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关右节度

中秋节前几日的时间里,刘承祐显然更加忙碌了。毕竟破城平叛之前,基本只需要操心如何克敌制胜。城既下,贼既灭,善后事宜牵扯了刘承祐态度的精力,

安民,犒军,处置叛逆不法,严肃军纪,整治佛寺,敦促秋收,甚至东京的奏章也来得勤了多了......

一系列的军政之务,让刘承祐有些应接不暇,身心俱疲。当然,他也已习惯了,有很长时间,他没有放松过了。

十四上午,接见河中地方乡老豪望,以示“亲民”。下午,对应诏而来的河中、解、绛、华、同治下州县官进行了一次劝农组织动员演讲,第一次正式提出朝廷“宽刑简政”的施政方针。并且,逮了几名在地方恶行昭彰的县官、镇将,即刑处置以慑之。

傍晚时分,河中府衙中,刘承祐设一小宴,为奔行数百里,匆匆应诏而来的关右诸节度。

此前,城破之后,刘承祐遣使飞骑召诸节度与会,欲同度中秋,时间很紧,但天子近在河中,挟平叛灭贼之势,弗敢拒。

事实上,在河中关右节度已有一大半,京兆、陕、华、同、耀、邠,再加个王晏。刘承祐真正相召的,是凤翔王峻、泾原史匡懿、鄜州张彦超以及延州高允权,这四名未参与此次平叛的方镇。

远近相差虽有异,几百里的距离,也足够彼辈赶到了。但是,最远的高允权都从延州日夜兼程,紧赶至河中,凤翔的王峻,却姗姗未至。

堂间,灯火通明,君臣在列。席间,觥筹交错,交杯换盏,气氛在一片祥和之中。

“劳诸卿不辞辛苦,逾数百里山水来觐,却是朕的过失。谨以此杯,向三位赔罪。”刘承祐面部肌肉难得地柔和了些,语气中带着点歉意,对史匡懿、张彦超以及高允权道。

“陛下登极继业,臣等未及进京谒见,已是分外遗憾。此番觐见,得以御前叩拜,面睹圣颜,一解臣心中敬幕之情......”彰义节度史匡懿很给刘承祐面子,出言答道。

虽然知道史匡懿是在恭维自己,但刘承祐这心里,还是感到十分舒畅。自立国之始,史匡懿便对刘家抱有极大的“好感”,送款献诚劝进,不管最初究竟是抱有什么样的想法,随着大汉问鼎中原,并且慢慢地坐住了江山,史匡懿这国家功忠之臣的名头也越发坐实了,对朝廷也一向恭顺。进贡不曾少,奉诏出兵也不拖延。

故,哪怕这是刘承祐第一次见史匡懿,就冲着前事,极具好感。方镇之中有此类者,刘承祐不可能不重视褒勉。

【领现金红包】看书即可领现金!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金/点币等你拿!

“山西不宁久矣,敌国异族窥伺在侧。关山路远,诸卿担御边护民之重责,轻易不得脱离职守之地,也是可以理解的。”刘承祐说了句场面话。

在史匡懿身边,是一名面像清癯的老者,脸色沉凝,似乎隐含着些许阴骘之意,一副不好惹的样子。浅酌一口酒,露出一道并不怎么热情的笑容:“陛下大度宽怀,如此体谅臣下,实令臣等感佩不已。”

说话的,正是鄜州保大节度使张彦超。简单地介绍下此人的情况,后唐的开国将校,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养子,曾以骑校事庄宗李存勖。早年与石敬瑭不合,后晋建立后,直接投降了契丹,被拜为云州节度使。

契丹南下灭晋之时,帅部下从征,祸乱河北,颇有“功绩”。耶律德光入汴,后被授晋昌军(如今的永兴军)节度使,刘知远进取中原时,见契丹势不妙,飞表输诚,后被移镇鄜州,一直至此。

这个人平素比较阴沉,待下刻薄寡恩,粗有勇力,能才普通......

从其履历,刘承祐心中当然看不上这个人,甚至有些厌恶,因为他从这张彦超身上,似乎看到了点自己的“影子”。

对其所说,刘承祐的耳朵直接过滤掉,恭维都还摆谱端着点架子。不过面上,还得做出一副大方的样子,勉慰几句。

目光自张彦超身上挪开,注视着延州节度高允权。高允权正当壮年,年富力强,眉目粗犷,行为粗野,酒大口喝,肉大块吃,不过那双眼睛中,却时不时地闪过精明之色。

与其他人不同,高允权在延州,属于地头蛇,州内豪强。其祖父在梁、唐之际,就当过延州的节度使。后虽中落,但高氏在延州素有些名气。而高允权,也是在契丹灭晋之时,趁势而起。

当时延州节度为周密,表面上的情况是,州兵乱,攻周密,不下,乱兵无帅,也无敢为帅者,然后有人喊了句“取高家西宅郎君为帅可也”。然后稀里糊涂受众拥戴,与周密相抗,拉锯数日,恰逢刘知远称帝,使者西来招抚河西,高允权反应贼快,立刻遣延州支使奉表太原,不待中原大局定,那周密便弃城逃了,高氏遂据有延州。

延州去年发生的变故,当然不可能如表面上那么简单、意外,背后的故事,想来也很精彩。但纵观其前后来看,这个高允权,显然不简单,心机手段眼光都不差,若谁以他那粗鄙的行为表现而小瞧他,绝对会吃亏。

感受到刘承祐的目光,高允权放下喝干了的酒,很不顾形象地用袖袍抹了把嘴上的油,呵呵说道:“陛下圣明。酒好喝,肉好吃!”

