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村中祠堂

见恒顺布庄里人来人往的很是热闹,刘锡命带着几人直接从人群里钻了进去。

整个布庄的销售区域占地差不多有一亩地大小,四个双推门的设计让室内显得非常宽阔。

按照刘锡命的指示,销售区域做了七个口字型的展柜,中间放有各式布匹,一堆大小媳妇儿正在里面边说边笑地随意挑选。

一见刘锡命等人进来,布庄里面的人刷地一下将目光全都投了过来。

以前可能还有新来的流民记不清刘锡命的长相,但是经过这半个月的忆苦思甜运动,全村人都把他的样子刻在了心里。

这会儿一见到他,屋子里顿时响起了各种问候声,“二少爷”,“二少爷吉祥”。

“哈哈哈,大家不用紧张,你们该买什么就买什么,我就是进来看看而已。”

刘锡命一阵爽朗大笑,现在可算知道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出名了,随时装逼的感觉真的很爽。

这时人群中挤出来一个人走到刘锡命身前行了个军礼,“二哥”。

刘锡命转头一看一下子乐了,“德容,你怎么也在这儿,你自己来买布吗?”

来人正是第三曲的曲长邵德荣,他脸色一红,指了指身后的一个妇人道:“这不是村里放假嘛,好不容易陪我娘出来逛一逛,采买点儿年货。”

刘锡命听了这话赶忙朝邵德容他娘拱手道:“原来是邵大娘,祝你们过年好啊,今天逛的怎么样?”

“二少爷过年好”,邵德荣他娘还有些拘谨,不过见刘锡命一脸和煦的笑容,她也慢慢放下了心,二少爷果然是就是来救咱们穷人的大救星。

“逛的可好了,往常正源乡上也没有咱们刘家村这么热闹啊,看来看去也就那么几间杂货铺子,只不过……”

说到这儿,她犹豫了一下,刘锡命直接问道:“只不过什么?”

邵德荣他娘转头看了看邵德荣一眼,见他没有阻止,一咬牙转头说道:“只不过咱们这儿的布匹种类少了点儿,咱们家的细罗织那可是顶天的宝贝呀,平常人家买了也舍不得穿呐。”

“哈哈哈”,刘锡命还当是什么事,“这可没办法啊,咱们今年棉花没收上来,一般的细棉布想造也造不了,明年可能就好些了。”

“对了”,刘锡命一下子转过头去,问刘锡禾道:“之前不是说了要给每家每户都发两匹布票吗,这事难道没办?”

邵大娘闻言立刻拉住刘锡命袖子,冲他扬了扬手中的两张纸,“发了发了,要是不发这个,来买的人恐怕更少了,也就是二少爷你大气,咱们呐……”

“娘,二哥还有事呢,你少说些。”

邵德荣见自己老娘马上又要化身邻居大妈,赶忙一把将她拉住说了一句。

“哈哈哈,不碍事”,刘锡命笑着客套了一句,趁着这个机会辞别邵德荣几人,自己去店里面视察了一圈。

“货品确实太少了,店员的服务态度也有待提高,而且还有个问题,咱们村子里的女人们大多都要上工,待在家里做女红的时间就少了,看来往后咱们还要开设成衣店。”

刘锡命逛了一圈下来发现了不少问题,他一边朝运动场走去,一边叮嘱刘锡禾把这些记下来,回头好提醒自己。

“成衣店不都是卖旧衣服的吗?”,刘锡贤有些好奇地问道。

“嘿嘿,还记得我给你们讲过的社会分工问题没有?”

刘锡命不打算直接回答,转而考较起自己弟弟来。

刘锡贤认真想了一下,扬起小脸点头回道:“当然记得,二哥你说过,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必然发生劳动分工,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擅长的技术去从事某种特定的工作,然后再通过货币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定价,最终用货币去换取其他必须的物资。”

说着说着,刘锡贤自己都想明白了,他一脸兴奋地冲刘锡命说道:“因为咱们村子里的女人已经将自己的劳动进行了定价,所以她们就可以转而购买专门从事女红的人的劳动,把自己的精力节省下来全部投入到自己更熟悉的工作中去,对不对,二哥?”

“哈哈哈”,刘锡命一把将还在旁边跑来跳去的刘锡安逮住,狠狠揉了他的小脸一把道:“看到没有,你三哥都已经能够活学活用了,你还只知道打打闹闹。”

