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太后的病

【领现金红包】看书即可领现金!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金/点币等你拿!

在南征战事平稳进展的同时,远在东京的汉帝刘承祐,近段时间心情却格外糟糕,常有怒容,令人生畏。原因却是太后李氏染病,久药难医,未能根治,这使得刘承祐心忧不已,脾气渐躁。

“你们这干人,各个号称杏林圣手,太后病了这么些时日了,为何不见好转,还生反复!”踏入慈明殿内,横眉冷对几名太医,怒斥道:“还是你们诊断有误,胡乱施药!”

“陛下,娘娘万金之体,臣等岂敢不慎,用药更加当心,只是......”盛怒的皇帝总是吓人的,领头的太医署令吓得跪倒在地,颤声解释道。

“你们能不能治?不能治,就给我换人!我告诉你们,治不好太后,我砍了你们!”十分少见地,刘承祐这般直接威胁臣下。

“陛下放心,臣等再作研讨!”太医令更加惊慌,赶忙道。

“官家,娘娘唤你!”殿内的女官,自内殿出来,小心地禀报道。

闻问,扫了这干太医一眼,刘承祐拂袖而去。皇帝的凶威散去,几名太医松了口气,但紧接着忧虑色再度浮现,其中一人,不由惴惴地看向胡子花白的老太医:“张师,怎么办?”

老太医叹了口气,一副头疼的表现:“太后娘娘的病情我们都诊断过了,当不会出错才是,为何用药不见好转。回署之后,再查查医书,一起商讨一番吧!”

留下一名博士驻殿,一干人离殿之时,其中一名稍微年轻点的太医,忍不住说道:“是不是我们过于小心了,太后娘娘只是一般的风痉之症?”

此言一落,顿时引起了注意,然后就是一番争执。

刘承祐这边,进入内殿之时,已然换了一副面孔,怒气、暴躁全部收敛于内。榻前,符后以及皇长子刘煦皆在,面露忧虑,太后李氏躺在榻上,气色确实不佳。

看到刘承祐,朝他招了招手,李氏对他说道:“太医们岂敢不尽力?病治不好,你也不必苛责他们,这有伤你的名声!”

即便病体违和,太后的目光与神态仍旧那般温和慈祥,令人心安。刘承祐摇了摇头,说:“顾不得那么多!他们治不好娘,若再不施以压力,岂能尽心!娘还是好好养病,其他就不要管了!”

见状,李氏叹了口气。这个时候,女侍端着一碗药汤入内,李氏说道:“既然药石无用,便不喝了,也别浪费那些珍稀药材了!”

“药,还是要吃的!”刘承祐看了眼那碗药,说:“不过,那干太医,人多口杂的,病情尚且诊断有误,倒也不好乱吃!”

“二郎!”看刘承祐始终保持在一种危险的情绪中,李氏不由费力撑起身体,语气都急了几分。

刘承祐赶紧亲自扶着她躺下,安慰道:“娘你身体不爽,就不要多操心说话了,还是好好休养,病一定会治好的!”

“哎!如今南征事急,你需要料理军政,后宫这边,就不要多费心了。慈明殿这边,有大符她们照料,你可放心!”李氏说道。

看她的眼神,一副赶自己走的样子,刘承祐也平息了几下情绪,点了点头。

“二郎,娘娘这些年身体一直康健,只是突然染病,定无大碍!”符后亲自送刘承祐出殿,见他阴沉着一张脸,温声劝慰道。

刘承祐回过神,扭头看着她,大符雅态雍容之间多了几分疲惫,自太后病倒之后,她便一直待在慈明殿,亲自侍候,几乎衣不解带,完全一副孝媳的典范。

“你辛苦了!”刘承祐抬手,轻抚了下符后的脸蛋。

“这是为儿媳者,该做的!”符后平和地应道,从其神态之间,刘承祐倒也看不出什么“功利”之色。

“这边,就交给你了!我先回崇政殿了!”重重地深吸了一口气,刘承祐转身而去。

“慢走!”

站在后边,注意着背手缓步而去的刘承祐,大符的神情也严肃了些。以往太后健康的时候,没有太深的感触,如今突然病倒了,有些考虑与想法,就不可遏止地产生了。

虽然李氏少理宫务,但只要她在,就永远是后宫第一人,皇帝都得好生伺候着的。而太后,又是皇长子刘煦最大的靠山。

太后若是没了......

