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吏职变动

【收集免费好书】关注v.x【书友大本营】推荐你喜欢的小说,领现金红包!

翌日,御驾按时启程,没有任何延误,也没有人敢延误。在离开之前,刘承祐又降下一道谕令,言元城行宫之中,不需太多人维护,当酌情遣散些。

三千余众,车马仪仗齐备,旌旗林立,彰显着皇家的威严,铁骑开道于前,甲士护卫于后,从从容容地顺着运河方向,朝东北而行。

乾祐二年冬巡,过元城之后,是转到走西路,沿当初北逐契丹的路线,走邢、洺,过冀、赵。此番则不然,路线有所更改,按照刘承祐的想法,是准备顺运河北走,一路查察地方治政、民生情况。

自元城至贝州清河,一百三十余里的路程,走走停停看看,耗费了足足六日的时间,其中只于临清县歇息了一晚。当然,仅靠刘承祐一双眼睛,一对耳朵,是看不完、听不全的,随驾的近臣郎官以及地方的武德司,都是其耳目。

春日的阳光,总是让人感到舒适的,斜靠在软垫之上,光线透过卷起的幕布将銮驾内照得亮亮堂堂的,面上身上一片温暖,连心情都愉悦几分。

边上摆着一叠奏章,都是最新自东京送达行营的,一些比较重要抑或有处置争议的册章。嘴里说着,朝中诸务,尽委相公,但真让刘承祐完全放手,畅游北巡,那他自己又不习惯了。

让他稍感安慰的是,宰臣们还知道向行营汇禀,显然,都清楚皇帝是个掌控欲极强的人,态度都摆得很正。

刘承祐手里拿着的,就是那份涉及淮西、河北两道大吏的调动群议情况,飞传至刘承祐手上。根据时间来看,效率很高,宰相们似乎没有经过太多的扯皮,便议出了人选。当然,报与天子审定,是必须的流程。

淮西布政使之职,群推礼部侍郎刘温叟,言此公厚重方正,清廉节义。刘温叟在朝中的清名很盛,是所有朝臣中最遵循礼法的人,一言一行,近乎迂腐。

平日里,除了官俸以及家乡的些许祖产,别无进项,不似诸多官员,暗地里置办土地,或假亲戚、仆旧之手经办产业,更严厉禁止家人经商。是故,刘温叟生活一直很清苦。

刘承祐曽耳闻一件趣事,有门生自地方调职还京,携礼拜访,推拒不成,碍于情面收下。但隔日即以数倍价值的礼物回赠。几次过后,旁人都明白其志向了,过府探访,再不携钱货重礼。

不过因为几次的加倍回赠,刘温叟的日子则更加清苦了,在东京,做到他的官位,实属凤毛麟角。悉之,为奖其清名,刘承祐特意赏赐了一些钱财、粮料、衣物,但后来闻之,所赐之资,都被刘温叟封存,不取一文一物而用之。

有鉴于此,京中便有传言,赞刘温叟的清节,说他连皇帝所赐之钱物,都不使用享受,而况于其他人礼赠,由此清名愈盛。

对于刘承祐而言,刘温叟名声很大,倘若带着怀疑的目光审视,有作秀的嫌疑,但是,即便是作秀,能做到他那个程度,始终言行一致,也是难得的。再者,清廉节义的品质与作风,本就该值得推崇与赞扬的,朝野内外也需要刘温叟这样的“贤人”

但是,让他外放为官,且直接为一道民政主官,能否做好?

靠在銮驾厢壁上,刘承祐慢慢地陷入了沉思,脸上带有少许的迟疑,或许他自己都没有发觉,他对这些声名在外的名士,实则是带有少许偏见的,总觉得彼辈卖弄德行,以夸虚名。

考虑良久,抬头向外张望,明媚的阳光有些晃眼,光明与热度,似乎驱散了他心头某些恶意的揣测与偏见。

轻摇着头,揉了揉眼睛,嘀咕道:“我这是怎么了,盛名之下,必无虚士,清廉之士,也不乏能才。”

嘀咕完,刘承祐也就默默做出了决定,至少总该给刘温叟一个机会,不然又以什么样的理由否决之。另一方面,放刘温叟至淮西,再不济,也不会变成一贪官吧......

至于大名府的位置,则提出以泗州知州王著调任,这个提议,更让刘承祐讶异。似乎这是宰臣们在像皇帝示好,都知道王著是御前出去的人,又似乎是在做一场交易,王著调任大名,则刘温叟出任淮西。

沉吟了一会儿,刘承祐朝外唤道:“张德钧,叫郭侗来!”

未己,作为国舅的郭侗受命麻利地跑至銮驾边上,快步跟上御驾行进的速度,隔着窗口见礼:“参见陛下,不知陛下有何吩咐?”

看他连走带跑的辛苦模样,刘承祐摆摆手:“上车!”

