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枢密院内

“国华,你到吏部任职,也有半年多了吧!如何,有没有遇到什么麻烦与不顺之处,诸司郎吏可还堪用?”平复心胸之中积压的些许燥气,李涛瞧向申文炳,露出温暖的笑容,对下属的工作表示关切。

闻问,申文炳谦和一笑,不急不躁地拱手应道:“多谢相公关怀!有赖相公威严,一切安好,诸司运转正常,僚属尽力,有相公打下的基础,下官只需照章办事,倒也不曾麻烦。”

对其态度,李涛显然很满意,看着他,说:“国华也出身名门,进士擢第,累任多方,堪为治政良吏,本就该担负重责,为朝廷效力,方可发挥你的才干。

原本,我是举荐你出任开封府的,但是陛下属意李谷。不过,吏部乃天官要职,当朝廷诸部衙之首,权责同样重大,不可轻慢,有你辅助,也减少了我不少负担......”

愣了下,申文炳一脸的谦和,道:“还要多谢相公的提拔!”

“这样,关于楚、泗的任命,你回衙也筛选些合适的人选,毕竟是下淮要州,非才干之吏不足以居之,需要多方考虑。我们否了王朴的举荐,对天子那边,也需有些准备,以免察问起来,道我阻荐才进贤之道!”李涛吩咐道。

“是!”申文炳应了声,稍微迟疑了下,说:“启禀相公,崇政殿那边,近来频繁过问荆湖官吏委任?”

“那二赵,也敢伸手吏部之事了?”李涛有些轻蔑。

申文炳道:“此前选派职吏,遣往荆湖,赵普就曾奉陛下之命,察审南任官吏。”

听其言,李涛眉目微凝,想了想,看着申文炳,有些警惕地问道:“荆湖的吏职调动,是否有什么问题?”

申文炳看起来就是的性慢的人,缓缓应道:“自朝廷及内外选派,一切合乎朝制。然,对荆湖故吏的考核留任......下官也只是耳闻,当初南去考核的官员,有收受贿赂,更改考评者!”

“当真有此事?”李涛身体为之一震。

申文炳应道:“暂无实证,只是有所传闻罢了!”

虽然申文炳这般说,但李涛的脸色变得难看了。去岁,朝廷发兵平定荆湖后,除了自中央及地方抽调官吏之外,还留用了大量的当地旧吏,只是遣专使南下考核、评断。当时安排此事的,就是李涛。

此时,听申文炳这么说,李涛有种被冒犯、被欺骗了的感觉。沉吟几许,李涛对申文炳吩咐说:“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否则,崇政殿二赵,又何必如此留意此事?这样,你暗中使人,调查此事,尤其是当初南下负责考核的吏官职吏,搞清楚问题!”

“是!”申文炳仍旧淡定地拱手应道:“下官告退!”

“去吧!”

待申文炳去后,李涛忍不住用力地捏了捏鼻梁,独处之时,一抹难以掩饰的疲倦,涌上面庞。自关中乱事之后,他已然没有那么意气风发了,只是在旁人面前,依旧展现着首宰的权威。如今看来,确有诸事不顺的感觉,待在如此高位之上,既享受着权力带来的荣耀与名望,同样的,上下加诸的压力,也是一点也不小的。

当然,李涛若是能像冯道那般,或许会轻松些。但是,他终究不是冯道,再者,对于皇帝刘承祐而言,已不需要另外一个冯道,除非想做苏禹珪,不过那有远离权力中心了......

千头万绪,最终化为一声低沉的呢喃:我李某,可不是这么好谋算的。

李涛似乎感觉到了,有人似乎在谋算他。

申文炳离开政事堂,驻足回望片刻,面色如常,一副恬然温和的表情。只是思索着,与李涛的交往问题。方才,李涛对他,可谓是推心置腹而言,善加叮嘱,倚为心腹。

不可否认,李涛对他,有提携之恩,但是,申文炳脑子也很清醒,他这吏部侍郎的差事,也是皇帝的任用。李相纵使权势昌盛,主管天下吏政,吏部侍郎之职,没有皇帝的首肯,也是办不到的。

交流好书,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现在关注,可领现金红包!

申文炳其人,执性舒缓,待人谦和,彬彬有礼,君子之风,但不代表他迂腐。近来,从朝中的风向,也能感受到些许不寻常。

李涛越发强势,威压诸相,朝野内外,党从甚多,各部司衙门,地方要职,安排了不少人,声势一时无两。但同样的,风评也渐下降,朝中非议渐多,而范相与薛相似乎在靠近。

认真地思考几许,申文炳又恢复了平静,脚步从容,虑多无用,于他而言,看得很开,做好分内之事即可......

枢密院内,柴荣背手而立,盯着悬挂在厅内的地图出神。李处耘轻步入内,见了,注意到其目光所向,不由说道:“枢相还在考虑关中之乱?”

“不得不虑啊!”柴荣应道:“虽已平定,但此事影响甚大啊!我在想,道州都司兵力的布置,是否太虚弱了?”

闻言,李处耘摇摇头:“不然,此次变乱,纷起诸县,但前后不足二十日,即告平息,足以证明,官府对地方上的掌控,还是足够严密。只是多年安宁,再加兵力布控,多在边陲,从而失之松懈,为乱军所趁。再者,此番动乱,祸在蜀俘,若是寻常百姓,只怕平灭地更快,断不至生造成如此大的动静!”

