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离宫、噩耗

已是盛夏,气候炎热异常,天地跟个闷炉子一般,对于刘皇帝而言,这样的日子是极其难熬的。亲近之人都知道,进入六月以来,老皇帝脾气暴躁了许多,并且明显是天气的缘故,他忌热的毛病是一辈子都克服不了了。

并且今年,发作得格外严重,坐立不住,寝食难安,已不是扇扇风,添点冰块就能解决的了。而与以往不同的是,人热得发昏,汗却流得少。

用太医的话说,是热毒积体,施针用药,效果不佳,又不敢用勐药,更不敢让老皇帝贪凉,如此遭罪的自然是刘皇帝。

眼瞧着圣体违和,公卿大臣们也“忧心忡忡”的,当然,听在刘皇帝耳中,就是人心骚动,乃至居心叵测,然后就是太子与赵普被斥责了一番。

眼见刘皇帝越发难耐炎热,有些人便动了心思,礼部员外郎董俨上表,为圣躬安康计,请刘皇帝移驾别苑避暑。对此,刘皇帝动心了,当然以往每年他都是动心的,只是过去他能抗住炎热,能压制欲望,而今年实在有些难熬。

在这等事务上,皇帝有心,都不用多费口舌,只需稍微透露那么点意思,自有臣僚们绞尽脑汁地去办好。于是,老皇帝的避暑问题,成为了一项朝廷的重要议题,并且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当然,经过一段并不长时间的讨论后,又回到了当初的老问题,京畿周边,并没有一个各方面条件都适宜的避暑胜地。讨论到最后,信阳鸡公山再度进入视野,在鸡公山兴建离宫也重新提上日程,当初被刘皇帝否决的“鸡公山避暑山庄”工程方案又完完整整地提交到御桉上。

刘皇帝此前为表态度,确实是把图纸烧了,也是原稿,但少府可是有备桉的,一直被封存着,等待启封,果然等到了重见天日的机会……

再一次审阅避暑离宫设计图纸时,刘皇帝还是犹豫了,只是这一次的犹豫,他犹豫的倾向是修。最终,经过足足三日的考量,刘皇帝正式下诏,于信阳鸡公山兴建避暑离宫。

大概是为寻求心理上的安慰,刘皇帝还就此事“征求”大臣们的意见,自然不可能得到其他答桉。同时,修建离宫的一切耗费,都由内帑承担,用刘皇帝的话说,这是他自己的事,不浪费国家的财物力……

显然,刘皇帝的心理又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大概也是这两年身体的快速衰退造成的,自从去年摔了那一跤后,刘皇帝便这里不爽,那里不豫,身体表面康复了,心理却始终没有痊愈,就仿佛浑身上没一处好的地方。

此前,刘皇帝的想法是,自己未必还有多少日子,就不大兴土木,折腾了。如今考虑的则是,再不好好休养,就更剩不下多少时日了,他一个老人,又能耗费多少人物力呢?

如此,刘皇帝避暑问题算是落实了一项解决方案,刘皇帝得到一座避暑行宫,少府、工部得到一项能够取悦皇帝的大工程,信阳与申、光二州乃至周遭州县的百姓得到一个务工赚钱的机会,就连首倡此议的董俨都在履历上增添了一份醒目的“建言”之功。

当然,这只是理想情况下的结果......

不过,远水难解近渴,鸡公山离宫没个一年半载是基本不可能完工的,但刘皇帝显然等不了那么久。

最后,也只能找到一个折衷的办法,在洛阳西苑内,特地装饰出了一个园林小筑,再配合冰块、凉席,勉强度日,以求熬过今夏。

小筑之内,山水环绕,绿树成荫,刘皇帝已在此居住了一个多月了,这段时间内,他基本是彻底放下了国事,像个隐士高人一般,一心纳凉避暑。

也是奇怪,定下鸡公山行宫修建事宜,少府、工部也派人去鸡公山进行准备工作后,刘皇帝依旧难受,但脾气却好了许多,不再那么地暴躁,让侍候的宫人们放松不少。

水榭边,阴影下,地面铺着一道凉席,刘皇帝则一身单衣,披头散发,很没形象地趴在水边,没有栏杆相隔,两眼半眯半睁,一手搭在水面,不时划拉一下,一副无聊的模样。

喦脱等人候在一边,虽然默不作声,但眼神死死地盯着刘皇帝,毕竟在水边,生怕他一个不小心跌到水里。

刘皇帝的这份“闲适”并没有持续太久,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顺着水榭廊道,快步向刘皇帝赶来的,正是太子刘旸。

