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郭枢密过相州

乾祐三年冬末,塞北的寒气尚且残悬于河北大地上空,处将散未散之际。

相州,安阳,南祠。

祠堂清寒,烟气萦绕间,环境肃静,气氛庄重,相州自节度使刘铢以下数十名职吏军校俱在,又有州内大族豪右数十,齐聚于此,祭祀缅怀当年安阳屠杀死难的百姓。

当然,相州将吏并非主角,居中领头的,乃是朝廷枢相、邢国公郭威。

当年契丹灭晋,肆虐中原,对大河南北百姓犯下了无数罪行,又犹以“安阳屠城”最为骇人,最为深刻。

是故,安阳之殇已成为大汉子民经历那场苦难浩劫的象征,为铭记国难,刘承祐继位之后,特意下诏相州官府,修建祠堂,用以纪念死难的百姓。地方官府与百姓,时时祭拜,刘承祐当初北巡之时,也不忘亲自赠上几炷香。

郭威途经此地,自然也不会忘记此事,遂让相州将吏组织,亲祭。

去岁冬,郭威是奉君命,以枢密使、河北观察使的身份,代天巡视河北,视察边备,检查兵防,慰问士卒,体察军心,观察内外形势,与戍边将领们就边防御备做详细的交谈。最北,一直走到永清。

时下,已是巡边完毕,恰在归途。

祭拜结束后,谢绝了节度使刘铢酒宴的盛情邀请,郭威打算继续南归,邺都那边需要再去拜谒一下符彦卿,澶州那边自家养子郭荣也当会面叮嘱一番。

“郭枢相,刘某迎奉是否有不周之处,何以匆匆南下?难道嫌弃我那府衙简陋,遂不愿落脚?”相州节度刘铢脸色有些不好看,拦着郭威的车驾,逼问道。

“刘公言重了!”面对刘铢的无礼拦道,郭威脸上洋起和善的笑容,道:“郭某实有急务在身——”

刘铢又很不客气地打断郭威:“郭枢相北来,不是奉陛下之命巡察河北吗?有什么事务更急于此?何以过我相州而不停留,竟是何意,莫非我相州军政,不堪入目?”

这个刘铢,说话端是难听,直白且大胆,即便以郭威的城府与涵养,也不免心生愠怒。迎着其目光,郭威压下心头不快,朝车驾一指:“刘公勿生疑忌,郭某实无他意,还请车内叙话!”

刘铢眼神一斜,双手有力一抱拳:“请,恭听郭枢相教诲!”

在大汉的元老宿将中,是有刘铢一席之地的,早年与刘知远有旧,在河东节度之时,表为内职。刘知远也向亲信之,常言其勇断类己,深为遇之,恩厚不下与郭威。

北汉立国之初,有从定中原之功,累迁汴、洛之职,移镇青州,后来在刘承祐移镇换防之时,与相州节度郭瑾互调,一直任职至今。

刘铢这个人,面相严酷,一看就不是个好相与的人,故时下面对之,郭威也有些无奈。

上得马车,落座之后,郭威方才平静地对其道:“刘兄与郭某,皆乃河东旧臣,从高祖定中原,立社稷。晋阳之时,虽未深交,但我也素知刘兄之能才。今日既相逢于此,有些话,我且说之,公且听之,若不中听,勿怪!”

听郭威这么说,刘铢脸色方才好看了些,不过仍旧透着股凶恶的气质。

郭威手指轻抬:“我知刘公向来立法深峻,令行禁止,在军中自是无可厚非。然驭民终非治军,不可太过严苛。吏民有过,事当问其轻重,刑当依其条律。相州百姓,前以兵燹,遭受重创,民生民气,至今未复,敛赋劳役,实不宜过重......”

刘铢此人,向来惨毒好杀,手段狠辣,性格固执,受不得忤逆。当初还在青州的时候,治政驭民,颇为严酷恣意。

每亲事,小有忤旨,即令倒曳而出,至数百步外方止,肤体无完者。每杖人,遣双杖对下,谓之“合欢杖”;或杖人如其岁数,谓之“随年杖”。

调任相州之后,也将他在青州那一套,尽数移植过来。是以当政不过两年,凶名远扬,部民无有不畏者。

郭威这番提醒,也算是交浅言深了。但刘铢闻之,脸色比起之前在车驾下更加难看了,闷着头道:“看来郭枢相,果真瞧不上我相州之政啊,难怪,是欲以方才数言,上报陛下以罪我吗?”

