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大帝国5

从村级到内阁级,保持这么庞大的公务人员群体,自然也需要令人瞠目的俸禄和办公经费。

在前周时代,每年8千万贯的国家收入中,接近8成的6千万贯用来支付军费,剩下的部分中接近8成的1千5百万贯用来支付官员俸禄,再剩下的部分用来支付给女真鞑子的岁币和皇室的花销。

然后就没了,这样紧绷的财政,实际上一点冗余都没有,一旦什么地方遇到点天灾人祸,需要赈灾救济或者有别的额外支出的时候,大周朝廷的经济就得出现赤字。

大周所有有点本事的宰相,大都进行过一定的财政改革,裁掉冗兵、冗官,尽可能开源节流。

但是,如果让他们知道帝国的财政支出数字,估计所有大周贤相都会撂挑子不干了——这数字大的足以让他们绝望。

以共和1796年为例,帝国军费支出一项就是1亿8千万新币两,官员俸禄和办公经费9千万新币两,仅仅这两样加起来,就是2亿7千万两!

除此之外,帝国还有稳定移民生活的财政支出8百万两;退伍、伤残军人安置费1千2百万两;工业企业投资1千5百万两;偿还国债利息3千万两;国内赈灾和灾区恢复性支出4千万两;水利、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4千5百万两;医疗卫生财政补助4千8百万两;包含科技创新奖励、科学院、工程院在内的教育和科学经费7千5百万两。

所有支出合计高达5亿4千3百万两!

帝国的新币两购买力其实比大周的制钱贯还高一点,统一之后,内阁下令进行货币兑换,大周制钱(铜钱)按1050文(1.4贯)兑换1新币两。

也就是说,帝国去年的财政支出折合7.6亿贯!

这是前周9年半的财政收入总和!

也就是帝国没有皇室和宗室费用(这是内府财政负责的),否则这个数字将更加惊人。

即使这样,这个数字也已经不是前周的官僚们能够想象的了,接近十倍收入的支出,你让谁来能够填平这个窟窿?

当然,帝国既然敢花这么多钱,自然就能挣出更多的钱来。

现在的帝国是世界唯一一个接近工业G命的国家,生产力碾压全世界,同时拥有整个东亚、中亚、北亚、东南亚所有原材料产地和市场,另外还可以通过海上贸易路线向天竺、帕尔斯以及更西方的世界出售各种产品以赚取利润。

另外,帝国拥有更为先进的税收体系,可以通过海关和更加合理的税收政策获取更多财政收入。

共和1796年,包含增值税、进出口税、印花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在内的财政税收就有4亿5千7百万两,此外还有国有企业(含工业企业、银行和农牧场)上缴利润1亿1钱2百万两,发行国债5千万两。

财政总收入6亿1千9百万两。

财政剩余7千6百万两。

这个数字只计算上缴内阁财政的部分,地方地税留用的部分,国有企业的自留利润,以及属于皇室的内府企业利润(内府企业缴税,但利润上交给皇室而不是内阁)。

按照1796年会议季,各部门的预算报告,估计1797年帝国财政支出会上升到6亿3千万左右,但财政收入妥妥的超过7亿!

每年可以保证7到8千万的财政剩余,这种财政健康程度其实不如只有江北时期,因为江南进入帝国的时间太晚,产业优势暂时并未发挥出来。

等到更有优势的江南经济提升上来,帝国的财政盈余肯定会更加丰富。

有钱的情况下,帝国内阁做什么都显得十分豪迈,他们敢一口气向赣省灾区运进390万石粮食,也不是没有理由的。

而且,当你的资本足够雄厚,且敢于投资到底的时候,你反而不会亏损。

连向赣省灾区运送救济都是一样,等到士绅不得不亏本销售囤积的粮食时,帝国反而能倒赚1百万两。

……

帝国现在是如此强大,以至于作为掌舵人的徐世杨花起钱来也显得有些大手大脚。

离开燕京,开始巡游全国之前,徐世杨通过宣传部门,高调提出一个悬赏:若是谁能发明出一台能够正常运行超过24个小时的蒸汽机,皇太子将以个人的名义给予其3百万两的直接经济奖励和伯爵爵位!

