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驻吐蕃大臣

或许连刘皇帝自己都不清自己是抱有怎样的心态与目的,问刘晞这个问题,不过于刘晞而言,心中却是压力感拉满,微低着头,顿了顿,答道:“臣在等候陛下意旨!”

这个回答,多少有些出乎刘皇帝的意料,默默地注视了刘晞一会儿,见其始终波澜不惊的模样,方才说回了目光,嘴里发出一道无声的叹息。

过去,刘皇帝是恨不能皇子们人人如龙,个个是英才,但那更多是从父亲的身份出发。然而,作为一个皇帝,到如今,刘皇帝却真正开始为儿子们太优秀而烦恼。

皇室之中,英才辈出,这于天家是好事,于国家却未必,如何安置,总是让人头疼的。而在家人子嗣的问题上,刘皇帝又向来求全,哪怕心里知道只是奢望。

把皇子们赶去封国,这是刘皇帝纠结了半生,最终想出的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早年的四大皇子,刘煦、刘昉都有安排了,不可能单单剩下一个刘晞。

而事实上,近段时间以来,刘皇帝一系列的动作,已经从他自身开始,确立了帝国未来的继承人,毕竟,至少从表面来看,已经不留“备胎”了。

这也是刘皇帝的分封之议,搞得上下非议,但始终有一些人在鼎力支持,其中就包括太子及其臣属们,他们是最能体会到其中好处的。

不是当了三十年太子,这地位就稳固了的,说到底,还得看老皇帝的心思。而至对太子那一系人而言,目前的形势是真正明朗了,圣意已定。有些事情,刘皇帝是真的折腾不动了,尤其在皇位继承的问题上,甚至有些不敢。

然而,有的时候,刘皇帝又不禁想,如果太子换个人,如果是刘煦、刘晞乃至刘昉将来继承大汉帝国,又会是怎样的结果,会不会比刘旸更适合,做得更好?

其他人且不论,经过这么多年的悉心观察,至少在刘皇帝眼里,刘煦以及刘晞,都是具备足够能力的,或者说二人都在某一方面表现出了极类刘皇帝的特质,而这一点是格外吸引人,也容易影响刘皇帝对其评价的。

相较而言,太子刘旸就显得过于中庸了,乃至被人认为是平庸。当然,这样的对比,于太子刘旸而言,是不大公平的,倘若是刘煦、刘晞为太子,刘皇帝或许又是另外一番感触了。追根究底,这还是皇帝看太子造成的,而非单纯的父亲看儿子。

此时,面对着这个自己从未看清楚的儿子,刘皇帝心中再度升起一股复杂难言的情绪。稍作酝酿,刘皇帝悠悠道:“既然如此,那朕就再给你安排一个任务!”

闻言,刘晞再拜:“请陛下示训!”

注视着刘晞平静的模样,刘皇帝道:“吐蕃大会已经开了两次了,今年是第三次,朕有意让你代表朝廷,前往逻些城,主持召开大会!”

吐蕃大会,是自吐蕃诸部向大汉臣服之后,在刘皇帝的授意下,由朝廷派遣大员前往逻些,组织召开一场朝廷与吐蕃诸部之间的盟会,招抚诸部,同时协调诸部利益纠纷与矛盾。

自从当年几个吐蕃部族“代表”联合进京,表示对朝廷的臣服后,朝廷便名正言顺地将雪域高原纳入大汉治下。当然,想要施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还是有些难度的,即便骄狂如当年的刘皇帝,也没有强求,而是在获得了对吐蕃诸部名义上的统治权后,选择招抚,继续维持部落头人们的利益,保证他们的治权及各项利益。

这些年朝廷对高原政策,基本围绕着三点展开,政治上拉拢,经济上收买,军事上威慑,简单地讲,就是又打又拉,大棒与枣子结合。

吐蕃部族并不是那么容易就驯服的,早年之时,也不是所有部落都愿意臣服朝廷。沉浸在过去的荣光之中,意图继续保持“独立自主”的状态,甚至还有野心勃勃之徒,妄图结束吐蕃一百多年分裂,重新统一高原。

当然,那些不臣的,反对的,终是在长时间的对抗中,一一被消灭,成为历史。对于高原,朝廷或者说刘皇帝,出人意料地表现出了足够的耐心。

针对不臣,也很少主动派兵,而是通过政治经济利益收买那些亲向朝廷的部落,通过扶持这些势力,去打击那些顽固分子。

朝廷需要付出的,只是一些钱粮、布匹、盐茶等物资罢了,这些东西,在高原属于稀缺资源,但于大汉,只是九牛一毛罢了。

在这种糖衣炮弹的攻势之下,没有多少吐蕃部族能够抵抗得住,不服的,要么赶到不毛之地,逃到神明都厌弃的绝域,要么身死族灭,领地、部民、牲畜尽数被瓜分。

因此当初只不到十年的时间,不管是否信心服,雪域高原上大部分的吐蕃部落都接受了朝廷的赐封,成为大汉的土司。

那之后,朝廷便开始以中央的名义组织起“吐蕃大会”,这是这么多年,朝廷直接干预高原事务的一项举措,并且是一项很重要的举措。

吐蕃大会的召开,是大汉以仲裁者的身份,具体干涉吐蕃诸部关系与事务,是不断强化统治关系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朝廷与吐蕃直接交流对话的机会。

