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亡羊补牢

典韦发起冲锋的时候,辽东军与阳乐兵之间的距离已不足百步。传说中的神箭手养繇基在这个距离上可以“穿杨”,但那若不是古文习惯性的夸张,便定因楚步小于汉步。就此年月而言,擅长弓术的比方说黄忠、太史慈等名将,在这个距离上射敌,亦必可中的——但是不能保证射中要害,更不可能射中预先标记的杨树叶子。

想当年太史慈在都昌射的透围,第一日左右分射七八十步的双靶,第二日所射接近百步,便已然惊世骇俗了。

一般的人物,比方说是勋那样的,三十步内可以“穿杨”——当然是中杨树干而不是穿杨树叶。要是百步,努努力或许也能把箭射出那么远,但能够射中什么,射中了还有没有杀伤力,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理论上,是箭支平平落地,正好擦着百步外预先划好的距离线。

刘煦所部弓手,确实都是精锐——象平郭这种小县,难以组建大规模的防御部队,一般都将主要财力用来畜养弓手,用作守城——普遍比是勋要强,四十步左右能中移动靶,若在百步距离,准头虽差,十箭里面偶尔也能一箭瞎猫碰上死耗子。问题这些人都是没练过啥速射法的,两秒钟一箭就算极限了,并且列阵而射,还必须得统一听号令,所以射速更是慢了一倍还不止。

这年月的百步放在后世,大概有一百米挂零吧,就典韦麾下那些壮士,真要是精力充沛地猛跑。绝大多数都能跑在12秒以内。只可惜此际人人疲惫,腰腿酸麻,能够15秒跑完全程,就算苍天护佑,神力加持了。

换言之。典韦所部冲到辽东兵面前这一段时间,足够辽东弓手射出三轮箭了,前两轮未必有啥准头,这第三轮已入四十步内,倘若一个瞄一个,就能让接近半数的敌军躺下。

当然啦。这是就理论而言的,战场上的实际情况比理论要复杂得多。首先,辽东弓手前两轮箭至,典韦所部必然惶恐,被迫要放慢速度。举盾来挡,就此冲锋的速度必然有所降低;其次,等到他们冲入了四十步距离内,照理说辽东弓手可以箭无虚发了,问题此际敌人那狰狞的面容都已经瞧得清清楚楚,弓手们未经恶战,也无充分的战阵训练,人皆胆怯。除了一成多仍能射出一箭外,余皆收弓后退,把以后的工作交给执矛和执刀盾的同伴去负责……

因而当两军正面相撞的时候。典韦所部仍然保持住了基本的人数,只有七八人倒在冲锋途中,无力作战而已。

刘煦排出的三个方阵,因为道路狭窄,所以相对拥挤,并且面窄而纵深。故此双方在一线作战的人数基本相等。按照兵法之常,乃是先以长矛拒敌。挫其锋锐,然后长矛缝隙中的刀盾兵透隙穿出杀敌。然而长矛手排得太密,便限制了灵活性,若以之直面骑兵,或许仍能发挥足够的威力,但以之直面步兵,便是另外一种局面了——

后世江湖有云:“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问题长兵若缺乏足够的施展空间,那其强便要大打折扣。典韦所部无论老兵还是临时甄选的勇壮,论起个人武艺和格斗技能来,都比辽东兵普遍强上不止一倍,虽然疲惫,膂力不济、动作迟缓,但对付这些只能当胸直刺的长矛,还是并无惧色的。他们或者以盾牌由下往上将长矛高高磕起,或者让过矛头,直接一刀斩断矛杆,转瞬之间,便已突入阵中。

长矛手一击不中,眼见敌人挺着寒光闪烁的长刀已近身前,无不大恐,匆忙后撤——不少人更干脆直接把矛给扔了。辽东的刀盾手便欲突前抵敌,但一来留给他们的缝隙过于狭窄,导致进退不够灵活,二来被仓惶后逃的长矛兵影响到了自己的动作,就此慢了一两拍——鲜血飞溅中,便有十多名长矛手横尸当场。

刘煦骑在马上指挥,见此情景,急忙下令,长矛手不得转身,只准直线向后撤步,同时勒令刀盾手相互配合,以阻敌势。

冷兵器时代的战术运用,其实并不复杂,只要不是太傻,在战场上走几个来回,一般都能成将——就好象下围棋,输赢规则相当简单,并且还有大量定式可以死记硬背。只是真正的战术高手,能够在千变万化的战场上料敌先机,预布闲子,先封敌势,而若只是熟背定式,见招拆招,那便必然落了下乘。瞬息之间,危机便可能降临,战局便可能改变,临时应对,哪儿还来得及呢?

