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天降单于

是勋受命镇守河东,肯定要跟南匈奴打交道。虽说他此前靠着一点儿对匈奴历史的浅薄认识(当然啦,在此世的官僚当中,其实已经不算浅薄了),守偃师退过於扶罗,而且根据郭嘉所给的情报,貌似新单于呼厨泉是鸽派,比老鹰派於扶罗要容易沟通得多,但思来想去,仍然抓不住要点。

没有办法,只得去求问鲁肃。可惜鲁子敬久居淮北,对胡人缺乏基本的认识,在这个问题上,就完全提不出啥有用的建议来。是勋从鲁府空手而归,悻悻然返家途中,突然脑海中灵光一闪,命驭者掉转车头:“往执金吾贾公府上去!”

贾诩是凉州人,凉州羌、汉杂居,而且还有永元年间叛反单于、出塞欲遁,结果被汉兵追回的匈奴右温禺犊王部二万余人,寄居北地郡,所以在是勋想来,贾文和肯定明白该怎么对付游牧民族啊。

贾诩给是勋出的主意其实也挺虚的:“胡人崇力而无义,畏强而凌弱……”是勋心里话,你在说匈奴还是在说你自己?——“……乃当盛之以威,诱之以利,剖之以势,悦之以货。卿其思之,呼厨泉最欲得者,何也?”是勋心说你是在引导我思考呢,还是光在说些大而无当、实而无用的屁话呢?老兄你一脸的忠贞诚恳,我还真是瞧不大出来啊。不过顺着贾诩所言再仔细一想,终于被他揪住问题的重点了。

于是当即去跟曹操商量,随即跟随曹操面谒天子,就讨来了这样宝物,赐给呼厨泉。

当下呼厨泉揭开木匣,首先见到的是金光闪闪、瑞气千条。里面是一只昂首挺胸的金铸囊驼。这模样呼厨泉少年时代也不知道见过多少回啦,双目中当即是精光大盛啊。只听“啪”的一声,木匣脱手落地,但他双手却牢牢地抓住了那只金驼,压根儿也没意识到自己仍然跪在是勋面前呢。忙不叠地就把金驼给翻转了过来。

没错,是勋从朝廷求来的,并非仅仅一只金驼而已,而是囊驼为纽的一方金印!

呼厨泉双手都不自禁地开始颤抖,摒住了呼吸,缓缓地倒转过金印来。仔细去瞧上面的文字——唉,不应该是“匈奴单于玺”吗?他的脸瞬间便又沉了下来。

呼厨泉是识不得几个汉字的,更别说印章上的篆文了,但作为匈奴最顶层的贵族,少年时代也多次有机会得见王庭的金印,那五个字的大致形状。早就深深地镂刻在了脑海当中。不对啊,貌似有点儿象,可是又有所偏差……

呼厨泉终于站起来了,双手仍然捧着金印,却把疑惑和不满的目光投向是勋,心说你给我的这是什么印章?随便刻个什么王侯印、将军印来糊弄我可不成,我要是的单于金印!

自前汉元帝时南匈奴呼韩邪单于降汉。汉朝赐下“匈奴单于玺”,一直保存在单于庭,就没有更换过——不,曾经王莽想要换印来着,把“匈奴单于玺”给换成“降奴服于章”,这直接导致了南匈奴的背叛,并且趁着新莽乱世二度膨胀,至东汉初又成为北方强大的外患。呼厨泉心说你可别给我来这套,你信不信我一怒之下,当场就砍下你的狗头来!

要是从前没跟是勋打过交道。不知道这位是太守最喜欢先占稳一个“理”字再当面打脸,要不是是勋刚进来的时候先耍个花样浇灭了呼厨泉的气焰,单于这会儿说不定就已经拔出腰刀来了。但基于上述种种原由,呼厨泉这回却不敢孟浪了,他得先问清楚喽——“这、这是何印?”

