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

天高云淡,层林尽染,一派深秋之景。

东京,皇城,后宫,坤明殿。

空气弥漫着丹桂之香,气味浓郁,不腻,宜人,心旷神怡。正值清晨,天早已放亮,皇帝刘承祐还赖在榻间,怀抱美人,晨起的亢奋业已缓解,手上动作很干净,只是细细抚摸着锦被之下皇后细腻的腰身。

“官家,时辰不早了,该起了!”大符伏在刘承祐身边,轻轻推了一下,说道。玉面柔和,颊带绯色,亲承君露,颇受滋润。

刘承祐仍闭着眼睛,声音显得慵懒:“难得躲个懒,享受温柔乡,你却是要把我往外推啊!”

日渐丰腴的娇躯紧贴向刘承祐,耳鬓厮磨间,大符浅笑轻声道:“这可不像平日的官家。君王不起,官家若是在坤明殿待久了,就怕外朝言官们,又有微词了。大符虽居后位,实乃一介妇人,承担不起非议,还望官家体谅......”

皇后贤惠明理,平日与之相处交谈,总有所得,夫妻之间,琴瑟和鸣,刘承祐也颇为喜爱,就是这时不时的暗谏鞭策,却是让人偶感煞风情。

“以我看呐!有你这样一位皇后,大汉臣民爱戴尚且不及,又岂敢非议?”睁开眼睛,在皇后小露的玉肩上啜了一口,一边说着,刘承祐坐了起来。

见状,大符立刻朝外吩咐着:“来人,伺候官家起身!”

帘幕缓缓拉开,美婢娇娥,执杯端盆而来,在满目诱惑之中,刘承祐再度体验了一把那足以酥软筋骨、消磨意志的温柔。

一碗粟米粥,加几片桂花糕,便是刘承祐的早膳了。膳食的味道很不错,唯一不佳处,是满殿馨香中夹杂着一点淡淡的异味,就是屎味......

在案左,罪魁祸首由大符抱着,更换过屎尿布后,大抵不适之处清理过后很是舒爽,不再哭泣,反而不住地朝刘承祐笑。

“还有脸笑,这一大早,便让人手忙脚乱的!”用力地呼吸了两口气,体会了一下渐淡的异味,刘承祐冲襁褓中的皇子道。

仿佛听懂了刘承祐的话一般,小儿稚嫩面颊上的笑容有所收敛,咳嗽了两声,却是被口水呛到了。

见此景,大符不由嗔了刘承祐一眼,柔抚着皇子的背:“少儿无忌,官家难道还要与二郎计较?”

去岁冬,刘承祐新添二子,皇后符氏所出,名旸,小名沐哥;贵妃高氏所出,名晞,小名亮哥。

另外,贤妃折氏怀胎亦足十月,时近临盆,若无意外,天家又将新添一子。

待小儿再度恢复没心没肺的欢笑,刘承祐心有所感,娇妻在侧,有子盈怀,若是寻常人家,却也称得上幸福安泰了。

“我先回崇政殿了。将入冬,天甚凉,你们母子当善加注意。太后那边,我暂时不便去,你替我去问问安......”进食结束,擦了擦嘴,刘承祐朝大符吩咐着。

太后李氏尚佛,因为灭佛之事,甚是来气,有一段时间了,不怎么搭理刘承祐。不过,气归气,对于朝廷灭佛之举,始终没有多说什么,以太后之尊干涉,给刘承祐添麻烦。

后宫之中,如论深明大义,太后首当之。时间愈长,对于这个母亲,刘承祐是愈加敬重,发自内心的。

“是!我明白!”皇后很理解的样子,起身作礼:“送官家!”

回到崇政殿的刘承祐,快速地恢复状态,进入了自己的角色。君权的逐渐集中,伴随着的,便是政务的集中,太多的事务需要他亲自审阅、决议、批复。

负担的加重,让刘承祐偶有不堪其累之感,但,这是君主集权的必要代价。权柄在手,还欲轻松从容,哪有这等好事。

殿中奏事者,有二人,宰相冯道,以及三司副使薛居正。朝中的大臣比起汉兴之际,基本已换了一茬,王章虽然仍挂着宰相的名头,但基本也已退居幕后,在家养病,时下三司主事者,便是薛居正。

薛居正值壮年,好读书而敏文章,性宽简,有君子之风,望之不由心生仰慕。相比王章,对于刘承祐这个天子,薛居正俨然要更加恭敬些。

“陛下,这是经三司部吏,计算核议,拟定州县令录佐官俸户,请陛下过目御审!”以一个一丝不苟的姿势,将手中奏章呈报。

量定州县官吏俸户,是刘承祐几日前给的任务,三司的效率,在刘承祐看来,还是有些慢了。稍微浏览了一番,基本是根据户籍多少量定的,县三千户以上,令月十千,主簿八千;二千户以上,令月八千,主簿五千;二千户以下,令月六千,主簿四千......

经过众臣群议商定的,基本是挑不出什么漏洞的,顺利地从刘承祐这边通过:“可!朕无异议,照此执行!”

