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开封新城

岁月流逝,大汉王朝有些蹒跚地步入乾祐七年,告别多灾多难的乾祐六年秋冬。去岁下半年,秋七月,淮南大旱,淮水可徒涉;秋九月,全国大水,洪水泛滥,坏田淹城。

令人着恼的是,水旱灾害情后,犹不得安宁。冬十月,河北魏、邢、洺等州,地震数日,凡十余度,以魏州尤甚,毁房舍数百,民死伤过千,元城城墙裂隙十余处。

不过,再多再大的灾害,已不足以击垮如今的大汉朝。在皇帝的刘承祐的亲自关注下,汉廷内外官员将吏,发挥了极大的热情,抗灾救难。

趁着这个机会,也考验了一番大汉朝廷的执政能力与官府的执行力。虽然并不能让刘承祐满意,但勉强能够理解,毕竟国家承平未久,官僚体系也未进行一番彻底的升级。

在这个过程中,各地也涌现出了一批不错的典事职吏,表现上佳,并且其中极大一部分,都是这些年汉廷选拔委任的。

进入三月,万物茁壮生长繁衍,东京城,喧嚣如故。不过,经过断断续续,前后一年多的扩建,开封城已然大变了样子。

最外围之罗城,已然建好,慕容彦超对于此事,显然是用了心的,投入了极大的精力。比起原来的城池,更高更厚更坚固。

城垣各处,透着新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刘承祐出宫,在慕容彦超与常思的陪伴下,巡视罗城。

慕容彦超兴致勃勃,向刘承祐介绍着:“外城已然竣工,扩建之后,城周长五十六里,城墙夯筑,入地一丈深,宽三丈。外城之内,每百步设马面、战棚,每两百步设防城库,以贮守御军器。牙道与四条‘御路’相接,十字纵横。

诸宅、铺、楼、庙,皆临街而建,从陛下之意,不再宥于市坊界限。沟渠贯通城内,四通八达,城内虹桥,暂建五座......”

慕容彦超说得起劲,见刘承祐将目光放在城外的壕沟上,手一指,说:“外城城壕宽约十丈,贯通诸水,初拟名曰护龙河,壕沟两岸,效城内牙道,皆植柳树。”

“水旱城门共计二十座,旱门除北四门之外,东、南、西,各三门!到如今,只有各城门名字,是效旧城,还是重新取名,还需陛下示下!”慕容彦超请道。

刘承祐四下扫了扫,说:“既是新城,自当求一个新意,一应城门,朕自着翰林院,察看命名!”

“皇叔辛苦了!纵目一览,万象一新啊!”刘承祐感慨一声,嘴角洋溢着笑容,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这是要把开封,建成天下第一雄城啊!”

此时的刘承祐,有些理解,为何有那么多的君主,喜欢大兴土木了。看到这等雄奇建筑的满足感,是容易让人陶醉的,而此时,刘承祐就有些陶醉。。

这还只是初建,更大规模,更细致的建造,还在后边。

对于皇帝的态度,慕容彦超显然很满意,眉开眼笑的,拱手道:“陛下为天下之主,履至尊而御万民,自当天下第一城!这也是大汉强盛的象征,新城既立,也可彰陛下之威严!”

这个慕容皇叔,却是越来越会说话了。

为了显示他的工作质量,慕容彦超还命人拿来一把铁锤,对着女墙就连砸三下,砰砰砰几声过后,青石砖面上,只留下了三个白点,其他丝毫无损。

刘承祐两眼微亮,这种场面,隐隐有些熟悉,不由倾身上前,摸了摸,感慨道:“城墙造得如此坚实!”

慕容彦超道:“京师之固,首在城垣,岂敢有所疏忽?再加陛下警示在前,臣更不敢大意,是故明令在前,所有城段,但有偷工不实者,所涉监工、民夫、甚至砖窑,都要严厉处置!”

“此前,也有供砖质量低劣,以次充好者,被臣所觉,所涉砖窑皆封闭,怠慢违法之官商尽逮捕!其后,再没人敢敷衍,滥竽充数!”慕容彦超说这话时,不经意地瞥常思一眼,这老儿注意到了,下意识地垂下了头,有些别扭。

没管他,慕容彦超继续说:“陛下你看,每一片区域,都标记有所产砖窑、砌筑及监工,谁出了差错,都逃不掉......“

听慕容彦超这一番解释,刘承祐不由朝这黑粗糙的汉子投以诧异的目光,他竟然能做得如此细致周全,刮目相看呐。

“皇叔用心了!”刘承祐赞许道。

“应该的!”

