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推倒重来

难得听刘承勋说出如此具备攻击性的话,刘皇帝当即来了兴趣,嘴含浅笑,好奇问道:“你所提的‘国’,具体所指是哪里?”

见刘皇帝兴致盎然的模样,刘承勋还是那副决决然的模样,沉声道:“既然已经得罪过三佛齐国一次,那不若再得罪一次,再打一次!”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yuanapp.org】

闻言,刘皇帝不由笑出了声,道:“朕记得你说过,你在出使时,那三佛齐国王王对你可是盛情款待,你如今却想灭其国,是否有些不厚道了!”

面对刘皇帝的调侃,刘承勋澹定地回道:“不过是迫于大汉国威罢了,但臣能感觉得到,三佛齐国君臣是棉服心不服,毕竟大汉断了他们一条大财路,如今只是碍于形势,不得不蛰伏,倘有变故发生,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重新抢占良平岛,控制南洋东西商旅交通的黄金水道!”

“这些话,当初你曾提过,但不像今日说得如此清楚!”刘皇帝收起了谈笑的态度,变严谨了些,指着刘承勋道:“你们这些人,平日里都喜欢藏着掖着,还是得逼逼你们才行!

你的想法朕知道了,朕现在就允诺你,会在三佛齐的领土上给留块封国,那三佛齐若敢抗拒,如你所言,灭了便是!”

刘皇帝在这豪言壮语的刹那间,仿佛恢复了当初的意气风发,堪称霸气侧漏。

当然,他说的也有点废话的意思,刘承勋可不是那几个对南洋了解寡陋的皇子,按刘皇帝此前在南洋对几个儿子的分封对策,本身就没把那几个南洋土着政权当回事,就是冲着夷灭其国去的,突出一个霸权主义。

就说“苏门答腊”岛,那可是人三佛齐国起家之地,从巨港开始,花了几百年才统一苏门答腊并逐步扩张到马来半岛,影响力曾一度深入到中爪哇,在过去的百年,正处于三佛齐国强盛之时。当年朝廷为了分享黄金水道的利益,悍然发动战争,随着这些年对南洋各地诸国了解的深入,从事后来看,是担着极大风险的。

即便是现在,大汉对南洋的影响力在增加,也不断又汉人南下,朝廷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上升,但并不稳固,说严重点,甚至有倾覆之危。

至少,就近些年的情况来看,在马来、苏门、爪哇三岛上,攻击汉商汉民的恶性事件越来越多,虽然都是一些不开化的土着势力,但难说背后没有三佛齐抑或快统一爪哇的东爪哇政权在使绊子。

由于亲身抵达过的缘故,刘承勋对当地情况还是有些了解的,因此并没有白得一个封国的欣喜,更多的是一种无赖。

“多谢陛下!”不过,看皇兄那般兴致勃勃的模样,刘承勋还得应承着谢恩,紧跟着,语气颇为悲凉地道:“只是,臣已然年过半百,此一去,也不知是否还有回朝再见的一日,二哥,你可一定要保重啊……”

见刘承勋都快哭出来了,刘皇帝也愣了下,然后笑骂道:“朕有说让你即可南下吗?你是朕的亲兄弟,朕岂能不念手足之情,不考虑到你的年纪?

这种开拓拼搏之事,还是让年轻人去吧!朕会同枢密院抵定出个攻伐计划,然后派兵南下,到时候,就让刘淳跟着去。

你暂时待在京中陪着朕,享享福,带带孙儿,等形势明朗了,再出海就国。儿子打天下,老子坐天下,又不是没有前例!”

听刘皇帝这么说,刘承勋下意识地抹把眼泪,迟疑道:“只是刘淳毫无领兵经验……”

在这一刹那,刘承勋心想还不如自己亲自去一趟,毕竟他过去多次出镇地方,虽然也未亲自领兵,但也坐镇着平定过好几次乱事,经验总归要丰富些。若是让刘淳去开拓,刘承勋是不放心的,不是不相信自家儿子,而是爱子之忧,毕竟刘淳可是他最看重的儿子。

刘皇帝则摆摆手,道:“三十多岁的人了,不是你羽翼下的雏鹰,该单飞了!治兵不行,治政驭人总可以吧,朕观刘淳侄儿在长沙就干得不错,为政也是四平八稳,当初也在禁军中历练过,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建立一个封国,可不只是大兵征伐,攻城略地那么简单,刘淳能做的事情,多着呢!”

听刘皇帝这么说,刘承勋不好再拒绝了,看刘皇帝那表情就知道,他正兴奋着呢。同样的,这样的安排,刘承勋心中的矛盾与纠结,比刘皇帝让他直接去南洋还要强烈……

“好了,此事暂且这么定下,朕还要再琢磨琢磨!”刘皇帝挥手赶人了。

刘承勋抬眼望了望刘皇帝,却没告退,再度拱手道:“臣还有一请,望陛下应允!”

