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五章 不祥征兆

刘秀看着王常,问道:“颜卿,这些日子,弹劾仲华的奏疏不断,你又是怎么看待此事的?”

王常沉默了好一会,有些为难地说道:“微臣的话,恐怕不是陛下想要听到的。”

刘秀乐了,笑言道:“颜卿但说无妨。”

王常说道:“微臣以为,现在应当免去大司徒的职务。”

刘秀苦笑,说道:“连颜卿你也认为仲华不称职?”

当朝中大臣们在洛阳享福的时候,邓禹在前线征战,当大臣们在朝堂上高谈阔论的时候,邓禹在前线征战,当大臣们集体弹劾邓禹的时候,他还是在前线征战。

不做事的人,他永远都不会犯错,会犯错的人,都是在做事的。

王常意味深长地说道:“微臣并不认为大司徒不称职,只是现在陛下对大司徒的百般庇护,只会给大司徒造成更大的压力,甚至会给他树立更多的……”

政敌。后面的两个字,他没好意思说出口。

他的这番话,倒是刘秀以前从未考虑过的。刘秀愣了一下,陷入沉思。过了良久,他缓缓点头,说道:“此事,我还真需再仔细斟酌、斟酌。”

王常一笑,说道:“陛下向来英明,志向高远,微臣相信陛下一定能妥善解决大司徒之事。”

刘秀摇头而笑,拿起茶杯,喝了口茶水,感叹道:“与颜卿相谈,可甚缓我心事啊!”

他二人的关系,以前就好,虽说分属两个派系,一个是柱天都部系,一个是绿林系,但派系之间的明争暗斗,从来没有影响到他俩的交情。

按照刘秀的旨意,王常取代了景尚,做起了新军的主将。其实,这支新军也不能完全说是一支新军,因为其中有许多的老兵。

这些老兵,都是刘秀的老部下,他们曾跟随刘秀剿灭过王郎,平定过起义军,战斗经验丰富,战力也强悍。

王常接替了景尚后,对军中的老兵进行了大规模的提拔。战力强点的老兵,被提升为伍长(五人为伍),能力强点的老兵,被提升为队长(十人为小队,五十人为正队),既有战力又有能力的,被提升为屯长(百人为屯),甚至是军侯(军侯又为曲长,五百人为曲)。

新兵们主要由老兵们带着训练,由老兵们传授他们格斗技巧,作战经验,王常作为‘总教头’,只需掌控大局就好,相对来说,他做的还是比较轻松的。

不日,刘秀定下了前往新军大营的日期。

这个时候,王常开始忙碌起来,陛下亲自前来巡视大营,作为新军主将,王常自然是十分重视,陛下巡营期间,可以和什么人见面,什么人可以接近陛下,这些他都得进行严格的筛选,确保万无一失才行。

另外,王常又找到花非烟,把云兮阁的探子大规模的安插进新军当中,既可暗中搜找寻图谋不轨之人,在有紧急情况发生的时候,也可以起到保护陛下的作用。

这天,终于到了刘秀亲自巡营的日子。

在大批羽林卫和禁军的护送下,刘秀离开皇宫,亲临洛阳城外的新军大营。

王常出营迎接,把刘秀接入大营之内。

刘秀是治军的行家,进入大营,看到营盘内部的布局,他立刻笑了,对身边的王常说道:“颜卿,这座大营,一看便知是出自于你的手笔,很有你的风格啊!”

王常含笑说道:“微臣接掌大营之后,的确对营盘的结构做了些调整。”稍顿,他正色说道:“陛下,我们去校军场吧!”

刘秀没有异议,点点头。

到了校军场,放眼望去,场内黑压压的一片,偌大的校军场,估计至少得站立着四、五万人。

定睛细看,将士们盔明甲亮,精气神十足,队列也整齐,横看是一条线,竖看还是一条线。

当刘秀进入校军场后,数万汉军将士,齐齐单膝跪地,异口同声道:“陛下!”

