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大调整

与王峻的交流,并没有持续多久,大半夜,天寒人疲的,能谈什么。在明显尴尬的气氛中,没有继续就城门的状况作进一步的交流,更没提姗姗来迟的事,只稍微寒暄了一番,便让王峻下去休息了,为恤下情,直接让他留宿行在,并遣人好生照顾。

等王峻退下后,刘承祐的随和终究散去,锁着眉,靠在座位上,神思不定,两眼中释放出的目光,在朦胧灯光的映射之下,似乎都变得锐利了许多。

只简单地的交谈,王峻带给刘承祐的印象十分不好。尤其是,其人对刘承祐亲征李守贞,顺利平叛,似乎很意外。还戏言,自己都准备好提凤翔之兵,东来助战......

“官家。”张德钧迈着缓慢的小步凑上前,轻声问道:“是否就寝?”

“不过半年的时间,一个人竟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刘承祐朝向张德钧,嘴里似在呢喃,又似在问他,声音很小。

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关注即送现金、点币!

张德钧一愣,小心地问道:“官家说什么?”

“王秀峰向有才干,当初虽小有自得,兼具傲气,却也不至骄横到这个地步。在朕面前,他倒是放得开......”刘承祐淡淡地道:“泾原、鄜州、延州三节度,闻朕诏令,都是急奔而来,面怀臣服。凤翔与泾原比邻,王峻比史公年壮,史公都到了,他王峻何以迟来?意外?路遥?还是人怠了?哼——”

一声冷哼,让听着的张德钧不由哆嗦了一下。这个内侍虽然年轻,但已是在刘承祐身边伺候得最久的太监了,有眼力,脑子也很灵活。方才君臣二人的谈话都听在耳中,此刻,当然也能稍微揣摩到刘承祐的愤怒。

“你说说看!”刘承祐的心头显然有些压抑,有点随意地对张德钧道。

“奴婢不敢多言,更不敢妄议大臣。”张德钧道。

“朕让你说!”刘承祐一怒。

见状,张德钧这才十分局促地回道:“王使君前帅师大破蜀寇,威震西陲,又被官家委任为凤翔节度,授以权柄,春风正得意,意态正昂扬......”

“屁话!”刘承祐突然爆了句粗口:“而今都中秋了,还得意什么?啊?你莫不如直接说他恃宠而骄!”

张德钧吓了一大跳,揖着手,腰弯得更低了,一副格外惶恐的样子。哪怕心存敬畏,这宦官心里也不由泛起些嘀咕,官家既然心里清楚,为何还要为难他一个内侍评断。同时,表现得也更加谨小慎微,天子向来肃重,此番竟然连这种粗鄙之言都说出口了,可见其心中的愤怒。

“今夜朕说的话,但凡传扬出去,小心你的脑袋!”沉默了一会儿,心情略作平复,刘承祐淡漠地说。

“奴婢什么也没听到。”迎着刘承祐漠然的目光,张德钧那还算俊秀的脸顿时白了,扑通一下跪倒,配合着睁眼说瞎话。

“还有,做好本分事,管住嘴,不准妄议大臣。”刘承祐又道。

“奴婢不敢!”张德钧立刻应道。

看其紧张地绷着的脸上,分明写着点委屈之意,刘承祐淡淡地道:“自今日起,朕身边内侍,以你为首。”

“谢陛下!”闻言则喜,张德钧长拜谢恩,什么委屈,都抛诸脑后了。

裹着袍服,又慢悠悠地回到榻上,缩入被窝之中,幽幽感慨一句:“可惜了......”

王峻此人,确是有才干的,立国之初,刘汉的那些官员之中,也是少数与刘承祐走得亲近的,故一直以来,对他刘承祐是很看重的。

而王峻,于国于他,都有功劳,刘承祐也甚爱能才,多为倚重。年初蜀军入寇,遣其将兵为帅,王峻也没有让他失望。任其为凤翔节度,实则几乎将西陲的御备尽数交给他了。虽然说起来有些虚伪,刘承祐欲尽王峻之才,对把他放在关中抱有极重的“托付”之心。

不过,也正是就镇凤翔之后,王峻就有些飘了。前为中枢之臣外放,有天子信任,又兼鸡峰山大捷的赫赫威势,王峻在节度任上可谓是言出法随,上下弗敢有违逆者。

平日里书信往来,多言辞倨傲,对周遭州府官员,也多轻慢无礼。每出行,必大张旗鼓,州兵开道,马军随行。巡视治下州县,常逼得职掌吏民,竭财尽礼以奉,扰民之甚。并常与人言,他在东京时如何如何,与皇帝的关系如何如何,刘承祐又会如何卖他面子......

当然,王峻倒也非全部干着烂事,在压制后蜀势力上,做得还是很不错的。不过,在两国“蜜月期”内,几番于陇上挑事,也不利于两国“邦交”。

对于王峻的所作所为,刘承祐当然有所耳闻,虽然不满,却只当他一时骄气。毕竟一直以来,王峻给他的印象还是不错的。但如今亲自接触了,方才明白,此前地方的奏报,并没有夸大其词。

人的变化,有的时候真的太难测。

......

