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同样的选择

步出二堂,夜色已深,清风拂过,吹动庭前竹木发出“沙沙”的声响。倒更衬庭前静谧。扫了眼廊道间的侍卫,高防重重地吐出一口浊气,不禁回首望了望,堂间黄光依旧,隔着窗扉隐约还能看到刘承祐坐于埋头书案的身影。

思及方才与刘承祐的对话,心中难免泛起些复杂的情绪,很快稳住心神,眼神清明起来,脸色轻松了些。

河东兵强马壮是实实在在的,刘知远早已威名远扬,如今看来,这新朝二皇子也是人中龙凤。由人观事,河东成就王业的可能很大啊!

心思转动间,一阵沉沉的脚步伴着鳞甲摩擦的声音响在耳边,偏头看去,正瞧着李万超在一名卫士的引导下,迈步而来。下意识地朝堂间瞥了眼,高防心中微讶,却有所猜测了。

李万超也第一时间看到了高防,没多想,健步上前行了个礼:“高判官。”

“李将军。”高防朝李万超露出一个温和的笑容,轻声说:“看来,你也是殿下有请吶。”

二人简单地交流了两句,李万超便被卫士催促着入内拜见。

“将军之名,我早有所闻。少年从军,刚毅振武,累立战功,以至军校。讨杨光远,身先士卒,奋勇登城,飞石击头,几近身亡;阳城之战,流矢穿掌,拔箭又战,神色自若。将军,真勇将也!”

面见刘承祐,一上来,便闻刘承祐这一串赞赏之言,李万超坐在那儿,一时有些发愣。不过他并没有多想,而刘承祐所讲,更有其得意之事,面上露出点追忆之色,笑道:“都是陈年往事了。”

李万超如今四十多岁,虽已过了武将的巅峰年纪,但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子剽悍味。他是从自底层一刀一枪,靠着血勇厮杀,成长起来的。

他的成长,几乎是伴着“五代十国”这场乱世发展,能代表大部分这个时代的武将。

“将军勿做谦辞,能得你这般忠勇之士辅助,共逐契丹,匡扶社稷,是河东之福,是天下之福啊!”刘承祐声音很轻,说的话却听沉。

李万超应该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不过不被捧得这么高,心有所感,抬手郑重地向刘承祐说:“末将,仅以此身,倾力报效国家。”

同李万超说了些恭维之辞,刘承祐沉默下来,思吟了片刻,方才注视着他:“想必将军,心中也好奇,我召你何事吧。”

李万超很干脆地点了下头,老实问道:“是的!”

轻轻地吸了口气,刘承祐腰背一下子硬了起来,表情也变得冷肃,黄亮的烛光照得他那双眼睛直发光,说:“有人向我建议,让王守恩为潞州帅。然举义之事,我已得到过详细汇报。潞州得以光复,皆是将军的功劳。王守恩贪鄙,我欲杀之,以将军为节度,镇定潞州,你看如何?”

话说完,刘承祐便紧紧地盯着李万超。

李万超显然很惊讶,但很快反应过来,连连摇头,很是肯定答复说:“殿下,万不可有此意?”

“哦?”刘承祐身体又慢慢放松下来,问:“为何?”

不假思索,李万超抱拳道:“末将举义,诛杀赵行迁与契丹使者,乃是响应天子抗击契丹,重整社稷的号召与志向,非为一己之私利。王守恩贪婪,虽为人不耻,但终究是功臣。殿下如杀功臣,而以末将代之,恐使众人寒心!”

刘承祐仔细地观察着李万超的表情,一脸朴实,感情真挚,该是言出于心。

眨了眨眼,刘承祐继续开口,言语中带着诱惑:“将军可要想好了,这可是一镇节度之位。”

可惜,李万超仍旧很干脆地摇着脑袋:“末将既无声威以服众,又无文才以治政,只是个粗人,仅会带兵打仗,上阵杀敌。纵与节度之职,只恐误政害民......”