如果有谁能把蒸汽机装在船上并且使船只平稳运行超过24个小时,那么他将得到5百万两奖励和侯爵爵位!

如果能把蒸汽机装在车上,那就能得到8百万两现金,以及公爵爵位!

为了让世人明晓蒸汽机到底是什么东西,徐世杨甚至发布基础科普,介绍了蒸汽机的原理,和热胀冷缩等基础知识。

这是徐世杨又一次不顾一切的试图强行拔高帝国的科技水平。

当然,他也不是不明白,相对与某项重要发明,其实一些基础研究更加重要。

所以徐世杨设立了帝国皇家科学进步奖,每年评选一次,分别奖励数学、物理、化学三个学科的新发现。

这些奖项将偏重于数字、公式一类,看似“无用”的基础研究,而且奖励同样十分丰厚。

每个学科每年前三名的奖励将是50万、30万、10万两,只要能够正式其验算和数据的正确性,奖励可以并列获得。

金奖拥有者可以直接获得贵族身份。

华夏帝国的皇家科学进步奖将很快成长为世界上最高规格的科学奖项,并且将会持续到很久很久以后。

……

相对徐世杨花钱催生科技提高。

皇帝就特别喜欢花钱盖宫殿。

金陵的长乐宫投资已经超过3百万两,而且还没修好,估计今后每年还会再投入2百万两左右,一直投资十年才有可能完全竣工,之后估计还要立刻进行旧殿改造工程,每年1百万的维护费都不算多。

这还没算宫内各种皇家器物和女官、宫女、太监等工作人员的花销。

而且,只是长乐宫而已,泉城还有个美泉宫,燕京还有紫禁城,甚至将来还有可能在长安修大明宫……。

如果放在前面任意一个朝代,这都是帝王奢侈无度的亡国之兆。

然而在华夏,这些费用都是属于皇室的内府自行出资,跟帝国财政没有半毛钱干系。

不,还是有些关系的——这种消费需要交奢侈税。

第189章 斗嘴游戏第641章 分割扶桑第709章 南征9第642章 父亲第217章 祝家庄4第530章 少年兵1第41章 矛盾第618章 兴灵5第222章 续战第384章 灭蝗1第491章 五路伐金1第215章 祝家庄2第24章 未来1第188章 小樊楼第207章 和亲队伍出发第211章 新人事安排第365章 教训第562章 北行记2第692章 不战而胜第417章 金军的麻烦第87章 局势第304章 兵变1第156章 时局图2第242章 进军1第15章 徐世松第127章 新军训练第542章 千头万绪第755章 尚需继续前行1第742章 允许试错第103章 靠人不如靠己第68章 赵琳的努力第406章 徐世杨的野心第130章 破莒州1第510章 各方4第577章 海岛攻略第461章 布局3第694章 开明士绅第732章 名门正派1第608章 射白马第42章 分享第456章 索伦部第261章 战黄河4第437章 财务制度第706章 南征6第181章 笨拙的战争第363章 激战1第365章 教训第300章 海盗行动1第95章 未来是咱们的第374章 忧心第324章 布局第643章 父亲2第754章 霸权2第380章 银术可的想法第477章 珍惜机会第396章 降服2第500章 春天7第643章 父亲2第340章 缺点第383章 灾害预警第368章 选择第313章 非常事第281章 最后的尝试第167章 目标:大运河第26章 干翻这世道第394章 伐高丽6第467章 美泉宫第628章 1793年年终总结第46章 莫名其妙第373章 财政2第467章 美泉宫第266章 情报2第489章 总参谋部第250章 乡绅第401章 江华和约第306章 风暴第24章 未来1第632章 南下1第710章 升龙府1第706章 南征6第16章 买卖第475章 和平第595章 选择第660章 大案第729章 拦驾告状第586章 沙尘之中第455章 目的地第545章 军改2第384章 灭蝗1第338章 鞑子的盐第371章 不怕第48章 追击第744章 杀徐世杨1第431章 踏阵第112章 坞堡血战3第215章 祝家庄2第301章 海盗行动2第400章 降服5第652章 开战之前第567章 根绝完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