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至此战罢

耶律沙的撤退速度并不慢,又都是骑兵,机动能力很强,但是他这一动,袭扰的五支汉骑却不放过他。尤其是老将郭崇威,是参与了昌平城御前会议的,知道战略大局,辽军的撤军行动,根本没能起到任何迷惑效果,直接为其所看破。

是以在派人回报辽军撤退意图,请兵出击的同时,郭崇威也毫不犹豫,带着骑兵,以游袭为追杀。其他几名将领,似乎刘光义、崔翰、田仁朗、田重进者,都是汉军战将中的佼佼者,见状也都改变战法,带着部下,追击上去。

五支汉骑,就像五只饿狼,咬着耶律沙的尾巴不放,给其撤退造成了极大的麻烦。若正面交锋,这些汉骑,绝对不是以右皮室军为主力的耶律沙部的对手,甚至可能被轻易击败。

然而,受现实情况的制约,耶律沙是一心想要遵奉军令撤退,也就给郭崇威等人钻了空子,大受迟缓。实在被咬得的受不了,耶律沙干脆分出一部,阻截汉骑的追击,而自领大队北撤。

对此,郭崇威等将哪里会让其轻易得逞,果断聚兵一道,强行摆脱辽军的断后之师,绕行直冲耶律沙大部。当然,这个过程中,付出的极大的代价,伤亡惨重,等重新咬上耶律沙,又是一番不依不饶的缠斗。

耶律沙也是有脾气的,对汉军这肆无忌惮的纠缠,很是恼火,干脆调转马头,集中兵力,想要把郭崇威这数千兵马给彻底打残击打溃。

耶律沙也清楚,这数千汉骑,如此疯狂纠缠,是为昌平剩下步骑的追击争取时间。是以,他也没有想要将郭崇威等人彻底歼灭,那不现实,只想重创,使其丧失纠缠之力。

但这样一来,郭崇威等人承受的压力就大了,虽然还有四千多人马,但在前面的几度袭扰中,消耗了巨大的精力,又连续追击苦战,面临的也是辽军的强力打击。

是以,在耶律沙军的重击之下,差点就溃败了。不过,郭崇威等人的作战意志还算坚定,强行承受着巨大的伤亡,与辽军拼杀。

事实上,耶律沙的目的算是达到了,在这种正面的对抗之中,辽骑兵力更多,战力更强,郭崇威等将虽然意志强悍,但难以弥补绝对力量的悬殊。所有激战没多久,便被耶律沙领军击溃了,死伤惨重。

同样的,郭崇威的目的,也达到了,硬生生阻滞了耶律沙的撤退,没让他轻松北遁,与南口的辽军的主力重兵汇合。

因为高怀德整兵出击得很快,等耶律沙击溃郭崇威等将后,还没来得及重整旗鼓,大批的汉骑已然迫近。对此,耶律沙没有办法,只能继续展开战斗。

晨曦初露,风霜沉沉,一场铁马金戈在燕南的原野上展开。辽骑人众,但其意在撤,再兼久战疲敝。汉骑人寡,但休整更足,意在纠缠牵制。

此前高怀德与耶律撒给交手过,如今又同耶律沙对战,经过检验发现,这名辽将也不是个好对付的,极富战斗经验与作战头脑。

虽然想要撤退,但没有一味的北撤,那样只会引起汉军肆意的进攻。仗着兵多,他把辽军分为两部,一部与汉骑纠缠,自己则亲率皮室军,从旁牵制攻袭。

高怀德对此,没有太多的办法,只能分兵而拒,但这样,就给了耶律沙可趁之机,连续几次击退汉军,但是,败而不溃。

汉军的意图,仍在牵制,等待柴赵大军北上,耶律沙也明白此点,是以,一击败汉骑,就领军向北撤退。

高怀德也不气馁,调整也快,迅速纠结兵马,再度追击。双方数万铁骑,就在这种游弋作战,循环缠斗间,战场不断向东北方向偏移。

等柴荣与赵匡胤率领大军,沿着交战痕迹,追上时,天已经亮了。双方已然在南口东南方向约五里的一片枫林旁,展开了激斗。在靠近南口辽军之后,耶律沙的底气似乎足了,在高怀德的不舍追击下,戾气更盛,干脆放开手脚,与高怀德交战,并牢牢地占据上风。