“你此言,亦有道理!”柴荣点了点头:“不过,还是当引以为戒,我有意向陛下建议,诸道都司兵马,除了镇守重镇要地之外,还当适时组织营队巡检。诸道的兵马布置,还当做些合理调整,再有此此类乱事险情,要确保地方驻军,能够及时反应。县、镇的乡勇,也当加强组织训练,协助治安,戡乱制暴!”

“枢相所虑,都是谋国致安之言,切中綮肯,陛下自当采纳之!”李处耘不断地点着头,对柴荣所思,很是认可。

“不过这具体条陈,还需我们,细致筹谋一番!”柴荣露出了点笑容。

“是!”

回头看着李处耘,柴荣抬手指了下,问:“正元,你觉得,政事堂那干宰臣们,会提议如何解决剩下的蜀军俘虏?”

“宰臣们老成谋国,自然会想出稳妥的解决之道!”李处耘淡淡道,注意到柴荣明亮的眼神,拱手问道:“枢相有何想法?”

“蜀军历来被我朝,视为弱旅,汉蜀几次交战,都以我朝获胜告终。但若以此而鄙蜀卒,却也有失偏颇。思蜀军历来之败,不过承平多年,兵卒少练,更缺实战,又乏将帅之才,再兼国事委顿,风气使然,影响军队战力......”柴荣却是滔滔而论:

“但是,蜀人之中,不乏壮士,被俘投降的蜀卒,也可称上佳兵源。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将那些俘虏,当奴隶、苦役使,是极大的浪费。当然,形势所限,也不好全然收编。”

“原本,我是有向陛下进言,将所有合适蜀俘,尽数编入伐蜀大军,重新整训。他们受尽苦楚,与其以解放脱苦的机会,定然会爆发出不俗的力量,也可减少禁军及西南边军的损伤......”

说着,柴荣不禁喟然而叹:“然而,关中经此一乱,想要短时间内,复往日之安宁,大不容易。伤亡的百姓,损失的钱粮,毁坏的田亩,固然可惜,但以关中不稳,却是影响到伐蜀备战了。今岁如再提举兵,朝廷上下,反对的大臣,只怕少不了。伐蜀若不成,我对蜀俘的想法,亦属多虑了!”

听柴荣之言,李处耘也想了想,说道:“枢相,在下以为,将伐蜀的时间压后,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前年夺秦凤,去岁取荆湖,今秋若再举兵灭蜀,无岁不战,对朝廷、军队、百姓,负担都过重了。如以关中之乱,让陛下暂息灭蜀之心,也是给上下多些喘息之机。即便只多一年的时间,朝廷的备战当更加充分,所取得的效果也当益佳......”

“你所言,倒也得之!”柴荣笑了笑,说:“不过,陛下尚未决议,该做的准备,仍旧不得放松,伐蜀的兵士训练,不得放松。尤其是江陵那边,再制令张彦卿,水师的操练,不得怠慢!”

“是!”

柴荣注意到李处耘手中的奏章,这才问:“何事?”

李处耘将之递呈:“永宁军白重赞上奏,定州军队的整练,已然完成,请枢相审议!”

第306章 为了统治需要第346章 天子的“怜悯”第422章 朕的话说完了第54章 主动出击的回鹘人第332章 广德殿婚宴第146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第440章 又借钱?不借!第178章 头脑清醒的乾祐帝第36章 西面来人第118章 棉第36章 激战三江口第112章 赵大之勇略第192章 辽帝南狩第287章 反击从野狐岭开始第450章 落幕第388章 驻吐蕃大臣第193章 杨邠案(1)第119章 难审第115章 冬月第31章 首义三节度第126章 近臣之殇第56章 南平王让朕好等啊第283章 云中之围第2099章 太宗篇46 军售 枢密院变局第84章 刘承祐的决定第322章 土司制与辽使第216章 马政第309章 江淮将帅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15章 渐不自知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30章 “宽刑简政”第27章 西京风波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117章 泼冷水第1730章 一级压一级第69章 “铁杆”盟友先掉链子第27章 大汉二十三道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负担第105章 河北局势第2140章 世宗篇15 中亚风云明城会战第169章 两面三刀第229章 孟昶:七宝溺器,好用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143章 园苑中弥漫着自在的气息第71章 安东大开发2第110章 郭荣之断第294章 北伐的尾声3第1732章 刘皇帝的反应第59章 不知死第354章 扯后腿的在朝中第289章 大汉宰相不好做第73章 纸上谈兵第139章 韩常案第266章 放赈辽东第45章 靖江军第176章 去邺都第1694章 盐州第100章 城战第77章 刘知远终于动了第267章 亲赴云州第18章 轻取江陵2第385章 怨艾、抉择第76章 视察第58章 火神淀之乱第366章 辽军西进第354章 可以讨论出降了第297章 怪圈第13章 相敬如宾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206章 难免异议第309章 衡酿第90章 安全脱身第67章 满廷反对亦无效第314章 门庭若市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115章 困兽之斗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40章 潞州三杰第9章 公府密议第80章 春夜第398章 虞美人第450章 杀一皇亲第457章 粉饰一二第436章 真实而残酷第63章 夜访人妻郭第184章 刘承赟也来了第108章 枢密院内第91章 作别西行第414章 云消日出第178章 会猎第183章 王景崇有话说第217章 幽州行营第266章 放赈辽东第346章 底层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340章 定论第107章 深思熟虑第118章 蒲阴第270章 城上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