薛居正还未来得及应声,便闻刘承祐又补了一句:“然天下州县,在籍丁口数目,还需重新调查核定。此次整饬佛门,还俗僧众编户,正可趁机进行一次全面的丁口调查!”

“人口普查”,在刘承祐一朝,早已陆续展开,只是前碍于朝廷精力有限与对地方掌控力度不足,一直是断断续续的,没有大的突破。观皇帝此时的意志,是要彻底落实了。

心里琢磨着如何完成天子下达的政治任务,薛居正没有赘言,只是受命:“是!”

“佛寺整顿,可有新的进展?”刘承祐转向冯道。

年岁的增长,似乎没有在冯老狐狸脸上留下明显的变化,保持着良好的心态,冯道还是那般,苍髯皓首,精神矍铄。而今的冯道,已成为名义上的政事堂首辅。

“正欲向陛下禀报!”先起身,礼数到了,方才落座,对刘承祐道:“根据各道州上报,截至九月二十,大汉国境内,已废置寺院两万二千六百二十座,返俗僧尼十五万九千三百人,执拿犯法托庇罪人三千七百六十三人,收缴土地约以五百二十万亩......”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书友大本营】推荐你喜欢的小说,领现金红包!

一串数据,成果斐然,也代表着释宗之难,天崩地裂。

“收获颇丰啊!”刘承祐语调轻松,点头应之。

见状,冯道不由劝道:“陛下,此次整佛革弊,规模之大,手段之剧烈,已攀至极也。民间颇有非议,黔首不解陛下弘略,不晓朝廷大义,近来各州多有生民怜佛,啸聚生乱。以老臣之见,对佛寺的整顿,当适时收手了,以缓民情,泄民愤。否则,只怕引起更大的动乱!”

“冯卿老成谋国之言!”见冯道面带忧切表情,刘承祐直接道:“佛门自诩教法劝善,方外清修之人,而今却以蛊惑裹挟百姓以抗朝廷,此必私欲作祟,由此可见,整顿之事,犹不可终。事已至此,不可半途而废,否则留下的,可有更多后患!”

刘承祐这话,实在有些不讲道理。自古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朝廷灭佛,对于佛寺而言,已不只是夺财那么简单了,有灭道之忧,难道还能奢求彼辈不动如山,安然接受?

冯道闻之,也是无奈,但也不敢,也没必要违逆皇帝的意愿。

地方上有所反弹,还在刘承祐可接受范围之内。按照此前的调查,大汉诸道州寺院,约计有三万五千余座,而今所废,距离最初的目标,还差着近万座。

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进邺都第442章 金玉满仓,堆积如山第103章 贼首狠决,官军待发第433章 圣训世宗篇26 北廷国相第351章 林邑国第65章 刘皇帝的猜忌第508章 最后的旅途7第376章 拷问第354章 扯后腿的在朝中第128章 开宝宰相之死第294章 北伐的尾声3第105章 卢多逊急了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154章 河东风云(1)第1771章 襄阳王第128章 二使携礼来第365章 看衰第39章 归义军有归心第298章 事泄了第168章 塞上风光第119章 难审第33章 豪强第476章 内外党同第127章 冬至宴3第194章 杨邠案(2)第184章 张德钧的汇报第99章 北使南归第385 礼宾馆第322章 土司制与辽使第115章 西北情况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15章 渐不自知第304章 过去的三年第16章 诸般滋味在心头第1796章 刘皇帝的支持第103章 王昭远的见解第279章 中路军之失第221章 成长的王彦升第1713章 机遇第85章 异心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61章 晋阳来人第399章 刘皇帝的矛盾心理第35章 瑶华春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93章 栾城之战(完)第326章 再用老将第274章 打女真、室韦还是没问题的第58章 当太子与首相共同针对第176章 宣战行为第89章 破财赎罪第428章 赵王的新任命第132章 做媒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507章 一缕叹息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时代下的大汉(下)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2069章 太宗篇16 听哥一声劝第340章 定论第23章 由郑州站发往洛阳站第121章 大朝第324章 相安为上第454章 安东新王第70章 安东大开发1第276章 阴山南麓的战事第111章 “名将”之败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认可第1787章 讲个笑谈,说个趣事第487章 “惊喜”第103章 王昭远的见解第2084章 太宗篇31 报纸 成都之围第213章 带着欢呼启程第123章 刘煦使命,亲自拜访第1689章 高规格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25章 开宝新政第130章 陈桥第206章 赵思绾落网第148章 还京第214章 荆湖之策第69章 东出太行第38章 湖南无战事第33章 东京城内第189章 还继续走吗?第1745章 东京大爆炸第283章 云中之围第110章 议取淮南第383章 扶持完颜部?第184章 刘承赟也来了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万家第25章 萧燕燕的故事第35章 东归第391章 大汉第一将帅第505章 最后的旅途5第362章 分封?第246章 辽军又何去何从?第382章 契丹尽失东北第1713章 机遇第280章 虑难备战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