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妇人之言

曹操询问曹丕,说你若是辞了太子之位,我又当以何子为嗣呢?曹丕无奈之下只好提了曹植的名字。其实曹丕素来与曹植不和,如今关东消息传来,曹彰中毒而死,曹冲也险些丧命,曹丕本能地感觉到:幕后黑手很可能就是子建!

然而他不是真想让位,只当曹操在试探自己,那么无论按照亲疏论,还是按照长幼论,自己之后就只能轮到曹植啦——别的兄弟多不够格,而若提曹冲,倘若曹操追问:“汝与子建一母同胞,胡不言之,而及仓舒?”又该怎么回答?说自己怀疑曹植是幕后黑手?根本没有证据啊。会不会被老爹认为自己心胸狭窄,从而更加恼怒?

当时曹操只是长叹一声,并没有再说什么话,随即摆摆手,就让曹丕退下去了。消息通过校事传入是府,桓范当时就评价说:“太子此举,以退为进,实善策也。”你这会儿就不要多事,只要跟老爹把话说清楚了就好,除了表忠心外,别的话说多了都是错——“以此观之,储位或可固也。”是勋同样点头,心说这一条时间线上,虽然没有贾诩教他,曹子桓天性聪明,装忠臣孝子仍然装得很到位嘛。

他却没有注意到,儿子是复转过头去,眼神略略有些闪烁……

是复所禀报的,其实绝非他从卢洪处所获得的全部情报。

因为事关重大,这一日卢洪乔装约见是复,把相关消息详详细细地向他说明白了。是复听后微惊,随即关照卢洪:“兹事体大,今卿毋来也,吾亦无所闻也。”你就当自己什么都没有说,而我也什么都没有听到。卢洪点头:“太尉固不当再涉此事……洪便告辞。”

那么是复究竟隐瞒了哪些内容呢?原来当日曹丕从曹操榻前退下,才出殿门,迎面就撞见了自己的正室夫人甄氏。甄氏作为太子妃,又向来得曹操的欢心。故此曹操患病后,她就经常前来探视,并且亲自服侍曹操的饮食起居。曹丕趁便关照甄氏,说你好好伺候陛下。觑陛下心情好的时候,多帮为夫我说几句好话;陛下言谈间要是提到我,或者提到储位之事,你也记下来,回宫后禀报我知道。

甄氏应诺。曹丕便退。随即甄氏端着食案进殿,伺候曹操用膳。曹操盯着她瞧了好一会儿,突然开口:“适于殿外,子桓与汝言何?”甄氏素来孝顺,也不敢隐瞒,就说:“太子欲妇恪尽孝道,以侍陛下,期陛下之疾早日得瘳也。且欲妇进言,道其知过,恳请原宥。”

曹操点点头。随即又问:“朕不在时,子桓与陈长文常有来往否?”甄氏回答:“太子荷监国重任,陈卿为吏部尚书,岂可无往来?然止论国事耳,未及其它。”曹操挺满意她的回答,微微一笑道:“汝在深宫,所知却多。”甄氏闻言吓了一跳,赶紧伏下身子:“妾非敢探听国事也,但在宫中,不见太子与陈卿往来。若在外朝,所言必国事也,以是揣测之。”

曹操伸手拍拍甄氏的头,说我就是随口一问。没有怀疑或者责备你的意思,不必太过谨慎小心了。眼瞧着甄氏已将膳食布下,便即端起饭碗和筷子来,吃了几口,瞟甄氏一眼,眉头微皱。问道:“吾固俭约,亦告诫汝等,即在天家,不得过奢也。然汝为太子妃,正不必布服——子桓前载数簏绢入,得无皆为柴氏做新衣耶?”你也穿得太寒酸了点儿吧,是不是曹丕对你不好啊?