刘锡贤听自己二哥这语气,知道自己说对了,小脸上立刻扬起了灿烂的笑容。

一群人沿着为公大道一直向前,到了村子中心的大祠堂。

刘家村大祠堂不同于萌朝一般大户人家的祠堂,刘锡命修建这个并不是为了刘家自己的祭祀,而是为了给全村人提供一个类似于教堂这样的存在。

当然,俺们天朝人不需要宗教来忽悠,但是照样还是需要先祖圣人的慰藉。

刘锡命来自现代,那会儿的华夏已经基本上将自己的传统丢的一干二净了,像生死嫁娶这些传统文化中最重视的人生节点,天朝人竟然找不到对应的仪式来寄托情感。

老刘同志参加了不少朋友的婚礼,在大多数现场感受到的都是满屏幕的尴尬,各种婚礼仪式可以用不中不洋、怪里怪气来形容。

所以当他有了这个机会的时候,第一个要实现的就是对婚丧嫁娶这些礼乐制度的革新,其目的就是将其变得更加适应未来工业化社会的需要。

这些想法全都体现在他对大祠堂的设计理念里面,整个祠堂没有修建围墙,而是和人民广场连成一体,构成了一个开放式的环境。

祠堂建筑分为前后左右四个部分,建筑风格更类似于日本的唐式建筑,每个部分都通过开放的阆苑相连,正中间是一块大的草坪和花园。

当然,由于工期的问题,现在只完工了正对人民广场的正殿。

为了给村子增添一些色调,刘锡命特别命令新建成的琉璃坊加班烧制了一批蓝色琉璃瓦,配合上正殿白色的墙壁,整个建筑看上去别有一番景致。

明天就是大年三十,刘家村要先在大祠堂祭祀华夏先祖和紫微大帝,为了保证整个祭祀活动的顺利进行,一大早就有许多人正在这边忙活。

祭祀活动要由庙祝来主持,现在只能由周良才这个学房参事来顶上,他也是第一次主持上万人的大型祭祀活动,这几天都兴致勃勃地在现场指挥布置。

“先生”,都不用人指路,刘锡命一眼便看见正拿了个大喇叭高声指挥飞檐上工人安装条幅的周良才。

“祠堂这边准备的如何?”

周良才笑呵呵转过身来,“这边都差不多了,紫微大帝神像、华夏先祖神位全都入了祠堂归位,香炉案几也已经准备完全,只等明天祭拜了。”

“倒是你请的那帮道士不知道排练的怎么样了,明天的打醮可马虎不得。”

正殿的穹顶有近三丈高,内部结构依旧采用的拱斗等传统技艺修造,殿内的四壁上端全都是糊纸的木格窗户,采光效果还算不错。

刘锡命打算等到琉璃坊制作彩色玻璃工艺成熟以后,再将所有的窗户全部换成彩色玻璃窗,到时估计跟白皮的教堂有的一拼。

第五百六十三章 救疫河南(二十六)第一百九十九章 守株待兔(五)第五百四十三章 救疫河南(五)第七百零一章 驱逐鞑虏(十三)第二百七十七章 入学金泉第五百六十八章 救疫河南(三十一)第六百四十九章 联姻公主(二)第三百章 献忠兵至(六)第一百五十一章 江中乱起第一百零二章 再斗黑虎 四第三百六十二章 怒为红颜(五)第四百八十一章 县令雷洪(三)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战建虏(二)第七百一十八章 征服蒙古(二)第四百四十章 英国商人第一百一十九章 柳氏主仆第六百一十八章 督师中原(十九)第二十六章 必先正名第一百八十七章 斗智斗勇第二百六十一章 四川学政第三百一十三章 名振府县(八)第一百四十七章 购买军械第四百九十章 卢象升死(一)第五百二十六章 占领台湾(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莫名深陷第四十八章 县丞巡县 一第三百七十二章 拯救皇陵(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黑幕不断(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永凯当官(四)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西炮台第三百三十七章 德荣从军(五)第三百二十四章 汉中风云(七)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朝气象(九)第一百二十七章 全村大会第一百九十二章 提前布局第三百五十八章 怒为红颜(一)第四百四十七章 崖州基地(一)第三十四章 做戏全套第二百二十四章 龙骧升格第六百三十二章 大明覆灭(七)第八十章 初谈地理第三百零七章 名振府县(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德荣从军(二)第二百九十九章 献忠兵至(五)第二百七十三章 清除隐患第二百二十六章 仲春三月第八十七章 炼制钢铁 二第六百九十一章 驱逐鞑虏(三)第三百一十九章 汉中风云(二)第五百六十五章 救疫河南(二十八)第五百零二章 赈济京城(四)第四百五十一章 攻略安南(三)第三百三十一章 拯救官军第一百四十七章 购买军械第六百六十二章 吕宋汉王(三)第七百一十九章 征服蒙古(三)第五百六十九章 围攻武昌(一)第八十六章 炼制钢铁 一第二百七十九章 府城角力(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本色尽显第一百七十九章 县试张榜第五百七十一章 围攻武昌(三)第三百九十章 刘家变故(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全村大会第十九章 城中乞儿第四十四章 人心不古第六十四章 立功受赏 一第一百九十七章 守株待兔(三)第九十二章 城中来信第六百八十四章 攻取江南(四)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覆灭(五)第三百八十六章 小战建虏(一)第十八章 还清欠债第三百九十五章 刘家生变(六)第二百六十八章 街头械斗第五百五十五章 救疫河南(十八)第一百七十九章 县试张榜第四百二十六章 钦点状元(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外援赶到第五百四十八章 救疫河南(十)第三百二十九章 国之脊梁第三百一十三章 名振府县(八)第五百七十八章 救时司徒(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城中贩布第五十七章 今事急矣第四十七章 修墙建房第四百四十二章 武装交易(二)第七百一十一章 新朝气象(六)第二十二章 黑虎帮派第六百二十三章 吏治改革(四)第四百三十九章 南下广东第五百四十二章 救疫河南(四)第四百零五章 大获全胜(一)第六百六十二章 吕宋汉王(三)第二百四十六章 家中日常(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夺命时刻第七十二章 装神弄鬼第六百四十八章 联姻公主(一)第八十二章 城镇规划第一百九十八章 守株待兔(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