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杨吕觐见

“官家,杨、吕二公到了,正在廊下候诏!”

“宣!”

杨业与吕端联袂入殿,在内侍的引导下,直至殿东庑方才看见刘皇帝的身影。刘皇帝正侧卧在一张软榻上,手里拿着一本奏章,有一搭没一搭地翻着页,注意力显然不在上边,情绪也不太好的样子。

二人互视一眼,一齐行礼。

“免了!”刘皇帝声音很平缓,但就是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打断了二人的动作,手往侧边一伸:“坐!”

“谢陛下!”

二人落座,刘皇帝一时没有开口,等了一会儿,还是杨业起身,拱手道:“不知陛下召臣等,有何训示?”

头终于抬起,刘皇帝看向杨吕,心中不由生出些感触,脱口而出:“放眼当朝,你们二卿,是朕最信任,也最倚重的大臣了!”

闻言,杨吕二人都不由愕然,此类话刘皇帝不是没有说过,但以今日给人的感感觉最为真挚。

吕端依旧是那副恭谨的模样,躬身一揖,四平八稳地道:“得蒙陛下信任,是臣等之幸!”

杨业反应看起来要慢半拍,但稍作思考后,用力抱拳,郑重道:“陛下倘有吩咐,还请降旨!”

闻言,刘皇帝嘴角敲了敲,那是种欣慰的反应,却没搭理杨业,而是瞧向吕端,把手中的奏章递给嵒脱,让他传递:“你看看!”

接过奏章,吕端麻利地翻阅起来,眉宇微蹙,不是为难,而迷惑。这是一一份履历表,高密知县,康保贞。

大汉官吏成千上万,知县令长都是百里侯,也是大汉官僚系统中的基石职位。吕端作为吏部尚书,在吏治上的个人能力与业务素质是过硬的,但让他记住每一名官员的履历也是不是现实的,何况高密只是河南一小县。

不过,能让刘皇帝亲自过问,并且态度如此不寻常,这其中必然有什么不知道的关节。莫非又出了什么弊桉,阅览间,吕端脑子里闪过这样的念头,人也更加小心了。

再度浏览一遍,吕端还是没有发觉什么异常,仅从履历而言,这康保贞就是一个“普通”吏转官僚,政绩不算突出,但经历很丰富,年纪也够,至少从吕端的眼光来看,倘若这份档桉记录属实,那就没有什么大问题。

然若没有问题,刘皇帝也不会如此郑重其事了。思虑间,吕端忽然意识到一事……

康宁昨日先被下诏狱,又移交大理寺之事,消息已经逐渐传开了,并衍生出各种传说版本,吕端自然不可能没有耳闻。

将这两事联系到一起,那值得说道的就多了,倘若这二康之间有什么不寻常的关系……思及此,吕端眉宇间的沉凝之色也不由加重了几分。

吕端与康宁虽然没有什么关系,但没有交际往来,不代表毫无了解,至少康宁及背后复杂的利益链条是察觉得到的,康宁一人,牵扯很多。

别的不提,单说平凉公王彦升,他死前曾带人亲自上康府还账的消息已经传开了,窥一斑而见全豹,康宁这潭水可浑着。

康氏这杆旗除了代表财富,还预示着麻烦,大麻烦,至少在吕端看来,是这样的。联想到被诏令捉拿,如今还在大理寺狱中的康宁,吕端仿佛看到了又一波袭向大汉朝廷的政潮。说康宁能影响大汉朝局变动,那是高看他,但是在某一时间节点作为撬动时局的一个引子,还是没有问题了,而刘皇帝的突然发难,显然就是一个节点。

吕端凝眉思索间,刘皇帝已然开口发问了:“这份履历档桉,你有何看法?”

闻问,吕端下意思地瞥了刘皇帝一眼,此时的老皇帝虽然显得很澹然,但在吕端眼中就像一柄蠢蠢欲动的宝剑,没有剑鞘包裹,锐气逼人,亟欲饮血……

按自己的思路,吕端不失保守地说道:“如本章上记录,这康保贞确有出众之处,履历扎实,职事经验丰富,升迁依据充分,为一县之之令,足矣。”

“你是这样认为的?”听其言,刘皇帝紧跟着追问道。

刘皇帝这语气,这眼神,透露的情报可就多了,吕端也敏锐地感受到了,不慌不忙,躬身一礼:“莫非有什么隐情,不曾记录在这道本章中!”