五年一届,到开宝二十六年,正好是第三届,而这一届,刘皇帝显然要玩些新花样。要知道,前两届代表中枢赴会的虽然都是朝廷大员,规格虽高,却怎么也不可能比晋王刘晞这个亲王更高。

由此可见,刘皇帝对此次大会的重视,以及在高原事务及对诸部吐蕃态度的转变。如果从乾右时期的逐步渗透开始算起,大汉对吐蕃诸部的渗透影响已经有足足三十年了,这刘皇帝下得最耐心的一盘棋,如今,也该到收尾的时候了。

过去,那些吐蕃部落酋长们,之所以投靠朝廷,接受朝廷的封赏,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朝廷保证了他们的利益,保证他们的统治权。

在此基础上,还能得到不菲的利益,充分享受到茶马经济交流的好处,而作为朝廷的“在编人员”,既受朝廷保护,还能在对那些“乱臣贼子”的征讨中获取掠夺式红利。总而言之,除了名分上成为大汉臣民,不能再以吐蕃国自称之外,他们享受一切自治权力。

过去,朝廷在吐蕃的事务上,除吐蕃大会之外,能够直接参与进去的,只有设立的几处榷场,通过边市贸易影响,以及邻近的州县,会涉及到吐蕃部民的管理。

逻些城内,倒是有理藩院的派遣官吏,但也仅仅是占个名义,常驻职吏,更多是作为联络员而存在,并不能起到应有的调解、仲裁、管理的作用。

说起高原,大臣们的印象,便是远且阻,环境恶劣,统治不便。但即便如此,以刘皇帝那旺盛的掌控欲,终究还是不容许大汉在高原之上统治,永远停留在这种初级的、散漫的自治状态。

直辖或许难度依旧大,但在目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影响,还是可以做到的,这件差事,刘皇帝打算交给刘晞来做。

在刘晞沉凝的目光中,刘皇帝缓缓道:“今次大会之后,你留驻逻些城,为驻吐蕃大臣、同平章事,全权处置吐蕃事务!”

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418章 刘皇帝有请第2084章 太宗篇31 报纸 成都之围第439章 自请其罪第468章 胡部隐患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1736章 试炮第69章 张彦威之死第124章 海外扩张第63章 朝廷应对第372章 刘皇帝的孝心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1811章 归来第204章 辽帝的处置第188章 边将离京,再获一子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119章 赌博式北伐第216章 下诏北伐第7章 小人物议大事第365章 枢密军政第2125章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第69章 “铁杆”盟友先掉链子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后的告别第259章 辽东初定第87章 栾城之战(1)第364章 汉宫之内第326章 刘皇帝的态度第27章 出兵争论第162章 河东风云(9)第77章 吓人第65章 君臣相宜第426章 仍在进步的太子第16章 诸般滋味在心头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41章 高丽国王第163章 河东风云(终)第112章 整风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107章 飘飘然的李相第9章 新官上任第462章 一地鸡毛第300章 灵州换任第160章 三个青年第1776章 东平王府内第178章 帅府筹谋第1725章 见微知著第20章 室韦女真战争第2053章 终章第2099章 太宗篇46 军售 枢密院变局第99章 两个人才第130章 丧国之约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71章 兵临寿春第313章 辽国崩溃指日可待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潜龙在渊第179章 再见郭荣第88章 皇长孙出世第78章 南北并发第103章 送菜来了第399章 还债第1747章 出点意外很正常吧第52章 幽燕变故第33章 东京城内第118章 商贾第346章 底层第175章 蜀定,凯旋第258章 辽河战役,高奏凯歌第446章 皇后驾到第225章 辽国的应对第71章 兵临寿春第187章 纷纷上表第73章 赵大已在军中第130章 陈桥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吕风波第70章 未来宰相的安排第289章 大汉宰相不好做第204章 事态扩大第32章 后宫不平静第1797章 吸血的拍卖会第358章 两江平定第3章 新皇诏制第300章 他们在金山第64章 边事不宁第72章 雷王之争,西北现状第314章 壬戌科状元第51章 如今的大汉第119章 寿春终于破了第77章 安阳之殇第2章 王、郑二公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7章 小张探花第181章 琼林苑内第83章 辽帝之亡第8章 宰臣间的龃龉第1章 扬州的风波第122章 睡仙第1795章 父子夜谈第20章 室韦女真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