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西京风波

对于史宏肇的积极,刘承祐是有些意外的。原以为,会费些口舌,才能达成目的,没成想,话都没不用说透,史宏肇便自己主动揽下这差遣。对此,刘承祐自然是乐意之至。

“好,史卿不愧为朝廷栋梁,国家干城,不避凶雠,勇于任事,敢于担当。此事,朕便交由史卿全权处置!”一串的恭维之词,更加滑溜地从刘承祐嘴里吐出。

“一干奸贼,国家蠹虫,臣翻手可执,将其整治。”史宏肇一摆手,语气急躁。

“有史卿任事,朕可安心了!”刘承祐点头说:“朕遣武德司吏,协助史卿。”

“不用!”刘承祐话音刚落,史宏肇很干脆地拒绝:“有臣足矣。”

史宏肇,真的是给他点颜色,就敢开染坊的。对其骄横,刘承祐的表情间并不能看出什么反应,仍旧平和地说:“史卿不要误会了,朕并无他意。只是武德司那些小吏,前期侦探已有些收获,有其协助,想来可避免浪费史卿一些不必要的精力......”

刘承祐细心安抚下,史宏肇这才点头应下,告退,风风火火地去了。观其架势,必然是要闹出一个大动静了。

让史宏肇去处理此事,也不能算是没安好心,只是让合适的人办合适的事罢了。刘承祐并没交代处置办法,一切任由史宏肇发挥,而以史宏肇平日里粗暴强硬的办事风格,可想而知,接下来会是怎样一副场面。

出宫之后,自李少游那里得到名单,于史宏肇而言,事情便很好办了。直接召集了四营的随驾禁军,在刘承祐的授意之下,统兵的马全义也很干脆出兵支持。别看史宏肇还是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禁军高级将帅的第一人,但脱离了东京,随行的兵马他根本调动不了。

很快,两千余禁军,在史宏肇的安排下,大张旗鼓地照着名单,上门,抓人,抄家。如此大的动静,使得西京上下,人人侧目,若不是禁军受命,严格地维持着城中的秩序,只怕还以为又闹兵变了。

其后方知,是史都帅接到举报,有官员勋贵违法乱纪,为祸一方,经查证确凿属实,故派军执法......

这等理由,简直漏洞百出。倘彼等有犯事,自有府州县御史台,何劳军务治理,直接派军队捉拿执法,既然不通情理,也不合规矩。但是,而今的大汉朝,本不是怎么讲规矩的,尤其在史宏肇牵头执法的情况下。

三日之内,东京城内,四十余名官员、豪强被拿下,名单之上,无一漏网之鱼。下狱之前,还押赴洛阳市内,公示其罪,细数其恶.

可以发现,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些旧臣勋官,并且是那种名声极差,贪暴无度者。看起来,史宏肇的整肃行动,是有理有据的。

但是,西京立刻便人心浮动起来,尤其是对那些前朝的遗老们。因为若是自省,他们会发现,自己与那些被捕者,并不能好到哪里去。

城中拿其人,于畿内,则派兵夺其地,占其庄园,最重要的,释其农民......

一番疾厉的动作下来,西京城中,怨声载道,贵族、官僚人人自危。有官员直接求见刘承祐,欲告以史宏肇“为非作歹”,弹劾其罪,可惜,哪里能见得到刘承祐。

而这场“整风行动”,在史宏肇手中,也逐渐有扩大化的倾向,不止是名单上的人,抄家兴起,他开始将目光投向其他热,谁家地多,谁家宅富,就是其目标。

“史都帅,名单上的贪官污吏,基本都已拿下问罪,该收手了,适可而止啊。”京狱之中,李少游找到正在审问犯官的史宏肇,严肃地对他说道。

瞥了眼被打得血肉模糊的犯人,史宏肇的风格,还是一如既往地强烈。

“适可而止?”受其劝,史宏肇先是一愣,随即瞪向李少游:“彼辈国家渣滓,祸国乱政,枉法害民,我恨不能将之尽数诛除,谈何收手?尔不需多嘴置言,但观本帅为国家攘除这些祸害即可。”

史宏肇颐指气使,态度蛮横,李少游表情立时阴沉了下来,沉声质问道:“难道都帅还欲将西京官员,尽数拿下吗?若惹得群情板荡,将事态扩大,导致朝堂不稳,届时将如何收场!”

闻言,史宏肇也怒了,驳斥道:“我如何行事,需用你这小儿提醒吗?你出言维护那些国贼,是何居心,莫不是与之同流合污?”

说着,史宏肇看向李少游的目光中,竟带着些“怀疑”。

见状,李少游也不压抑着声音了,与史宏肇讲道理,显然是讲不通的。直接道:“官家有诏在先,不可盲目波及群臣!”

谁料,拿出刘承祐,史宏肇仍旧不买账,反而更加严厉地呵斥着:“小子无知猖獗,拿官家来压我?”

不待李少游张口,史宏肇继续说道:“什么不可盲目波及,简直胡说八道,本帅只知除恶务尽!我所奉诏命,可没有这一条,你莫不是矫天子之意,欲谋不轨?”

听史宏肇之言,李少游差点没喷出一口淤血,早知这史宏肇骄横难制,没成想竟然到了这个地步,如此地蛮不讲理,完全不将他这个皇亲,天子近臣放在眼里。

神色阴晴不定间,史宏肇似乎没心情与他在这儿纠缠,招呼着属下,吩咐着:“来人,将这他给某架出去!”

