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郭荣的激进建议

“昨日拂晓,末将越过上党城后,径直向南轻驰,一直到潞、泽交界的羊头山,方才停下。休整的足足半日,正欲继续向南,便发现契丹斥候已入羊头山界!”

府堂间,张彦威、郭荣坐陪,刘承祐端坐主位,听着韩通的汇报。一提到契丹人,几个人精神一下子便提了起来。

“那一队契丹斥候,只是北上略作侦察,至羊头山而止。为了不被其察觉,末将选择回避,其后带了一小队精干弟兄,小心南下。傍晚的时候,潜至泽州高平县时,发现了契丹的军队!”韩通继续说。

“高平......”刘承祐起身在堂间挂着的一幅地图上停下,很快找到了泽州北部的那座县城,问:“是耿崇美军?”

“应该是!”韩通点头:“末将择高处而察之,隔得虽远,却也能瞧见‘耿’、‘辽’旗号!”

“有多少人?”

“就末将的观察,当有四千人往上,但具体对方有多少兵力,末将不敢妄言。”韩通回答很保守,却同样实际。

见着刘承祐眉头蹙起,韩通又立刻补充道:“不过,末将观辽军中,契丹人很少,大部分都是汉人!”

“汉人?”刘承祐两眼一亮:“是否为晋军降卒?”

“恐怕不是!依末将看来,应该是燕兵!”韩通摇了摇头。

“燕兵!”刘承祐面无表情地呢喃了一句,很快便反应过来。

这里指的燕兵,是幽州的契丹汉人军队。契丹统治幽燕之地已有十年,在“以汉治汉”的国策下,又有张砺、赵延寿这样的的汉臣辅佐,也确是组建了一些以“燕人”为主的军队。

在去岁耶律德光南下灭晋的过程中,这些燕兵在赵延寿、耿崇美此类的汉人将臣统率下,也是出了不少力。

当韩通提到耿崇美军多为汉人的时候,刘承祐的第一反应就是“晋国降卒”,且立刻就有了“策反”的打算。然而,是幽州来的“燕兵”的话,他又迅速地打消了这个念头。

不说策反的难度,仅“燕兵”而言,他们背叛的成本太高!

“不过,这支辽兵,以步卒为主,并没有多少骑兵!”在刘承祐思忖间,韩通又说道。

这个消息,让在场的人不禁松了口气,不论如何,契丹军队最为人所忌惮的,还是骑兵。

“如此说来,耿崇美军,只是一支燕兵了!”刘承祐表情间凝重之意散去不少。

“是的!”

在刘承祐的示意下,韩通继续说:“发现辽军后,末将不敢怠慢,立刻撤回。留下一小队人继续做监视后,迅速北归,向您禀报!”

韩通汇报结束,便恭敬地候在下方,堂间安静了一会儿,刘承祐也梳理了一遍辽军的情况,方抬头问道:“情况也都差不多了解了,诸位怎么看?”

张彦威在第一时间说话了,看起来稍显激动,脸上的横肉都抖了几下:“殿下,高平距离上党可不远,照韩通所说,没准今日契丹军已经拔营北来了。泽、潞之间,就隔着一座羊头山,一定不能让敌军轻易进入潞州。立刻派军吧,占住羊头山,将敌军拦在潞州之外!”

张彦威说完,刘承祐反应很平淡,对其建议,不置可否,想了想,问郭荣:“你是什么想法?”

郭荣满脸严肃,微垂着头,又琢磨了一会儿,方才道:“张将军的想法,太过保守了!羊头山距高平不过四十里,若辽军当真已拔营北上,等殿下派军南去拦截,恐怕对方早已入潞州境内!”

先简单地反驳了一下张彦威,郭荣继续道:“若韩通探查无误,辽军兵力并不多,我军得潞州军相助之后,对方甚至还处兵力弱势,再加其以步军为主,没有胡骑的威胁......”

郭荣说话间,一抹自信的色彩在其脸上绽放开来,刘承祐一直观察着,注意到其“放光”的眼神,心有所感,觉得自己猜到其想法了。

果然,郭荣拳头用力一握,振奋地说道:“殿下莫若集全军南下,与敌接战。我军连夜南下,占据上党甚速,昨晨起又一直严密封锁消息,辽军对潞州的情况恐怕还不清楚。若此时南下与战,定有出其不意之效。”

“正面接敌,正面破之,必大振我河东军威,也可对中原、河北反击契丹暴政的军民起激励效果!”

