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元臣多鄙

高防,这也算是刘承祐的“旧臣”了。在晋亡汉兴的这波浪潮中,也是起帆弄舟的,去岁在上党,襄助举义以迎率龙栖军先锋南出刘承祐。当时便给刘承祐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潞州巡检使之职还是刘承祐举荐的。

去岁潞州举义“三杰”,除了高防外,另外二人,王守恩以其贪婪无忌,被初出茅庐的刘承祐偷偷做掉了,李万超仍在泽州,这也是刘承祐委任的,继位之后扶为泽州刺史。

细数下来,刘承祐的“旧人”当真不多,与他有些交情的,就更少了,故自登基后,对于这些从龙旧臣,都有所表示。

当然,继位的这五个月以来,日理万机,百务缠身,又岂能随时都关心着这些旧人。

对于幽州都监人选之议,高防能进入刘承祐的视野,却是他主动蹦跶出来的。前不久,高防上书朝廷,弹劾昭义节度使常思,说他在潞州不思牧养生民,施善政,反而贪渎受贿,以聚敛为事,致使军政废弛......

常思可是河东旧将,元从功臣,潞州节度也是高祖刘知远亲封的,在朝中关系深厚(郭威可一直呼之为叔),与之相比,高防又岂能扳得倒他。若不是刘承祐偶闻其事,恐怕弹劾的奏章都不会呈至其案头,便给打发了。

对于高防所奏,刘承祐自然是相信的,以高防的性情,还不至于行诬告之事,还是针对常思这么个显贵。

若是不知也就罢了,既知之,如何处置,却又让刘承祐头疼了。降罪常思,刘承祐想都没想过,常思的所作所为,乃如今天下方镇的通病,尤其是武夫当政的节度,若罪常思,那么天下节度无不可罪者。

况且,刘承祐还要给郭威一点面子。没错,郭威也不能免俗,纵使公忠体国,也难免有徇私之情,他不是圣人,为常思说道了两句。

而常思所为,在这个时代,以当世之风气,还不算太过。贪渎财货,聚敛成风,怠政慢民,真不算什么大罪。比起那些贪敛不算,还扰乱民生、残虐百姓、草菅人命者,刘承祐的容忍度总归是要高一些的。刘承祐那皇叔被贬许州之后,就像得了失心疯一般,以杀人为乐,已经让刘承祐不止一次想要请出“龙头铡”了。

常思那边闻高防竟敢向朝廷弹劾自己,怒不可遏,事后派牙兵包围了高防的官邸,威吓其家人。还好,这个人做事还有一点底线,要是他敢把高防给杀了,那么刘承祐就不得不施辣手重惩了。任何事情,都有一个限度的。

不过,常思与高防之间,矛盾显然已是不可调合。同时,二者的矛盾,可不止是明面上那点问题,背后还涉及到权力之争。节度使与巡检使,一部分职权重叠,常思到潞州后,直接收高防权,夺潞州兵,威凌之。从一开始,矛盾便在酝酿之中。

对于潞州的波折如何解决,刘承祐一直在思量,正巧碰上赵匡赞所请,顺势为之。至于遍询群臣,只是做做样子,似这种他已圣心独裁的,并不容更改。

刘承祐提议高防,首先起身表示赞同的,又是郭威:“臣附议。”

因为此事又牵扯到他,今日他对刘承祐的决议,都显得十分迎合。

“陛下的眼光,自然不会错。”这样的恭舔之辞,不是出自苏禹珪,便出自冯道。

对于北派都监,殿中这些大臣们,实际并没有太过看重,故刘承祐提出,也都顺势同意了,包括杨邠。

当然,对于常思,必须的是,朝廷得降诏申饬,罚俸削爵,总要有些处置措施。这也是属于政治正确,对于此等事,朝廷必须有个明确的态度。

#送888现金红包# 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热门神作,抽888现金红包!

事实上,登基以来的这五个多月以来,刘承祐最觉心累的,便是这满朝满天下的元勋故旧,开国功臣,就没几个能看得过眼的。

刘知远给他留下的将臣,不是贪婪,就是残暴,要么就是骄横,或是不法,或者就是无能。而称得上有能才的,两只手都数得过来,这还得包括杨邠、王章、郭威。

一个王朝的开国功狗,尽是些贪暴鄙薄之徒,细数历朝历代,都是少见,岂能不亡。正史上的幼主刘承祐,大权旁落,而群小用事,后汉还能得国近四载,不可否认的是,杨邠等宰臣并郭威,还是有扶天之功的。

“河中那边是什么情况?”到如今,对李守贞,已没有多少忌惮可言了,可以直接拿来群议,不怕走漏消息。

“回陛下,潼安军使杨业上报,河中以粮食歉收为理由,中止了对潼关的那部分军需供应。然据察,河中诸县,夏粮颇丰!”魏仁浦报。

嘴角轻微地咧了下,那是个不屑的小动作,刘承祐淡淡地吩咐着:“发文,质问李守贞。”

“是!”

