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章 督师中原(十五)

不过崇祯的高兴没持续多久,等他读完刘锡命的奏章,看上顿时又变得阴沉起来。

“这个刘锡命到底搞什么,才得了两场小胜,这一到湖广就要朕准他买地,还说什么家用不足,简直是放肆”,崇祯气愤地扬了扬手中的奏折,啪地一声摔在御案上。

“你来说说,他这是什么意思,这是想要居功自傲吗,朕可算是看清他了。”

王承恩小心谨慎地抬头看了看崇祯,他当然知道崇祯为何如此恼怒。

原来刘锡命在奏折中不止说了斩杀左良玉的事情,同时还在奏折中说道左良玉麾下大军在湖广肆无忌惮地四处搜刮,以至于民不聊生,田地荒芜。

他刘锡命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这么多良田全都无人耕种,想到当年在四川时因家穷而揭不开锅的事情,因此想请崇祯准他在湖广买些田地以备家用。

王承恩也有些搞不懂刘锡命为什么在奏折中掺杂上这样的事情,这不是故意找事吗,以新安伯的为人应当不至于做出这种事情来啊。

仔细在脑海中想了想,王承恩突然想到了一个可能。

他躬身看向崇祯,“陛下,老奴觉得,这是不是新安伯变着法子向朝廷表忠心呢?”

“嗯,这话怎么说”,崇祯莫名其妙地看向王承恩,“这主动讨赏还能算是表忠心,朕看你是老糊涂了。”

王承恩嘿嘿一笑,“老奴自然比不上皇爷,不过老奴倒是记起一件事来,当年汉高出征项羽,丞相萧何不也是求田自污吗?老奴估计,这是新安伯担心朝中有人忌惮他想要自保呢。”

“哈哈哈”,崇祯闻言愣了一愣随即大笑起来,王承恩这么一说他也想起这个典故来,顿时心中又好笑又好气。

“这个混小子,他当朕是什么人,难道别人说两句朕便要怀疑他了吗,真是混账东西。”

王承恩咧嘴陪笑道:“是咧,新安伯这可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皇爷明鉴万里,哪里会不知道他这些小心思,真是可笑。”

一通说笑之后,崇祯只觉得心怀大畅,更觉得自己看穿了刘锡命的打算, 心中却更加放心起来。

他当即大度地摆摆手向王承恩吩咐道:“也罢,中原的形势也是难为新安伯了,你代朕拟个条 子给他,让他好好做事,他说的事朕准了。”

