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南口大战9

辽军这边,将帅做下了基本判断与决议,并照其落实,但喉中始终如有梗阻,心悬巨石,难以释放。完全无法成眠,也无心睡眠,耶律屋质亲自带着人巡夜,想以此缓解胸中的顾虑。

此时南口的战场形势布局,就如一枚铜钱,内方外圆,数万汉军残部,缩守坚拒,十几万辽军,层层围困,虽处一种平衡状态,然寨栅峥嵘,锋芒毕露,气氛肃杀。

耶律屋质巡看全营,处置不法,排整不法,忽得东面杀声骤起,人影攒动,赶忙派人查看,自循后而往。很快得到回报:“大王,有汉骑自东面袭营!”

闻之,耶律屋质紧锁的眉头又凝沉几分:“有多少人!”

军官道:“不过两三百人!”

耶律屋质心中的疑窦稍解,如果只是小股敌骑绕袭,也就可以解释,为何耶律沙监视不住。旋即脸上冷意森然,厉声下令:“好猖狂的汉军,以此寡兵,也敢袭我!命令东寨诸军,严勒部卒,不许生乱警备南口汉军出击。务必将这股大胆汉骑,围杀剿尽!”

“是!”

等耶律屋质赶到东营时,杀声已然消解,辽军的少许混乱已然被控制住,但休整的节奏俨然被打断了,两万余军,各个强打着精神,警惕应战,甚至向其他三面蔓延。

而突袭的两百汉骑,在辽军的围杀之下,死伤严重,所幸占得突袭之效,又小股急突,还是成功地抵达汉军东营,被守将董遵诲安排人接应,方才保全性命。在营前,又是趁势一场攻防厮杀,最终被汉军一通攒射,死伤了上百人后,辽军主动放弃。

敌军营寨,哪里是那么容易冲击的,也就是南口外围的营寨破坏严重。党进成功地活下来了,不过身上又添了四处战伤,而活着跟他被接入中寨的士卒,不足三十人。

董遵诲素喜勇士,虽在黑夜之中,但也望见了党进在马上的勇猛风采,亲自迎接,大赞之。党进身上背着任务,顾不得许多,直接表明身份:“我是龙捷指挥使党进,特奉陛下之令前来,陈留王呢,我要事相禀!”

看着党进,董遵诲不由指着他身上的创伤:“陈留王在中军,将军受伤不轻,莫若先止伤势?”

此时的党进,就像一个血葫芦,浑身泼满了鲜血,有敌军的,也有他自己的。对此,党进摇摇头:“军情重大,不敢怠慢,待汇禀过陈留王,再做他计!”

见他坚持,董遵诲当即命手下一名军校,引党进往见安审琦。什么重大军情,他没有贸然多问,但从党进此来以及他的口风,可以猜测,是好消息。

东营之外,耶律屋质对于截杀的结果很不满意,但也没有过于苛责将校。比起责备,他更加关心,这小股汉骑背后的用意,其目的为何?

这个秋夜,注定不会安宁!安排人加强警惕防御,耶律屋质找到耶律琮,二者再度商谈,南边又有消息传来,汉军分数支轻骑来击,轮番袭扰,不得安宁。

对于汉军这连番的主动出击袭扰,耶律屋质二人,都感觉到了不寻常,就仿若山雨欲摧前的压抑。汉军的动静虽然不大,且显得寻常,但释放出来的信号,却令人心悸。

此时的辽军,本就因南口坚寨难下,而心怀忧虑,此时自然不免多想一些。

“耶律沙那边,汉军袭扰,必是想要疲敝我军。方才突击大营的汉骑,只怕是为了与南口汉军取得联系,安抚其心,加强其抵抗意志!”耶律屋质将他的分析说来。

“北院大王所言甚是!”耶律琮表示认可,然后问道:“我们该怎么办!”

耶律屋质沉默了,一时无语,良久抬首,肯定地说:“此番出击作战,已经给南口汉军造成重大创伤,不能竟全功,虽然遗憾,但为大军安危,不可在固执于此。而今将士疲惫,汉军援兵已至,实无必要再拖下去了。我以为,我们必须考虑撤军事宜了!”

闻言,耶律琮说:“以眼下的形势,纵使我们选择撤退,汉军也不会放我们轻易离去!”

