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开封修不修

“开封城需要改建啊!”立于楼阁之上,俯视东京市井群相,刘承祐由感而发。

始皇灭魏,秦将王贲将兵攻大梁,以水灌之,魏都为之一毁。在其后的数百年间,开封城便一直处于颓败不振的状态,从东魏至北周,建治称梁,始有汴州,为州治。一直到中唐时期,宰相李勉镇汴宋,重建大梁,到如今,已有一百七十多年了。

朱温篡唐建梁,升汴州为开封府,都之,晋、汉因之。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开封已然完全取代雍、洛,成为北方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中心。

不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下来,城市的古旧落后已无法适应社会经济,无法承担作为大国都城的职能。累朝以来,对开封都有修葺、缮备,但都是在原有的城市基础上进行缝补。

【看书领红包】关注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故时下,刘承祐眼中的开封城,固有其繁华,但体会更深的,还是其凌乱、肮脏,他出来,体察民情,本身就是欲观那些不足之处。

刘承祐也不是第一次感叹,开封城池之小,道路之拥挤了。整个城市中,卫生情况尤其堪忧,污流汇聚,排水不畅,水道淤塞,尤其已入夏季,糜烂腐臭的味道,又将攻占城池,以街市为甚。而市坊分离封闭的制度,也越显落后,尤其的商业气息越发浓厚的开封而言。

民房稠密拥堵,百姓常有烟火之扰,稍有不甚,便走水之虑。基本上,每个月,城中都有火灾发生,且多集中于民坊。这青天白日地,四下张望,也能望见烟火的气息,若是早间傍晚,整个东京外城更是炊烟密布。

说到底,还是城市的规划问题,开封古旧的城市基础与一朝帝都的发展需求严重冲突,再加开封官府的城市管理能力严重缺失。

别看侯益任开封府尹以来,有了两次的大力整顿,但那只是满足了开封治安最基本的需求,距离风调雨顺的大治可差得远。

当然,开封的缺点再多,也不掩其地理、经济上的优势。

“东京已富丽如此,郎君还欲要整建?”折小娘望着刘承祐的侧颊,发出疑问。

闻言,刘承祐用力地吸了一口气,偏头轻声问:“这空气中,除了草木烟火之气,还闻到了什么?”

清涟眸子中泛着疑窦,折小娘露出一副娇态,试着嗅了一口气,认真体会了一番,眉微蹙,说:“似乎有一股淡淡的酸臭味道。”

点头,刘承祐直接不远处的一条街道,道走行人,继续问:“那条路,乃此间主道,你觉得,可能通行车撵?”

折小娘看了看,想了想,摇了摇脑袋:“只怕不能!”

此间市道,狭窄拥挤,以御驾之宽大,通行自是勉强能通行的,但“勉强”二字,已足彰其不便之处。

见折小娘面上已带着些许思索,似有所得,刘承祐心中暗喜其聪慧,转身抬手指着南边:“你看那条船,行进艰难,欲至北市,需多耗费费多少时间?”

顺着刘承祐手指方向,可见汴水支流上,正有一条小船,满载着货物,穿行于水道,欲往市内。但碍于道路房舍相阻,需绕一圈,方可入市。

“我不知道!”折小娘琢磨了一会儿,摇摇头,不过稍顿之下,又肯定地道:“但是,我明白郎君的意思了!”

见折小娘如此快速地领会了自己的想法,刘承祐不禁心生愉悦,心中暗叹,不愧是“佘太君”,果真奇女子,非普通的不让须眉。

“可惜啊,欲修而不得啊!”刘承祐又怅然一叹。

“为何?”折小娘果然被勾起了好奇心。

刘承祐手一摊,作无奈状:“没钱没粮,如何重建?”

折小娘倒未说出什么皇帝怎么会没钱的傻话,反而露出理解的神色,宽慰道:“待郎君有钱了,再修便是!”