甄氏忙道:“太子遵从父命,亦向来俭朴也,即柴氏昔日,与妇穿着无二。所言舆丝帛入,未审何人所言?妇不知也。”

曹操“嗯”了一声,面色略显阴沉。

当时卢洪对是复转述二人对话,就此插言解释:“前太子初立,请以朱彦才为东宫官署,而天子不允,云彦才放肆峻急,多与人仵,太子不当与之往来。后丁仪奏,太子常以车载簏,纳彦才其中,深夜密议。天子因问太子,太子请罪云,为后宫多贪绢衣,故载数簏入,后再不敢也……”

朱彦才名铄,与曹丕私交甚笃,为其心腹之人——在原本历史上,他与陈群、司马懿、吴质并称“魏太子四友”。这家伙虽然有才,但是心眼儿小、脾气急,口无遮拦,经常得罪人,所以当曹丕请求让他担当东宫属吏的时候,曹操一口就回绝了,还告诫曹丕少与此人来往。

然而曹丕离不开朱铄——在这条时间线上,司马懿、吴质都不跟他一拨儿了,陈群身为吏部尚书、朝廷重臣,需要避嫌,双方非常默契地保持着一定距离,“四友”里就只剩下了一个朱彦才——于是便暗中用车装着竹筐,让朱铄藏在竹筐里,偷偷潜入东宫,去与他商议大计。

在原本历史上,钻竹筐的是吴质,随即为杨修侦得,禀报曹操。曹操打算亲自去拦截,曹丕得信后以问吴质,吴质说没关系,你明天再装一车竹筐进门,我就不去了,筐中只盛丝绢,那就不怕遭到主公的盘查啦。曹丕依计而行,果然瞒过了曹操,还使得曹操疑心杨修离间他们父子,就此开始对杨德祖起了杀心……

然而在这条时间线上,杨修已遭贬谪,向曹操告密的是另一名曹植党羽——校事丁仪丁正礼。曹操并没有亲自去检查——终究他现在是皇帝啦,一举一动都有人关注,甚至起居郎记录在案,不可随意妄行也——直接去问曹丕。曹丕随口扯谎,说只为宫中妇人想穿绢衣,所以我装了几筐进来——知道父皇您一向提倡俭约,我知道自己做错了,以后也不会再犯了。

曹操虽然提倡俭朴,终究已经贵为天子,也不跟草莽时代那般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啦,既然如此,又怎么好意思去苛责儿子呢?此事就此按下。可是谁都料想不到,事隔多日,曹操仍然记得这事儿呢,并且似有意、似无意地问起了甄氏来。

甄氏老实回答,说我跟太子都一贯秉承您的旨意,生活俭朴,平常也不做新绢衣,即东宫诸妇人,包括被逐的柴氏,也没有谁胆敢逾越规矩——太子命人运丝绸进宫?还不是一回两回?这是谁说的,我怎么不知道啊?

曹操闻言,已知曹丕当面扯谎,心中便有些不喜。再扒拉两口饭,只觉得腹脘饱胀,没有胃口,于是放下碗箸,喝一口薄酒,问甄氏道:“适才子桓请辞太子位,汝如何看?”

甄氏伏地奏道:“妇从夫行,若夫请辞,妇有何言?唯念初于归时,公姆慈爱、夫妇相敬、兄弟和睦,未识今日生分若此!妇尝闻,外间有诬太子谋害子文者,此真弥天之谎、极天之冤也。一旦居位,谤便随之,既如此,何如卸去,归就藩国,或可免兄弟离心也……”

说着说着,不禁清泪两行:“妇初入门时,太子弱冠,子文、子建尚幼小,徘徊膝前,妇似嫂而实姊,亲密无猜。今天不假年,子文薨逝,本已椎心刺骨,而况诬为儿夫所害耶?若妇死而能清白儿夫,死亦可也——陛下明察!”

曹操轻抚甄氏的肩膀,不住口的安慰,说好啦,好啦,别哭啦,我知道子文之死跟子桓没什么关系,然而——“外间所传,空穴来风,或有人欲诬子桓也。卿以为谁欤?子建欤,子盈欤?”

甄氏答道:“子建耿介,子盈聪慧,同为兄弟,安忍相害?太子不肯害子文,彼等亦不肯害太子也。此必丁仪所为……”

曹操猛地一瞪眼:“汝如何知道是丁仪奏朕?”

甄氏慌了,脱口而出:“此太子语其吏,妇偶听闻……”

曹操追问道:“太子如何说?”