抚着厚实的城墙,触觉粗粝,但似乎能感受到其厚实,平复了一下喜悦的心情,刘承祐又不禁叹道:“如此雄城,却是费我大汉子民,无数血汗啊!”

“城筑伤亡之役夫,都安排妥当了吧!”刘承祐问道。

“陛下仁慈,常虑小民!”常思主动舔道:“所有人,都发钱粮抚恤,未有遗漏......”

“听说筑城前后,出了些贪渎乃至草菅人命之事?”刘承祐看了常思一眼,悠悠然地说道。

此言一出,常思老脸一黑,顿露踟躇,有些不自安。紧张地朝慕容彦超示意了下,慕容皇叔方才开口,解其尴尬:“如此大的工程,难免有人利令智昏,不过请陛下放心,臣等必定严厉监察,以防微杜渐!”

刘承祐没有就此表态,仍旧摸着城垣,心中暗叹,不知此城基下,吞噬了多少血肉、性命。就他所知,为了立基筑城,仅东京牢狱中的死囚,就被用了上百人,很残酷的用法......

血肉筑城,不是夸张。

见皇帝兴致忽然弱了,慕容彦超主动建议道:“陛下,臣引你到城门以及瓮城看看?”

“好!”刘承祐淡淡地一摆手。

引路在前,慕容彦超继续向他汇报着进度:“正在拆除旧城垣,建内城墙基。内城之中,正在开拓街道,重修官署、市行、肆铺、庙观,所涉及之官、民皆已迁出安置,如无意外,到明年开春,可结束!”

听其言,刘承祐终于又露了点笑容,说:“朕如今,倒有些期待,开封新城完善之后,又是怎样宏伟气象!”

“另外,皇城与宫城的扩建,臣也准备提上日程。各殿阁楼台及诸官署、监寺、兵营之规划不知,皆已出图,还需陛下审阅......”慕容彦超又道。

闻之,刘承祐住脚,凝神考虑了一阵,抬手指示道:“先紧内外城,急官民之所需,至于皇城,先不急?”

慕容彦超一愣,在他看来,开封新城,最核心紧要的,反而是宫城与皇城,那才是大汉朝真正指的重视的脸面工程。

暗自琢磨了一会儿,莫非皇帝又要彰显他的“简朴”了。心里虽然嘀咕着,还是拱手应命,毕竟,城建到如今这个程度,皇宫大内的扩建是迟早的事。

第143章 艰难度日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297章 心虚第114章 耶律阮称帝第193章 卢多逊治河西第216章 马政世宗篇49 皇帝迟暮,太子早薨第317章 刘皇帝还是那个刘皇帝第2046章 最后的旅途17第109章 治政以安军民第147章 中下层的机会第82章 四件大事第50章 小满与临盆第95章 效果已显第61章 气运所钟李守贞第201章 捐资第75章 去吧,杨无敌!第46章 粮与钱第1723章 秦王的请求第149章 河东巡抚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212章 王朴卸任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汉阴影下的世界(中)第468章 胡部隐患第192章 再得两子第231章 辽军的反击第125章 冬至宴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东不安第478章 开宝二十九年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后的告别第353章 楚蛮归化的标志性人物第274章 厚葬之第162章 河东风云(9)第1691章 晋王的成就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难测第47章 陶谷自荐第89章 破财赎罪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202章 百草口之战第4章 西南事务第291章 淮东大案第372章 正常说话!第150章 再添两道第99章 又穷了第349章 圣驾过府第474章 补漏匠第136章 迎奉第271章 将威胁消灭于萌芽第292章 赵普复命第1714章 百姓苦第401章 王彦升之死第72章 磁州贼第56章 腹心之谈第208章 君臣密议第21章 西巡第226章 冯道请辞第115章 罪状十五条第64章 杨业却敌第247章 视察第122章 燕王请战第467章 萧思温的价值第98章 山道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264章 孺魏王第426章 仍在进步的太子第144章 两月灭蜀?第187章 琐屑第308章 新贵第83章 东京反应,王峻密奏第128章 治安问题第104章 平息第182章 大汉最北端第390章 武举选官定制第345章 剥削者第27章 出兵争论第342章 势如破竹第135章 许州兵匪第2章 分食第105章 逐一接见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浇筑王权第177章 同榻卧谈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55章 拉开序幕第192章 辽帝南狩第43章 大公主回来了第291章 酬功第53章 兵制改革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140章 两个皇叔第238章 杯酒释权第457章 郑州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19章 韩熙载都等急了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乐第30章 可以准备善后了第309章 衡酿第2054章 太宗篇1 变天第315章 赵匡义有个大胆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