刘秀在王常的伴随下,走上校军场的高台,龙渊、龙准、龙孛,虚英、虚庭、虚飞也都跟了上来,分别站立在高台各角,目光如电,不停地巡视四周。

“平身!”刘秀向台下的众将士挥了挥手。

“谢陛下!”人们齐声应道,紧接着,齐刷刷地站起身形。这样的场面,可谓是壮观至极,人们起身的那一刻,就如同海水瞬间涨了潮似的。

接下来,王常拿起一支小旗子,以旗语做命令,指挥现场的数万将士们,做阵型演变。

刘秀站在高台上,看得认真。

只见校军场内的汉军将士,先是列出最基本的矩形阵。

表面上看,矩形阵是个整体,但要是细看的话,其中的门道多了去了。整体的矩形阵,是由一块块的小方阵组成的。

每块小方阵,是五百人的一曲,每四块小方阵,又会组成一个稍大的方阵,这是一部,每五个大方阵,又会组成一个更大的方阵,这是一军。一军正好为一万人。

整个矩形阵,就是由这么一块块的小方阵拼凑出来,但又不会给人杂乱感。如果说矩形阵是一台庞大的机器,那么每个小方阵就如同它身上的一个部件,精密又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

作为内行人,观察一支队伍的阵列,基本上可以判断出来这支队伍的训练程度,以及它的作战能力,相互配合能力,各军之间的协调整合能力等等。

王常转头看眼刘秀,见陛下看得聚精会神,他挥动手中的小旗子。看到他打出的旗语,各军的将领发号施令,命令传达下去,全军上下皆动。

原本的长方形的矩形阵,迅速发生变化,两翼的阵列后撤,中央的阵列前压,只一会的工夫,矩形阵已然变成了进攻性极强的锋矢阵。yuyV

锋矢阵的特点是中央突前,两翼靠后,整体阵型就如同一支箭头似的,两军交战时,锋矢阵适用于中央突破。

等阵型演变完,王常再次偷眼瞧瞧刘秀,见他面露笑意,还时不时地微微点头,王常终于放下心来。他再次打出旗语,校军场内的锋矢阵又快速蜕变成了雁形阵。

雁形阵的特点是中央兵力集中,两翼向两旁伸张,如同一只正在飞翔的大雁。它的特点是,在进行中央突破的同时,两翼向前包抄,其目的,是要全歼敌军,至少是要靠着两翼的包抄,把敌人主体阵型切割开。

接下来,王常以旗语,做了各种各样的阵型演练。看得出来,在阵型演练上,王常是下过一番苦工夫的,全军上下,也是十分之协调。

在阵型变化时,只偶尔会有混乱的情况发生,但对于一支新组建的军队而言,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对此,刘秀非常满意。等到中午的时候,阵型也基本演示完成。刘秀以为到此可以告一段落了,没想到,王常接下来还有安排。

他收起令旗,向一旁的部下交代了几句。那名部将噔噔噔的跑下高台,接着,领着十名身背着弓箭的兵卒走到高台近前,那名部将扬起头,插手施礼,说道:“陛下,请看我军的箭法演练!”

刘秀闻言,嘴角扬起,微微点了下头。

部将得令,带着十名兵卒,走到校军场的一侧,这里有一排箭靶子,十名兵卒,在距离箭靶子足有八十步远的时候,停下脚步。

而后,在部将的号令下,人们将肩头的长弓摘下来,又从箭壶中抽出一支箭矢,捻弓搭箭,箭锋指向半空中。停顿了片刻,十名兵卒几乎同时射出箭矢。

箭矢在空中画出一条抛物线,啪啪啪的皆钉在八十步开外的箭靶子上。

这么远的距离,没有一人脱靶,其中还有七人都是命中了靶心。看罢,校军场内的众将士齐声欢呼。刘秀也看得连连点头,赞叹一声:“不错!”

王常走到刘秀身旁,低声细语道:“陛下也演示一下箭术,以壮我军将士的士气!”

他可不是故意给刘秀出难题,他和刘秀是老战友了,刘秀有多大的本事,王常心里再清楚不过,别看刘秀平日里不怎么用箭,但他的箭法,堪称是百步穿杨。

让陛下当众演示出神入化的箭法,既能大壮声威,又能提升士气,何乐而不为呢?

没想到王常为了治军,把自己都算计进来了,刘秀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说道:“要说箭术了得,那还得是子卫(傅俊)啊!”

王常笑道:“陛下过谦了。”

刘秀笑了笑,不再推让,伸出手来,说道:“给我一张硬弓!”

王常喜笑颜开,立刻让身旁的偏将军去取一张硬弓过来。时间不长,那名偏将军双手捧着一张长弓,来到刘秀近前,毕恭毕敬地躬身说道:“陛下!”

刘秀接过长弓,先是在手里掂了掂,感觉轻了点,他双脚分开,双指勾住弓弦,用力向外一拉,耳轮中就听咔嚓一声脆响,弓身竟然被刘秀硬生生的给拉折了。

这一下,不管是台上的人,还是台下的人,都愣住了。

王常也是脸色顿变,转头狠狠瞪了取弓的偏将一眼。你什么时候掉链子不好,偏偏赶在陛下巡营的时候掉链子,你可真给新军长脸啊!

