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被逼无奈

面对愁眉苦展的刘承勋,刘皇帝也在舒了口气后,缓缓道:“臣子们都不乐意,朕再倔强,岂不是强人所难。与朕一条心的,朕鼎力支持,至于其他,任其自由!不过,有舍有得,有得有失……”

刘皇帝话里透着点禅机,同样也带着那么些微妥协的意味。刘承勋此来,本也只是感舆情之汹涌,出于一份关怀,想要开解一下刘皇帝,但打好的腹稿还没说出口,刘皇帝已然一副彻悟释然的模样,这反倒让刘承勋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刘承勋一时没话说,刘皇帝则不然,看着这个弟弟,脸上闪过若有所思的表情,兴致盎然地问道:“三郎,你与朕可是一条心?”

这话问的,刘承勋能说不是吗?脑中闪过诸多念头,刘承勋垂首谦恭地道:“陛下若令,臣在所不辞!”

“又是在所不辞!”嘴里念叨了一下这个几乎听出耳茧的词,刘皇帝调整了一下姿势,身体都前倾了,老眼格外有神地看着他:“你是、渡海出使,亲眼见识过外洋风光的人,你对海外分封,该是另外一番感触,至少不会那般排斥吧!”

刘皇帝这话的意思,已是昭然若揭,然而刘承勋真的很想回答刘皇帝,正是因为出去见识过,才对刘皇帝的分封议桉不太认可,才觉得刘皇帝的想法太不成熟。

刘承勋当然不会像那些没见过真正世面的市井愚民一般,对宣慰司乃至那些出海归来的商民宣扬的那一套信以为真。海外开拓垦殖,哪里是容易的,或许有良田沃土,黄金珍奇也确有其事,但那些都是需要用命去挣的。

就刘承勋的了解,这二十多年,前前后后有大几十万人南下来了,但活下来,生存下来的,不足一半,死亡率大汉过去发动的任何一次战争都高

面对此时的刘皇帝,心里话自然不敢照实了说,但还是忍不住旁敲侧击一番:“海外确实别有一番天地,大可作为,但却需要足够的时间与耐心,难以一蹴而就,秦征百越,至前汉五帝三越方为中国固有之领土,何况远悬海外的那些岛屿、雨林。

臣子们的担忧也非杞人忧天,而是结合实际的考量,陛下高瞻远睹之余,或可听取一些下情,毕竟兼听则明嘛……”

刘承勋这一番话,让刘皇帝陷入了短暂的沉默,而后有些意兴珊地道:“说来说去,连你也觉得外面那些臣子反对得有道理!我此前还在顾虑,上元之夜所议分封,只考虑到皇子,而忽略了你这个兄弟,怕你以及宗室子弟们觉得朕偏心,如今看来,却是朕有些自作多情了!”

刘皇帝这么说,刘承勋哪能继续绷着,立刻变了脸色,赶忙道:“陛下言重了!”

“那你回答朕,若给你一个封国,是否愿去?”刘皇帝不管其他,直勾勾地盯着刘承勋。

刘承勋很想给这个难缠的皇帝哥哥一个干脆的答桉,但当真做不到,犹豫几许,方才咬牙应道:“但凭吩咐!”

与刘承勋对视了一会儿,见其情绪逐渐平静,目光逐渐坦然,刘皇帝终于别过头,笑了笑:“罢了!朕说了,不强人所难,连那些不肖子都不苛求了,何况你这个唯一的兄弟?”

大概是感受到了刘皇帝内心的失望乃至不满,而刘承勋显然并不愿如此,在考虑几许后,突然开口道:“若陛下需要一个为王前驱者,臣愿往!”

“当真?”刘皇帝有些惊疑,然后道:“你若是为了迎合朕,大可不必!这几日的风波,朕已经想开了,去则去,留则留,如此而已!”

闻言,刘承勋轻叹一声,道:“陛下的理想与器量,臣学了几十年,也无法领会,只有做些力所能及之事,听从陛下倡导。出镇南洋,宗室之中,怕是没有比臣更合适的了,就让臣为宗室,也为天下人做个表率吧!”

刘皇帝仔细打量了刘承勋两眼,虽然这个兄弟的态度十分坦诚,但他并不能看出其究竟存着怎样的想法。不过,听刘承勋如此表态,刘皇帝心中还是油然而生一种欣慰感,至少有雍王的牵头,不至于让他的“分封大计”成为一个笑话,落得个一地鸡毛的结果,或许就是在给自己挽尊?

思及此,刘皇帝不由露出点笑意,目光也柔和了许多,稍作思忖,刘皇帝一摆手,大方地道:“你是去过南洋的,又待了一年多,朕就不指定了,你看中了那块地盘,直说,朕断无不允!”

刘皇帝既然这么说,刘承勋也就不客气了,只稍微思考了下,道:“臣有一个想法,只恐陛下舍不得!”

刘承勋这么说,刘皇帝心中立刻就生出了警惕,老三不会提出什么为难的想法吧,口风也不免带上了点转向:“先说说看,只要合适,没什么舍不得的!”