“启禀陛下,以河北旱情之故,夏粮产出不足,方镇输送夏税进京,是否酌情减免?”中书侍郎李涛进言发问。

对此,刘承祐稍微思考了一下,说道:“中枢根据河北诸州旱情状况,酌情减免,最少不可低于一成!”

方镇之钱粮,输入中央,许多地方已经废弛,刘承祐这是要重启税道,重塑权威。

“是!”

慢慢地,殿中群臣都进入的议政状态,这番,汇报处置的,都是一些细务。

“安国军节度使刘在明卒于任上,节镇尚空缺,臣等拟议皇兄刘承赟出镇邢州,陛下以为如何?”杨邠又起身了,严肃地问道,语气格外生硬。

刘在明原本是建雄节度使(晋州),老臣一个,去岁契丹入寇,弃镇而入汴觐见耶律德光。当初,在刘承祐于邢州处置了当时的节度使薛怀让后,由是空缺,刘知远后署刘在明为安国军节度,以拢旧臣之心。

对杨邠的提议,刘承祐稍微考虑了一下,道:“可!”

让刘承赟这个养兄就镇地方,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杨邠此举,是否有其他意思?刘承祐下意识地多想,不过想不出有什么问题。

......

“杨兄,你这是何必呢?”散议之后,王章主动找到杨邠,叹息道:“天子英睿刚毅,却也非听不进人言之主。你本公心,只需好好劝谏,自然能说服他。又何必与陛下当廷相争,正面冲突啊?”

王章与杨邠是同乡,在刘知远时代,两个人共秉军政,走得很近。但刘承祐上位之后,两个人眼见着疏远了,王章也不再是杨邠应声虫。

此时,闻其言,感受着其劝示之意,杨邠仍旧一个固执的回答:“天子年轻,自以为是,如不直言警醒他,只怕他会越发骄愎,容不得人言!”

“可是,你的做法,已失人臣本分礼节,当廷质言,置天子颜面权威于何地?天子终究年轻,只恐招惹祸事啊!”王章仍旧行劝说之举。

杨邠淡淡地一笑:“天子若容不得我等旧臣,自取老夫头颅便是,何惧之有?”

“难道杨兄不顾忌家小?”

杨邠沉默了一下,不过很快深吸了一口气,瞥了王章一眼,沉沉地道:“王兄,异日若有事,还请照料一下几个不成器的侄儿。”

说完,杨邠便自顾自地,往政事堂去了。

在背后,望着老友稍显落寞的身影,王章重重地叹了口气。

第2125章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181章 父子夜谈第109章 制举收尾第1703章 如释重负第27章 大汉二十三道第103章 强势、阴谋第121章 登乾元第45章 移镇之议第120章 北伐进行时第1802章 屁股要坐稳,态度要端正第1783章 戴孝入碎叶第427章 晋王要做忠臣第53章 有诗云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26章 要坚持做大汉的忠臣第249章 冬季无战事第56章 弥月之喜第1817章 摇人?大汉一并接着第98章 军心可用第111章 “名将”之败第6章 相形见绌第258章 汉军的反应第1761章 新问题第383章 敞开谈第53章 有诗云第276章 玉如意第240章 南口大战9第340章 《开宝总类》第287章 反击从野狐岭开始第169章 王溥的补充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1689章 高规格第1799章 宿醉风波第368章 宰相们的异见第77章 吏职变动第2201章 仁宗篇18 三年政乱第153章 未来将帅第160章 军政分离的尝试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230章 压力都不小第264章 更有杨业在后头第82章 辽营之中的暗流第426章 饶乐王来访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1809章 饯行第157章 提亲第35章 唐将空谈第144章 东宫家事,接连凋零第136章 赵都帅第380章 饶乐国第221章 全线出击第67章 刘煦娶亲第162章 河东风云(9)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键政第168章 执迷不悟第148章 还京第2054章 太宗篇1 变天第78章 沧州府第64章 边事不宁第143章 艰难度日第353章 信使第81章 内外变动第28章 皇子戍边世宗篇38 安东王的遗嘱第138章 请立太子第349章 边情第299章 温情脉脉第359章 这个太子不简单第203章 胜利的意义第476章 赵匡义留台丧龙钟响第61章 淑妃病危第124章 目标大理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142章 着郭威鞫问第305章 太子在辽东的最后时间第240章 城塌了第149章 降表第2章 父母兄弟第200章 新的时代第12章 皇子们的教育第12章 大朝会第209章 御史台→都察院第1700章 本州无罪第78章 三百与十万第1792章 安西的请求第1687章 癸未年科举第299章 一个一个给朕说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国版图,排队辞世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万家第438章 与太子的牵涉第236章 南口大战5第393章第43章 刘皇帝训子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121章 父子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