是勋莫测高深地微微一笑:“何不先用之。容勋为单于指明。”

呼厨泉赶紧招呼从人,取牍版和封泥来。匈奴本无文字,但既降汉,偶尔也需要使用汉字,加盖印玺——比方说向汉天子上书——加上此处本就是平阳县署所在,所以这两样东西总是不缺的。很快,从人取来用具,呼厨泉仍然双手捧印,先在牍版上加了封泥,然后盖章、显字。

这字一正过来,他终于瞧清楚了,还是五个字,后面“单于玺”三字无错,但前两个,肯定不是“匈奴”。

是勋缓缓地伸出左手,撩起右袖,一边坦然说道:“自先单于南迁以来,单于庭之势日蹙,鲜卑、乌桓等皆无以为制也。昔中原之地,天子治之,草原大漠,单于居之,而如今所谓‘匈奴单于’者,便只能统驭匈奴一族而已……”

其实他这话说得不尽不实。狭义的匈奴族,不过是以栾鞮氏为核心,兰、须卜等数氏为辅翼,一个很小的部族而已,从战国时代开始崛起于草原大漠,到冒顿、军臣二单于时代达到鼎盛,基本上吞并或者臣服了从辽北直到葱岭的绝大多数游牧民族。因而广义的匈奴族,就包括匈奴帝国管辖下几乎所有民族,也包括今天的鲜卑、乌桓和部分羌族。鲜卑、乌桓等族逐渐脱离匈奴统治自立,从窦宪等二度征服南匈奴以后就开始了,跟於扶罗率兵南下,以及羌渠单于的死,其实并无关联。

也就是说,降汉的匈奴,本来就已经不是草原共主了,目前所谓广义的匈奴,也即“便只能统驭匈奴一族”的匈奴,不过是与乌桓、鲜卑等族并驾齐驱的一个中上等草原部族而已。

然而是勋那话呼厨泉爱听,仿佛只要他真的能够正位单于,并且返回单于庭,匈奴便仍旧能够恢复往日的荣光,仍然可以只挂着一个汉朝藩属的虚名,却实际统驭整个草原大漠一般。

只见是勋说着话,右手食指缓缓伸出,开始逐一指点那两个呼厨泉不认识的汉字:“此印文为——天降,单于玺!”

呼厨泉转头望了一眼才刚凑过来的去卑,两人目光中都流露出一种近乎疯癫的狂喜。

“天降单于”,这个名字可以有两解。第一种解释,天是指天子,天降单于就是汉天子册封的单于;第二种解释,那是匈奴单于的本号。“单于”二字为音译,同时也是简称,全称应为“撑犁孤涂单于”,撑犁之意为天,孤涂之意为子,单于之意为广大无边,若是意译成汉语,就是“天子皇帝”,半音译半意译,也可以符合这新的印文——天降单于。

“匈奴单于玺”为先代汉帝所封,刘协不可能原样再铸一方,以赐呼厨泉,想要正了呼厨泉的单于之位,那就只能遣人到单于庭去索要先前的玺印——当然啦,单于庭的长老们肯定不会给。所以当日是勋拉着曹操去觐见刘协,就干脆建议,咱们换个印文,刻块新印吧。曹操提出异议,说当初王莽更改单于玺的印文,惹出了多大的祸事?宏辅你要引以为戒啊。是勋微微一笑:“王莽新印,故改其名,故降其号,又更‘玺’为‘章’,匈奴以是不喜。若今虽更印文,却更增其光彩,安有不喜之理?”

“天降单于”四个字,其实不是是勋的新发明,源于他前世所知,1955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召湾汉墓出土过一块瓦当,上面便刻有这样四个字。当然啦,汉瓦当上的字,“降”作降服解,意思是汉朝的天兵降服了匈奴的单于。不过受此启发,他脑筋一转,就想到把这“降”字作下降解,给铸造出这样一方金印来。

——这两个音一平声一去声,到中古才始分化,汉末这年月,其实还不是多音字。

拉回来说,倘若所谓“天降单于”,只不过是“撑犁孤涂单于”的另一种译法,呼厨泉和去卑还未必会那么兴奋。可是是勋事先已经埋下伏笔了,也用语言暗示他们了——“匈奴单于”,只是匈奴一族的君主,可惜如今匈奴族的势力已衰,起码管不到乌桓、鲜卑等族;而“天降单于”不标族号,却可以认为是古老的匈奴帝国的君主,是草原、大漠的共主。