柴荣与赵匡胤领军赶到后,观察了一番战场形势,没有太多犹豫,直接领军投入战斗。四万多汉军,分为两个庞大的军阵,柴赵各领一支。

赵匡胤带着人,逼耶律沙军,解高怀德于窘境,当汉军进行步骑配合作战时,耶律沙很快就陷入了苦战。他毕竟不能对所有辽军做到如臂驱使,在汉军的压迫性作战之下,逐渐不支。皮室军虽然精悍,给汉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但终究不是无敌,与汉军的强兵悍将硬碰硬,也是撞得头破血流。

辽军渐落下风,在激烈的对攻之中,一些部族骑兵,开始有溃散的情况。若非耶律沙率领着皮室军强硬支撑,怕是要陷入溃败了。

求援的信使,飞快地赶到南口,上报与耶律屋质。

南口这边,也没有闲着,辽军的撤军,已然进行到一定程度,伤兵伤卒先行转移,向居庸关撤去,南面近两万辽军,已然绕行北面,开始通过山口。

东西两面的辽军,也摆脱南口汉军的少股部队纠缠,顺利退至北面,集结列阵。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审琦终于出手了,由奉国军都虞侯韩重赟率领精拣的七千劲卒,当面向辽军发起进攻,而他与诸将,则率剩下的军队,呈严密军阵,徐图缓进支援。

虽然南口汉军,份属疲军,但终究有4——5万人,这么多汉军,即便强弩之末,在强烈的精神刺激下,所能爆发的能量也不容小觑,非辽军可以轻视。

而辽军也有所预料,列阵于北,就是为了防备汉军的出击。说出来也是命,此前一日夜,不惜伤亡的进攻,始终不能突破汉军的营垒歼灭之,如今汉军主动出击了,辽军却没有多少吞掉他们的欲望,反觉碍事。

两方大战,终于还是在南口爆发开来了。

收到耶律沙的求援,耶律琮忍不住道:“几番叮嘱耶律沙,让他撤军,不要同汉军纠缠,为何还会与其死斗,陷此危局?”

相较于耶律琮的责难,耶律屋质倒是公允些,叹道:“必是汉军穷追不舍,耶律沙无奈迎战!耶律沙的四万大军,不能有失,右皮室军更需解救回来!”

“派耶律撒给去解围!”耶律屋质道。

耶律琮也表示同意,在他们看来,其它任何一军一部,都可以死伤惨重,乃至覆灭,唯独皮室军不可以。这不只是脸面的问题,皮实军更是辽国皇帝统治国内,弹压诸部州最为坚实的力量,如果大丧,必然引起动荡。

此前,耶律屋质集中起来的四万机动部队,也就是做此作用的。得令之下,耶律撒给迅速引军东南向,解救耶律沙。

这四万辽军的来袭,即便有柴荣、赵匡胤、高怀德坐镇,汉军将士全力厮杀作战,但在辽军一心想要撤退的情况下,还是难以阻住,只能集聚兵马,追杀。

最终,战场彻底转移到了南口,汉辽双方各十几万众,对战鏖兵。辽军据山口,一面抵抗,一面撤军。汉军则分为数部,虽属各自为战,却目标明确,死死纠缠,让辽军欲击顾忌,欲走不得。当然,汉军的主要作战力量,还在昌平诸军,安审琦军人数不少,但力有不足,不过仍旧起到了一定的牵制作用。

一面要应对汉军逾十万汉军的进攻,一面还要顺利撤军,这是个几乎无解的难题。撤得太急,会引起一场大溃退,逗留太久,若是慕容延钊的大军赶到了,也是必败的局面。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后路未断。随着时间的流逝,秋日逐渐高悬,焦躁的心情,逐渐充斥在辽军统帅的心胸之中。

到巳时为止,还在南口与汉军作战的辽军,仍有十万余人,且多为精锐。但是这些人,却是完全被汉军缠住,不敢轻退。

“大王,不能任由汉军把我们这样缠住,必需破局,否则,檀州汉军到来,全军必危。”耶律琮对耶律屋质道。

“你有什么想法!”耶律屋质看着他。

耶律琮指着汉军左翼的安审琦军,直接道:“我率领两万军,突袭南口汉军,正面击溃他们,汉军的阵势必然动摇。届时,大王可寻机,逐步向居庸关撤退!”

从耶律琮的眼神与语气中,耶律屋质感受到了一种决绝,他这是要行壮士断腕之举。

注意到耶律屋质的表情,耶律琮怅然道:“此番主动出击,乃我所谋,未能功成,诚我指挥作战不力。今陷大军于险地,更是我懈怠之责。我愧对三军,更无颜回见陛下国人,唯有替大王争得撤退良机,希望大王,能为大辽,多保存一些元气!”

