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轻狂

“你的这些想法与见解,在垂拱殿有同你祖父说过吗?”等刘文涣侃侃谈完,刘旸略显关切地问道。

小心地望了刘旸一样,刘文涣摇头道:“未曾!”

“为何?”

刘文涣略显迟疑,犹豫片刻,还是决定实话实说,垂首道:“西征不只是六叔与安西将士建功立业的大事,更是祖父一力支持的,儿虽有些看法,却也不敢狂言造次......”

“那又为何要对我讲?”刘旸澹澹地道。

自然获取过一些消息,太子对于安西用兵,是持保守态度,存保留意见的.......不过,这话就不敢直接说出来了,否则逢迎之举就显得太露骨了。

稍微琢磨了下,刘文涣说道:“祖父只是简单过问儿西行之旅中的经历见闻,并未以安西军政考校!”

闻言,刘旸若有所思,轻叹道:“乳臭未干,如何能咨之以军国大事……”

不知为何,听到刘旸这感慨,刘文涣心中没来由地产生了一股强烈的恐慌感。望着刘旸,刘文涣躬身拜道:“爹,是不是儿说错了什么?”

迎着刘文涣紧张而关切的目光,刘旸严肃的面庞柔和了些,平静地说道:“没有!”

停顿了下,刘旸又冲刘文涣娓娓道来:“你所言,有片狭之处,也有可取之处,非无的放失,思之是有几分道理的!

西征以来,朝廷确实付出了沉重代价,西北的百姓也确实受苦,官兵民皆已疲惫不堪,这些都是事实。

但是,看问题不能仅着眼于表面,你祖父难道不知安西远征给朝廷带来的负担码?朝廷诸公不知吗?

都知道!但为何还是要西征?那是因为你祖父雄图远略,早已超乎于当代,他是为了打破千年以来中国统治西北的局限,是为了大汉西北之永固!

百年大计,岂因一时之困难而却步?”

说到这儿,明显发现刘文涣的表情凝重了许多,刘旸继续道:“你祖父的考量,未必能说服天下所有人,朝廷上下心怀异议者也不是一两人。

你是天家皇孙,是太子之子,同样可以不赞成这样的政策,但若是连基本的认识了解都做不到......”

刘旸说这话时忍不住摇了摇头,而刘文涣明显感受到父亲隐隐流露的失望之情。少年意气,尤好面子,此时面对刘旸,刘文涣有种无地自容之感,低着头,面红耳赤地道:“是儿见识短浅,未明祖父之远略......”

见状,刘旸摆摆手,正起身体,冲他微笑道:“也不必过于介怀,看得出来,此次西行,你收获不浅。

至少我在你这个年纪时,可没有万里之行的经历,脚踏实地去纵览大汉江山的无限风光。还是你祖父说得对,皇子不能久养于宫中,需要多出去走走看看......”

听刘旸这般讲,刘文涣好受了些,表情逐渐恢复正常,拱手道:“爹的教诲,儿谨记在心!”

“这一趟出行,辛苦了,好生歇息一番,多陪陪你娘亲!”刘旸抬手揉了揉太阳穴,一副疲惫的模样:“至于回宫后的安排......对了,你自己有什么想法?”

面对这突然的转折,刘文涣有些措手不及,但经过此次出行,见识过外边的大千世界,再让刘文涣回文华、武英殿修习,怕也没那个耐性了。

不过,想了想,刘文涣还是沉着地道:“儿经此一事,自觉学识大有不足,还需刻苦用功,钻研文武技,以报效朝廷!”

闻言,刘旸默默地观察了刘文涣一会儿,就仿佛在琢磨此言的真假。思考少顷,缓缓道:“给你三日休息时间,三日之后,回军校报到,把耽搁的学业、训练补上。

结业之后,我会给你派个差事,在实职差遣中,继续锻炼......”

“是!”刘文涣平静地应道,心中则暗暗惊喜。

“走吧!晚膳应该准备得差不多了......”言罢,刘旸起身,打算去正殿。

刘文涣立刻跟上,突然想到了什么,凑近身,有些犹犹豫豫地道:“儿还有一事,想向爹汇报!”

“你说!”刘旸随手一摆,示意道。

“儿回京途中,在河西结识了一名少年壮士,当时便觉得其颇为不凡,见识出众,豪爽大方,颇令人欣赏,儿也邀之同行。

此人名叫康明睿,乃是京中豪商康宁之孙,行至关内时,京中传来消息,说康氏谋反......”