当然啦,汉人最喜欢玩儿文字游戏,他们说怎么解合适,那就怎么解合适,这后一种认识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但根据这几日与是勋交谈中所获得的信息,呼厨泉和去卑也不傻,瞬间就明戏了,这是一种承诺,也是一种要挟——你若助曹,将来便可成为草原、大漠的共主,若不助曹,这一切全都免谈。

而且是勋为此意还加了双重保险,他指给单于看,在金印的侧面,还镂刻着一行小字。那是一行隶书字,去卑认得,当即诵读出来:“建安天子赐封。”

“建安”是当今的年号,“建安天子”自然是指刘协。这意思就更明确了,倘若刘协可以一直呆在帝位上,并且顺利将帝位传承给他的子孙,那么此印便具有官方效力。倘若刘协不居帝位,或者他的正统性遭到抹杀——比方说袁绍另立天子,甚至自立为帝——那么此印便一钱不值。

呼厨泉手捧着金印,反复摩挲。是勋也不催促,就这么抄着手,沉着冷静地望着他,明白此刻这位新单于的内心必然翻江倒海,天人交战,在反复权衡利弊得失哪。

呼厨泉摩挲了半天金印,终究舍不得撒手,不禁心中暗叹一声,转过头去高声吩咐道:“摆宴,款待是太守!”

是勋心说成了,下面就该正式谈条件啦。

PS:今天争取二更,晚上再努一把力。

第26章 城头箭书第9章 察考诸子第27章 烫手山芋第23章 吾舅同然第34章 踏破铁靴第10章 离间江陵第9章 平州智士第16章 **好淫第12章 吕布来矣第29章 关中之战第11章 魔鬼之声第14章 再会枭雄第4章 五经注我第23章 元龙之谋第7章 请杀孔融第29章 舌灿莲花第9章 周平王事第23章 屠尽匈奴第17章 正是此贼第16章 屯敌必取第26章 羽扇纶巾第13章 兵出子午第10章 枭雄之死第8章 破局关键第28章 内外兼修第10章 分而制之第10章 枭雄之死第29章 舌灿莲花第13章 初为人父第28章 悬危之计第12章 尚书空台第38章 谋国谋身第20章 射戟小支第9章 乱军之计第25章 画蛇添足第24章 英雄少年第18章 谋刺之谜第11章 科考之弊第22章 故人重逢第三章 食蒉之思第22章 革命宣言第20章 厚固吾势第33章 孝即是忠第3章 微末小技第14章 李代桃僵第15章 不王而王第16章 为人难哉第15章 解衣衣之第23章 刺客奇才第5章 卖官鬻爵第21章 藏富于山第16章 举贤任能第21章 海上仙山第22章 心痛之由第28章 子以母贵第31章 日暮途穷第8章 我等自取第28章 长坂坡前第7章 事后诸葛第3章 鸿鹄之志第27章 烫手山芋第26章 君权相权第24章 三辞三留第7章 置之美稷第8章 骠姚之业第25章 画蛇添足第1章 远方来客第13章 深肖乃父第10章 明修栈道第15章 野有遗贤第24章 河内司马第15章 就食玄菟第13章 杀夫献妻第6章 王异国生第29章 伏地气绝第15章 重修长城第9章 舜舞干戚第4章 豆中有膏第17章 强固是氏第4章 不肖之子第21章 暗夜惊魂第27章 来何迟也第28章 冯翊遗珠第6章 建安石经第14章 李代桃僵第32章 杀俘不祥第6章 宁我负人第9章 涢水之战第23章 幼平奋威第19章 二虎媾合第11章 须臾顷刻第36章 封侯之赏第19章 屈身蛮夷第11章 魔鬼之声第9章 积毁销骨第6章 人月团圆第11章 霸王之死第36章 谁人祖道第5章 朝鲜新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