中秋当日,刘承祐于永济城外大营,举行了一场阅军,关右节度及应诏的官员及乡望得以同阅,好好地展示了一番禁军的强大,秀了一番肌肉。

这就是一场威慑的作秀,刘承祐相信,只要经与会之人将盛况稍作传扬,大汉兵威会更加深入人心。

其后,再度犒赏三军,尽与上下将士同庆中秋的心意,气氛烘托得很不错。同时,又于大营内设大宴,款待关右诸节度与随军的高级将帅与作战立功的军官们,一同喝酒赏月。

八月既望,就在永济城内,刘承祐便着手,进行他班师之前最后的紧要事务了。对关右诸镇进行一次大的调整,这也是他逗留河中,耐心等待诸节度觐拜的原因。

首先,作为举叛之地的河中府,刘承祐不再任命节度使,而是以宣徽北院使扈彦珂知河中府事,主理府下军政,另以小底军都指挥使周晖卸军职,判河中军事。扈彦珂是委以要任,周晖则是遭贬,同时,两者之间也能达成一定的制衡。这,勉强算得上是“军政分离”的初步尝试。

至于华、同二州,亦类此安排,由朝廷遣朝官,知州事。军事方面,以护圣右厢都指挥吴虔裕为华同巡检使。

白文珂以其年老,调回东京,接替扈彦珂为宣徽北院使。姐夫宋延渥则再受刘承祐重任,移镇京兆,为永兴军节度使。

药元福移镇鄜州,授保大节度,加太傅,赐袭衣、御马;张彦超移镇晋州,授建雄军节度,勋爵如旧,以其脚跛,刘承祐特赐了一把鎏金嵌玉的拐杖;王晏则移镇邠州,授静难军节度,加司空,赐器币、鞍马。

王峻,被刘承祐毫不犹豫地替换了,以赵晖移镇之。再让王峻在地方,刘承祐心中没底。

当然,对于王峻,刘承祐仍旧选择忍,其纵使骄横,却还未有大过,于国家有大功,于他刘承祐有功勋,更是他的“旧臣”,哪怕是做给其他人看,也得在台前好好表演一番。考虑到其心情,刘承祐将之擢升为枢密副使,封广平郡公,放在身边,任其蹦跶,都在控制之内。

枢密副使的职位,刘承祐本来是打算留给魏仁浦的。另外一方面,枢密院被郭威把持地也久了,魏仁浦又不喜争权,郭威影响力有些大了。以王峻的才干和性情,进入枢密院,刘承祐可以其继续强化枢密院的权能,又可遏制郭威。

这一点,是必然的,而今的王峻,难以相处,哪怕他此前与郭威的关系不错,时移世移,涉及到权力的时候,二者反目的可能性很大。对于这些,刘承祐考虑得很清楚。

至于陕州,赵晖去后,刘承祐则以广锐都指挥使刘词接替之为节度使,也算是酬功了。

在这个过程中,周晖、吴虔裕、刘词等禁军老将,都很自然地被刘承祐放到地方上了,加强对地方控制的同时,也进一步削减了老将们对禁军的影响,加强刘承祐的掌控,方便他欲行之改革。

唯二没有变动的,只有泾原的史匡懿,以及延州的高允权了。但是,刘承祐往泾原派了些养马的将吏,又在延州设一油料使,专事采取猛火油并负责转运往东京。

刘承祐这一连串的诏令,几乎将整个关中及一部河东地区给来了一次大“翻新”。心服,是不可能都心服的,但是,刘承祐这势借得很巧妙,可以相对容易地压服关右诸节度。事实上,这也是刘承祐当初选择亲征的目的之一。这些想法,大部分早在刘承祐心中计较好了的。

经过这么一番调整,朝廷对关右的影响与掌控力度,直线提升。

......

PS:病毒无情人有情,相信一线医护工作者,相信钟院士,相信国家,就如17年前一样,定能克服此灾,只希望那一天能更早到来。

大家保重!

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266章 断云岭大捷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241章 至此战罢第352章 十万汉师围金陵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283章 云中之围第52章 巫宦之国第60章 皇后进言第146章 黄羊平第120章 结不结党不重要第328章 默认第177章 同榻卧谈第371章 杀,不杀?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215章 确立太子第215章 郭、李之争第44章 苏逢吉案结第1792章 安西的请求第98章 温柔乡第195章 辽帝第149章 天子欲启河工第444章 揣测者第2126章 世宗篇1 谁继大统第275章 令人绝望的未来第100章 关中蜀乱第369章 找上门来第176章 接风洗尘第307章 老马将军值得重任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182章 尚敢北顾?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261章 大捷第94章 善后第51章 以镒称铢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东不安第5章 王朴走了第116章 淮阳王太傅第26章 郭枢密过相州第22章 慈父的关怀第387章 契丹终被打回原形第473章 亲兄弟明算账第337章 刘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1816章 一个勋贵家族的进化第206章 武德司狱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乐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结束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64章 郭威支持稳第74章 万岁呼声第93章 班师第133章 西征!第159章 还朝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完结感言世宗篇51 皇太孙第129章 各怀心思第69章 “铁杆”盟友先掉链子第400章 柴荣死了半岛史话·百年基调第53章 遁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128章 治安问题第128章 东路进展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负担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18章 侯益第169章 国庆大典第173章 阔别多年的东京第72章 驻足石壕镇第166章 太子与大将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键政第380章 饶乐国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层第1725章 见微知著第109章 在长安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140章 崇政殿听政2第103章 强势、阴谋第1773章 质问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顿第151章 凋零第127章 皇城司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难欺第52章 联姻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浇筑王权第492章 事发第447章 形势不妙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244章 皇子赴军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9章 新官上任第75章 恩威齐下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击开始第266章 断云岭大捷第303章 赵普北上第95章 大洗牌第96章 刘皇帝就是定海神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