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新的时代

东京以西,十里郊外,道左杨柳低垂未深,绿芽初生,白絮飘飞,一场长亭送别的戏码正在上演。

初春之际,虽有旭日和风,但身临其境,于逢大变之后的杨邠而言却是不免多了三分唏嘘,三分凄迷,三分感慨,再加一分不舍。

着一身布衣,虽显简陋,但分外整洁,亦未有法具加身,比起一般的流放犯人,朝廷尚且给杨邠留了一分体面,当然,这是皇帝天子刘承祐给的“恩典”。

押送的差役足有八人,皆手执法杖,腰配长刀,肩背包裹或坐或立,散于道旁,未敢打扰亲朋相送杨邠。

送别杨邠的人并不多,除了两个儿子以及两名不怕死的故吏之外,便是宰相王章了。

看着沧桑色种的杨邠,王章执一新折柳枝相赠,沉声道:“杨兄,千尺之情,在此一别,关山路远,务必珍重!”

所谓疾风知劲草,日久见人心,当此境遇,上有王章如此深情厚谊,杨邠也不免感慨,郑重地接下:“老夫得此挚友,当无憾矣!”

王章的身形日渐清衢,比起久在囹圄的杨邠也好不到哪里去。注意到他并不健康的面态,杨邠也出言嘱咐:“兄积病有年,也当善加将养,政事冗杂,呕心沥血,也切莫坏了身体。”

能够觉察得到,即便落到如此境地,杨邠仍旧“关心”着朝政……

闻其言有感,王章却是洒然一笑,道:“杨兄却是多虑了,而今朝中人才辈出,何劳我这老朽再施手脚,去朝之日亦不远矣!”

闻其言,杨邠眉头顿时便皱了些:“此言何意?而今朝中,能任事者,唯你与郭文仲,军国大事,必有所担当,万不可意气用事!”

“前些日子,我已向天子乞骸骨,只是天子没有答应。”王章却是摇了摇头,淡淡苦笑:“然,我这三司的位置,恐怕也是做不长久的。或许来日,你我尚有再见之日,亦未可知……”

王章之言,感慨中带有少许郁愤,说得露骨:“而今我去却看开了,似我等前朝旧臣,还是莫于堂上尸位素餐,徒惹人忌惮。若识时务,急流勇退,或得安享晚年……”

相较于平日里的沉默寡言,此时的王章,显然是把话放开了说了。见状,杨邠也是一是无言,化为一声叹息。乍起一阵风,吹动灰白的须发,旭日之下封未凉,但心很冷。

“罢了!不提这些,徒添伤感。此去原州,两千里之遥,道长且艰,一路平安!”

按照刘承祐之制,杨邠当流三千里,然而以东京为起点,北汉的疆域范围,确是难以满足,故退而求其次,以彰义军节度下属原州为目的地,那里已是大汉西陲最偏远的地方。

王章又道:“原州虽则穷鄙,胡汉杂聚,然史匡懿镇之多年,颇有威势。我已使人去书一封,请他代为顾看,想必史使君,会给我一个面子。”

“费心了!”杨邠提袖,重重一礼。

“父亲,还是让我携家人,一同前往原州,侍奉膝下,以全孝心!”这个时候,长子杨廷侃忍不住出言道。

一番拳拳之情,却引得杨邠震怒,唾液沫子直朝杨廷侃脸上喷:“你这逆子,当真欲使我杨家灭门吗?”

“父亲何出此言?”杨廷侃吓了一跳。

呜咽之声响起,却是旁边一妇人忍不住泣泪,颇为感伤,这是杨邠之妻,显然是为异日的艰苦生活伤神。

杨邠听得心烦,不由得呵斥:“哭哭啼啼,成何体统?”

言辞十分严厉,双目仍旧盯着杨廷侃,吓得一边的三子杨廷倚都不敢开口了。

“贤侄也是一番爱护之情,杨兄不必如此!”王章劝道。

杨廷侃依旧面露不解,见其中状,杨邠缓了缓,方才以一种告诫的语气对长子道:“我尚全此命,得以苟延残喘,非天子仁厚,乃其有惧流言。我在原州,尔在东京,只需安分守己,足可保杨氏无虞。你可明白!”

迎着老父难得慈和的目光,杨廷侃双目泛红,下意识地点着头。

“上酒!”王章招呼了一声,侍候在旁的仆人闻声赶忙上前,给在场几人斟上已经凉透的酒水。

持杯对饮而尽,自杨廷侃手中接过行囊,与其妻子相互搀扶着,即欲西行。

“尔等押差,沿途对杨公夫妇当善加照料,如有怠慢,入得我耳......”临行前,王章板着一张脸,声音不大,但分外严厉,朝领头的差官交待道。

押送杨邠,跋涉千里,西行边鄙之地,这可是个苦差事,在队的押差心情没几个好的。不过,面对王章的警告,还得堆起笑脸,毕恭毕敬:“相公请放心,小的等绝不敢慢待杨公!”

差官招呼着手下上路之时,自东面官道上突然疾驰来一队人马,风气肆意,吸人眼球,包括道路间的行人。

待其近了,认清来人,乃是御前班直张永德,却是一身平常服饰,王章神情顿时便凝重起来了,不由看向杨邠。莫非,天子改了注意?

