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广致仕

七夕之夜,坊间的鞭炮声尚未止歇,潜伏于肤施城内各处的两千暗卫便是同时收网,将城中的项氏余孽及匈奴细作尽数擒获,连带数位上郡的高爵勋贵也遭羁押,等候御史府与廷尉府的官员前来询供判罪。

然此事远未到彻底完结之时,武都候府和桃候府皆是涉案,当朝卫尉公孙贺府中死士亲卫更是意图谋害皇子,若非阁内众人皆未对外泄露此事,公孙贺必得遭下狱问罪,即便洗清嫌疑,御下不严之罪就足以将他从大卿高位直接打落尘埃。

事关重大,郎中令齐山岂敢有半分拖延,当夜便遣快马向皇帝陛下呈奏密函,详述现下情势,恭请圣断。

翌日午时,皇帝刘彻刚下得早朝,便收到齐山呈奏的密函,待得阅罢,自是无心回返椒房殿用午膳,急召卫尉公孙贺入宫觐见,将那密函狠狠拍到他的脸上。

公孙贺见得皇帝陛下面色铁青,忙是捡起地上的密函,只来得及匆匆扫了扫,便是险些吓尿了。

这绝非夸张,他全身剧颤不已,非但是要吓尿,便连屎都要吓出来。

沐王乃是陛下独子,且帝后多年来端是伉俪情深,陛下数度批驳宗府请其开宫纳妃的奏章,加之此番沐王奉旨出巡,隐隐现出陛下将要立储的迹象了。

天爷!

他公孙贺府上的死士意图谋害沐王殿下,这罪名与谋反何异?

“臣有罪,请陛下责罚!”

公孙贺忙是跪伏在地,追随皇帝刘彻多年,晓得此时最重要的不是喊冤求饶,而是先认罪,即便他无心谋害沐王殿下,但那两名死士是出自他的府上,想彻底脱罪是不可能的。

刘彻扬眉冷笑道:“你所犯何罪?”

“陛下,臣有失察之罪。”

公孙贺重重顿首叩地,直磕额角铁青,方是答道:“陛下,臣自认向来忠君任事,我公孙氏更绝无谋逆之心,郎中令密函中亦已提及,那两名贼人乃是与义渠公孙的余孽勾结,意欲借此构陷我长安公孙一脉啊。”

这厮避重就轻的手段倒是娴熟,算准了皇子未曾伤了分毫,且南宫公主是皇帝的阿姊,公孙愚是皇帝的侄儿,于情于理,也不会给他公孙贺定下抄家夷族的大罪。

“失察之罪?”

刘彻岂会不知他的心思,端是气乐了,若是换了旁人,刘彻怕是要拎起剑架上的赤霄剑,将他的脑袋给斩下来。

“陛下,臣昔年剿灭义渠公孙时未能斩草除根,险些铸下大错,害了沐王殿下。好在殿下蒙天恩庇佑,没出甚么差池,否则微臣万死莫赎。”

公孙贺熟知皇帝陛下脾性,见得陛下没在震怒下将他斩杀当场,且还愿开口与他说话,就意味着陛下是想给他赎罪的机会,至于最终结果如何,全看他的接下来的表现。

“陛下,臣自请除却卫尉之职,下狱待决,且恳请陛下命郎中令清查我公孙族人,若尚有义渠公孙余孽或与之暗中勾结着,则诛绝其血亲,为我公孙氏清理门户。”

公孙贺看着惫懒随性,实在也是个杀伐果决的狠人,即便晓得不少公孙族人会因此遭受“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的血腥清洗,然为了保住自家嫡亲,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

阿父公孙昆邪官居岭南太守,叔父公孙歂官居太尉长史,他公孙贺又是南宫公主的驸马,只要他们三人能洗清嫌疑,不遭牵连,公孙氏就绝不会没落消亡的。

他此时更是懊悔不已,昔年公孙氏裂变为长安公孙和义渠公孙两脉,他还曾向陛下借兵剿杀义渠公孙,然却因同族情分,不忍株连太广,岂知义渠公孙的余孽不但投靠了匈奴,更是动用早已在长安公孙布下的暗桩,要将长安公孙推入举族夷灭的万丈深渊。

刘彻默然半晌,突是冷声道:“此乃你公孙氏的家务事,朕给你半个月,羽林卫任你调用。半月后,沐儿将会返抵长安,到时且看他可会满意,又待如何处置你公孙氏!”

