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磨砺与考验

东宫,弘德殿。

菜香四溢,刘旸端着碗快,默默地用着晚膳,不过两眼时刻关注着殿中的情景。

只见刘文涣垂头跪着,额头上写满了倔强,赵妃则一副苦口婆心的模样,站在那里训斥着:“你怎能随意答应去安西,你知道有多远的吗?你知道一路要吃多少苦吗?为何不多想想,哪怕让你爹帮你参考一二......”

“皇祖父下令,儿岂能拒绝,否则岂不成违抗君命?”大概被赵妃说得烦躁了,刘文涣抬头反驳道。

“你祖父那是和你戏言......”

“天子无戏言!”刘文涣严肃道,说这话时,刘文涣脑海里便忍不住浮现出刘皇帝那威严而不可侵犯的模样,那种强势的权威既让人恐惧,也让人向往。

见刘文涣不服管教,赵妃更怒了,正欲开口,刘旸终于有了反应。用力地放下手中碗快,碗快桉碰撞的声音一下子吸引了争执中的母子注意力。

刘旸目光在母子身上转悠了两圈,瞧向赵妃,澹澹道:“好了!想用一顿晚膳都不得安宁!

若没有训够,自可回你的寝院继续,在弘德殿,我不知你是在训文涣,还是在训我!”

听刘旸这么说,再注意到他阴沉的面庞,赵妃心知,自己这番表现是触怒太子了,曼妙的身段一弯,请罪道:“妾一时心急,言语冲撞,冒犯了殿下,还请殿下恕罪!”

闻言,刘旸盯着他:“若非体量你爱子心切,你以为我会任你在殿中恣意咆孝?”

刘旸平静的话语中,充满了威严,这与平日里的温和迥异,赵妃感受到了,下意识地收敛了些,不敢在随意炸刺。

“文涣,起来吧!”目光转向刘文涣,刘旸冲他摆摆手,脸上甚至露出一点赞许的笑容:“今日在垂拱殿,表现不错!”

听得父亲的夸赞,刘文涣年轻的面庞上顿时绽开笑容,麻利地起身,向刘旸拜道:“儿只是依照爹平日的教诲行事!”

赵妃已然冷静下来,然而见刘旸还在夸刘文涣,还是忍不住心头的担忧,道:“文涣这么多年,连京畿都没出去过,何况安西?安西那么远,又在打仗,如何是他能够去的!”

这话,刘旸显然不爱听了,当即驳斥道:“为何不能去,大汉的土地,身为大汉皇室子弟,难道还有畏难惧远的道理?那么多将士都在碎叶与异邦贼子作战,浴血沙场,只让他押送一批物资,你就这般叫苦!”

赵妃道:“他还不满十六岁,少不更事啊!”

“有志不在年高!”刘旸澹澹道:“陛下十六岁,已经参军掌兵了!六弟十六岁,已经远征大漠,驰骋数千里瀚海!即便是我们几个兄弟,十岁以前,便多次随陛下出巡,战场也上过。比起这些,文涣十六岁了,你还如此护着,不觉惭愧吗?

养于深宫,对他并非好事,可以出去历练历练,此次正是个不错的机会,要能经事,日后方能成器!”

说教一番,刘旸又看向刘文涣,语重心长地说道:“这数千里走下来,就当是对你的一次考核,不要让你祖父和我失望!”

见刘旸说得郑重,刘文涣表情也变得格外认真,小脸绷得紧紧的,拱手拜道:“是!”

而赵妃俨然还有话说,但刘旸却不想再听了,澹澹然地冲他道:“你以为陛下只是开个玩笑吗?若非想要培养他,岂会特地提起此事,这份良苦用心,多体会体会吧!”

赵妃虽然关心则切,但并非没有智慧,听刘旸这么一番解释,不由地与刘文涣对视一眼,双目之中难掩喜悦之情。

“殿下教诲,妾铭记于心!”赵妃恭恭敬敬地朝刘旸行了个礼。

刘旸则兴致不甚高的样子,冲她挥挥手:“这两日之间,便要启程了,该关怀、该交待的,你们母子回去说吧!”

“是!”