“史宏肇,你不要太过分了!”闻言,李少游直接怒声道。

听李少游直呼其名,史宏肇又是一番喝骂,派部曲强行将他赶走。

赶走李少游后,史宏肇一副淡定的模样,丝毫不以为意。李少游什么人,天子的宠臣玩伴而已,竟敢在他史都帅面前聒噪,大放厥词,指手画脚,简直自取其辱。

灰头土脸地被赶了出来,李少游这边是怒火中烧。

“欺我太甚!”李少游怒骂了一声:“我固知此人难制,却不知此人如此难制!”

“都使。”见上司发怒,下属的一名亲事官小声地问道,提出建议:“要不要汇报给官家?”

“那是自然!”李少游当即回了句。

“属下立刻去准备他的罪证。”亲事官说。

史宏肇在办事的过程中,可没少肥私,所抄家财,所夺土地,所放丁口,可有不少被他自己吞了。还顺便,夺人妻女以为姬妾,母女同收,啧啧......真的是,没有什么顾忌,都被武德司的探子们记录下来了。

被李少游拦住了,只见他已经恢复了冷静,瞥着京狱方向,说道:“他此番是奉官家之命,这些事情,可扳不倒他。”

说着,李少游又冷笑了一句:“这鄙夫,身处火釜之上,犹不自知。”

“而况,其骄横若此,官家能容他到几时!”

“那我们现在当怎么办?”

“从现在开始,给我盯着史宏肇及其亲戚、部曲,所有作奸犯科、不矩之行,都给我详细地记录下来!”李少游双目中闪过一抹浓重的阴鸷。李少游的性子中,本有些睚眦必报,史宏肇此番这般欺他,是真将他惹怒了。

“本使还得进宫,真让史宏肇肆意妄为下去,届时恐怕官家出面,都不好收场!”想了想,李少游又叹了口气,上马便往洛阳皇城而去。

对于派史宏肇负责此事的结果,刘承祐心中实则提前做好了预期的,故听闻李少游的汇报,倒没有太过意外。这个人执法,突出一个暴力,突出一个蛮狠。当初自东京,以东京混乱,刘知远诏令三衙(侍卫司、开封府、巡检司)整饬,就以史宏肇的手段最为酷烈,当然,效果也是最好的,不过却是以树朝廷之恶为代价。

听李少游的汇报,史宏肇是欲将事情扩大化处理,继续抓人抄家,刘承祐眉头只是稍微凝了一下。他确实没有给史宏肇画一根红线,任由他自由发挥。而刘承祐关注的点在于,在李少游搬出自己的时候,史宏肇仍旧骄横如厮......

“所获如何?”考虑了一会儿,刘承祐问。

“到目前为止,夺田逾百顷,粮食近四千斛,释农两千余户,查抄钱帛价值过十万缗......”李少游禀报着,又平静地补充了一句:“此皆臣暗中记录,或有出入,具体如何,尚需具表上报。”

“收获倒是不菲啊。”刘承祐轻飘飘地感慨了一句。

去岁契丹南寇,及其北归,几乎将中原搬空,这不过一年多的时间,这些贵族、官僚、豪强们,便敛得这么多,这聚敛的功夫,显然很到位。

“官家,史宏肇骄矜难制,手段狠厉,若由他继续下去,恐至人心不稳,朝堂不宁啊!”李少游,小心地劝告道。

闻言,刘承祐又琢磨了一会儿,说道:“再等等。”

却是刘承祐心里另有打算,史宏肇干得太“出色”了,既如此,何不让他再拉一些仇恨?

眼下,刘承祐一道诏书下,或可使史宏肇收手,稳住局势人心。但是,刘承祐总觉得,还不够,皇帝出手,得在更恰当的时候。

西京这场风波,就让它再持续几日。

第97章 再临井陉第313章 晋王一家子第226章 冯道请辞第413章 分食第293章 北伐的尾声2第24章 巡游第147章 德胜渡第164章 重返晋阳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125章 颂公亭第134章 王师已克敌都第1810章 军队得求稳第99章 两个人才第383章 敞开谈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75章 敖莱小城第216章 马政第163章 河东风云(终)第483章 南巡第93章 升迁第465章 “教匪”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项任命第243章 不自知第70章 同州之战第15章 名单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第87章 淮东经略正副使第62章 紧锣密鼓第264章 孺魏王第27章 谋算无用,危第284章 虚了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择君,兄弟之间第351章 满朝之中,只此一人第340章 《开宝总类》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77章 间策第64章 朕要亲征为耿公复仇!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1794章 魏王回来了第353章 聪明的张德钧第189章 还继续走吗?第327章 派系第 283章 皇帝还朝第414章 到此为止第91章 这个都不好迁第345章 剥削者第1711章 赵王履职第311章 李沆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244章 边帅变动第114章 三月为期第149章 西拓南并第362章 新齐与新楚第385 礼宾馆第143章 艰难度日第42章 西州局势岌岌可危第398章 换个思路第1712章 叛贼内情第244章 皇子赴军第262章 贤妃之贤,调整方向第304章 过去的三年第322章 真正引以为豪之处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299章 辽国的情况第457章 郑州第179章 长教训第2069章 太宗篇16 听哥一声劝第87章 栾城之战(1)第108章 枢密院内第400章 柴荣死了第2125章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第26章 新政与人事第449章 宦官之间的撕咬第115章 冬月第57章 七月大朝第48章 耿崇美第14章 腹黑之谋第1729章 太子之问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147章 负荆请罪第131章 东京乱象半岛史话·桓王第77章 潘美请缨伐安南第155章 蓄奴之议第474章 立场第18章 权谋手段第92章 两京并重第354章 扯后腿的在朝中第170章 河东改制第51章 耿淑妃薨第35章 室韦覆灭第156章 河东风云(3)第2章 登闻鼓响第9章 凤翔战况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284章 让皇帝放心的少数人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144章 两个选择第199章 潞州来客第183章 王景崇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