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欲谋大功

“不知陈公,寻我何事?”引陈思让入帐,赵匡胤问道。

闻问,陈思让答道:“赵使君东援,力挫败淮贼,姚凤暂退,山阳不失,缓我军危蹙之势。不知接下来,赵使君有何打算?”

“陈公乃宿将,戎马倥偬,见识履历,远迈于晚辈。不知陈公,有何指教?”赵匡胤姿态依旧放得很低,反问道。

同赵匡胤对视一眼,陈思让想法偏保守:“郭经略使以我守山阳,扼淮水关口,以免为唐军水师所趁。今方经大战,士卒伤亡甚重,粮械亦需补充。以我之见,莫若稳守山阳,看陛下与郭经略使那边战况,待机而变,寻图后计!”

“陈公之策,老成持重,谋国之言!”赵匡胤说。

陈思让则意态轻松,洒然道:“年纪大了,锐气已丧,不似你们这些年轻人,锋芒毕露。赵使君一日夜间连战两场,来回奔袭近百里,敢以两千卒,夜袭十倍之敌,只怕另有想法吧!”

“不瞒陈公。”赵匡胤起身拿出一张地图,在上边指划着:“姚凤经此败,要么屯于宝应整军,要么直接退到高邮。我有意同陈公合军,挑拣精锐南下,主动进攻!”

陈思让还是有些惊讶,道:“姚凤虽经其败,但随其撤退之军,加上水军,再收拢些败卒,粗略估计犹有近三万。纵使你我两军合兵,可动用者,至多四千,如欲主动敌之,只怕不甚容易吧!”

“敌军虽众,然志气已夺,丧胆之师,不足为惧!”赵匡胤一摆手,豪情道:“我大军入淮以来,连战连捷,唐师畏我如虎!我军虽寡,但携大胜之势,可破之。再者,从昨日之战可知,那姚凤,非善战良将。”

说着,赵匡胤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轻蔑:“依照昨夜的形势,我若统唐军,必选择力战。旱寨被破,即便将水军当步卒使,也可力挽狂澜。但那姚凤,竟然选择收拢士卒撤退,如此虽减其损失,却失大局。由此可知,姚凤必非我军之敌手!”

“赵使君,志气可嘉啊!”陈思让捋须赞道。

但是,并不表态,他听出来了,赵匡胤是想用他手下的沂州兵。赵匡胤年轻,有冲劲,他年长,但于他而言,实在没必要去冒险。唐军毕竟不是纸糊的,一捅就破,若是成也就罢了,若是稍有差池,使得山阳有失,影响大局,那他一世英名可就毁了,甚至可能被问罪。

赵匡胤是心思敏捷,能够察觉到陈思让的态度,或多或少能猜出他的心态与顾虑。面色如常,手指顺着地图上的运河南下,嘴里说道:“为应付我汉军进攻,粗略估计,伪唐前后已动军民近三十万,前后损兵不下十万。如今其院援应主力在西线,有陛下率大军应对。皇甫晖那边,也有郭使君对抗。在运河一线,除姚凤军外,已然十分空虚,而姚凤新败。只要能再寻机再败之,顺流南下......”

顺着赵匡胤食指所向,陈思让讶异道:“你想进攻扬州!”

“陈公以为如何?”赵匡胤眼中散发着神采,望着陈思让:“扬州乃伪唐东都,也是淮南丁口、财货聚集之地,只要拿下了,不只可重创伪唐,此番南征,军功簿上,我等必可居前列!”

这回,陈思让表情敛了起来,甚至起身,认真考虑了会儿,说道:“你有多大把握?”

赵匡胤却摇了摇头:“这个我无法保证,我早已遣人南下,探察情况,两日之内必有消息。但以此前,陛下通报淮南诸军伪唐军军情,扬、泰之地,必然空虚。我只能说,一旦再败姚凤,夺取扬州的胜算很高!”

“背后犹有泗州的郭廷渭军,盱眙这颗钉子如不拔除,何以放心南下!否则,即便能够攻下扬州,后方有失,面对伪唐反攻,也难守!”想了想,陈思让抬指道:“这两日,先行于山阳整军,等待郭使君那边的战况!我知你有勇略,但是身负其责,不得不审慎而行!”

虽然仍旧没有同意,但从陈思让的话,可以听出一丝意动。不过在赵匡胤这边,难免失望,毕竟良机难得,兵贵神速,他也没再多说什么,并且表示理解。

只是这心里有些感慨,若是他手里可用之兵再多谢,只需多一千,他就敢锐意南下。

“先向郭使君那边,汇报此间战况,以安其心吧......”赵匡胤说道。

在二者“共谋大事”之时,有士卒来报,运河上有唐军水军来袭。陈、赵二人俱感讶异,都当是姚凤领军杀了个回马枪,但得知敌军自北面淮水而来,更惊讶了。

赶忙回城,联袂登上西城头,朝西北望去,清楚可见,在运河之上,有一支挂着唐军旗帜的水师,顺流南来,规模不算大,只有战舰五六十艘。

“是泗州唐军!”

“必是郭廷渭军!”

赵匡胤与陈思让异口同声。

“泗州唐军怎会来此!”陈思让的语气中讶异大于惊惧,看着赵匡胤。

赵匡胤深皱着眉头,深吸一口气,道:“郭使君与我两面进军,盱眙城外有徐州节度武行德及都梁山一万多军防控守军。但犹令唐军水师至,显然盱眙城那边出问题了!”

