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洗礼

时辰还不算晚,但夜已沉了,弘德殿的接风宴在一片温馨和谐的氛围中结束了。(由于缓存原因,请用户直接浏览器访问.\nCOM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内侍掌灯引路,萧妃母子二人,缓缓朝寝居而去,珊的灯光映照在脸上,露出两张沉静的面庞。

一路无言,哪怕回到殿室,一时间也是缄默。宫娥端盆送水,萧妃接过绢巾,轻轻地擦拭面部,仿佛要将脸上的醉意抹去。

在弘德殿,萧绰也是饮了些酒的,来自高昌道葡萄美酒。在当今之大汉,葡萄的种植虽然是遍地开花,伴随着的是葡萄酒业的大发展,但若论质量、口感,还得是高昌道的葡萄酒最为“正宗”。

不过,近些年,由于安西战争的缘故,也影响到了葡萄酒的酿制,价格日高,高昌葡萄酒也以其稀缺性,成为一种奢侈品,寻常时候也基本只有权贵们能享受到正宗的高昌葡萄酒。

刘文济也慢条斯理地洗手洁面,过程中仍未说话,一直到侍女们被屏退,萧绰看着沉默已久的儿子,低声问道:“羡慕吗?”

刘文济如今虽然才十三岁,于天家而言,也不算小了,萧绰的问题虽然没头没尾,但刘文济却明白她指的是什么。稍作斟酌,应道:“羡慕!”

怎么能不羡慕,适才的弘德殿宴,虽然只是家宴,但明显多了个主角,太子刘旸的光芒似乎转移了一部分到刘文涣身上。过去东宫之内,兄弟之间,刘文济一直是处于一种随从附庸的状态,从来不争,也没想过争。

然而今日,当刘文涣得到父亲的认可与祖父的赏赐,当旁人将目光独独瞩目于刘文涣身上,当身份地位的悬殊变得明显后,刘文济是有些心血来潮的。

此时的刘文济,并不能准确描述出自己的感受,但总归是有些不舒服的,或许有羡慕,有嫉妒,还有不甘

听得儿子给出的干脆答案,萧绰不免意外,头一次以一种探究的目光审视着他。原本,萧绰以为对这个问题,刘文济是会给出相反的答案,哪怕只是矜持地表示一番,结果却有些出乎她意料。

而比起这个答案,其背后透露的一些细微的变化,则让萧绰有些心慌,又莫名地有种期待。缓缓近前,坐在刘文济身边,嘴带笑意,温和地说道:“为何羡慕?”

刘文济摇摇头:“不知!只是羡慕!”

萧绰问道:“是羡慕获得爵位?还是祖、父的宠爱?”

刘文济沉默了下,道:“那些都是大哥应得的!”

看着满脸平静的儿子,萧绰的表情逐渐变得严肃,掰正他的身体,认真地问道:“告诉娘!你也想要吗?”

面对这个问题,刘文济明显有些紧张,脸上掩饰不住一种名为期待的神色,深吸了一口气,低声道:“儿只是觉得,自己该向大哥学习。等儿到十六岁,不知是否也能如大哥那般,脚踏实地,行万里路!”

闻言,萧绰脸上再度绽开一道笑容,浓郁的笑意甚至显得明媚,抬手轻轻地抚了抚刘文济后脑勺,道:“你未必要行万里路,亦可读万卷书!”

听到这则建议,刘文济两眼微亮,但很快又变得黯然:“读万卷书,也能封侯吗?”

“文济,你当知晓,你与世间那些士林学子不同,你读书识理,并非像他们那般为了功名富贵。你的出身决定了,你不需要为了区区爵位而烦恼,同样,你也不能过于积极地去争取一些本该得到的东西”萧绰轻叹道。

对萧妃的话,刘文济听得很认真,但显然不大明白,并且直接摇着头:“娘的话,儿有些听不懂!”

萧绰还是一副循循善诱的模样,轻声道:“虽然娘并不想说起一些事,更不希望你受到干扰,但今日话已至此,你便姑且听之。你身上流着一半契丹人的血”

“可是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契丹人!”刘文济突然爆发了,有些激动地冲萧绰道。青葱的面庞虽然稚嫩,但表情十分严肃,目光异常坚定。

迎着其坚定且带着质询的目光,萧绰微微一笑,平心静气地道:“娘知道!娘也从不认为你是契丹人,也不希望你是,但旁人如何看待,却不是我们母子能左右的了!”

