行囊,离开他的浔阳侯府,迅速踏上北上的路途。先取道润州,转水路过江,沿运河北上,三两日后,去江阴越远,原本已经平复下来的心情却越显复杂了。

来自洛阳的诏书内容很简单,但越简单,越显示出背后的不同寻常。当然,以赵普的老谋深算,不会没有察觉,心中也有所猜测,但仍旧没有丝毫迟疑,义无反顾。籙

赵普今年已经六十五岁了,人虽老,但心气犹在,若没有机会也就罢了,然机会一旦出现,那也不会有任何犹豫,即便心里知道,洛阳那边等着他的恐怕是一件麻烦事。

老眼稍显迷离地望着运河之景,赵普忽然想起了王朴,客船行驶的运河,可是几经修复,但动作最大的,还得是当年王朴主政淮南之时。

那个时候,王朴除了安抚淮南百姓,发展生产之外,大部分心思都花在水害、沟渠的治理上了,除了洪泽工程与龟山运河,这邗沟的修复也是一大亮点功绩,至今淮南百姓仍旧得享裨益。

对王朴,赵普还是比较佩服的,个人为政为臣风格强烈,并且发挥到了极致,也深受刘皇帝信任。但是,赵普还是自诩要胜过王朴,毕竟,王朴也就留名一道,而他赵普却是留名天下,为相二十载,在历代开国之初,有多少人能做到?

而在关键时刻,遇到大难题了,刘皇帝想到的,还是他赵普。唯一值得遗憾的是,他晚生了十年,出道也晚了,否则二十四功臣,必有他赵普一席之地,而不是如今区区一个浔阳侯。

当初刘皇帝本是打算封公的,但顾虑时移世易,又存在一点打压心思,再加上赵普的主动推辞,这才赐了个一等侯爵。

“我若是死了,陛下应该会追赠一个公爵吧......”想得入神,赵普脑海中忽然闪过这样的念头,思及此,赵普不由笑了笑,也自觉有些着相了。籙

自开宝年后,能徒以文治之功封爵的,可谓凤毛麟角,寥寥无几,而他赵普则是毫无疑问的第一人,时代不同,待遇也不同,但历史地位早已板上钉钉,当然,要是能更进一步是更好的。

“来人!”叹了口气,赵普朝外唤了一声。

立刻有侍候的仆人入内听吩咐,赵普问:“什么时候到山阳?”

“约有半日的功夫,傍晚当至!”仆人答道。

“到山阳下船歇息一夜!”闻言,赵普点了点头,吩咐道。

“是!”

哪怕急切欲归,到了山阳,也得停一停,毕竟他的长子赵承宗如今正是楚州知州,这还是在他罢相之前安排的。籙

虽然距离江阴不算太远,平日里也常有书信往来,但既然路过了,总需要见个面,看望一番,问问情况,也见见媳妇孙儿。

第1675章 血战第46章 粮与钱第118章 查抄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认可第267章 亲赴云州第325章 成长与成熟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项任命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猎敌第421章 梁孝王第10章 契丹乱政第351章 林邑国第108章 后知后觉后怕第385 礼宾馆第318章 皇子们渐渐大了第273章 萧思温跑了第57章 七月大朝第235章 难以乐观第104章 在真定第79章 滏阳之捷第6章 “座谈会”第175章 军略第294章 刹车,碎叶河畔战鼓鸣第74章 燥热的辽帝第77章 安阳之殇第242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1740章 农民苦第195章 漳泉献地第15章 马楚内乱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48章 不安宁的四、五月第67章 刘煦娶亲第291章 淮东大案第77章 安阳之殇第90章 老将可用第442章 金玉满仓,堆积如山第1719章 什么忌讳的事都敢聊第451章 完颜来朝,东北将乱第283章 云中之围第419章 刘皇帝请客第172章 更像打仗来的半岛史话·安平公主第57章 既得潞,复据泽第1773章 质问第368章 吴越结局注定世宗篇40 后、王之逝,帝国十年第311章 李沆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146章 许州事了(1)第240章 南口大战9第90章 安全脱身第6章 “座谈会”第79章 “抚远之战”第66章 这个冬季不寻常第41章 高丽国王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77章 安阳之殇第340章 定论第36章 西面来人第209章 御史台→都察院第284章 让皇帝放心的少数人第174章 故交情谊第1775章 调整第1758章 关系经营第394章 永远在猜忌的路上第310章 海路主将第96章 李少游的新去向第131章 东京乱象第90章 安全脱身第15章 渐不自知第80章 春夜第246章 辽军又何去何从?第322章 土司制与辽使第28章 史弘肇赴边第132章 卢南与袁恪第296章 缺人了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353章 楚蛮归化的标志性人物第40章 开拓之志第322章 再启西进第107章 练将如砺剑第380章 饶乐国第325章 裁判下场第188章 后续第107章 深思熟虑第339章 那一脚第455章 鞠躬尽瘁赵相公第64章 和约是拿来撕毁的第76章 效郭威战法第85章 异心第262章 大军临城,归师难遏第459章 摆烂的李国舅第131章 川间栈道败兵急第54章 聘纳郭女第418章 洗礼第214章 正在准备整顿朝纲的耶律贤第62章 形势一片大好第464章 甘州杨氏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240章 家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