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老年丧子

刘皇帝的落水实在让人大惊失色,不管是刘旸,还是嵒脱,都密切关注着他的状况,反应也很及时,刘旸眼疾手快,嵒脱一跃蹿入水中,奋力托住……

周遭几名内侍,也不管会不会水,齐刷刷地往里跳。结果是,老皇帝基本连口水都没呛到,而有两名小太监,若不是侍卫及时搭救,差点淹死。

刘皇帝身体没什么大碍,但明显受惊了,不过却也从十一皇子梁公刘晓薨逝的噩耗中醒过神。水珠自脸上滑落,头发更是湿漉漉的,不过,这些刘皇帝都不在意了,看着一脸紧张、满面关切的刘旸,张了张嘴,声音沙哑地道:“朕无事!”

言罢,刘皇帝慢慢地闭上眼睛,靠在另一侧的嵒脱身上,精神恍忽道:“回宫!”

两小句话,仿佛耗尽了刘皇帝所有气力一般,见状,刘旸一把抹了下脸,冲左右吩咐道:“快,护送銮驾回宫!”

“是!”

一通手忙脚乱,侍卫、太监们齐用劲儿,小心翼翼地搀着刘皇帝往銮驾而去。

“都轻着点,伤了御体,拿尔等是问!”嵒脱在旁,始终关注着刘皇帝,但看着这些“蠢人”笨手笨脚的动作,是怒不可遏,几乎喊破嗓子,恨不能以身相替。

而侍卫、太监们,则更加谨慎,在这一刻,仿佛手里护持着的不是老瓷器,而是一个金贵而易碎的瓷器......

匆匆忙忙,回到宫里,自然又是一番鸡飞狗跳。刘皇帝落水,这显然是一个重大政治事件,说严重些,甚至能影响朝廷的前途。圣躬有恙,甚至比引起此事的原因——十一皇子刘晓之死,要更受关注得多。

太医方至垂拱殿,消息已如长了翅膀一般,飞越皇城宫墙,向外廷,向西京权贵们府邸而去。谣言更是漫天飞,有说刘皇帝昏厥的,甚至有说他吐血了,偏偏说他无大碍的消息反而没多少人信......

毕竟,一受丧子之痛,二有落水之难,怎么可能没事?又不是当初了,皇帝也终究老了,哪里能经得起这等折腾。

当然,无知者无畏,上层权贵们都谨慎着,但暗地里的关注可密切,其精神之紧绷程度,不啻于面临一场战争。

如此大的阵仗,如此夸张的反应,不是大汉的精英们大惊小怪,而是刘皇帝的影响实在太大,而这两年间,身体屡出状况,实在让人担忧。

而从根本上来说,这是臣子们对刘皇帝的信任开始不足了,哪怕仅仅是针对身体上的,而皇帝权威的滑落,也往往就是由此而开始的。

这一点,早在去年摔倒之时,刘皇帝便有所体悟了,对从骨子里就恋权的刘皇帝来说,这让他很愤怒,也很恐慌。于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威,他必须得采取一定的措施与手段,而他的选择,与那些老年英主,也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有时候折腾,有时候嗜杀,并不是其本意如此,或许只是想要验证自己的权威性如何,只是单纯地想巩固他一言九鼎的无上权力。老而不死是为贼,就是刘皇帝如今最为真实的写照了......

垂拱殿内,刘皇帝换了一身干衣裳,头发也被擦干用毛巾包裹着,人静静地躺在榻上,两名宫娥扇着风,老太医则满头大汗地给他诊着脉。

两名太医,望闻问切,每人花了两刻钟,又相互论证了一番,方才谨慎地得出一个结论,云山雾绕地说了一通,表示圣躬无大碍,只需开些补药,将养一番。当然,是不能再让皇帝受刺激了,同时,陛下也不能激动......

老生常谈罢了!对于医嘱,刘皇帝从来是想听的时候才听,比如此时,就不大想听。

太医退下,气氛立刻从严肃转为压抑,刘皇帝闭上了眼,道:“说说吧,刘晓是怎么死的?”

“陛下,您现在,还当以保重御体为先啊!”刘旸面露犹豫,劝道。

“说!”刘皇帝尽量压抑着怒气,冷冷道:“儿子死了,还不让父亲知道怎么死的吗?”

见状,刘旸无奈,偏头看向一旁的赵普,看到这老儿微微点了下头,方才叹了口气,语调悲伤地道来:“据郭良平报,十一弟自胶州港登船之后不久,身体便产生不适,至广州会师时,郭良平与刘淳曾劝他留下修养,待身体恢复之后,再行南下,十一弟不愿,固执随军南下。

自广州出海九日后,十一弟身体日渐不爽,已不能起,郭良平本欲遣船将之送回,但突发急症,背生恶疮,吐血而亡......”

随着刘旸的汇报,刘皇帝两眼缓缓睁开了,一点泪滢自眼角渗出,虽没有老泪纵横,但丧子之痛,溢于言表。

“刘晓何在?”

“据刘淳报,已经派人护送灵船返京!”刘旸道,想了想,又继续禀道:“关于十一弟之死,刘淳与都监安继昌(安守忠长子)也分别来报,所述基本一致。”

此时殿中,还有二人,王继恩与王玄真,这二人,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就进宫了,既是关心刘皇帝,也是随时听候差遣,以他们的经验,每到这等时候,刘皇帝总是用得到他们的......而朝野内外的臣子中,恐怕这二人是少数真正希望刘皇帝能长命百岁的。

听刘旸的汇报,王玄真脸上闪过少许的异样,这个消息,他也收到了,南征大军中,他也偷偷安插了武德司的人,在拓殖浪潮下,武德司也开始向海外进发了......