那名偏将吓得汗如雨下,单膝跪地,颤声说道:“陛下,微臣……微臣再去取一张弓!”

刘秀倒是不以为然,说道:“这张弓轻了点,记得取硬弓!”

“微臣知道,微臣明白!”偏将起身,快步跑下台,时间不长,他又取来一张弓,这张弓,比刚才的那张明显要长了一些,躬身也更加的粗壮、厚实。

只不过刘秀接过来,感觉还是轻了。他深吸口气,双指再次勾住弓弦,用力向外一拉,在弓弦被拉满的同时,弓身再次传出咔的一声脆响,它再次发生折断。

此情此景,让台下的将士们无不目瞪口呆。

如果第一张弓是有问题的,被陛下拉折了,那么这第二张弓又如何解释?取弓的将领不可能连续两次犯错,这第二张弓,也不可能有问题。

人们看向刘秀的眼神,除了恭敬,又多了几分敬畏。

连续两张弓都折断,这也太不吉利了,简直是凶兆。

取弓的那名偏将军,已经直接跪在地上,身子抖如筛糠。王常也觉得脸面挂不住,不等刘秀开口说话,他抢先训斥道:“真是没用!去取我的弓来!”

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封功臣第三百七十六章 勾结一处第一百七十三章 临时征召第三十七章 帅才之能第八百三十八章 处理结果第七百三十七章 一生至交第四十九章 捉拿刺客第十四章 围而歼之第一百零四章 冒死潜入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准备第八百四十五章 排忧解难第二百五十七章 触底反弹第三十三章 仗义相救第四百一十二章 德行天下第二百九十九章 兵临城下第六十八章 一见倾心第五百八十四章 豁出老脸第一百四十三章 迫在眉睫第二章 仗义相救第三百五十六章 千人必死第七百二十七章 军营底层第三百六十三章 挥师南下第五十九章 求战为虚第一百三十九章 家族衰亡第六百四十二章 宛城恶战第六百八十三章 名将陨落第八百九十八章 蜀地猛将第二百七十三章 贤将王常第三百五十八章 回天乏术第三十九章 及时赶到第四百三十六章 欲结亲家第二百一十四章 出城作战第二百三十七章 美艳无双第二百三十四章 终于来了第七章 箭在弦上第四百三十九章 英雄相惜第六百七十二章 以和为贵第五百七十二章 虎口拔牙第四百二十七章 分兵作战第七百零九章 元气大伤第五百五十七章 改变立场第七百四十章 横扫豫州第五百六十三章 种果得果第五百七十五章 帝王心机第六十章 接头为实第一百八十九章 奇兵偷城第八十三章 祸事之根第三百六十三章 挥师南下第六百八十八章 决战在即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将回归第五百八十八章 紧急军情第四百一十三章 天意如此第三十五章 屠杀报复第三百八十九章 忍辱负重第四百零七章 发展壮大第八百七十章 一将成名第八百一十三章 第三条路第一百六十一章 劝降倒戈第三百五十三章 一进一出第四百六十六章 攻心为上第八百二十三章 仗势欺人第三十五章 屠杀报复第六百八十四章 直言进谏第七百六十九章 手腕高超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战在即第三百四十九章 地狱难度第六百八十五章 不祥征兆第一百七十三章 临时征召第一百二十五章 入京刺莽第五百章 被迫献城第八百四十七章 决定出征第四百一十一章 招摇撞骗第一百一十六章 分兵作战第四十七章 骑枪之下第四百零九章 饥寒交迫第一百八十八章 攻城部署第二百六十四章 刘氏宗亲第五百一十七章 领袖风范第八百六十章 舆论战争第六百二十一章 无事生非第六百七十七章 朝阳相见第二百五十一章 厄运降临第一百五十章 兄弟情深第四百四十一章 决战前夕第三十四章 擒贼擒王第五百二十章 高歌猛进第四百三十八章 无事生非第八百七十五章 阴差阳错第二百八十九章 道家药品第六百六十一章 睢阳朝廷第四十三章 落花有意第六十二章 恨意种子第三百三十六章 拖延之战第六百六十六章 出尔反尔第五百三十一章 登顶帝位第六百二十三章 祸起南阳第六百零八章 根除祸首第六百零六章 生出罅隙第七百八十四章 新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