关于刘文涣与康明睿结识的事情,武德司那边早已报告刘皇帝,刘旸也从赵德芳、慕容永仁那里知道了。

而人,已经被锁拿了,康氏“谋反”的消息过境后,在赵德芳与慕容永仁的力主下,由刘文涣亲自下令捉拿。如今人正被关在武德司狱,准备同新一批的“叛党”一起处决。

这件事,刘旸本是不打算过问,简单揭过即可,但刘文涣主动提了,刘旸也就住步了,偏过头,满面严肃地道:“怎么,你想替那康明睿求情?”

面对刘旸那一脸的威严,刘文涣心下微惊,原本的念头也迅速打消掉了,连连摇头道:“既是叛逆,自无容情可言!儿只是好奇,这康氏乃是大汉豪商,那康明睿也是多识明理之人,怎会造反作乱。儿犹听闻,爹当年还曾亲自接见过康宁,对其大加赞赏......”

刘旸怎么也没想到,刘文涣竟会说出如此不知轻重的话,几乎勃然大怒,有生以来第一次恶狠狠地斥骂道:“你给我住嘴!

你这是何意,是责朝廷冤屈了康氏,还是在影射我?我看你是得意忘形了!押运一趟军需,就受封一等侯爵,这爵位来得太容易了,但要丢掉,也同样不难,或许只是因为几句昏妄之语!”

刘旸显然是真生气了,刘文涣也从未见父亲如此发作过,心中大慌,直直地跪下,叩请道:“还请爹息怒!是儿轻狂无知,胡言乱语......”

看着刘文涣,刘旸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低沉地道:“起来吧!”

言罢,慢步走向正殿,眉头紧锁,神情郁郁,心中忧叹:“揠苗助长啊......”

刘旸本来打算在刘文涣回来之后,就带在身边,习政察事,用心培养,如今改主意了,还不到时候,仍需再多磨砺一番,也需更多的考察。

第242章 战后第322章 真正引以为豪之处浅谈两点第1732章 刘皇帝的反应第349章 边情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147章 朝局变动的前兆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195章 辽帝第112章 整风第36章 虒亭第342章 势如破竹第71章 叛军势蹙第457章 郑州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们第241章 “戏言”第127章 不允第14章 武夫军阀第102章 政争这种事是很正常的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丽王第1719章 什么忌讳的事都敢聊第38章 任其纷扰第217章 幽州行营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344章 王师已过大江来第406章 调任第43章 “梳理”、“优化”第111章 “名将”之败第123章 株连不可避免世宗篇36 不一样的完颜部第1809章 饯行第98章 温柔乡第180章 赏功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100章 无法避开的钱粮问题第320章 蛮瑶归服第180章 博弈第202章 刘皇帝已至长安第187章 琐屑第39章 长沙第255章 “社会实践”第24章 人事调整第457章 粉饰一二第76章 大才蒙尘第153章 杨业戍代第196章 杨邠案(4)第375章 由创业走向守业第2094章 太宗篇41 “议政楼”,整顿的风吹第59章 睡王上位第469章 四大改造、营所改革第53章 遁无题第221章 名将团队第56章 一战定河西第239章 耀州之战第1796章 刘皇帝的支持第294章 北伐的尾声3第26章 新政与人事第209章 刘皇帝脑子还是清醒的第192章 再得两子第2076章 太宗篇23 进入深水区的税改第334章 喜讯传来第1章 乾祐灭佛第1780章 侵入黑汗国第166章 石熙载的施政理念第27章 出兵争论第78章 沧州府第121章 招降纳叛第15章 小人行径第45章 靖江军第270章 骚扰,进攻第221章 名将团队第1732章 刘皇帝的反应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452章 终罢西征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81章 内外变动第181章 父子夜谈第106章 东京朝堂的反应第3章 田畔问对第10章 平淡的会面第352章 十万汉师围金陵第48章 接纳回归第64章 郭威支持稳第1691章 晋王的成就第345章 玉林狗肉馆这才是感言第14章 大论第394章 还欠着外债第107章 卢多逊:赵普也该倒了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302章 朝局大变动第236章 南口大战5第357章 国灭第6章 告一段落第191章 “从谏如流”第111章 动心半岛史话·四十载安南第508章 最后的旅途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