杨邠倒是一脸淡定,目如静潭,看着年轻英武的张虞侯。皇帝身边的年轻人,确实是越来越多了......

以一矫健的身姿下马,张永德先朝王章一礼,而后上前,扫着杨邠,朗声道:“陛下有谕,流放之路漫长,杨邠虽有罪,念及其老臣有功,特赐马车一辆,以为代步!”

手朝后一招,后边立刻有禁卫驱使着一辆驮马车,上前而来。看着张永德,又望了望马车,杨邠苍老的面上闪过一丝复杂之情,并未再与自个儿较劲,朝东望向皇城,大拜一礼:“罪臣拜谢!”

拾掇一番,再拜别,杨氏夫妇上得马车,在一干差官的押送下,远赴西陲。

驻足良久,望着一行徐徐远去,王章怅然一叹:“此一别,恐无再见之日呐!”

“相公,末将这便回去向陛下复命!”离开前,张永德向王章客气地行了个礼。

在张永德身上扫了一圈,虽有些好奇他常服装饰,王章还是淡淡道:“张虞侯请自便!”

在距离杨、王临别处不远,一处矮岗上,刘承祐收回了眺望的目光,落向嘈杂的官道,神情变得不可捉摸。

“陛下既欲送别杨公,为何变了主意?”在其后侧,王溥主动开口。

刘承祐随口说道:“朕给杨邠定下了十条大罪,如此重罪之人,免其死罪,已是天恩。朕再亲往相送,或许不妥!”

“陛下赐下马车代步,已是仁厚!”王溥说道。

两千里关山,若真让杨邠那老身子骨一路走完,只怕免不了半途而终的结果。

没有太长时间,杨王临别的对话,便落入刘承祐之耳。稍微体会了一下,刘承祐顿露嗤笑:“杨邠对朕,有所怨艾,可想而知。却是不晓,王章何来的怨气?”

这话,周遭之人,都不敢接茬。

沉默了一会儿,刘承祐西向而望,扬手问王溥:“齐物,朕是不是太过凉薄了?”

骤闻此问,王溥心下一惊,小心地瞥了眼皇帝,并不能从其脸上看出什么异样。

“陛下言重了!”稍微琢磨了一会儿,王溥沉声答道:“臣仅知晓,自今而后,大汉朝堂,陛下可乾纲独揽了!”

听其回答,表情一讷,不由偏头盯了王溥一眼,旋即化为一阵畅快的笑声,难得张扬......

两年了,刘知远留下的那干将臣,苏逢吉遭贬,史弘肇外放,杨邠问罪,苏禹珪近乎隐退,王章削权......到如今,被刘承祐视为掣肘的朝中老旧力量,确是不多了。

从此以后,大汉朝堂焕然一新,而刘承祐的君主集权道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大汉,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一个真正属于刘承祐的时代。

“据闻,苏逢吉在泾州,还真养起了马。杨邠贬至原州,这二人当初在朝中互为掣肘,而今同在西北,或算是一种缘分吧......”

第206章 武德司狱第151章 我,慕容彦超,委屈第38章 濮州案(1)第118章 考虑结束战争第442章 矛头直指第293章 生于忧患第49章 安东都督府半岛史话·话说林邑第323章 党侯的智慧第1681章 陆海之争第355章 韩熙载准备好了第95章 皇后又进谏第85章 少壮派第26章 名将第87章 秋后算账第274章 老当益壮第334章 喜讯传来第66章 商业互吹第114章 耶律阮称帝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195章 辽帝第164章 监国世宗篇51 皇太孙第35章 坐不住了第71章 安东大开发2第1694章 盐州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387章 契丹终被打回原形第1782章 数百年后的问候第180章 赏功第56章 腹心之谈第133章 纳了第24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2125章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第331章 泰来楼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罢我登场第105章 密探专奏第77章 吓人第191章 北巡结束第16章 诸般滋味在心头第284章 虚了第122章 燕王请战第119章 赌博式北伐第341章 向钱看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288章 敌酋首级献上第501章 最后的旅途1第74章 十八日,御驾幸淮南第322章 再启西进第172章 川蜀定制,钟谟汇报第443章 板子来得毫无征兆第73章 解决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81章 两日而克第177章 耶律妃第209章 各执己见第365章 枢密军政第80章 京观第427章 饶乐国的困境第30章 满堂春宴第114章 三桩大功第62章 祸福之间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148章 还京第68章 离京前的安排第38章 赏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仁宗篇5 彻底固化的统治阶级第292章 赵普复命第249章 冬季无战事第38章 殿议第99章 御帐议战第66章 陷河阳第473章 又当又立第514章 最后的旅途13第22章 史公镇洛:民怨四起第212章 开宝北伐第106章 敲打第175章 被刺激到的辽帝第166章 出使归来第41章 刘信遭贬第191章 财制变动第18章 侯益第353章 楚蛮归化的标志性人物第141章 纳降第1727章 府尹正纳妾第74章 十八日,御驾幸淮南第313章 晋王一家子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2060章 太宗篇7 开宝老臣第198章 解绑的武德司第491章 区区九品,亦敢通天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义子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49章 南国风起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67章 又去一老第2051章 最后的旅途(终)第257章 黄花谷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