当然,这只是一些杂念罢了。该伺候的,还是得伺候,还得诚心祈望,太后的病能够尽快康复。不说其他,李氏对大符也向来恩厚,对于她的皇后之位,也是个有力的支持。

刘承祐这边,心思则逐渐深沉,原因自然还在李氏患病。从来是病来如山倒,正因为她多年以来,康健少病,这甫来重症,便卧榻不起,实在令人心生忧虑。

一方面,刘承祐是真切地关心李氏的身体,但另一方面,作为皇帝,他又不得不去做些深入的、理性的乃至无情的考量。倘若太后突然崩殂,对于大汉朝会有什么影响。

不提其他,仅宫内,只怕就免不了一场风波、动荡,后妃们的争斗,只会更加激烈。如今的汉宫后宫,除了有战利品属性的淑妃周氏外,剩下的没有一个不是军功贵族出身,家族势力庞大。

而太后李氏对于刘承祐的作用,除了在后宫调合争端之外,李氏戚族势力,也是对后妃外戚势力的一种平衡。

如今,南边还在打仗,一统天下的脚步正在加速,按照刘承祐与朝廷重新构造的经纶礼制,太后若有事,必将影响到他的军国大事。虽则刘承祐从来都不是个拘泥礼制的人,但毕竟是他所重构的,需要维护,需要注意形象。

对刘承祐而言,于情于理,于公于私,都是希望太后李氏能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

瑶华殿。

宽大的铜镜之中,映出一张成熟娇艳的面孔,高贵妃挺拔着饱满的胸脯坐着,一名侍婢小心翼翼地替她妆扮着。

“用淡妆,去金银,着素服!”面容虽则明媚无双,但说起话来,高贵妃却是冷淡严肃。

听到吩咐,侍婢赶紧放下手中艳丽的脂粉。

“官家又去慈明殿了?”瞥了眼侍候在旁的一名女官,贵妃悠悠道,语气中带上了几分娇媚。

“是!刚刚离开不久!”女官禀道。

“看来,太后娘娘的病,牵动着上下人心啊!”贵妃也叹了口气:“太后的病如何了?仍未有好转?”

“没有,官家才对太医们大发怒火,并扬言,若不能治好娘娘,就杀了治病的太医!”

闻之,贵妃眉头也不禁小皱了下,道:“伺候官家这么多年,可从来没有见闻他有这样的表现!”

顿了下,又问:“皇后还在那边?”

“是的!仍旧如此前,一直亲自侍候着!”女官说。

闻言,高氏脸上露出少许的笑容,优雅地一抬手,吩咐着:“去把刘晞叫回来,我们也需多去慈明殿探望,同样是娘娘的媳孙,以免被别人说不孝啊!”

“是!”

花费了一些时间,终于妆扮好,望着铜镜之中,那张娇颜玉面,贵妃不由伸手轻轻地抚摸着,双眸之中,流露出少许郁闷。

后宫的后妃中,就属她年纪最大了,她可比刘承祐大三岁,再过两三年,就满三十了。自感韶华远逝,娇颜不在,难免有种紧迫感。当然,她却是不知,她这个年纪,正当吸引刘承祐的时候......

而自高行周卒后,在宫内,同符后抗衡了,都缺少些底气,很难受。

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140章 两个皇叔第1章 柩前继位第65章 制举进展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65章 决议南征第383章 敞开谈第1748章 应急机制第370章 刘鋹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吴国之始第122章 奏章满案第48章 刘承祐的决心与疑惑第11章 刘皇帝的法治思想第10章 如此处置第277章 军政安排第1775章 调整第512章 最后的旅途11第1730章 一级压一级第72章 驻足石壕镇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94章 大动干戈的节奏第240章 城塌了第2125章 康宗篇终 在位八年,荒怠无功第64章 朕要亲征为耿公复仇!第163章 河东风云(终)第48章 耿崇美第106章 陈觉怯战观成败第216章 初夏第276章 阴山南麓的战事第49章 花里胡哨不管用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269章 军事会议第135章 韬光养晦第48章 耿崇美第1781章 危险往往来自背后第5章 恶劣的处境第438章 抗洪救灾年第352章 十万汉师围金陵第421章 为什么不喝酒?第66章 商业互吹第15章 渐不自知第253章 其他战场第436章 真实而残酷第232章 西域形势一片大好第85章 浮雕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81章 嘉庆节与太子的烦恼第489章 不好收场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418章 洗礼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265章 杨无敌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342章 敏感的刘皇帝第176章 去邺都第163章 索然无味第115章 西北情况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210章 问题来了,谁做主帅第27章 大汉二十三道第353章 楚蛮归化的标志性人物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69章 张彦威之死第262章 赵普议蜀第53章 改国号,去帝位,称臣修贡第43章 刘皇帝训子第28章 封疆大吏第464章 难产的封禅第1794章 魏王回来了第74章 东亚海盗的兴起第1675章 血战第146章 到了还得亲征第132章 向训为帅第256章 辽帝的决断第447章 形势不妙第136章 迎奉第81章 厮杀汉第112章 幸灾乐祸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266章 放赈辽东第42章 难得积极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408章 蠢儿子第128章 东路进展世宗篇40 后、王之逝,帝国十年第69章 夫妻密谈第33章 真正目的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1684章 西州尽复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导师第209章 刘皇帝脑子还是清醒的第279章 当年三杰第45章 聪明的瑶蛮第20章 被忽视的问题第451章 双双去世第2051章 最后的旅途(终)第241章 “戏言”第1691章 晋王的成就第195章 杨邠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