故此刘煦的应对不能说不正确,只可惜慢了一拍,双方便已然陷入了唯勇而恃的混战状态。狭路相逢,主要靠的是血勇,阵列既乱,同伴间也就很难谈得上什么配合了。典韦所部虽皆疲惫,却自知以弱击强,以寡敌众,若不拚命,唯死而已——问题那些老兵和壮士,又有几个是怕死的?人人心中都在想:反正死定了,老子定要拚一个够本儿,拚俩赚一个!而辽东兵本来便非精锐,此番偷袭得手,又当面疲惫之敌,普遍都有轻敌之心——轻敌的结果,一是觉得自己不必死,因而畏死,二是士气高昂到了顶点,一旦遇挫,跌落的速度也比一般情况下要快。

尤其典韦那些部曲老兵,每人都完美地掌控着三五名战场经验不够充足的同伴,形成一个个很小的战斗集团,在辽东兵阵列混乱,被迫各自而战的时候,他们却仍然能够达成一定程度的小范围配合。在这种情况下,人的潜能在疲累到顶峰以后被彻底挤压出来,典韦所部个个貌若癫狂,浴血死战,眨眼间便斫翻了两倍于己的辽东兵。

刘煦哪里经过这般恶战,当即惊得魂飞魄散。拨转马头,掉头就跑——他想要退入寨栅之后、堠堡之中,然后重整兵马,再打防御战。

只是典韦断不能让他如愿!典国藩是冲不动的,在两名部曲一左一右的扶持和拖扯下。几乎是三步一跌地跟随在大队之后。远远的,他便瞧见高踞战马之上的敌将了,随即瞧见敌将拨马而走,于是运足丹田之气,高呼道:“若待敌入堠中,吾等亦死!且追。不可放一人逃生!”

他的部下,这会儿都已经杀疯癫了,不用典韦喊叫,只要瞧见身前仍有敌兵,也不管是面朝着自己呢。还是背对着自己呢,继续猛冲上去便是一刀。转瞬之间,战场便从寨栅之外移至寨栅之内。刘煦本想以雷霆万钧之势杀灭这支远来敌兵的,故此将主力全都带出了堠堡,堡中并未留下多少接应的人手,因而根本无力再封闭寨栅、重布鹿角,竟被典韦所部一涌即入。

这时候典韦也已经踩着满地的尸体,踏足了最初的战场。他斜眼一瞥。就见辽东兵抛弃的步盾普遍比自家的为大,宽约三尺,长过五尺。足够遮蔽一名蹲下身的壮汉了。典韦当即命护持着自己的部曲捡了一面盾来,自己屈腿盘坐在上面,部曲一左一右,将盾扛上肩头。这么一来,典国藩的视野更开阔了,移动速度也快了很多。于是将手中树枝朝前方一指——那正是刘煦奔逃的方向——“获敌将首级者,上奏朝廷。封侯之赏!”

辽东兵已经彻底崩溃了,很多人根本想不起来逃入堠堡还有固守的依靠。光想着自己是从海上来的,如今海岸边还停靠着自家的航船呢,还是赶紧逃到海上去吧,则那些满身是血、杀人如麻的妖魔就追不上啦,当下纷纷斜向便真奔岸边。刘煦才到堠堡门口,回头一望,跟随在身边的竟然还不到五十人,几乎气得吐血。他心知即便入堠也未必能守得住,不禁长叹一声——罢了,我也赶紧下海吧!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忽然一片红光闪起,远远的,便见己方数条海船上突然冒起了冲天的大火!