“……”

公孙贺满脸诧异之色,心道难不成偌大公孙氏的荣辱乃至存亡,皆悬于沐王殿下之手么?

这未免也太过儿戏了吧?

“怎的?你是想让朕现下就降罪么?”

刘彻见他不答话,微阖凤眸,冷然道。

“微臣不敢,微臣谢过陛下!”

公孙贺此时已然反应过来,此事若陛下亲自断罪,若是惩处过轻,无法对妻儿交代,若是惩处过重,又会重创公孙氏在朝堂和军中的威望势力。

尤是在汉军之中,秦氏,李氏和公孙氏,三大军系相互制衡,现下秦氏渐渐式微,若公孙氏又遭到重创,那李氏难免一家独大,这无疑是天家最不愿看到的。

正因如此,皇帝陛下不但大力扶植郎卫,羽林卫和虎贲卫这些嫡系军伍,更是不顾天家忌讳,让胶东王刘寄和广川王刘越入伍从军,刘寄更是拜为此番西征的大将军。

皇帝陛下能允许大汉群臣在朝堂上肆意闹腾,却觉不会容忍汉军中出现任何杂音!

七月中旬,大汉朝堂依旧平静祥和,汉军内部掀起阵阵波澜。

城卫南营都尉秦方自请领兵出征,前往玄菟郡,代精锐骑营继续清剿北地蛮夷。

皇帝刘彻准奏,且因城卫南营仅万余兵员,特意“恩准”秦方从汉军其余校营抽调将士,凑足两万骑兵。

秦方奉旨调兵,抽调的范围非仅限于城卫军将士,便连不少边军将领都接到调令,若赶不及前来长安,便自行执调令前往玄菟郡等候整编。

文臣们或许不晓得个中详情,太尉府属官们却是清楚得紧,秦方征调的大多是秦氏子弟和与秦氏往来密切的将领,甚至有不少数年前已卸甲归田的旧将。

他们虽是惊愕不已,却也不敢宣之于众,盖因太尉李广已特意交代,此事不要去理会,更不要去探究,免得惹火烧身。

非但秦氏如此行事,便连公孙氏亦如此行事,太尉长史公孙歂请旨,欲领兵囤驻远在夫甘都卢南部的仰光城。

皇帝刘彻亦是准奏,着他从陇西,安定,北地和上郡这四个西北大郡征兵,征调昔年归化的各族胡人组建兵员为两万的义渠骑营,尽速前往仰光城。

公孙歂大肆征调公孙氏子弟出任义渠骑营的将官,若在过往显是犯下大忌,偏生太尉府对此视而不见,尽皆批允。

于是乎,秦氏和公孙氏的两大“私军”匆匆组建,尚未完全成军,其主帅便先拔营离京了。

公孙歂和秦方刚是率部离京,大汉便是出了件震惊朝野的大事。

太尉李广当殿奏请,告老致仕!

天爷!

李广虽是年事渐高,却远未到垂暮之年,此时告甚么老?

难不成天家忌惮李氏权重,要行那兔死狗烹之事?