见耶律琮还有所保留,耶律屋质当即道:“拖得越久,于我军越不利!汉军援兵难料多少,如令其重兵云集,形势更危!”

此时的耶律琮,满脸的疲惫,看着耶律屋质,语气弱了些,说:“也不知陛下那边,是何意见?”

耶律琮这话,也给耶律屋质提了个醒,他们二人率领大军出击,有临机决断之权,但真正的统帅,还在辽帝。此前,已遣人,飞马禀报耶律璟,请求意见。

没有让二人再等多久,约寅初两刻时分,辽帝耶律璟的使者来,急赴帅帐,带来两则消息。其一,耶律璟已率军亲赴居庸关口;其二,下令撤军。

对此,耶律琮神情微松,耶律屋质则赶忙问明情由。使者语气严重地回答,说南枢密萧思温兵败檀州,已逃至儒州,檀州的十几万汉军,随时可能西移支援南口战事。

得此消息,耶律屋质二人屁股也坐不住了,更不需有其它的想法了,快速达成共识,听令撤军。但自古作战,撤军更比进军难,而况是十几万的大军。

在时间方面,也显紧迫,几乎可以料定,昌平的汉军,袭扰在前,黎明之时,必然主动发起进攻,以拖延迟滞大军。而突入南口汉寨的那些汉骑,显然也是为了同安审琦取得联系,通报此消息。汉军背后的意图,已然明了。

想通这些事情,耶律屋质与耶律琮,心中的紧迫感更足了。已是平旦时分,纵是秋末天亮的稍微晚些,可供他们做撤军准备的时间也不多了。

当即,耶律屋质与耶律琮,召集南口各部各军将领,直接通报与撤军的消息,安排好撤军的顺序,言皇帝已亲自领军接应。让四面辽军,暗中准备,动静要小,速度要快。

撤军之要,在于后路的保障畅通,汉寨北面的辽军,被安排在最后批次,先从南面撤起。同时,自三面军队抽调编制,以左皮室军为核心,组织起了一股强大的机动兵力,也随时应对突发情况。南面的耶律沙军,也急遣人通报,告之做不堪袭扰之状,提军北上。

很快,从北到南,自上而下,辽军整个行动起来。但是,十几万人齐动,哪怕根据军令,尽量小心,所造成的声势,依然巨大。

最先警惕起来的就是南口的汉军,原以为是想要再度进攻,但很快就反应过来了,辽军是想撤。从党进口中,得知了南口战事汉辽双方的全局情况,安审琦与诸将底气也足了。

在察觉到辽军撤军意图之后,安审琦第一时间便想到,是檀州战事的结果,辽军也收到了。考虑到皇帝拖延牵制辽军的任务,安审琦不由感到为难,看起来并不好完成,尤其在辽军先动的情况下。

安审琦并不敢直接下令出击,如今南口的汉军状态实则很差,贸然进攻,容易造成自身防御的漏洞,给辽军与可趁之机。檀州大军什么时候到,还是个问题,汉军三部大军,最危险的就是他这支残兵了,最需稳重的也是他。

但要看着辽军从容准备撤退事宜,又不是安审琦所能容忍的。稍作思量,安审琦做了三个决议。

一,将天子亲自提兵救援与檀州大捷的消息完全通报上下,以进一步鼓舞士气,果然,效果很好,军情大悦,虽困倦不堪,但精神振奋。并使全军,高呼喊杀,震慑辽军,同时寨中战鼓擂动。