相比与张彦威的保守,郭荣的建议可当真要激进得多,甚至可以用冒险来形容。若说耿崇美军还不清楚潞州的情况,主动出击,可以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但同样的,刘承祐此时也不清楚对方的具体情况。敌军军情,不是凭着韩通一双肉眼,就能了解清楚的。战争,毕竟不是儿戏,关乎存亡之道,由不得刘承祐不谨慎。

眼下,刘承祐已控制上党,得到潞州军民的支持,还背靠河东,可谓占据主动优势。只要稳守上党,纵使耿崇美军力倍之,他有信心拒之。

但是,主动南下与战,这其间的风险可就大了。兵力没有绝对优势,燕兵的战斗力也不清楚,选择与其正面对战,若是出现什么意外,没能战而胜之,甚至打败了,那他全潞州而夺的大好局面可就一去不返了,甚至影响到刘知远他日进军中原,夺取江山的大计......

当然,要是一战而胜,如郭荣所言,收获必然是巨大的。不说其他,就于他刘承祐而言,初领军上阵,便取胜果,必然名声大振。

问题是,这是他头一次领军,论打仗,他真的不会啊!

郭荣一个建议,使得刘承祐犹豫了,紧蹙的眉头,诠释着他纠结的心理。

见刘承祐迟疑,大概是被郭荣这个后辈拂了面子,张彦威忍不住念叨了:“殿下,若听郭荣之言,是否太冒险了?”

连张彦威,都看出了其中的风险。

张彦威的话,似乎又加重了刘承祐的犹豫,抽了口气,问侍卫在旁边的向训:“星民你腹有韬略,意下如何?”

对此,向训也表现得很甚至,好生思量了一会儿,方说:“以眼下的情况,只要殿下率军守备上党、壶关,潞州局势便尽在掌握,南进潞州的战略也就达到了,这不失为一个稳妥的选择!”

听向训的意思,貌似也赞同稳,刘承祐正欲开口接话,便听到了一个“但是”。只见向训轻声道:“打仗本就是冒险的事,若连耿崇美数千兵都忌惮,那如何面对契丹数十万兵马......”

闻言,刘承祐陷入了沉思。见他这副犹豫的模样,坐在旁边的郭荣眼中不由露出一抹失望。

刘承祐,确实是犹豫了。明明有更稳妥的选择,为何一定要冒险?

但是这个时候,脑中恍过“高平”这地方,猛地抬眼看向已经面无表情的郭荣,嘴中念叨了一句:“高平!”

第77章 安阳之殇第70章 唐主忙乱急点兵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猎天子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汉阴影下的世界(下)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35章 坐不住了第329章 游市第95章 大洗牌第314章 门庭若市第80章 一意孤行第27章 西京风波第13章 杨业述职第160章 三个青年第1706章 拾遗补阙第197章 决断!第80章 进攻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谋略第372章 正常说话!第103章 贼首狠决,官军待发第15章 渐不自知第128章 东路进展第353章 楚蛮归化的标志性人物第497章 重拾第106章 敲打第495章 市场的形成第465章 辽奸第291章 和议达成第251章 寿国公第1754章 雄才难制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鲠在喉第29章 请缨第67章 又去一老第464章 甘州杨氏第235章 开封新城第182章 征唐之议第304章 身入华夏,此生难返第120章 北伐进行时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协的,装傻的,跑偏的第1706章 拾遗补阙第244章 皇子赴军第440章 惶恐难已第22章 慈父的关怀第102章 辽国现状第82章 四件大事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284章 虚了第13章 举城同欢第308章 新贵第2章 父母兄弟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102章 辽国现状第188章 边将离京,再获一子第187章 琐屑第2126章 世宗篇1 谁继大统第176章 接风洗尘第42章 岭南在望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11章 请教第438章 与太子的牵涉第145章 中秋第57章 扬州案有结果了第35章 坐不住了第110章 郭荣之断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490章 御宴继续,王钦若第387章 契丹终被打回原形第467章 进一步治本之策第367章 下面的声音第167章弹冠相庆第467章 进一步治本之策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亚风云(中)第74章 根由在朝第355章 理智归理智,仗还得打第212章 开宝北伐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诞生第476章 赵匡义留台丧龙钟响第86章 笼络人心第430章 刘皇帝弄孙第321章 矛盾第1711章 赵王履职第476章 赵匡义留台丧龙钟响第127章 冬至宴3第304章 过去的三年第309章 衡酿第13章 考校第452章 皇孙第446章 皇后驾到第284章 影响第265章 谋划高丽第20章 威临荆南第455章 鞠躬尽瘁赵相公第30章 韩通与向训第515章 最后的旅途14第41章 高丽国王第196章 橐驼儿第269章 爱将第40章 郭党俊杰第20章 屯务废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