一时间,朝野皆是哗然。

然皇帝刘彻压根没心思向臣民解释甚么,大汉军务更不容旁人置喙半句,他允了李广辞官,赐了他光禄大夫之位,卸任太尉后仍为帝皇内朝僚属。

郅都除骠骑将军,接任太尉之职;程不识除城卫中营都尉,接任骠骑将军。

就在大汉臣民觉着李氏要在军中彻底失势时,皇帝刘彻再度下旨,重新巩固了李氏的地位。

长安城卫军更名京卫,增设“京尉”之职辖制京卫五营,京卫中营则不再辖制其余四营。

京尉位高于诸卿,仅次三公九卿,与长安中尉同秩,掌五万京卫,驻守帝都长安,端是位高权重。

新任的京尉是为李广长子李当户,因其正在外征战,皇帝刘彻下旨命李广三子李敢即刻启程,前往西征大军接替长兄李当户出任建章校尉,统率建章骑营。

李广次子李椒则接任京卫中营都尉,在李当户赶回长安就任前,暂代京尉职守。

数道圣旨颁下,大汉臣民方是恍然大悟。

李广卸任太尉之职,无非是要为自家三个儿子让路了,长子出任京尉,次子出任京卫中营都尉,三子出任建章校尉,李氏日后所掌权势远比那不治军领兵的太尉要来得实在。

无大功者难封列候,大汉军力鼎盛,比起要苦哈哈熬资历攒政绩的文臣,自是手握重兵的武将更容易加官进爵。

手里头没兵权,甚么公卿将相皆是过眼浮云的,又不能似爵位般能世代承袭,想让世家永昌,还得封侯,封侯,封侯!

李广封了列候没错,然他有三个儿子,皆是武勇剽悍,一个侯爵怎的够分?

七月下旬,沐王殿下北巡归来,返抵帝都长安。

沐王殿下离京数月,已是归心似箭,又不喜官民迎候的场面,殿内中郎将仓素便领着郎卫护卫着他,夜渡渭水,绕到龙首塬的南面,从西安门直入未央宫。

小伴读们没有随行,只跟着大队人马留在渭北,等待翌日天明再渡水返京,唯是公孙愚死活非要跟着。

他端是人小鬼大,晓得此时必得抱紧沐王表兄的小粗腿,否则公孙氏只怕真要遭重了。

第七十四章 工业血液 第二百三十三章 师徒相见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调控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团西行第二百七十五章 发行邸报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三百八十一章 击溃前军第四百八十五章 齐山婚事第二百九十一章 长秋基金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论理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请罪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达布山第六百二十四章 国之爪牙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三百零二章 文教府司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女相见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来第四百八十六章 扬帆远航第一百五十章 丰年秋收第五百九十八章 远交近攻第二百零三章 悄然萌生第四百七十三章 身后之事第三百零八章 速难平原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二百一十一章 痴女渣男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为天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鲜割地第一百四十五章 争相竞价 第六百六十五章 新老交替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帐暖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饰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七百三十三章 少年心思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辩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势大好第一百二十九章 关城大捷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九十三章 无奈秦立 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七百九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后谈第六百三十八章 国之重器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车轮船第七百六十二章 祖父催婚第三百四十章 经济作物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仅入士第七百六十章 不负相思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离京第七百九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三百三十二章 宫寒之症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缠绵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隶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线出击 第六百三十八章 国之重器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证确凿第四百二十章 创投基金第四十三章 悲催刘德 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业第八百一十九章 进逼龙城第七百八十章 迈向成熟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为倭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驾出行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胶片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迹降临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钓 第九十三章 无奈秦立 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六百一十章 赵府贵女第五章 金屋藏娇第一百五十九章 梁王请罪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训子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布阵第二百八十五章 议及大婚第五百四十三章 吕宋淘金第一百九十一章 国事家事第三百七十五章 出巡准备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时节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一百九十七章 谋算诸越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七十章 老汉家中 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骄女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八百三十一章 东阙广场第一百二十六章 关城血战第九十八章 酷吏张汤第一百二十六章 关城血战第五百六十四章 无线通讯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击第二百五十九章 图谋西南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云动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设军校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议始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