刘承勋道:“当年出使之时,船队曾停泊于流求港口,那里久沐王化,商旅停靠聚集,汉民以十万计……如今流求府在福建道辖下,然终究隔海相望,道司既重视,政策政令达也需浮海传达,多有不便,朝廷对流求的治理也更多是放任自流。不知陛下是否愿意将之纳入封国考虑?”

听完刘承勋的意见,刘皇帝面上不动声色,但心中已然迟疑起来了。

毕竟是流求啊,这可是大汉诸多海外领地中,经营得比较成熟的地方了,这可不在刘皇帝的分封计划之内,就像安南道一般。

至于隔海不便管理的说辞,在刘皇帝这里也同样说不过去,在海外贸易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流求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南来北往的商船商旅,带给了其巨大的发展动力与空间。

作为与福建隔海相望的宝岛,历史渊源又深,刘皇帝根本不怕其孤悬海外,脱离掌控,南海舰队可常驻有一支海军。

有这些因素在里边,刘皇帝的内心倾向,不言而喻。但大话已经放出,干脆拒绝,多少有些抹不开面子,因此刘皇帝轻笑道:“你的眼光不错,流求是个好地方,各项条件也很不错,但这恰恰不在朕分封计划之内,此前也从未考虑过将流求作为藩王封地。这可不是南洋那些岛屿,至少也得考虑一下福建道的感受吧!”

刘皇帝这番话说服力可不够,当然刘承勋也能感受到刘皇帝的不乐意,面无异状,刘承勋退而求其次,又道:“若流求不合适,那唯有良平岛了,臣当初在那里居住了半年多,还算熟悉……”

这可是南洋交通线上的要隘,海上商路的枢纽啊!刘皇帝有些不满地瞥了刘承勋一眼,怎么尽挑要害地方?

当然,这话刘皇帝又不好说出口,毕竟,平心而论,纵览南洋,眼下也只有良平岛具备分封的条件,虽然只是一个弹丸之地,但经营多年,也可依托其进行蚕食扩张。

想了想,刘皇帝道:“良平岛朕自然舍得,只怕枢密院与海军不愿,当年为了寻找一个南洋舰队驻港之所,郭良平宁肯发动一场战争,把三佛齐这个友邦都得罪彻底了……”

说到底,还是刘皇帝自己不乐意,只能把海军、把郭良平拿出来说事。这一点心理,刘承勋可看得明明白白,瞟了刘皇帝一眼,心中暗叹,刘皇帝的真正意图,还是得让他们自己去拼、去抢,说开拓,真是一点折扣都不打。

只是,开拓何尝容易啊!更别提,刘承勋也是五十多岁的人,这把老骨头即便有雄心壮志,只怕也承受不起啊……

想了想,刘承勋忽地咬牙道:“既如此,那就只有强取豪夺了!灭其国,占其地,而后封国!”

第9章 新官上任第226章 一溃百里第5章 刘皇帝的考验又来了第306章 北面事务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阴霾第64章 郭威支持稳第200章 御敌第1714章 百姓苦第99章 御帐议战第66章 请辞?不许!第61章 南北之争第322章 再启西进第72章 雷王之争,西北现状第133章 延禧驿第240章 城塌了第132章 不惜代价第450章 杀一皇亲第418章 刘皇帝有请第190章 荣宠无过于高氏第2108章 太宗篇终 一个时代的结束第46章 郭荣奏事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169章 两面三刀第103章 送菜来了第144章 堂审第25章 拟一份名单第16章 异见第132章 做媒第205章 辽国新君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争储第431章 吐蕃之乱 可安心乎第311章 旧识第336章 橐相第40章 濮州案(3)第117章 机会第179章 再见郭荣第420章 老年丧子第144章 东宫家事,接连凋零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顿第334章 交待第147章 中下层的机会第368章 宰相们的异见第147章 许州事了(2)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亚风云(下)第1731章 一缕惆怅第75章 恩威齐下第54章 临阵指挥,尽委诸君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鲠在喉第2125章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第214章 荆湖之策第112章 整风第236章 母、妻、子第191章 财制变动第178章 头脑清醒的乾祐帝第237章 南口大战6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诞生第282章 善后之议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负担第234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仁宗篇3 欧阳大家第112章 兄弟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199章 辽帝之死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307章 老马将军值得重任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208章 南北战略之争2.0第1764章 禁轿第452章 终罢西征第333章 勋贵的态度第422章 朕的话说完了第60章 都安心了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264章 强硬的道理第147章 中下层的机会第65章 制举进展第33章 豪强第101章 梁山观政第80章 进攻第402章 这事没完第35章 唐将空谈第50章 额手称庆的南唐君臣第125章 邢州事第354章 扯后腿的在朝中第503章 最后的旅途3第171章 艰难的乾祐二年2第359章 这个太子不简单第1679章 太子过问军事第104章 驾临历城第253章 其他战场第30章 韩通与向训第150章 蜀亡第3章 台怀之事第27章 西京风波第204章 辽帝的处置第51章 该当有所“表示”第1769章 影响力第159章 礼尚往来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将第272章 被放弃的耶律斜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