待赵妃领着刘文涣退下后,刘旸脸上迅速被疲惫之色铺满,不得不说,如今的赵妃在他眼中,已经再无当年那种温婉贤淑之感了,这些年东宫二妃的争斗,也让他不胜其烦。

和刘皇帝一样,对于文涣刘旸还是很喜爱的,这毕竟是他的长子,当初子嗣艰难之时,刘文涣的降生对刘旸是具备特殊意义的,由于这份特殊的感情存在,让刘旸潜意识里便对刘文涣抱有极深的期望。

这么多年了,对其培养学习也是格外关注,而刘文涣的表现也没有让刘旸失望,至少他具备一个皇室子弟最基本的素质。

嫡庶之分,虽然让刘旸时感矛盾,但那也是嫡子诞生之后的事情,在此之前,刘旸对刘文涣显然还是寄予了厚望的。

但如今,随着东宫内部的明争暗斗,随着二妃对立越发露骨,刘旸心头的厌烦情绪也在不断加重。而赵妃近来的表现,则让刘旸开始担忧,再让刘文涣由她抚养,受其影响,对刘文涣的成长会产生不良的结果。

因此,把这母子分开,让刘文涣出去闯荡一番,经受一些磨砺,也看看在没有他那个母亲影响的情况下,又是怎么样一种表现,能否承担大任......

而事实上,即便没有刘皇帝突然给出的押运任务,刘旸也打算给刘文涣安排些差事,正式开始磨砺这个儿子。当下大汉的皇室子弟们,日子并不好过,从小到大便进行着严厉的精英教育,有刘皇帝在上面盯着,轻松日子并不存在。

哪怕逍遥如刘昀,荒唐如刘曙,当初也是经历了文华武英二殿十数年打磨的。到刘文涣这一代,同样如此,在教育上是从没放松的,每个皇子龙孙不论个性如何,在入学成制面前,都得老老实实的。

刘旸当年怎么一路走过来的,如今是打算用在刘文涣身上了,就如他所言,这既是一场磨砺,也是一场考验。

坐在殿中,沉吟良久,刘旸抬头唤道:“来人!”

“殿下!”内侍王约快步近前,听候吩咐。

刘旸直接指示道:“传慕容永仁、赵德芳!”

赵德芳乃是已故荣国公赵匡胤之子,慕容永仁则与太子妃慕容氏没什么关系,而是滦国公慕容承德长子,都是功勋之后,皇亲国戚,如今一文一武,都在东宫当值。

虽然要磨砺刘文涣,但也不是完全放手不管的,毕竟事涉军机,不可儿戏,因此给刘文涣配备一定的帮手,协助其完成押送任务,则成为了必然,也是负责任的做法。

慕容永仁、赵德芳二人,显然就是刘旸给刘文涣准备的帮手。

秋夜清凉,身披一件外袍,刘旸心情沉重地游于宫苑,信步而游,但不知觉间,还是走到了萧妃的岳桦院………

第53章 兵临删丹第290章 定要让汉旗扬于上京第95章 玩阴谋第167章 先震后蝗第495章 市场的形成第348章 文武并举第198章 解绑的武德司第373章 开宝九年已过半第329章 游市第1章 扬州的风波第137章 赵普的黑材料第122章 相互诛心第200章 谁能继位?第166章 一座庄园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291章 酬功这才是感言第320章 改革干将第99章 御帐议战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122章 相互诛心第144章 赵家父子第59章 皇帝与太子第125章 邢州事第158章 朝官实用第1759章 生财之道第139章 韩常案第115章 困兽之斗第344章 刘规改革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楼里诸王会第488章 真实第240章 家宴第388章 驻吐蕃大臣第133章 捷报第184章 刘承赟也来了第144章 邺都战事(求首订)第75章 高贵妃第206章 武德司狱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世宗篇36 不一样的完颜部第59章 明贬实升第240章 南口大战9第233章 汉骑出绝域第62章 二代勋贵第162章 薨逝第265章 杨无敌第44章 听政湖湘第464章 甘州杨氏第175章 在滑州第327章 派系第146章 近亲通婚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309章 衡酿第85章 浮雕第271章 青年骁将第320章 改革干将第49章 求援第2053章 终章第305章 辽国三载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84章 灭佛伊始第138章 回宫第123章 咨之以边事第457章 粉饰一二第41章 刘信遭贬第60章 惊喜来得太突然第238章 皇帝还是怕皇后第218章 皇帝未至,厮杀已烈第15章 马楚内乱第128章 治安问题第146章 黄羊平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1777章 东平王的谢幕第75章 去吧,杨无敌!第11章 刘皇帝的法治思想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风压倒北风第1690章 拼图第29章 将卸甲,帅卸职第86章 驾临涡口第29章 将卸甲,帅卸职第472章 一山岂能容三虎第92章 大调整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52章 巫宦之国第47章 陶谷自荐第76章 大才蒙尘第450章 落幕第413章 态度与宣言第313章 日常第410章 克制第46章 契丹异动,后顾之忧第93章 完了第114章 范质薨,帝不豫第16章 态度迥异第290章 燕王在京,军制改革第86章 发落南臣第365章 枢密军政第106章 陈觉怯战观成败第282章 善后之议第12章 令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