二,令各军选派敢死之士,配合营中仅剩的一千多骑兵,分成数支,向四面的辽军发起冲击袭扰,必不与其安稳撤退的机会。

三,继续加强防御,同时,自各军中挑选犹有战的精锐之士,饮水进食,补充体力,准备在关键时刻突击,得七千众。

安审琦在紧急之间的应对,对于辽军自然造成了影响,炽烈的欢呼喊杀声,引的外围辽军手忙脚乱,不少军官下意识地就带着人,准备就地迎敌。

汉军虽然是雷声大雨点小,仍旧打乱了辽军的撤退事宜,又处晨昏之中,视野暗淡,所造成的混乱更足了。对此,耶律屋质与耶律琮立刻分众弹压,安抚军心。

同时,汉军的动静也证明,其勘透了己方撤军意图,是以也不遮掩了,直令加快撤退事宜。一时之间,汉军的鼓声与呼喊,似乎在辽军送行一般,慢慢地,辽军也习惯了。

在这种情况下,安审琦寻机下令,死士齐出,亡命向四面的辽军发起突击。骤然的出击,起到了突袭效果,再度在辽军之中引起混乱。

对此,辽军也无奈,只能调整,全力围杀这些碍事的汉军。因为派出的兵力不多,在辽军的攻击下,没能支持多少久,陆续败归。

安审琦也无意外,命其休整,再遣壮士出击。就这般,四面每次出击数百人,败则归,无赖战法,效果却不小。就像几个石子,将辽军这潭大湖,撩得水波荡漾。

当然,如果仅靠这种战法,能奏效,却不能奏成效。辽军的撤退事宜,在耶律屋质与耶律琮的指挥下,仍旧展开了。但安审琦的举动,还是牵扯了他们很大精力,拖延了不少时间。

事实上,双方都是在抢时间。

南口双方斗智角力,昌平这边,收到耶律屋质的军令,耶律沙也没有迟疑,在汉军的袭扰之下,早是全军戒备,即下令,向北撤军。

耶律沙军的动向,很快牵动的昌平汉军,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与决策。把所有的骑兵都集中起来了,加上袭扰的五千军,两万余骑,全部出击,追击耶律沙军。

再其后,柴荣与赵匡胤二人,又率剩下的四万多有所休整的步军,踵其后,出城北击。刘承祐这回很老实,没有亲自上战场给将士添麻烦的意思,只是郑重地对柴赵说,朕立城头北望,盼将士建功,高奏凯歌。

破晓之前,黎明将至未至,暗淡的晨色之中,汉辽双方之间,再度展开角力。辽军撤而不乱,汉军紧追不舍,各有目标,互不妥协,这是一场三十万人的会战、较量。

第162章 河东风云(9)第23章 老臣凋零第176章 去邺都第5章 王朴走了第35章 瑶华春第1章 何谓开宝第238章 南口大战7第172章 太子妃第85章 安心第215章 确立太子第116章 凉甘瓜沙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50章 额手称庆的南唐君臣第414章 到此为止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468章 信教不留头留头不信教世宗篇49 皇帝迟暮,太子早薨第325章 裁判下场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101章 梁山观政第372章 封王第185章 勤勉为国杨相公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1757章 勋贵子弟第2069章 太宗篇16 听哥一声劝第84章 夏州降第112章 兄弟第328章 决议横涉流沙第244章 皇子赴军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346章 天子的“怜悯”第275章 令人绝望的未来第1773章 质问第124章 辞表第85章 浮雕第56章 弥月之喜第336章 怪圈第40章 郭党俊杰第134章 班师还朝第480章 “新对策”第51章 郭氏父子第150章 再添两道第62章 形势一片大好第12章 河东之患第1714章 百姓苦第378章 东水门外第166章 石熙载的施政理念第51章 郭氏父子第101章 梁山观政第407章 一人连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35章 坐不住了第173章 汉辽皇帝之间的友好交流第139章 众臣拾柴第433章 圣训第111章 历史的偶然与必然第2章 父母兄弟第324章 交代第107章 飘飘然的李相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318章 硕果仅存第151章 凋零第408章 蠢儿子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伪唐第36章 尽伏东北第244章 皇子赴军第334章 交待第95章 皇后又进谏第51章 如今的大汉第279章 当年三杰第66章 商业互吹第52章 幽燕变故第144章 赵家父子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12章 令人陶醉第219章 不踏实的刘皇帝第98章 山道第145章 中秋第241章 锦州陷落第428章 赵王的新任命第39章 连夜南进第467章 进一步治本之策第299章 温情脉脉第83章 抉择第1769章 影响力第325章 和约缔成,平南准备第272章 困兽犹斗第39章 长沙第451章 双双去世第89章 破财赎罪第116章 挣扎无力第171章 耶律璟选择保守第325章 裁判下场第372章 封王第255章 辽军情况不容乐观世宗篇23 官钱粮盐第108章 井陉第16章 异见第241章 至此战罢第134章 班师还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