“谢陛下!”

登上车驾,到底是郭威家教森严,剧烈奔跑过一段,气息不稳,在刘承祐面前,大气都没敢喘,以免失仪。见状,刘承祐不由笑了:“看你憋的,放松些,都是一家人,不必这般拘束!”

见皇帝妹夫这副和善的面孔,郭侗这才慢慢放松下来,应道:“臣不敢失礼!”

“你们呀,如此蹑踞小心,好像朕会吃人一样,朕有这么可怕吗?”瞥了眼郭侗,刘承祐说道。

言罢,刘承祐将手中批复好的奏章,交给郭侗,说:“答复东京,就以刘温叟出任淮西,至于大名府,改由郓州史德珫充任,至于此次所涉其他职位之变动,由吏部审定调迁,不必再奏!”

“是!”郭侗应道。

到最后,刘承祐终究没有同意以王著为大名府尹,原因也很简单,他认为王著还不够格,当年以知州任之,已是破格提拔了。寻常州府也就罢了,大名府可不是一般的地方,在行政地位上,也就低于开封、洛阳以及太原,同京兆、扬州、河中、真定同等。

至于史德珫,一者他治郓州多年,是时候挪窝,二者,才干建树也不错。当然,另一方面的考量,则出于他是郑国公史弘肇的儿子。

史弘肇在灵州,镇戍西陲,剿抚戎狄,也有些年头了,此公在内为一祸害,在边则是一头猛虎,所起到的效用很多。除了例常的褒奖与赏赐之外,也只有荫及其子孙,能让其更卖力安心了。

“先别急着走!”见郭侗做告退状,刘承祐摆手止住他。

闻言,刚抬起的屁股又落了下来,郭侗拱手应道:“陛下还有何吩咐?”

刘承祐目光朝向西北方向,说:“快到清河了,接下来将直趋沧州,距离邢州却是越来越远!去岁,朕答应郭宁,北巡之时,与她一道去拜访妇翁。

不过现在看来,也不便转道了。是故,朕准备让你与郭宁,转道去尧山,探望妇翁,之后再北上真定府,等候朕。顺便也替朕慰问他老人家,带去朕的祝福......”

得悉皇帝的意思,郭侗这才恍然,形容舒展,有点感动地说道:“陛下北巡途中,对家父仍如此惦念关怀,臣代家父谢陛下恩德!”

“诶!朕说过了,都是一家人,不必如此!”刘承祐一脸和态,摆了摆手:“朕备了些礼物,届时一并带去!”

“谢陛下!”

“另外,朕不能陪郭宁一道去,也算是食言了,只怕她会觉得委屈,你也安抚一下她!”刘承祐又道,显得很细心的样子。

郭侗当即道:“是!”

第63章 夜访人妻郭第136章 太子的认识第39章 濮州案(2)第43章 “梳理”、“优化”第124章 轻取扬州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451章 完颜来朝,东北将乱第109章 再破陈军第124章 海外扩张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荆湖第34章 苦难第172章 川蜀定制,钟谟汇报第243章 总结第186章 李国舅的愚民倾向第449章 皇帝对太子第68章 离京前的安排第141章 纳降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鲠在喉第50章 打他一仗第358章 两江平定第38章 濮州案(1)第105章 河北局势第1791章 将来事将来做第66章 兄弟之国第147章 德胜渡第1788章 议点正事第8章 宰臣间的龃龉第488章 真实第450章 杀一皇亲第216章 初夏第36章 激战三江口第74章 燥热的辽帝第396章 天花板第117章 帝幸瑶华殿第273章 萧思温跑了第1801章 还是土地问题第83章 东京反应,王峻密奏第347章 岭南战况第249章 武德司时况第202章 百草口之战第180章 博弈第186章 李国舅的愚民倾向第212章 开宝北伐第347章 谈话第57章 扬州案有结果了第134章 班师还朝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467章 进一步治本之策第46章 契丹异动,后顾之忧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诞生第350章 隐退陈情第147章 德胜渡第379章 南北一统第6章 遗奏十条第165章 天子的态度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377章 漳泉之治第483章 南巡第201章 正面交锋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伪唐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84章 示警第318章 硕果仅存第51章 以镒称铢第78章 三百与十万第386章 萧卿,起来吧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进邺都第102章 政争这种事是很正常的第41章 卷甲入城第1700章 本州无罪第415章 血色将至第335章 高丽服软了第18章 诏议国策第73章 解决第10章 老将出马第1689章 高规格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击开始第57章 既得潞,复据泽第362章 新齐与新楚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322章 再启西进第28章 史弘肇赴边第296章 缺人了第280章 传国玉玺的消息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421章 梁孝王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76章 效郭威战法第498章 六十年来第一遭第82章 四件大事第112章 幸灾乐祸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第118章 商贾第45章 治安第108章 先取许军第182章 大汉最北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