甄氏从来不会撒谎,仓促间只好实话实说:“闻太子云,丁正礼为陛下勘子文事,在在指向于吾,得非子建所使耶?吾必杀之!”说完了赶紧补充:“妇知子建,必不办此,或丁仪妄为耳。”

曹操冷笑一声:“汝知子建,独不知子桓耶?!”伸手推开食案:“朕倦矣,汝可退下。”甄氏慌得话都说不清楚了,只是磕头:“请放归藩,以全儿夫。”曹操哼了一声:“或如汝愿。”

当然这一大套话,卢洪不可能全都侦探明白,也不可能跟复读机似的备悉无遗转述给是复知道。他只是说了一个大概,先是曹操谈到了“车载簏绢”事;随即曹操提起曹丕请辞太子事,甄氏既为两个小叔子做保,又说漏了嘴,道出曹丕憎恨朱铄,曹操因而不喜;最后甄氏磕头请归藩国,曹操冷哼道:“或如汝愿。”

是复心说这无知妇人,不会说话就少说几句吧,身在天家,阴谋秘计围绕之下,你光老实孝顺管蛋用啊,差点儿把老公也给折进去了吧。听曹操最后的话语,似果有易储之意,兹事体大,赶紧关照卢洪,说你今天就当没来,而这些话我也从来都没有听到过。

回府向是勋禀报,光说了前半段儿,是勋和桓范就都长舒一口气,以为易储的危机算是基本上度过去了。是复眼神一飘,干脆就把后半段儿给咽了——若被父亲得知太子储位不稳,必要设谋拯救,然而皇帝最近脾气是越来越暴,要是万一也把自己父子给牵扯进去,那可如何是好啊?再说了,曹丕本是陈群的靠山,跟自家父亲理念不合的,似这般太子,废就废了吧……(未完待续。)

第7章 名士该杀第25章 大地为球第23章 霸王铩羽第5章 二得二失第12章 悬危之势第17章 子桓发礮第13章 口舌之间第13章 舍卿其谁第22章 太白苍苍第15章 人生易过第10章 挥斥八极第21章 海上仙山第27章 东吴骁将第27章 直面刺奸第33章 长矛如林第32章 秦失其鹿第5章 白波谷前第31章 逃出生天第9章 德不可见第18章 文章魁首第18章 投鼠忌器第23章 一身是胆第24章 日薄西山第4章 梦中杀人第24章 风传虚证第9章 建藩封国第24章 续汉记事第23章 乌帽子亲第27章 狐假虎威第5章 雪中偶遇第30章 命中魔星第31章 以竹为炮第26章 城头箭书第15章 窈窕淑女第21章 先见神亭第23章 一身是胆第29章 人亡政息第21章 采采荣木第18章 延之日升第11章 霸王之死第8章 木兰何人第33章 先登者谁第15章 春秋断狱第16章 讨袁绍檄第27章 得韩征倭第22章 国中无将第38章 矜功失节第32章 曳尾泥涂第24章 勇救都昌第2章 谋士之责第7章 名士该杀第13章 大势已去第30章 少年怪诞第27章 狐假虎威第1章 南征袁术第1章 继嗣之争第25章 名王为质第17章 愿为孙程第16章 良宵闻变第8章 欲捧杀也第12章 防微杜渐第7章 卿何人也第16章 讨袁绍檄第9章 凉州用间第12章 吕布来矣第27章 败絮其中第17章 外御其侮第24章 英雄少年第24章 首山之战第27章 一朝出门第22章 革命宣言第12章 悬危之势第20章 城守秘策第22章 收服荆南第11章 蝼蚁草芥第5章 不识大体第14章 黑心煤窑第7章 置之美稷第28章 便有如何第7章 名士该杀第23章 堂上惊变第21章 老马恋栈第19章 训诂之师第14章 人治社会第19章 东出卢龙第31章 玩弄人心第21章 异兽逞凶第22章 祸其始此第18章 背主求荣第27章 烫手山芋第2章 西进东归第21章 神龟永寿第22章 拓拔归附第23章 百口莫辩第22章 吾亦虑及第6章 欲征北虏第27章 遂乡认亲第26章 钓桥无益第7章 宛城宣诏第24章 高陵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