闻其朴实的话语,刘承祐颔首,不由笑了。

当然,等朝廷有钱,估计有得等了。如今的大汉朝廷,除了正常的行政、军事支出外,根本不敢乱花钱。近来,唯一的一笔大支出,还是调拨河工之用。

就如王朴前番所给预期的那般,立夏之后,《大汉刑统》编订完成,刊发诏示天下,并于朝中与近畿抽调年轻吏员,计五十余人,学习《刑统》。

《刑统》所成,前后总计十三个月,秉持着刘承祐最初的意志,除了适情进行修驳增减以外,以旧法为蓝本,再叙简述,以求通俗易懂。

当然,这个“通俗易懂”,也是有门槛与台阶的,不是认识几个字就能看得懂的。在文道不兴的这些年来,天下的文人素质整体上是退化的,大部分文人,对于旧法,对于生僻繁涩者,就算抱着钻研的心态研读,看得懂,也不一定解释得通。

而刘承祐选人习法,都是自开封府、大理、刑部、御史台挑选,这是专门为朝廷培养治法人才,新成立一署,曰法学监,经范质举荐,以侍御史张湜为监丞。这些人中,只要学有所成,便将分遣天下州县,为案狱判官。

同时,为了推广《刑统》,刘承祐明诏天下诸到州府,号召官员、职吏及读书人学习。并且约以三年为期,为明法科,专门开办一次制举。

汉法既成,范质以首功,擢尚书左丞,同平章事,封侯。成为朝中最年轻的宰相,算是顶替窦贞固的席位。其余参与立法的官员,有十余人,多赐以钱粮器帛,再以其才升拔。或就实职,或如法学监丞张湜一般,当法学博士,专事教授。

至于王朴,法成之后,便马不停蹄,雷厉风行地筹备起治河事宜了。召集了一干粗通河工事的佐吏,离京去考察汴水流域的水文详情了。

治河之事,已然正式开启,钱粮已经准备好,便没有任何挪用的道理。况且河工之事,也事关朝廷南下的战略。

故此刻,刘承祐纵然有心规划扩建开封,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当然,朝廷暂且还薄有余粮,但那属于战略备用,以防边事、灾害之类的意外情况。最重要的,得为南征做好钱粮储备。

事实上,从刘承祐定下养生息、聚钱粮、修甲兵以讨淮南的战略起,各项准备便已经展开了。届时一旦战起,钱粮所费,朝廷更无精力来管开封了。

另外一方面,对于修不修开封,刘承祐还存着另外一层顾虑。因为刘承祐的脑中,时不时地会泛起迁都的念头,开封可作为大汉的经济中心,但在政治军事,尤其是军事防御上,实在让人心存疑虑。

第117章 帝幸瑶华殿第149章 西拓南并第154章 绝不姑息第346章 文人风骨第35章 杨村第65章 选择第188章 后续第147章 许州事了(2)第36章 李业告状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楼里诸王会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166章 太子与大将第333章 养子、南征在即第39章 大舅哥与小姨子第193章 卢多逊治河西第344章 王师已过大江来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顿第54章 病虎獠牙第151章 我,慕容彦超,委屈第297章 心虚第405章 杨吕觐见第139章 随驾带着御史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144章 邺都战事(求首订)第113章 将目光投向北边第8章 掺沙子的效果第364章 汉宫之内第336章 这仗怎么输?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国病斑,皇帝无后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时代下的大汉(中)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115章 西北情况第1705章 君臣都发狠了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162章 兵事第45章 靖江军第19章 用兵筹划,自此而始第118章 商贾第39章 归义军有归心第353章 楚蛮归化的标志性人物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87章 兄弟第341章 实在是敌军不中用第186章 嘴衔蜜糖第117章 一图一册第8章 琼林宴世宗篇37 翻篇收场第19章 赵匡赞北上第127章 皇城司第60章 “暴毙”第312章 中宫虚悬,赵普索权第196章 橐驼儿第93章 完了仁宗篇7 官僚新贵,倒范集团第129章 叔父第371章 慰问=送行第346章 文人风骨第1731章 一缕惆怅第324章 相安为上第111章 “名将”之败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风压倒北风第19章 赵匡赞北上第2076章 太宗篇23 进入深水区的税改第176章 宣战行为第98章 封禅之议第311章 为太子刘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19章 韩熙载都等急了第148章 还京第304章 过去的三年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结论第385章 怨艾、抉择第53章 改国号,去帝位,称臣修贡第20章 屯务废改第291章 和议达成第458章 小器、雍王进言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转移阵地第33章 真正目的第144章 东宫家事,接连凋零第212章 王朴卸任第85章 善后争议第346章 天子的“怜悯”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87章 秋后算账第255章 雍王犒军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61章 淑妃病危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213章 纡尊降贵第191章 财制变动第140章 杀心大起第1806章 燕燕,帮我参谋一二第202章 钱粮百万计第4章 李昉夜访东宫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潜龙在渊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风波第185章 勤勉为国杨相公第30章 满堂春宴第116章 辽军的异动第1747章 出点意外很正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