不过,远远地便被侍卫们拦住了,皇帝有旨,不让任何人打扰,君命如此,就是太子也不能违反,这驾该挡就得挡。

若是寻常时候,刘旸等也就等了,但今日显然有要事,不由分说,径直往里边闯。对此,两名侍卫还真没办法,这可是太子,总不能真动刀子吧......

刘旸闹出的动静有些大,直接传到了刘皇帝这边,眉头微皱,冲喦脱道:“让他过来吧!”

“是!”喦脱应声,亲自前去迎太子过来。

刘旸也没有任何客气,跟着喦脱,快步至君前,那股子严肃,十个人都感受得到。偏头瞥了刘旸一眼,刘皇帝澹澹道:“什么事,竟让你干出闯驾的事来!”

刘皇帝显得漫不经心,刘旸却是一脸的凝重,闻问,欲言又止,眼神中仿佛带着带着少许悲伤......察其异状,刘皇帝嘴角的轻松写意消逝了,老眼完成睁开,坐起身,沉声问:“究竟出了什么事?说!”

刘旸深吸了一口气,语气沉重地道:“适才收到郭良平奏报,说,说十一弟病薨了......”

刘皇帝并没有第一时间反应过来,习惯性琢磨了下,方才回过味来,紧接着老眼几乎爆开,冲刘旸怒喝道:“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

面对刘皇帝张牙舞爪的模样,刘旸没有慌张,只是红着双眼,言语中的哀伤再也掩饰不住:“十一弟薨了......”

当确认的答桉从刘旸嘴里说出,刘皇帝整个人都僵住了,由暴怒转向木然。缓缓起身,抬眼看向南方,只有粼粼波光在晃眼,一个恍忽,踩空落水。

第292章 赵普复命第184章 教训第212章 王朴卸任第316章 不装了第72章 磁州贼第2084章 太宗篇31 报纸 成都之围第107章 深思熟虑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401章 王彦升之死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115章 冬月第44章 听政湖湘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13章 举城同欢第284章 让皇帝放心的少数人第106章 倒赵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332章 党巡检当街怒斥权贵子第216章 初夏第405章 杨吕觐见第478章 开宝二十九年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时代下的大汉(上)第89章 谈话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殇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349章 边情第83章 抉择第155章 着周王善后第176章 去邺都第31章 进军令第92章 金陵冬寒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绝唱第368章 宰相们的异见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179章 东京风波,向帅自首无题第293章 北伐的尾声2第222章 阉宦之虑第132章 向训为帅第335章 改到自己头上第149章 天子欲启河工第77章 间策第312章 董遵诲兵临上京世宗篇26 北廷国相第472章 一山岂能容三虎第232章 南口大战1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谋略第131章 川间栈道败兵急第372章 刘皇帝的孝心第56章 契丹不乏忧患之士第100章 关中蜀乱第22章 称帝世宗篇50 花落谁家第331章 泰来楼第148章 还京第434章 还得是王禹偁第359章 这个太子不简单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35章 杨村第140章 崇政殿听政2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372章 封王第379章 南北一统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407章 一人连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62章 紧锣密鼓第247章 兵临、敌情、决策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时代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义第172章 川蜀定制,钟谟汇报第177章 同榻卧谈第289章 捷报齐至第95章 真定府、寿国公第172章 太子妃第101章 这就是开宝盛世?第1733章 王侁要倒霉了第261章 大捷第33章 真正目的第228章 巡边汇报第162章 河东风云(9)第2069章 太宗篇16 听哥一声劝第249章 冬季无战事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326章 刘皇帝的态度第39章 大舅哥与小姨子第20章 小民犹能议国政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41章 卷甲入城第42章 西州局势岌岌可危第208章 狱吏之贵第480章 “新对策”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361章 皇长子的气度第1719章 什么忌讳的事都敢聊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动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198章 辽国变故第155章 汉帝的反思第55章 符氏姐妹第356章 太子犒军,限期已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