“所幸赵使君援应及时,姚凤畏战而退,否则自上游再来这么一支唐军助战,山阳必失!”陈思让则舒了一口气,一副后怕的样子。

偏头瞧向神情郑重的赵匡胤,说道:“赵使君,南下的计划,可以暂时搁置了!”

赵匡胤很快调整好心态,苦笑道:“泗州有事,我又岂会罔顾大局而行险!还是上报郭使君,看看泗州那边的情况吧!”

运河上的唐军,自然来自泗州,并且由守将郭廷渭亲率三千卒而来。却是郭廷渭趁郭荣、赵匡胤率军行动后,面对南下破城的徐州军,采取了果断出击的策略,突袭汉军。

在盱眙城北,汉军主将为徐州节度武行德,加上随其奉诏令所帅之军,足有七千人在盱眙城下,盯防牵制郭廷渭,另有都梁山以两千龙栖军为主的数千守卒。冲此安排,就可知,郭荣对于郭廷渭的重视,更甚于来援的皇甫晖以及姚凤。

即便如此,还是出了问题。汉军主将武行德,在几年前还只是晋军中一普通军校,将兵不过五百,得以发迹,跃升至大州节镇,就是抓住了机遇,迎奉北汉。

然而其统军作战、临机决断的能力,还是值得商榷的,甚至不如副使成德钦。而汉军北来,基本未尝败绩,汉军之中难免生出骄心,徐州兵马又不似宿州那般精悍,是故在面对郭廷渭亲自领军突袭之时,完全措手不及,一战大败,损兵过半,甚至连武行德都差点殁于阵中。

在击败徐州军后,郭廷渭以裨将守城,监视都梁山的汉军,其后亲自率舟师,顺淮水东下入运河,意欲支援姚凤,助其破山阳。看得出来,郭廷渭是个有眼光的战将,打通淮水,就是其目的。

但是,乘兴而来,山阳已无杀声......

抚舷而立,遥望远处,战争的痕迹随处可见,但山阳城仍旧屹立于运河边上,汉旗飘扬,周遭已无唐军一兵一卒......

“使君,援军似乎已经撤了,难道被汉军击败了?”水军指挥下意识地看向带领他们对汉取得一场大胜的将军。

重重地吁出一口气,情绪不由有些低沉,语气中透着一丝萧索,郭廷渭道:“山阳难下,传我命令,回军盱眙吧!”

舟师调转,逆流而返,郭廷渭知道,自己的努力,又作白费了。盱眙那边,还将有一场恶战,不管援军出了什么问题,至少在泗州这边,可供他活动的余地更小了。

在唐军水师北撤后,山阳这边,陈思让与郭廷渭也都暂时放下心。而就在当天夜里,赵匡胤收到了郭荣的战情通报,以及一份军令。

大家好,我们公众.号每天都会发现金、点币红包,只要关注就可以领取。年末最后一次福利,请大家抓住机会。公众号[书友大本营]

第116章 凉甘瓜沙第444章 揣测者第79章 大获全胜第129章 各怀心思第1762章 契丹政变第408章 蠢儿子第129章 割地、称臣、纳贡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59章 不知死第56章 腹心之谈第206章 武德司狱第382章 朕知道你们不满第144章 赵家父子第127章 不允第308章 新贵第220章 阵斩高模翰第203章 幸灾乐祸第422章 安东国的第一个冬季第383章 敞开谈第490章 御宴继续,王钦若第362章 新齐与新楚世宗篇42 极盛背后的阴霾第455章 见闻第85章 郭荣给的惊喜第1765章 三郡公第331章 刘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浓第133章 西征!第340章 《开宝总类》第155章 蓄奴之议第69章 张彦威之死第99章 两个人才第291章 汉辽山阳之战第431章 吐蕃之乱 可安心乎第95章 大洗牌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303章 兄弟之间第212章 王朴卸任第1710章 赵普的辞呈第291章 汉辽山阳之战第90章 栾城之战(2)第379章 诏书下达第194章 杨邠案(2)第286章 进兵方略第1806章 燕燕,帮我参谋一二第352章 十万汉师围金陵第145章 糜烂的同化政策第513章 最后的旅途12第18章 诏议国策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1753章 百年国运+第2132章 世宗篇7 汉金冲突 再下一臣第251章 寿国公第119章 回京第184章 教训第211章 筹议北伐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140章 崇政殿听政2第234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第41章 刘信遭贬第88章 童谣第46章 粮与钱第68章 二次北巡第340章 杭州登陆第99章 御帐议战第410章 枪打出头鸟第403章 抓起来!第194章 减税难第145章 策勋御宴第236章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第399章 还债第1801章 还是土地问题第47章 高丽定安之事第141章 纳降第73章 安东大开发4第23章 皇帝的底气第92章 定州事第12章 河东之患第66章 商业互吹第143章 艰难度日第420章 老年丧子第288章 赵普使蜀2第121章 道士第274章 打女真、室韦还是没问题的第1751章 结束了第114章 三桩大功第245章 下一步战略第466章 亟需改变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261章 冒进追击第323章 斗法世宗篇35 安东事变第109章 制举收尾第2047章 最后的旅途18第187章 琐屑第415章 皇孙归来第55章 我赵匡胤何德何能?第70章 唐主忙乱急点兵第31章 首义三节度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层第91章 今日开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