听完李万超的话,刘承祐心中难免生出些感慨,同样是武夫,但是似此人这般明理重义的,还真是少见。刘承祐不清楚此人带兵打仗的能力究竟如何,但就冲他所言,便忍不住心生好感。

历史上,“五代”时期名将甚多,但李万超在其中并无多大名气,刘承祐甚至从来没有听过此人。然就他所观,这是一名可以托付重任的将军。

“将军,真英雄也!”朝李万超郑重地一拱手,刘承祐夸道,这一回,多了点感情。

不待其接话,刘承祐站了起来,说道:“我欲上表晋阳,以将军为肃锐都指挥使,率肃锐军士,随我军作战,将军意下如何?”

闻言,李万超没有丝毫迟疑:“愿从殿下之命!”

在刘承祐的印象中,这个时代是君臣义绝,忠诚不可靠,背离固常在。但是,高防与李万超二人的表现,让刘承祐对这个时代多了几分信心,这个世界,还是有些正能量的。

夜里的接见过后,基本可以确定,高防与李万超都可以为用,有这二者的辅助,潞州基本不可能再出现什么大的意外。

潞州的军队,兵力并不算多,总计不过三千余人。除了肃锐营那一千多士卒外,便是节度镇兵,此前一直为王守恩统管,而现在,刘承祐有意让高防代之。

刘承祐的考虑也很简单直接,掌控住了潞州的军队,那么余者都不是问题。

至于王守恩,哪怕表他为昭义节度,仍得靠边站。

......

翌日,州城变了一个新气象,似乎少了此前的压抑,城中军民基本都知道,潞州换了主人,他们是新朝治下之民了。对此,大多数人是表示拥护的,至少不用再承受契丹苛政的盘剥,哪怕他们远远体会不到中原百姓所遭受的苦难。

不过,在刘承祐的严令下,整个上党仍旧处于戒严之中,不许进出。

就在上午,韩通率着骑兵都回来了,直接被迎入城中,向刘承祐面陈军情。

而韩通南去一日夜多时间,显然是有些收获的,带回了契丹耿崇美军的消息。

第1768章 崩第52章 六谷土豪第15章 小人行径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177章 同榻卧谈第59章 睡王上位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忧虑第138章 破寨第199章 辽帝之死第118章 商贾第1813章 雍王不当这出头鸟世宗篇25 宗藩新约第72章 雷王之争,西北现状第1753章 百年国运+第92章 大调整第138章 请立太子第128章 二使携礼来第267章 亲赴云州第209章 各执己见第1710章 赵普的辞呈第283章 云中之围第135章 最后的坚守第1章 扬州的风波第4章 君臣同心第1807章 无不可杀之人第23章 由郑州站发往洛阳站第70章 卫公辞世第99章 御帐议战第413章 分食第16章 军中俊才第1792章 安西的请求第322章 土司制与辽使第110章 西南将帅第160章 魏王病笃第263章 高丽想伸手了第208章 狱吏之贵第116章 凉甘瓜沙第7章 小人物议大事第23章 由郑州站发往洛阳站第192章 辽帝南狩半岛史话·安平公主第270章 立场第150章 再添两道第400章 柴荣死了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271章 青年骁将第124章 幽燕事了(续)第118章 棉第222章 銮驾临幽州第79章 父子问对第216章 下诏北伐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144章 赵家父子第2144章 世宗篇19 英雄迟暮第78章 火油弹第235章 难以乐观第69章 张彦威之死第96章 寿春城内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将第472章 一山岂能容三虎第395章 疯涨的盐价第297章 心虚第1750章 《桃兰赋》第58章 七皇子,安南问题第19章 武夫第380章 饶乐国第56章 一战定河西第93章 栾城之战(完)第371章 慰问=送行第148章 还京第34章 崇元殿中第125章 文盲将军第10章 如此处置第111章 “名将”之败第39章 连夜南进第48章 接纳回归第31章 送行第46章 郭荣的激进建议第26章 要坚持做大汉的忠臣第231章 辽军的反击第111章 棉稻,后疾第1780章 侵入黑汗国第166章 这个太子不好当第82章 杀俘第181章 父子夜谈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430章 刘皇帝弄孙第54章 聘纳郭女第317章 这山庄还是不建了第188章 后续第53章 兵制改革第67章 遗表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时代下的大汉(上)第17章 附议第243章 总结第140章 杀心大起第84章 示警第216章 初夏世宗篇39 寇准罢相第1733章 王侁要倒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