“讲!”刘皇帝脸色微沉,脾气说变就变,隐隐有些不耐烦了。

刘承勋轻声道:“还请陛下用膳!”

还以为是什么事了,居然是劝自己吃饭。刘皇帝反应过来,打量着恢复平静的弟弟,哈哈一笑:“就冲你雍王的面子,朕就得吃点东西!”

“与你交谈一番,朕还真有些饿了!”说着,刘皇帝摸了下自己松弛凸出的肚子,扭头冲外头唤道:“传膳!”

喦脱在殿门前候着,关切得很,听到刘皇帝的吩咐,立刻来了精神,急急忙忙地道:“快!快传膳!官家用膳了!”

那兴高采烈的模样,有些滑稽,也多少有些令人感慨。

雍王退下后,心情转好的刘皇帝好好地安慰了下自己的胃,一连喝了两碗粥,两张饼,两盘菜。

饭饱之后,又迅速投入到他的“分封大计”之中。与刘承勋一番交谈后,他心中的想法再度坚定了,只是比起此前的自娱自乐,终于多了点灵活,说到底,刘皇帝是想要做成事的,也不愿搞得上下不服,闹出个难看的结果。

当日,刘皇帝再度把他的龙子龙孙们召集到一起,同时还有包括雍王、徐王在内的宗室子弟,以及政事堂诸宰相和硕果仅存的一些功臣老贵。

一番推心置腹的谈话后,刘皇帝反复明确表示,分封之事,一切听凭自愿,不想去的闭嘴,有意愿的可主动请示,给他们三日的时间考虑。

同时,刘皇帝也要再做一些细致深入的考虑,也要听听大臣们的想法与意见,这种事情,借用朝廷之力太多,也需要与朝廷的衮衮诸公筹谋,方可成行。

刘皇帝此前的计议,藏着掖着,自专其是,强势是强势了,但可行性实在不高,那就是地图开疆,大抵也是这些年地图看多了缘故……

当刘皇帝态度软化了,表现出对臣子们的尊重后,气氛也发生着一些微妙的变化,虽然还是有人顾虑重重,持反对意见,但已经有了考虑空间,并且不少人都开始用心思考着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在这个过程中,刘皇帝又不免发出一些带着怨艾的感慨:当初自己要推动一项政策,哪里像如今这般束手束脚,这人老了,威慑力就是不足了,下面人的心思也多了。

这虽是刘皇帝私下里的感慨,但还是迅速地传扬了出去,在大汉上层权贵中流传。

很多人听闻的第一反应就是,陛下又多疑了,然后就开始自我评估,有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别被老皇帝拿起来发泄处置,那就太冤了……

第287章 反击从野狐岭开始第458章 再临东京第456章 遗泽第309章 衡酿第44章 太后相召第1750章 《桃兰赋》第123章 株连不可避免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30章 收获第56章 腹心之谈第288章 赵普使蜀2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238章 南口大战7半岛史话·奇葩第170章 全线动员第140章 崇政殿听政2第2125章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第140章 杀心大起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373章 开宝九年已过半第168章 塞上风光第104章 在真定第12章 河东之患第64章 郭威支持稳第370章 其志甚坚第503章 最后的旅途3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442章 金玉满仓,堆积如山第40章 潞州三杰第8章 这就是真相?第258章 辽河战役,高奏凯歌第180章 过邺都第117章 泼冷水第336章 橐相第220章 啖耳将军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375章 郭枢密觐见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丽王第138章 从长计议第257章 龙舟第39章 归义军有归心第325章 成长与成熟第67章 刘煦娶亲第166章 出使归来第344章 王师已过大江来第77章 间策第381章 功臣阁第20章 小民犹能议国政第11章 刘皇帝的法治思想第53章 兵临删丹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159章 乱情第165章 回鹘使者第79章 父子问对第216章 马政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21章 西巡第377章 漳泉之治第366章 将士百战归第1700章 本州无罪第336章 这仗怎么输?第377章 难知祸福的决议第1709章 心猿意马第40章 郭党俊杰第95章 皇后又进谏第339章 那一脚第113章 军改伊始第407章 麻烦第1757章 勋贵子弟第1818章 慈母败儿第22章 称帝第146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第150章 为将军践行第141章 雌威第489章 不好收场第131章 干强枝弱第192章 辽帝南狩仁宗篇5 彻底固化的统治阶级第226章 一溃百里第133章 西征!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273 王晏镇洛第170章 全线动员第139章 随驾带着御史第417章 庆典一般的刑场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顿第405章 杨吕觐见第349章 边情第249章 如此对手第118章 商贾第172章 太子妃第466章 经济制裁第106章 诱惑第102章 辽国现状第50章 小满与临盆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297章 新山阳第98章 灰溜溜地滚回去第285章 胃口极大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