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衣食父母”

赶了一天路,潘二真累了,就着茶水吃完锅盔就去洗澡,洗好澡就上去睡觉,一觉睡到大天亮。也正因为睡的香,夜里没听到柱子所说的哐当哐当的鬼敲门声。

想到韩秀峰说过今天让柱子陪他去出去转转的,一睡醒就下楼洗脸,结果发现柱子不在家,而家里居然来了一老一少两个客人,并且一看他们穿的长衫就知道是读书人。

潘二浑归浑,却不敢在读书人面前造次。

喊了一声“四哥”,轻手轻脚地去打水洗脸漱口,洗完漱回到屋里,老老实实站在角落里不敢吱声。

八仙桌上堆满书和账册,边上那些书虽是线装的,但与其说是书看着却跟账册差不多,因为不是印的那种,而全是用手抄的。

韩秀峰把它们分门别类码的整整齐齐,指着其中一摞账册道:“杨兄,这些册子里的七十二户,柱子挨家挨户帮我去知会过。他们不认得你,但认得柱子,也晓得柱子家这个纸人店,到时他们会过来,柱子也会去找你。”

看着跟韩秀峰差不多大的书生显得有些拘谨,支支吾吾地问:“四哥,愚弟能否斗胆问一句,这保歇你是咋跟他们算的?”

“四成,不过杨兄你只能留一成。”韩秀峰轻拍着账册,不缓不慢地说:“另外三成中的一成给户房经承,一成是进库钱,给廒友。还有一成给司仓,也就是大老爷派去的长随。要是大老爷没派长随去盯着,那这一成就便宜你了,不过这些年我是没遇上过这样的好事。”

潘二虽不是衙门中人,但保歇还是晓得的,他家乡下有三百多亩地,其中只有六十亩投在杨举人名下,剩下的两百多亩是要交地丁银的。

乡下人怕见官差,就算不怕见官差在衙门里没熟人这个地丁银也没那么好交,同样的制钱他们能帮你折算少几钱乃至几两银子,同样的碎银他们会说成色不好,会把火耗往多里算。

所以潘家每到交地丁银时总要找保歇,也就是他姑父杨举人的远房亲戚,同样在衙门当差的王贵帮着交,就这样每年也要多交五成的地丁银。没点门路的民户会更多,最多的要多交七八成。

直到此刻他才晓得韩秀峰原来也给人做保歇,听韩秀峰说保歇只要四成,潘二气得牙痒痒,暗骂王贵太黑心,居然敢要五成,家里这些年不晓得被王贵多赚走了多少银钱!暗暗打定主意等会儿就托人给家里捎信,让他爹今后千万别再找王贵。

这时候,韩秀峰又指着边上的两本账册说:“这两本册子里的二十九户,有些是今年收成不好的,有些是家里遇到事一时周转不开的。他们应纳的地丁银,我和余叔、刘叔、关叔帮着垫上了。保歇照算,利也要算,不然谁会帮他们垫。”

“四哥,这二十九户可靠吗,万一他们还不上咋办?”年轻的书生急切地问。

“可靠,你放一百个心,他们全是老实人。”

“这种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年轻书生刚说完,老书生就恨铁不成钢地呵斥道:“这也怕那也怕,总是前怕狼后怕虎,能干成啥事?况且也不看看这话是谁说的,县衙九房在册的、帮闲的和挂名的书吏三四百,他们的话加起来也没志行的话可靠!”

“爹,我不是不信四哥,我是担心……”

“有完没完?”老书生瞪了他一眼,回过头来尴尬地说:“志行,叔教子无方,让你见笑了。”

“杨叔何出此言,杨兄的话不无道理,谁也不晓得这些民户会不会遇到天灾人祸,这种事谁敢打保票。”想到叔父韩玉财,韩秀峰不禁苦笑道:“就像我叔家,本来好好的,结果说落难就落难,害得我不得不去京城投供。”

老书生显然认得韩玉财,竟不假思索地说:“都说死者为大,但提到这事我真想说几句不敬的话,你叔这个人啥都好,就是心太大,胆也太大。以前没出事是运气好,但运气总有用尽的时候。”

做十几年书吏就能回乡买屋置地,这钱从哪儿来?潘二不是傻子,岂能听不出老书生的言外之意,心想韩玉财没死时可能比王贵更黑心。

果不其然,韩秀峰急忙岔开话题:“杨叔,逝者已逝,我们还是说正事吧。”

老书生也意识到说死人的是非不好,连忙道:“对对对,说正事。”

韩秀峰刚准备言归正传,年轻书生又问道:“四哥,你们给人垫的地丁银,这个利咋跟他们算?”

