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大将早逝

“出了什么事?”注意到孙彦筠异样的表情,刘承祐眉头一耸。

孙彦筠头下意识地埋低了些,拱手禀道:“来人是燕南都部署下属军校,据其报,马都部署旧伤复发,于本月十八日,病逝了!”

“什么!你再说一遍!”乍闻此言,刘承祐还没反应过来,旋即猛得扭头,直勾勾地盯着孙彦筠,目光仿佛带着煞气,令人生畏。

孙彦筠身体又躬低了些,小心地复述了一遍。

面庞抽搐了几下,刘承祐不由地抚住了额头,情绪微显激动,缓了缓,方才问道:“信使在何处?”

“回陛下,尚在枢密院,是否召之琼林苑?”孙彦筠请示道。

“回宫!”刘承祐没有再多废话,起身便往外走去。

后边,刘旸、郭从义等同样听到消息的人,表情都显得有些凝重,互相看了看,赶忙跟上。

马都部署,当然指的是皇帝的爱将马全义了。北伐战争以后,因功晋扶风郡公、燕南都部署,负责大汉在燕南道的军事部署工作,巩固治安,防御契丹。

可以说,在北伐之后,刘承祐把该有的地位与荣禄都赐与马全义了,荣宠之深,甚至有些过分。当然,这其中难免有刘承祐的偏私在里面,毕竟马全义是追随他最早的将领,而十多年下来,也从来没有辜负过他的信任。

而马全义死,也出在北伐战争上。当年,力争表现,打得太猛,几度苦战,身被数创,尤其在攻取榆关的过程中,亲至城下,观察敌情,指挥作战,以致中了流矢,伤了肺。从那之后,就落下了病根,虽然经过治疗休养,但始终没能痊愈,不过也没出什么大问题。

此番轰然卒逝,却是马全义在巡视榆关之后,回返途中兴起打猎,坠马负伤,初无大碍,等回到幽州,伤情恶化,却是旧创复发,以致昏迷,救之不及,一日而逝......

万岁殿中,从来使口中得知马全义病逝的情况,刘承祐的情绪十分复杂,哀伤、痛惜、遗憾,不一而足。

看着头上仍扎着白条的信使,刘承祐摆摆手,对孙彦筠吩咐着:“赐钱五万,安排他下去休息吧!”

“是!”

“还请陛下节哀!”殿中,魏仁溥、李处耘等人也在,见刘承祐感伤不已,不由劝道。

“他还不满四十岁啊!”刘承祐这么说道。

群臣一时默然,对于马全义之死,大部分人,还是感到可惜的,毕竟这是一方大将,英年早逝。沉吟了一会儿,刘承祐沉着声音说道:“传诏,辍朝三日,追封扶风郡公为蓟国公,着燕南道,妥善处理其后事,一应费用,悉由官府承担!”

“是!”

“朕累了,你们都退下吧!”扬了扬手,刘承祐一副怏怏的样子,朝着众臣吩咐道。

见皇帝心情不好,几名大臣也都识趣地退下,同时,对于刘承祐与马全义之间的君臣情谊,也不免有所感触。

因为马全义的死,东京朝堂间明显增添了几分哀伤,当然,这更多的是对功臣大将早逝的哀婉痛惜。

太阳持续播洒着春晖,照得人暖洋洋的,仿佛能驱散阴霾。万岁殿前,梯级之上,刘承祐以一个懒洋洋的姿态,瘫在一张躺椅上,微微晃动着。

“官家!”

皇后的声音把他从思绪中唤回,睁开眼睛,正见着大符,盈盈下拜。朝她示意了下,刘承祐说:“坐!”

大符以一个优雅的姿态,也坐到椅子上,身体紧紧地贴在一起,带起一阵香风,也带给刘承祐以安宁。

“官家还在为蓟国公的去逝伤怀吗?”大符探手,亲密地抚了抚刘承祐的额头,又帮他揉捏起来,希望能替他缓解情绪。

事实上,刘承祐已经从马全义的离世中恢复过来来,到此为止,这世间似乎还没有任何事请能让刘承祐久久挂怀,不能释去。当然,对于马全义之死,那种痛惜之情也是真的。

不过,听大符这么说,刘承祐还是以一种怅然的语气道:“怎能不伤感啊!”

睁开了眼睛,刘承祐看着皇后,对他道:“大符啊!马全义与其他人不一样,他不只是我的臣子、爱将,更是我的好友、手足。

论才干,他不是最出众的,论功绩,他也非最高,然而,他是最早追随我的将领。早年鞍前马后,出生入死,建国之后,也耐得寂寞,任劳任怨,为北戍柱石将领。

可以说,晋阳的旧人,他是陪我走得最远的。他的逝去,固然令人惋惜,我也在想,明知他有伤,为何还要委他以边防戍职,让他受军务之劳。倘若让他安心休养一年半载,或许会是一个不同的结果呢?”