“大汉有那么多各族文武,功臣勋贵,乃至开国元老,难道朝廷不曾视他们为国人?难道史册上没有记载他们的功绩,昭烈庙没有祭奠他们的英灵?”刘文济道。

“你说的很有道理!”刘文济质问是如此铿锵有力,萧绰听之两眼则更加明亮了,以一种认可的语气道:“但是,有些事实是无法改变的,娘确实是随你外祖父南下的契丹女子,这一点是无法否认的。

谁也无法否认你是汉人,因为你是大汉皇孙,身上流淌着一半天下最珍贵的血脉。然而,你若想获得与你大哥同等的东西,却注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听母亲这般说,刘文济眉头紧紧地锁起,牙齿下意识地咬着唇,很是用力,几乎咬出血,但萧绰没有阻止他,今日的话,对刘文济的冲击显然是巨大的。

但这些事是必须要经历的,十三岁不小了,在草原上甚至已经可以看作成年劳动力,也该经事了。双拳握紧,气息粗重,胸脯几度起伏,刘文济忽然抬眼看向萧绰,两眼微微泛红:“祖父与爹也是如娘所说那般看待我吗?”

闻问,萧绰笑容温和而具备感染力,柔声道:“你从小就受你爹熏陶,又常被召见侍奉祖父膝下,你觉得他们有对你区别相待、另眼相视吗?”

刘文济想了想,绷紧的身体慢慢放松下来,肯定地道:“没有!”

“你要知道!”萧绰微微颔首,郑重地道:“你或许需要数倍的努力,方能得到外臣民们的认可,但是,千万外臣民的意见,都不如你祖、父二人的想法重要!”

见刘文济若有所思,萧绰又悠悠然道:“娘再回答你适才的问题。读万卷书,未必能封爵,但是,你大哥行万里路,所行只是西北一路,所见只是安西一隅。而你若能读一万卷书,却可见朝廷、万民,以及整个天下”

母子俩的谈话,持续了很久,一直到夜深人静,刘文济方才告退。而最后,萧妃再度给刘文济一个叮嘱,要他牢记今夜的话,但不可对外泄露半个字,同时,他对祖与父,对东宫二妃,对刘文涣,乃至对才一岁的三弟刘文澎的态度,都要一如既往,不得有任何怠慢。

刘文济身上,过去呈现的最大特点,就是听话,同时还认死理,重承诺,答应母亲的事情,就更不可能食言了。

不得不说,这一夜的谈话,对刘文济的触动很大,虽然还有诸多迷惑不解之处,甚至显得懵懵懂懂,但十三岁的刘文济,在精神上,经受了一番从未有过的洗礼。

至于这样的洗礼,会对他造成多大的影响,对他的未来产生多大的作用,还有待检验。至少这一夜后,很多对刘文济熟悉的人都发现了,皇孙殿下身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不可名状的变化,有些奇怪,但并不让人反感

第321章 合理避税第261章 冒进追击第307章 算盘打得很美,终究落空第94章 大动干戈的节奏第282章 善后之议第137章 迂回之师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263 史彦超的结局第87章 对夏绥事宜第129章 既进京,总有些变动第233章 南口大战2第46章 郭荣奏事第334章 喜讯传来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项任命第86章 须发花白第178章 会猎第343章 逐渐窒息的局面第43章 刘皇帝训子第71章 叛军势蹙第43章 接见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荆湖第73章 安东大开发4第342章 势如破竹第92章 两京并重第361章 皇长子的气度第57章 扬州案有结果了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263章 高丽想伸手了仁宗篇3 欧阳大家第13章 战争的脚步正在迫近第130章 御汉大计第2051章 最后的旅途(终)第178章 会猎第5章 春闱第423章 安东国的权贵们第1748章 应急机制第40章 濮州案(3)第49章 花里胡哨不管用第388章 驻吐蕃大臣第53章 交代后事第478章 登封降禅第496章 上进之时上进之人第83章 抉择第138章 回宫第451章 双双去世第205章 辽国新君第101章 刘知远在洛阳第202章 钱粮百万计第136章 赵都帅第1788章 议点正事第65章 决议南征第139章 王昭远:此乃战机第1719章 什么忌讳的事都敢聊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难欺第1章 柩前继位第160章 平定第67章 刘煦娶亲第236章 南口大战5第62章 祸福之间世宗篇40 后、王之逝,帝国十年第50章 下定决心第369章 功臣宿将第2132章 世宗篇7 汉金冲突 再下一臣第1785章 统治从去***化开始第159章 河东风云(6)第144章 堂审第3章 取士不公第151章 我,慕容彦超,委屈第220章 阵斩高模翰第292章 北伐的尾声1第89章 安南冬归人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371章 慰问=送行第206章 难免异议第141章 崇政殿听政3第244章 皇子赴军第211章 太子挂帅第91章 作别西行第1796章 刘皇帝的支持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252章 面圣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359章 上元之夜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1802章 屁股要坐稳,态度要端正第165章 天子的态度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潜龙在渊第16章 异见第441章 刘皇帝的财产第28章 澧阳之战第1711章 赵王履职第342章 势如破竹第38章 河西局势由此转变第268章 一城,一战第416章 尾声第114章 耶律阮称帝第121章 父子异见第233章 汉骑出绝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