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赵都帅

蜀军的营寨,不提军事防御的布局构建如何,寨内修得还是不错的,整齐干净的营房,诸类建筑,风景上佳,可以用“宜居”来形容。

随着后续舟师之来,松木寨彻底纳入掌控,再难起任何波澜,蜀军的俘虏们都老老实实的,面对增援而来的威武汉军,不敢侧目。

魏璘几许安排着人,清点缴获,打扫战场,接受俘虏,安排防卫,修整水寨,准备迎接后续的大军,忙得脚不沾地。有点张彦卿在前边打,他在后边接防的意思。

赵匡胤再见到张彦卿时,老将正光着膀子,随军的医官正与其疗伤。染着鲜血的箭簇放在一边,上好了药,医士以熟练的技巧与手法,给其包扎着。一名蜀军军校,站在其面前,张彦卿听取其描述着什么。

见到大跨步入内的赵匡胤,张彦卿当即起身欲行礼,嘴里说着:“都帅既至,未及迎奉,还请恕罪!”

看他动作略显僵硬,赵匡胤赶忙伸手止住他,面态谦和,十分亲切:“将军不需拘礼!此番建功,不只破了蜀军水师,打通江道,还一举夺了这松木寨,是本帅当向将军敬礼以谢之啊!”

“都帅客气了!末将岂敢当?”张彦卿微微一笑。

“伤得如何?”见他绷带缠身,赵匡胤关心道。

“无妨,只中一流矢,未伤及要害,休养些许时日即可!”张彦卿道。

对其气度,赵匡胤越加喜欢,感慨道:“将军以不足一千的疲兵,追亡逐北,速下要寨,对战机的判断与把握,作战之顽强,尽显得良将之胆略英姿!当上报东京,以扬其功名!”

“多谢都帅!”张彦卿并不矫情。

说着,赵匡胤又道:“我在寨中看了看,可称艰险,你麾下将士多疲惫不堪,轻重伤者甚多,攻寨很苦吧!”

提及此,张彦卿也叹了口气:“阵亡两百余卒,牺牲不小,算上水战的损失,两千兵卒,伤亡几半啊!”

“都是大汉的忠勇之士啊,他们的牺牲是值得的。根据魏璘粗略估计,水战及陆战,前后歼敌约六千,缴获无数啊!凡参与此战的将士,都将得到朝廷的表彰与封赏,你们不畏牺牲,奋勇向前的精神,必当得到褒奖与传扬,受人敬仰!”赵匡胤做着保证。

“末将代麾下将士,谢都帅!”

注意到像只鹌鹑,局促小心地站在一旁的俘虏小校,赵匡胤说:“将军似乎在察问什么?”

闻问,张彦卿精神立刻恢复了许多解释道:“所察者,不过三会、巫山的蜀寨情况罢了。蜀军立寨虽多,余者仅以此两寨最为紧要。

巫山寨据巫峡险要之处,如欲顺利过巫峡,必取之以消后患。三会寨在松木寨西北,溪道距离约三十里,为巫山寨侧后掩护,屯兵一千五百员,可遣一师,先取三会寨,而后两面夹击巫山寨!”

听其言,赵匡胤不由拊掌,爽朗笑道:“张将军真良将也,与本帅不谋而同啊!”

“都帅,张都将已建功,那三会寨就交给我吧!”一同入内的党进,主动请战。

“我正有此意!”看着党进,赵匡胤恢复了严肃,说:“待大军至松木,休整一夜,明日,你率本部三千卒,在俘虏引导下,前去取三会寨,打通夹击巫山寨的道路,本帅给你三日时间!”

“用不着三日,我一日可下!”党进昂首道。

当即迎来赵匡胤的教训:“此间地势,利守而不利攻,纵使蜀军战力孱弱,也足可依恃而守。张将军因胜势而动,趁其乱无备,遂建功,即便如此,伤亡仍旧不少。如今,松木寨既下,三会寨必然警备。麾下将士,毕竟是血肉之躯,你党进也非钢铁所铸,攻伐坚寨,如掉以轻心,必定损兵折将!你若抱以轻敌之意,我即换人!”

被赵匡胤这么一番说教,党进也不敢反驳,骄态收敛,拱手郑重道:“都帅教训得是,是末将轻敌了,必然牢记教诲,体恤将士!”

点了下头,赵匡胤又瞧向崔彦进,说:“崔将军,可率五千荆南水陆兵马,舟船溯江西进,迫向敌巫山寨,战与不战,相机而决。以魏璘率水军配合于你,本帅自领大军后盾支持!”

“是!”崔彦进沉稳的面容上,难免露出喜色。

也明白赵匡胤为何会将自己叫至身边跟着了,眼神之中不免流露出少许疑惑,他不似党进与赵匡胤的交情,还是有些意外给自己建功的机会。不过,心头虽然纳罕,但不妨碍接下差事,建立功勋。

“张将军,你负了伤,届时就暂时指挥剩下的水师,拱卫中军,以防不测!”转身又看着张彦卿,赵匡胤和煦依旧。

“是!”