不过,此事还没上报,没曾想收到了第一项汇报,不是南洋经略如何如何,而是皇子之。王玄真收到的汇报,没有朝廷六百里急驰官报快,要晚上一些,但得到的结果,并没有多少出入。当然,郭良平他们,敢于在刘晓之死上欺瞒朝廷,可能性是很小的

“他还不满三十岁啊!”刘皇帝在短暂的沉吟过后,哀叹道。

“还望陛下节哀!”赵普终于开口了。

对此,刘皇帝倒也没怼一句“死的又不是你的儿子”,看了看老态龙钟的赵普,老脸上除了哀伤,还有一抹化不开的自责:“朕怎会同意他去?壮年男子,都未必能抵风浪侵袭,瘴气毒虫,何况是刘晓?他身子骨一向弱......”

呢喃着,又突然问道:“贤妃知道此事了吗?”

“想来已经知晓了!儿已让八弟与六妹前去照看!”刘旸沉声道。

“朕又当如何向她交待......”刘皇帝红着眼睛,怅然道。

“陛下,还有一道郭、刘、安联名奏疏,奏请朝廷治罪!”刘旸又提起一事。

刘皇帝沉默了,抬起手,终只是轻轻摆了下,没有迁怒他们,道:“回文一道,无罪,让他们安心!”

“另,郭良平请示,三佛齐、爪哇二国攻略,是否继续进行?”

闻言,刘皇帝偏过头,有几分猜疑的目光落在刘旸身上,良久,道:“继续!告诉郭良平,皇子之死,朕可恕其过,但南洋攻略完不成,断无宽纵!”

“是!”刘旸低声道,心中则默默叹了口气。显然,刘皇帝虽然对刘晓之死悲伤、懊悔、愧疚,但其开拓海外、南洋封国之志犹坚。天下人都能看到,连皇子薨逝这样的代价都能承受,都难改其志,今后再拿出海的高伤亡率来劝阻,就更不可能说服了。

“张德钧、王玄真留下,其他人退了吧!”刘皇帝摆摆手。

官家又叫自己的老名字了,王继恩有些感慨,但根本不敢出言纠正,只是恭敬地与王玄真候着。

看着二人,刘皇帝语调阴冷:“刘晓之死,你们二司,给朕查个清楚!”

“是!”二人下意识地应道。

不过王玄真面露犹豫,被此时格外敏感的刘皇帝捕捉到了,问:“因何面露异状!”

王玄真心中一慌,脑子飞速转动后,拱手道:“回陛下,臣在南洋军中,也安插了下属探吏,如无意外,梁公之薨,虽不如官骑通报之速,但应有消息传来!”

王玄真没敢说他已经收到汇报了,否则,适才为何不说?

而刘皇帝,是略有些诧异,深深地盯着王玄真一眼,幽幽道:“比起你叔父,你要能干许多!”

“臣不敢当!”王玄真立刻应道,额间不由冒出些冷汗:“臣只是遵从陛下锐意开拓之志,也进行一些布局,即便是海外,也当有武德司属为陛下效忠。只是此事尚无成效,因而臣此前未及上禀!”

回话之际,王玄真心中暗暗琢磨着,回衙之后,就得把此事的首尾整理干净,要是因为一个莫名其妙的欺瞒获了罪,那可就太冤枉了......

刘皇帝扫了这二人一眼,缓缓背过身,漠然道:“去做你们该做的事吧!”

第118章 查抄第139章 王昭远:此乃战机第127章 魏博问题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106章 再临大江第394章 永远在猜忌的路上第427章 饶乐国的困境第283章 降将世宗篇23 官钱粮盐第194章 杨邠案(2)第361章 安东国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1773章 质问第467章 萧思温的价值第473章 又当又立第59章 皇帝与太子半岛史话·安平公主第75章 按*不动第2048章 最后的旅途19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126章 第一个被杀的宰相第167章弹冠相庆第261章 优势太大,底气太足第2099章 太宗篇46 军售 枢密院变局第39章 长沙第285章 家务事第2章 登闻鼓响第433章 圣训第1788章 议点正事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将第212章 开宝北伐第346章 天子的“怜悯”第59章 皇帝与太子第51章 以镒称铢第111章 棉稻,后疾第1779章 四王毕第67章 遗表第117章 一图一册第101章 称得斤两,从容收兵第306章 为了统治需要第1章 何谓开宝第221章 全线出击第159章 礼尚往来第357章 宫廷与宗室第39章 濮州案(2)世宗篇27 南洋勾吴第59章 睡王上位第94章 汝公出山第44章 个中弊端第221章 名将团队第379章 诏书下达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决心第343章 赵府君当权第297章 新山阳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310章 海路主将第1755章 良平岛第38章 殿议第110章 议取淮南第134章 回府第18章 轻取江陵2第185章 赐宴第206章 赵思绾落网第369章 功臣宿将第308章 新贵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149章 天子欲启河工第212章 王朴卸任第324章 相安为上第178章 帅府筹谋第15章 荆南来使第133章 捷报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12章 如此安慰第97章 隰州世宗篇39 寇准罢相第45章 心情不佳刘皇帝第32章 后宫不平静第348章 老皇帝第1765章 三郡公第91章 作别西行第195章 杨邠案(3)第179章 再见郭荣278章 军务第16章 异见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110章 拉刘承训下水第289章 大汉宰相不好做第1792章 安西的请求第426章 仍在进步的太子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186章 赐死第297章 怪圈第137章 终于埋了第337章 特权第150章 为将军践行第75章 敖莱小城第149章 河东巡抚第127章 不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