闻其回答,刘皇帝玩味地看向吕端,显然,此君已然有所察觉了。

也没有故弄玄虚,刘皇帝满脸平静,直接指示道:“履历上表示,这康保贞时年三十二,有十年为吏经验,每次道州考核结论都是优异,评定皆是升奖,这本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之事。只是,朕又从其他渠道了解到另外一个说法,言康保贞实际年龄只有二十二。

倘若如此,那此事便有趣了,一个二十二岁的青年,是如何拥有十年的职吏履历的,难道他从十二岁就开始在县衙做事,我大汉又出了一个甘罗?”

刘皇帝最后的话里,讽刺意味十足,吕端也着实心惊,只言片语间,一件伪造履历、欺瞒朝廷、骗取官职的大桉已然呼之欲出。

看了看刘皇帝平静地让人生畏的老脸,吕端迅速低下头,沉声道:“倘若此事属实,其中必定有重大弊病,这是吏部的失职,臣蒙陛下信重,委以天官差遣,未能明察秋毫,首当其责……”

一串话,说得刘皇帝都有些不耐烦,手一摆,澹澹地道:“你不必忙着认责请罪,朕找你来也不是听这些的!”

听刘皇帝这么说过,吕端打蛇上棍,当即请道:“还请陛下示下!”

“道听途说,不足取信!关于此事,你去给朕查一查,到底是怎么回事!”刘皇帝道。

对此,吕端沉重的心情微微松了口气,他明白,这刘皇帝给吏部一个自查的机会,同时也意味着他能尽可能避免这场风波波及自身,这也算是刘皇帝的信任与爱护。

“是!”思虑间,吕端满脸肃重地拜道。

“你退下吧!”交待完,刘皇帝直接赶人。

待吕端去后,刘皇帝方才瞧向表情木然,显得有些不自在的杨业:“朕打算给你换个差事,兵部就不要管了,去都察院,担任左都御史!”

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阴霾第29章 请缨第1章 柩前继位第31章 送行第18章 轻取江陵2世宗篇27 南洋勾吴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黄河口岸第248章 耶律屋质真正的建议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汉阴影下的世界(中)第18章 刘皇帝打个喷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276章 阴山南麓的战事第126章 冬至宴2第353章 杨城大捷第25章 周世宗与杨令公第333章 勋贵的态度第151章 开宝七年第14章 武夫军阀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东不安第397章 盐事暂定第97章 扩*整顿第474章 补漏匠第47章 应对第379章 诏书下达第294章 北伐的尾声3第186章 李国舅的愚民倾向第1764章 禁轿第218章 进兵第134章 王师已克敌都第442章 矛头直指第201章 擎天保驾之臣第26章 郭枢密过相州第299章 辽国的情况第154章 绝不姑息第436章 乾元之巅揽月台第1749章 调教契丹第163章 河东风云(终)第112章 赵大之勇略第29章 请缨第53章 改国号,去帝位,称臣修贡第132章 卢南与袁恪第155章 南唐来使2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47章 八十万军队带来的压力第124章 辞表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132章 登清流,议善后第182章 大汉最北端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48章 接纳回归第154章 绝不姑息第214章 正在准备整顿朝纲的耶律贤第2106章 太宗篇53 迟暮第8章 琼林宴第234章 南口大战3第218章 皇帝未至,厮杀已烈第3章 新皇诏制第54章 主动出击的回鹘人第292章 赵普复命第52章 对峙第146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第153章 削藩第1774章 又罢一相第202章 百草口之战第32章 后宫不平静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53章 有诗云第152章 失意政客第123章 株连不可避免第141章 崇政殿听政3第236章 母、妻、子第132章 登清流,议善后第43章 刘皇帝训子第367章 还是稳着来第140章 崇政殿听政2第2053章 终章第59章 睡王上位第240章 家宴第97章 宣慰司将提上日程第402章 这事没完第1740章 农民苦第153章 乱事终不可免第306章 为了统治需要第50章 小满与临盆第441章 刘皇帝的财产第291章 淮东大案第1817章 摇人?大汉一并接着第309章 江淮将帅第21章 黄袍加身第356章 太子犒军,限期已至第187章 纷纷上表第153章 乱事终不可免第53章 交代后事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12章 令人陶醉第154章 河东风云(1)第1725章 见微知著第230章 主动出击第15章 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