这当然不是生火误燃,而是幽州的“舰队”已然汹涌杀到。

且说卫循率领七条大船不告而别,前往辽东半岛的最南端去贸易。一开始交易还挺顺利,果然只要不打出幽州的旗号来,辽东人仍当作过往商旅看待,并无任何刁难的举动。然而就在交易才刚一半,出货皆已卸下了船,进货尚未全数上载的某日晚间,突然有船主面色惨白地前来禀报,说他刚跟几名辽东小吏交谈,据对方说,前日尽调各县役兵,乘坐大船,已往辽西去了。

卫循闻言大惊,匆忙召集众船主商议,说这要是后路被断,是使君就此战死在辽东还则罢了,倘若全身而返,那还能饶得过咱们吗?况且咱们的身家,有一半都是使君所资供的,这两年因使君的支持,贸易获利是往年的三倍还多,若使君故去,朝廷再换一个刺史前来,怕就没这种好日子可过啦!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卫循当即留下一条船继续载货,然后亲自指挥着其余六条船,匆忙返回渤海,循迹往辽西而去。

他们高张风帆,并命水手以大桨助划,几乎比典韦更拼命地便赶回了辽西岸边。找到个堠堡一打听,便知敌在后世菊花岛附近,已然登陆,截断了幽州军的粮道。卫循这一惊非同小可,当即就要跳海:“皆我一时贪心,害了诸君也,今但有死而已,其罪一人当之!”几名船主把他牢牢扯住,说我等共同进退,怎忍心见你一人去死?

其实他们心里想的是:就算你死了,是使君也未必就肯饶过我们啊,还不如留下你,若事不协,再绑上你去请罪,或可得出首之利。于是建议,不如且去彼处观望形势,若见我军自陆上来伐,乃可相助一臂,亡羊补牢,多少赎免一点罪愆吧。

于是六艘海船便来到菊花岛附近,果然见到海岸边停泊着近二十条大舟。他们还没有注意到陆上的战斗,但见敌众我寡,便欲退去。卫循差点儿死过一回,这阵子干脆啥都不怕了,一船当先,便直向敌阵冲去。眼看靠近,转身瞧去,不禁眼前一黑——我靠,还说什么共同进退,你们竟然连一个都没有跟上来啊……(未完待续)

ps:带小崽去京郊玩了几天,真是累得我一个臭死……才回来,加紧赶了一章,然后明天又有聚会……争取初八或初九恢复每日更新。

第21章 舅传婿也第5章 卖官鬻爵第29章 太公封齐第5章 今古不同第4章 吾当染指第23章 沽名钓誉第4章 吾当染指第22章 八字真言第13章 杀夫献妻第11章 天生猛将第3章 深入西域第11章 不闻恶声第14章 帐下壮士第28章 零陵先贤第8章 骠姚之业第28章 子以母贵第13章 人之大欲第32章 天下第一第7章 受人构陷第4章 低调才杰第20章 不可得乎第19章 枭雄入蜀第35章 世豪之富第25章 陆梁冀州第8章 我等自取第21章 虑胜虑败第1章 天无形质第13章 违天不祥第9章 惊雷投箸第4章 低调才杰第19章 难从死志第11章 军中之乐第23章 堂上惊变第19章 编定魏律第18章 先发制人第1章 下车立威第13章 深肖乃父第10章 变废为宝第2章 重振幽州第9章 西域贡使第9章 西域贡使第16章 天下为弈第32章 秦失其鹿第13章 大人将归第11章 幽州水师第13章 初为人父第8章 佛国之愿第21章 藏富于山第12章 悲摧人生第7章 比干直谏第26章 往征不难第7章 请杀孔融第27章 漫天箭雨第3章 出泥不染第24章 孱陵惊魂第24章 军功酬爵第19章 天子之威第6章 并无雅骨第17章 子桓发礮第13章 郊祀天地第10章 身陷囹圄第9章 凉州用间第25章 初步较量第12章 吕布来矣第19章 战争迷雾第9章 文和诡谋第15章 乱世能臣第14章 未之闻也第21章 意外重逢第25章 异度所遣第27章 鱼复三险第22章 飞将奄至第25章 为公宣扬第13章 行海索第16章 混世魔王第10章 隆中访贤第15章 酒池肉林第35章 江船上陆第23章 军国重器第31章 尔虞我诈第17章 忠良被难第22章 爪牙股肱第16章 **好淫第23章 乌帽子亲第25章 后世之评第22章 心痛之由第18章 长生丹药第28章 悬危之计第30章 乃见君臀第18章 盖章生效第10章 儿女亲事第2章 雷霆手段第10章 并案讨夷第4章 使徐三事第10章 身陷囹圄第4章 例不可开第23章 一身是胆第2章 工商兴利第20章 注经化俗第17章 摇唇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