耶律琮的话,让耶律屋质感慨甚多,没有多赘言,只是抱拳,郑重应道:“敢不尽死力!”

很快,耶律琮命人举起他的大旗,以铁鹞子军为先锋,纠集中两万军众,朝着安审琦军反攻而去。安审琦这边,知道自己的军队有多少斤两,早已不堪重负,是以作战很聪明,只为纠缠牵制。

但是,当面对耶律琮亲自率众,发起近乎绝命的进攻时,虽然积极应对,努力抵抗,还是被冲垮了。这并不能怪南口汉军无能,只是,战到这个份上,已经不能再苛责他们什么了。

南口汉军虽被冲垮,但汉将们却不甘休,各自集结散卒,还欲作战。而柴赵高那边,在安审琦被击败后,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不管,而是带着人盯着南口前的辽军大部,想要钉死他们。

耶律琮这边,见无法吸引其它汉军,也果断做出选择,兵分两部,一部继续追杀安审琦军,一路由他亲自率领,去打柴赵侧后。

如此以来,可就不能不管了,在耶律琮策应下,耶律屋质终于寻得机会,安排人撤退。在整个撤退的过程中,耶律屋质始终在殿后的最前方,亲自指挥作战。

随着辽军的不断撤入山口,汉军这边急了,也跟着变动,由高怀德率军,对付跟疯狗一般的耶律琮,柴荣与赵匡胤则率众,紧咬着耶律屋质不放。

一路纠缠追击,不让辽军撤退。在这个过程中,耶律屋质不断安排调动军队阻截,争取后撤的时间,虽然连续被击溃五波殿后之师,但撤退,反而更加从容。

自南口至居庸关下,汉辽双方的尸体,几乎塞满道路,鲜血将之染红。最终,在付出了极大代价的情况下,还是让耶律屋质领军撤回了关内。赵匡胤想领军趁机攻关,但辽军早就做好的关防准备,不果。

檀州的大军,赶到南口时,柴赵汉军已然追进了谷道,还是一部骑兵,等主力赶到时,南口只剩下耶律琮率领的辽军了。

对于他们,恼怒的汉军,像群狼一般冲上去,将之消灭。耶律琮战死,跟随他的辽军,剩下有五千来人,投降。

南口大战,至此战罢。

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156章 南唐来使3第145章 中秋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罢我登场第35章 瑶华春第56章 腹心之谈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罢我登场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1679章 太子过问军事第335章 凯旋令、刘昉请命第372章 刘皇帝的孝心第80章 京观第294章 唐粤问题第103章 王昭远的见解第1721章 再没有比饱暖更真实的了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447章 形势不妙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70章 安东大开发1第317章 刘皇帝还是那个刘皇帝第1694章 盐州第311章 为太子刘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58章 回师第333章 养子、南征在即第139章 崇政殿听政1第24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178章 头脑清醒的乾祐帝第75章 按*不动第216章 下诏北伐第87章 对夏绥事宜第1676章 惨重第271章 青年骁将第345章 玉林狗肉馆第463章 当朝也有弃用的人才第390章 减丁政策,翻过那座山第99章 又穷了第332章 广德殿婚宴第466章 亟需改变第164章 重返晋阳第56章 南平王让朕好等啊第111章 “名将”之败第169章 王溥的补充第1790章 忧劳第299章 温情脉脉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1811章 归来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汉伊六次大战第76章 太子还京第70章 大礼第478章 开宝二十九年第314章 门庭若市第3章 不宜扩大第1679章 太子过问军事第65章 开封府尹的问题第1734章 首级=赏钱第446章 皇后驾到第2053章 终章第303章 兄弟之间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130章 御汉大计第11章 归来谒天子第76章 效郭威战法第132章 进宫第244章 边帅变动第10章 平淡的会面第41章 刘信遭贬第264章 孺魏王第57章 父子双相位,一门两国公第512章 最后的旅途11第55章 干脆的胜利第114章 三桩大功第69章 张彦威之死第81章 两日而克第8章 琼林宴第1811章 归来第240章 城塌了第1721章 再没有比饱暖更真实的了第134章 王师已克敌都第151章 广政殿议第1815章 波斯见闻第158章 朝官实用第221章 名将团队第14章 大论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阳第1694章 盐州第340章 《开宝总类》第227章 席卷半岛第423章 安东国的权贵们第133章 纳了第358章 刘家的天下第388章 驻吐蕃大臣第113章 十年之争也该结束了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变迁第264章 孺魏王第344章 刘规改革第365章 枢密军政第7章 恩赏问题第279章 喜从天降第292章 得意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