饶有意味地看了高允权两眼,刘承祐似乎也喜其旷达,说道:“这些酒肉,可都是自河中府库中取出的,诸卿可尽情享用......”

一场接风宴,耗费了一个多时辰,并不算太久,主要是刘承祐与三节度间,联络一下感情,顺便显示一下他天子的威严与存在感。

同样,一场酒宴下来,也基本确定了刘承祐对三节度的态度。史匡懿自不用说,只需如常安抚恩赏即可。张彦超,此人对完全谈不上顺服,更甭说忠诚,属于需要打压的那种。

至于高允权,这个人有点意思,不同于其他节度,在延州根基很深,哪怕已自成一体,轻易也动他不得。

对延州,刘承祐很重视,不说其他,就冲着其境内的猛火油,刘承祐就得上心。另外一方面,据报,高允权与夏州的李彝殷不协,两方势力之间,龃龉不断,屡有冲突。

去岁的时候,还差点打起来了,还是刘知远遣使调合。这一次,刘承祐平叛河中,高允权也派人上报,言李彝殷有异动,请刘承祐增援钱粮,愿为朝廷挡住党项人......

考虑到这一层关系,高允权在延州,还是有一些作用的,至少在防遏夏州方面。党项人在西北,已安慰发展了几十年了,势力不断壮大,名义上臣服中原,实则早已自成一体,是为一方割据势力。

如不处置,日后必为大患,这都不用靠推演什么的,只要想想正史上北宋与西夏交锋的辛酸血泪史,便明白了。在刘承祐的目标计划中,西北的党项人,也是消灭的目标。

当然,延州如此要地,是不可能任由高氏把持太久的。只是,需要徐徐图之,在短时间内,刘承祐的重心不会放在这边,反而要尽力保证西北的稳定。

主次矛盾,孰轻孰重,刘承祐心中始终是有数的。

第119章 幸西京第113章 西使归来第61章 淑妃病危第4章 君臣同心第454章 安东新王第249章 如此对手第104章 来点日常第467章 萧思温的价值第272章 征发之苦第112章 整风第336章 橐相第1699章 整饬西北第173章 马氏内乱或可利用一下第17章 原来这是筵席第348章 文武并举第240章 南口大战9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184章 教训第159章 乱情第1759章 生财之道第97章 再临六合第127章 冬至宴3第2049章 最后的旅途20第147章 负荆请罪第47章 战略所向第144章 两月灭蜀?第358章 手执朱笔第381章 刘皇帝返京第2047章 最后的旅途18第4章 见完这个见那个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151章 凋零第291章 和议达成第245章 辽帝的决心第38章 濮州案(1)第467章 进一步治本之策第136章 迎奉第289章 捷报齐至第21章 西巡第353章 楚蛮归化的标志性人物第337章 刘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280章 传国玉玺的消息第118章 棉仁宗篇7 官僚新贵,倒范集团第119章 赌博式北伐第383章 敞开谈第1745章 东京大爆炸第47章 诱其北上第151章 开宝七年世宗篇49 皇帝迟暮,太子早薨第97章 扩*整顿第70章 唐主忙乱急点兵第62章 奸宦昏主第188章 后续第115章 冬月第448章 还是太子立场坚定第165章 夏猎、祥瑞以及进贡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407章 一人连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2051章 最后的旅途(终)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1675章 血战第293章 生于忧患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345章 剥削者第458章 再临东京世宗篇47 封禅第1776章 东平王府内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273章 萧思温跑了第178章 会猎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们第154章 南唐来使1第1795章 父子夜谈第55章 符氏姐妹第147章 许州事了(2)第1681章 陆海之争第335章 凯旋令、刘昉请命第449章 皇帝对太子第314章 壬戌科状元世宗篇25 宗藩新约第74章 东亚海盗的兴起第28章 皇子戍边第14章 腹黑之谋世宗篇23 官钱粮盐第278章 给老大一个机会第99章 全面对抗的两司第132章 卢南与袁恪第204章 解决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潜龙在渊第355章 理智归理智,仗还得打第94章 汝公出山第112章 兄弟第162章 河东风云(9)第116章 凉甘瓜沙第77章 涡口之战(1)第96章 战损与战果第344章 刘规改革第230章 主动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