刘铢此言一出,郭威其眉立刻皱了起来,目闪晦光,脸色冷淡下来,与之对视。

冷场几许,郭威淡然一笑:“郭某实无此意!”

态度愈加温和,又道:“当然,瑕不掩瑜,刘公在相州任上功绩,也是无法抹杀的。国初朝廷财政艰难,相州岁入,输送东京,从无短缺延误。境内盗贼匿迹,匪类不兴。天子御临以来,所兴之政,所立条制,悉从诏制颁行,略无遗漏。这些情况,郭某有所闻,陛下也甚嘉之......”

听郭威如此讲,刘铢急问:“此言当真?”

“绝无戏言!”郭威认真道,注意到刘铢仍旧闪动的目光,含笑道:“方才郭某所数之言,只一家之见,如今天下未定,分属乱世,公用重典,以定秩序,亦算不得过错!”

郭威这般言讲,刘铢方才舒服了......

摆脱刘铢之后,郭威一行,便从速向南而去。马车之内,郭威的脸色十分难看,良久,方才恢复。一丝讥笑挂于唇角,很快又化作一缕叹息。

摇了摇头,嘴里呢喃道:“这刘铢如此刚戾难制,能保一时,岂存一世?我与他多废那些口舌,只怕非但难警其心,反倒得罪了他。不智啊!”

原本,郭威数刘铢酷政,后边还有些劝告之语,冀望他能有所改正,不过观其态度,自觉枉作好人。在郭威看来,刘铢的作风若不改,行事如不变,他日势必难得一个好的结果。

郭威却是不知道,刘铢的酷毒是深到骨子里的,那里是容易改变的。在原本的历史上,奉命族诛他一家的,正是这个刘铢。

继续南下,过邺都,郭威收拾好心情,拜谒符彦卿,在元城度过了乾祐三年最后一夜。

重新起行,一路奔澶,未及与养子郭荣相会,便收到了来自东京的坏消息。至少对郭威而言,不是个好兆头。

第158章 洞房花烛夜第453章 注水的开宝功臣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95章 真定府、寿国公第136章 赵都帅第458章 再临东京第1776章 东平王府内第254章 难得唠叨的刘皇帝第69章 夫妻密谈第130章 监察系统的变动第213章 纡尊降贵第1811章 归来第459章 摆烂的李国舅第129章 汉师伐蜀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27章 西京风波第24章 巡游第176章 宣战行为第2108章 太宗篇终 一个时代的结束第99章 又穷了第124章 轻取扬州第129章 割地、称臣、纳贡第330章 小市民第268章 机遇第160章 平定第289章 赵普使蜀3第214章 荆湖之策第369章 功臣宿将第209章 各执己见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结论第357章 国灭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时代下的大汉(上)第64章 杨业却敌第116章 淮阳王太傅第359章 这个太子不简单第228章 巡边汇报第51章 以镒称铢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难欺第262章 大军临城,归师难遏第186章 嘴衔蜜糖第39章 归义军有归心第1817章 摇人?大汉一并接着第444章 揣测者第1732章 刘皇帝的反应第255章 辽军情况不容乐观第12章 皇子们的教育第239章 进退第38章 湖南无战事第21章 聪明主动的安氏父子第504章 最后的旅途4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迟暮第132章 做媒第22章 改革急先锋第44章 个中弊端第201章 正面交锋第258章 汉军的反应第179章 东京风波,向帅自首第135章 许州兵匪第114章 三桩大功第514章 最后的旅途13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228章 巡边汇报第18章 轻取江陵2第494章 轻轻放下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164章 寿阳郡公的忧患意识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428章 用心半岛史话·四十载安南第223章 滑州河防第449章 宦官之间的撕咬第427章 饶乐国的困境第298章 王著罢相第3章 田畔问对第150章 为将军践行第447章 形势不妙第1709章 心猿意马第62章 形势一片大好第47章 应对第44章 个中弊端第34章 三次铁离之战第278章 给老大一个机会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41章 西域战况第94章 国难丧子,尚有良将第1787章 讲个笑谈,说个趣事第475章 赵卢之间的龃龉第48章 不安宁的四、五月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70章 未来宰相的安排第142章 着郭威鞫问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467章 进一步治本之策第39章 连夜南进第78章 三百与十万第11章 归来谒天子第1章 柩前继位第402章 这事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