听刘承祐这番话,大符略感意外,她是着实没想到,一个马全义,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竟然这么高。仿佛又挖掘发现了刘承祐另一面一般,大符想了想,温柔地说道:“逝者已矣,你还是不要太自责了!”

看他意兴阑珊,大符主动道:“二郎,你若心中不忍,可善待蓟国公的后人啊!”

闻言,刘承祐点了点头,却是突然反应过来,道:“听说他只有一个儿子啊!”

说着,立刻朝着孙彦筠吩咐道:“传李崇矩!”

未己,武德使李崇矩匆匆而来,免了他谒拜,刘承祐直接看着他问道:“蓟国公家庭是什么情况?”

闻问,受意之下,早有所准备的李崇矩当即道来:“回陛下,蓟国公膝下唯有一子,名怀遇,年方七岁,其妻早亡,无主妇,五服之内,唯有两族兄!”

听其叙述,刘承祐眉头当即就皱了起来,道:“如此说来,那马怀遇如今是孤苦无依了?”

“正是!”李崇矩禀道。

刘承祐不禁一叹,看向皇后,说道:“幸亏有你提醒我,否则,纵然这马家郎袭得的爵位、财产,以其幼孤,如何能守住,若是朝廷再忽视此事,那则难免为宵小之徒、贪婪之辈所窃啊......”

“这马怀遇,小小年纪,便亡父亡母,闻之不禁心生怜悯。二郎,此子乃功臣元勋之后,当妥善安排啊!”大符向刘承祐进言。

不由颔首,稍微琢磨了一下,刘承祐吩咐道:“传令幽州,等蓟国公丧事结束,将其子护送至东京,朕当着人抚养!”

“如此,蓟国公泉下有知,亦当瞑目,感怀陛下恩德!”李崇矩说道。

事实上,刘承祐原本是想,干脆自己把其子养在宫中的,不过权衡过后,仍有些犹豫。在宫城北部宣武门前,大汉朝廷实则也有一支特殊的编制,名叫彰德营,专门收纳那些无依无靠的烈士遗孤,从建立起,到如今已有七百余人。

当然,这些人,大多是中下级军官抑或士卒的后代。相较之下,马怀遇明显属特殊情况,是否把他放在彰德营中培育,有些纠结。

说起来,也略显讽刺,刘承祐自诩视马全义为心腹、手足,对其家中的情况,竟会忽略......

在处理好马全义的后事之后,又一件事摆在了他的面前,那便是何人继任燕南都部署。与山阳道那边相比,燕南的局面要好得多,但朝廷仍旧重视,几经比较,刘承祐最终同意了慕容延钊举荐的人选,老将张勋。至于同样被提名的李汉琼、马仁瑀等边将,资历尚且不够。

第1811章 归来第381章 功臣阁第487章 “惊喜”第263 史彦超的结局第1803章 运动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52章 对峙第87章 淮东经略正副使第175章 在滑州第208章 狱吏之贵第198章 辽国变故第144章 赵家父子第468章 胡部隐患第1674章 爆发第461章 过重的恩典第35章 东归第460章 类父惠妃求爵第8章 杨苏还京第266章 放赈辽东第1681章 陆海之争第9章 啖耳将军亦回京第129章 叔父第5章 堂议第407章 一人连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80章 一意孤行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324章 相安为上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105章 卢多逊急了第76章 太子还京第391章 大汉第一将帅第130章 陈桥第2060章 太宗篇7 开宝老臣第361章 “龙宫”第151章 我,慕容彦超,委屈第69章 张彦威之死第380章 饶乐国第65章 制举进展第31章 首义三节度第136章 迎奉第188章 后续第120章 开始着手对付辽国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丽王第49章 安东都督府第1685章 一稳到底第1790章 忧劳第334章 交待第119章 赌博式北伐第44章 太后相召第103章 王昭远的见解第20章 小民犹能议国政第6章 告一段落第85章 少壮派第188章 后续第53章 改国号,去帝位,称臣修贡第23章 慕容都帅用兵第272章 被放弃的耶律斜轸第116章 辽军的异动第53章 遁第92章 栾城之战(4)第2047章 最后的旅途18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协第76章 大才蒙尘第240章 城塌了第130章 苍山洱海第128章 治安问题第87章 淮东经略正副使第40章 潞州三杰第296章 三处余音第473章 又当又立半岛史话·奇葩第356章 磨砺与考验第356章 磨砺与考验第387章 就国第65章 君臣相宜第1725章 见微知著第202章 刘皇帝已至长安第377章 难知祸福的决议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135章 赵家父子第2128章 世宗篇3 气质不同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117章 机会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动第166章 这个太子不好当第176章 接风洗尘第243章 不自知第134章 王师已克敌都第430章 安东王薨第44章 个中弊端第 283章 皇帝还朝第72章 颐指气使VS意气风发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195章 漳泉献地第32章 邠州,北迁队伍第251章 寿国公第193章 卢多逊治河西第119章 赌博式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