“走,我们看望慰劳一下受伤的攻寨勇士!”赵匡胤又道:“接连日夜的江上航行停泊,还是踏上实地,心里安稳一些。”

不得不谈谈天赋,有的人,天生就具备统帅气度与胸襟,饱经磨砺的赵匡胤,更是其间翘楚。短短的时间内,仅通过言行举止,便收服军心,使得上下大悦。

有一说一,皇帝刘承祐是没有这种本事的,同样是统帅,多年以来,刘承祐靠的,是身份的压制,权谋的施展,利益的邀买,使得上下臣服。虽常有亲民亲军之举,但刘承祐实则是高高在上的,内外将臣,敬畏的是他苦心孤诣,费十载而不断树立起来的权威......

夜幕降临之际,大军船队渐至,在诸军将领的调度安排下,有序调整,停泊暂驻。暮色之间,舟灯明亮,连成一片,仿若长龙,而新占之松木寨,便是龙首。

身处“龙首”之间,登高西望,赵匡胤身姿愈显雄阔,脚下是江流汤汤,身后是军旗猎猎。首战告捷,他的眼光,已然不局限于夔州境内了,凌厉的目光似乎穿越了千山万水,两千里州县,落在那座富庶的锦官城间。

此番伐蜀,朝廷给东路军的定位,是为偏军,乃为策应北路大军。但是,不足为人道者,是赵匡胤可没有真的把自己当作配角,甘于陪衬。脑中勾勒出,自夔州以西的蜀国州县及交通,一个想法,在其脑中萦绕,一个计划,在其心中生根发芽。

......

七月下旬的成都城,秋意已经十分浓厚了,秋风萧萧,黄叶飘零,自汉军大举伐蜀后,本就不怎么安宁的西南大邑便震荡不断。

平原上的谷粮已然开始抢割,粮价继续走高,既因为百姓疯抢,也因为大部分粮食,也需运往前线,支持大军作战。

不过,在蜀主孟昶的一道严令下,官府出告,官兵出击,逮捕、查抄了一大批囤积居奇的商贾之后,粮价终于有所回落。

事实上,仅粮食资源而言,蜀中并没有那么得缺乏,只是需要看,掌握在谁的手里。孟昶这一番举动,打击了不法份子,释放了一定的成都民怨,但同样的,也得罪了不少官商,从而催生了不少积极联络北汉的带路党......

“有没有前方的战报?”

近半月以来,孟昶总算是从水晶宫中的美酒佳人、诗词歌赋间摆脱出来,察问军情军政。

自王昭远与韩保贞(正)分赴北、东,主持御汉军事之后,临时主持蜀枢密院的,乃是宰臣欧阳炯。

欧阳炯者,蜀中老臣!所长者何?写诗,绘画,长笛!

政殿内,面对孟昶的询问,欧阳炯尽量安慰道:“三泉虽失,所幸王审超将军,及时毁坏栈道,断汉军南下通途。而今正在修建栈道,日进不过二三里,王枢密北上之后,总督诸关寨兵马,又有漫天岭之险,足以拒汉!”

“至于夔州,尚无战报传来,不过有韩副枢密提前聚兵东援,以三峡之险,亦可无虑!”

听欧阳炯之言,孟昶下意识地安心了几分,松了口气,喃喃道:“但愿王昭远、韩保贞,不负朕望啊!”

第254章 应州大军第242章 何福进之死第266章 放赈辽东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71章 北齐镇第264章 孺魏王第2068章 太宗篇15 热闹的夜第342章 杀肥第1章 封禅的余韵第335章 改到自己头上第122章 相互诛心第426章 仍在进步的太子第119章 寿春终于破了第64章 和约是拿来撕毁的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1709章 心猿意马第254章 久待良机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层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141章 纳降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80章 寿宴上不对劲姐夫第1781章 危险往往来自背后第1810章 军队得求稳第134章 回府第147章 许州事了(2)第119章 回京第179章 东京风波,向帅自首第67章 又去一老第457章 粉饰一二第364章 过韩府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55章 拉开序幕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键政第18章 权谋手段第464章 难产的封禅第254章 难得唠叨的刘皇帝第13章 相敬如宾第106章 东京朝堂的反应第52章 巫宦之国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48章 耿崇美第336章 橐相第271章 青年骁将第466章 经济制裁第291章 酬功第202章 刘皇帝已至长安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456章 遗泽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14章 大论第131章 干强枝弱第1694章 盐州第513章 最后的旅途12第143章 许州将吏为之一空第177章 小贤王第390章 武举选官定制第36章 奉宸营第1803章 运动第102章 绝境第117章 新洛阳城,邙山隐者第156章 立冬班师第98章 温柔乡第206章 赵思绾落网第1698章 做贼心虚第180章 博弈第1778章 大汉不再需要什么异姓王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亚风云(下)第474章 立场第30章 “宽刑简政”第186章 李国舅的愚民倾向第287章第62章 二代勋贵第1749章 调教契丹第195章 辽帝第382章 朕知道你们不满第132章 卢南与袁恪第410章 克制第237章 王峻暴亡,将臣进京第204章 事态扩大第271章 青年骁将第362章 宫城之宝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132章 向训为帅第200章 天子的态度第62章 奸宦昏主第337章 特权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269章 军事会议第143章 艰难度日第381章 刘皇帝返京第338章 澄心堂内心惶惶第132章 不惜代价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455章 鞠躬尽瘁赵相公第9章 写得不错!第251章 寿国公第183章 王景崇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