王承恩立马笑道:“奴才这就去办。”

~~~

河南开封。

被刘锡命一通爆锤不得已退兵回来的李自成终于和罗汝才见了面,不过这回他对罗汝才也没了话说。

要说办事不牢靠,他李自成自己带着二十多万人也没能从刘锡命手中讨了好去,如今却怎么去说罗汝才。

不过,等到刘锡命阵斩左良玉,尽收其军的消息传来,李自成心中再次升起一股急切之感。

本来就打不过刘锡命,现在他又收拢十几万大军,那将来可怎么办才好?

一念至此,李自成赶紧又将牛金星、宋献策等人找来商议对策。

“闯王”,李自成大帐中,牛金星的三角眼骨碌一转想出了个主意。

他阴恻恻地看向李自成道:“属下以为,我军之所以打不过刘锡命手下的官军,主要在于人心不齐,如今官军势力再次大盛,咱们若是不做些改变,恐怕将来碰到了还是会遭殃啊。”

李自成心中一想,也是深觉此理,当即急切问道:“先生所说有理,那你觉得我等应该如何是好?”

牛金星此话一出,宋献策略一沉思便明白了他的打算。

不等牛金星开口,急于立功的宋献策抢先捋须笑道:“这事说起来也简单,曹操虽然已经投靠闯王,但是他麾下终究还是自立营头,这可不就是聚明兄说的人心不齐吗,闯王你看……”

话说到这个份上,李自成哪能还不明白牛金星等人的意思。

看了一眼因为被抢话而一脸不爽的牛金星,李自成有些犹豫起来。

“这个不太好吧”,李自成脸上有些纠结地在帐内转起了圈圈,“曹操当年有恩于我,如今不远千里来投,我却将他的人马全数收到自己麾下,这传出去将士们如何心服?”

牛金星大急道:“哎呀,闯王,都到这个时候了,怎么还能讲这些妇人之仁,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若是哪一天我等势弱,曹操见势不妙又带领兵马去投他人应该如何?”

“是啊闯王,正所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这事可不能心软呐……”

大帐内的一众文武纷纷开口,基本上都是劝谏李自成拿下罗汝才的。

李自成帐中右侧文武中,霍兆伟一脸低调地隐藏在人群中间,见到帐内这一幕,他突然想到了前几天从龙头处传来的命令。

眼见李自成还在犹豫,霍兆伟一改往常默不吭声的状态出来躬身道:

“闯王,属下有一策,不仅可以收的罗汝才大军,也可以将其安抚下去。”

李自成眼睛一亮,连忙抬手看向霍兆伟,“还请先生教我。”

霍兆伟一脸胸有成竹地扫视帐内众人一眼,做出一副名士的样子负手在后左右踱步道:

“我军之所以如此局面,在于主次不明而已,要想顺利解决此事,最好的办法就是定下尊卑,尊卑既定,这罗汝才就是闯王之臣,那这兵马他不交也得交了。”

“霍兄的意思是说……”,宋献策一脸惊喜地看向霍兆伟。

“没错”,霍兆伟笑着坚定点头,“正是要请闯王建极称号,一直以来我等都是以流贼的身份活动,如今河南、山西、陕西等地不少都在我军手中,再以流贼身份活动未免坠了士气。”

“况且我军这次和那新安伯手下大军并未讨得好处,已经引得一众将士心思浮动,如果闯王不加以抚恤,将来军心如何还未可知。”

“哈哈哈,闯王有霍众治这样的贤才真是大幸也”,霍兆伟话才说一半,宋献策当即大笑着接话道。

他和霍兆伟虽然没有太多交情,但是也不像和牛金星那般需要争风吃醋,因此便顺手抬了一抬。

宋献策一副志得意满地表情扇着手中羽扇看向帐内众人道:

“众治兄说的不错,我军现在占有五府二十三州,早已不是流寇了,如今正要请闯王建极称号,然后大封全军,如此一来不仅罗汝才的问题可以解决,就连军心也顺带稳定住了。”

一听说要大赏诸将,帐内的袁宗地、刘宗敏等一帮武将全都兴奋起来。

方才宋献策等人说的那些各种理由大家懒得去管,但是这件事可是和大家休戚相关的。

一脸横肉的刘宗敏当即大笑着抱拳道:“闯王,几位先生说的极是哩,弟兄们跟着闯王出生入死,不就是为了光宗耀祖吗,如今封了官,大家也就都有个盼头了,打起仗来肯定更加卖力。”

“宗敏说的是”,李自成麾下袁宗第等人纷纷抱拳,“还请闯王建极称号,我等也好共谋富贵。”

“哈哈哈,诸位兄弟都有此意,那俺老李便不客气了。”

一见帐内众将如此激动,李自成的心情也跟着心潮澎湃起来。

建极称号,这是一个多么遥远的说法,没想到自己一介草莽竟然也能干下这种大事。

李自成心中狂喜,要是真能干成,那便真是死也值了。

当下,他一拍板道:“好,那俺们就建极称号。”

只是转眼李自成又有些龇牙道:“这个建极称号到底怎么个说法,诸位先生可知晓?”

宋献策看了看霍兆伟一眼,见他示意自己来说,当即微笑着还礼转而摇扇笑道:

“建极有两种,一种是称王,另一种则是称帝!”

称帝两个字仿佛有魔力一样,在大帐中一出现立刻引得闯军上下怦然心动。

“称帝好,要搞就搞大的!”,刘宗敏一脸通红地兴奋道。

第六百零三章 督师中原(四)第四百七十一章 占领吕宋(十四)第一百一十九章 柳氏主仆第四百八十八章 京营点兵(一)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战水匪第三百九十一章 刘家生变(二)第一百零八章 突发警情第六百零五章 督师中原(六)第三十六章 求学乡里第四十六章 长枪突击第四百六十六章 占领吕宋(九)第二百四十三章 小惩大诫第四百二十三章 弹劾天官(三)第一百九十四章 怒发冲冠第六百一十五章 督师中原(十六)第四十五章 军事理念第四百六十六章 占领吕宋(九)第四百九十六章 建虏请和第五百四十一章 救疫河南(三)第一百零二章 再斗黑虎 四第一百五十四章 玉泉入村第七百一十三章 新朝气象(八)第六百五十章 新式科举第五百六十章 救疫河南(二十三)第一百三十四章 吃相难看第二百零三章 思想问题(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取道湖广(二)第六百九十九章 驱逐鞑虏(十一)第四十三章 教学相长第一百一十四章 引君入瓮第一百八十一章 纷至沓来第二百三十五章 尾随而攻第二百一十七章 不断博弈第一百三十九章 扑朔迷离第二百零一章 守株待兔(七)第十四章 县学疏通第二十三章 脱身逃命第六百八十六章 攻取江南(六)第四百四十七章 崖州基地(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街头卖艺第二百一十三章 救场之人第三十五章 杂事处理第三百八十三章 京城盘桓(三)第三百九十一章 刘家生变(二)第四百四十四章 香港海战(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龙骧升格第三百五十六章 逆案中人第一百五十章 打道回府第四百五十一章 攻略安南(三)第十二章 明确志向第四百七十九章 县令雷洪(一)第三百七十二章 拯救皇陵(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清理行动(二)第一百零一章 再斗黑虎 三第四百八十九章 京营点兵(二)第六百四十二章 大明丞相(二)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尾工作第三百九十三章 刘家生变(四)第七百一十章 新朝气象(五)第二百四十一章 商业联盟(二)第六百三十二章 大明覆灭(七)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元往事第二章 乡村见闻第六百四十章 另立新君(七)第五十八章 连夜遁逃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同之道第五百五十章 救疫河南(十三)四百二十章 实践之事第四百八十一章 县令雷洪(三)第四百六十章 占领吕宋(三)第二百一十三章 救场之人第五百八十三章 救时司徒(六)第二百六十二章 浙江宗羲(一)第七百二十六章 朝鲜安南(四)第二百三十章 夜间突袭第五百八十九章 图谋宗室(五)第一百三十七章 顺流而下第五百二十二章 争夺海权(十四)第四百五十四章 攻略安南(六)第二十六章 必先正名第四百二十二章 弹劾天官(二)第七十七章 登堂入室第六百八十三章 攻取江南(三)第七百三十二章 南明离火(四)第四百三十四章 朝堂争斗(一)第四百六十二章 占领吕宋(五)第四百六十七章 占领吕宋(十)第三百四十章 贿赂中官(一)第七百二十三章 朝鲜安南(一)第三十八章 张氏子弟第三百零五章 再见总兵第六百六十五章 吕宋汉王(六)第一百三十章 恢复生产第四百一十三章 俘虏闯王(三)第五百二十六章 占领台湾(三)第四百九十四章 岳托被俘第三百八十四章 京城盘桓(四)第五百一十七章 争夺海权(九)第一百零一章 再斗黑虎 三第二百六十三章 浙江宗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