“两分,”想到那些农户全是自给儿这些年的“衣食父母”,韩秀峰脸色一正:“杨兄,他们相信我,找我帮他们连交了几年的地丁银,隔三差五还托人往城里给我捎东西,这一来二往也就有了交情。现在我把账目交给你,这交情也就转到了你身上。谁家不会遇到点难处,他们要是能及时还上自然好,要是到期还周转不开,你也不要逼太紧。”

“我晓得。”

“晓得最好,”韩秀峰微微点点头,接着道:“这些全是我叔和我这些年在誊抄时留的底,有府衙的公文,有道署的,有藩司的,也有臬司的。你一直跟杨叔读圣贤书,没学过律例,我想这些对你应该有点用。”

老书生没想到韩秀峰连这些都拿出来了,喃喃地说:“昕儿,这些全是志行和志行他叔这些年学律的心得,你一定要仔细看用心学!”

“杨兄,大清律共七篇四十卷,但例却多如牛毛。律既多成空文,而例愈滋繁碎,我和我叔这些年也只学了点皮毛。要不是你想顶刑房那个缺,我是万万不会拿出来的,因为不晓得这对你是好事还是坏事。”

“四哥,我不是想顶刑房那个缺,而是只有刑房有缺可顶。”

“这倒也是,”想到他就算买个缺底去刑房做书吏,但也只是个书吏,平时誊誊抄抄,没资格去写批词,因为那是刑名老夫子的事,不禁笑道:“当我没说,不怕你们笑话,我天生胆小,总是杞人忧天。”

第四百二十七章 还兼着一个差事第三百六十章 将错就错第三百七十一章 永宽通宝第八十五章 果然追来了第四百九十九章 后顾之忧第三百四十六章 去而复返第二百三十四章 又放人第二百七十七章 清军总捕同知(二)第五百二十七章 今非昔比第三百七十六章 知人善用第一百三十三章 省馆团拜第二百四十六章 李秀才回来了第三百八十章 狗行千里吃屎第三百五十章 郭大人的交代第一百二十九章 会馆团拜(三)第三十六章 潘二的眼力第七百一十五章 跟柏葰没多大关系第七百一十四章 树敌无数第二百九十六章 下马威第七十五章 “暗度陈仓”第五百五十五章 家之大不幸第四百四十五章 何去何从第五百零一章 全是坏消息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事不好(二)第五十三章 铜天王(八)第三百九十四章 受之有愧第五百四十一章 雷霆雨露皆君恩第一百三十三章 省馆团拜第一百一十三章 兵部掣选第一百七十五章 井底之蛙第一百九十九章 靠山第五百二十章 被人瞧不起第八十三章 知己知彼第四百零三章 最紧俏的生意第七百二十八章 好了伤疤忘了疼第五百一十七章 吴家兄弟第四百七十六章 “小狐狸”第四十五章 计划不如变化第一百八十八章 表妹要嫁人!第五百八十四章 暗潮涌动第一百六十七章 乡贤祠(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官越大胆越小第二百八十二章 泰州城里没好人第六百二十一章 又见钱俊臣第二百八十九章 富贵险中求第一百一十三章 兵部掣选第七百五十六章 风云突变第一百零四章 会馆首事(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患难见真情第二百四十八章 将功赎罪第三百七十二章 知进退第一百七十三章 边茶买卖(二)第五百六十七章 地龙翻身第七百五十六章 风云突变第四百七十一章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第七百章 愿赌不服输第二百八十五章 跳梁小丑第一百四十七章 两手准备第四百一十七章 总得有个人去交涉第二百八十九章 富贵险中求第二百五十六章 “人微言轻”第五百一十六章 未雨绸缪第六十四章 嫁鸡随鸡第一百二十一章 酒香也怕巷子深第三百九十六章 大红人第三百六十九章 强龙不压地头蛇第四百四十一章 麻烦大了第二百三十一章 青天第二百七十三章 患难见真情第二百二十九章 拿人(四)第六百九十二章 朕很欣慰第六百九十六章 于心不安第七十六章 障眼法!第八十九章 姜太翁钓鱼第三百九十五章 启程第二百九十六章 下马威第二百三十九章 “拾遗补缺”第二百六十五章 送你上路第七百四十三章 决战!第六百六十八章 又见荣禄第四百四十八章 苦尽甘来第一百二十九章 会馆团拜(三)第七百二十一章 都没诚意第二百八十六章 首尾难顾第一百三十二章 费二爷的锦囊妙计第三百五十七章 厘金局第七百一十六章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第五百四十六章 不是肃顺的人第七百二十八章 好了伤疤忘了疼第二百六十九章 编练乡勇第八十七章 雁过拔毛第一百零四章 会馆首事(一)第一百五十六章 邻居富贵第三百九十八章 大码头第三十章 “激起民愤”第六百八十四章 奉宸苑卿!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敢想象第二百六十五章 送你上路第三百一十九章 安营扎寨(二)第三百三十七章 靠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