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合纵之计

再说糜芳这边,一路亲自快马加鞭,赶往郯城求援。其实本来不用糜芳去的,派个传令兵就是了。但是曹军突然杀到,令糜芳心里没了底,巴不得早点脱身彭城呢。

糜芳赶到郯城时已经是第二天了。

陶商听闻彭城情况,立即派都尉张恺领兵去救!其时,从事陈珪、别驾糜竺在侧。

陈珪若有所思的问道:“汉王来此,主公打算何以待之?”

陶商着急彭城军情,只顾着下令驰援,却还没有来得及想这些事情。听到陈珪如此一问,心里一时没有主张。

“汉瑜先生以为我该如何相待?”陈珪字汉瑜,年纪比陶商更长。

“这就要看主公志在何处了?”陈珪说道。

陶商其实不适合当一州之主,他远没有其父陶谦的主见。陶谦好歹入主徐州也平定了徐州多处叛乱。但是这陶商生长优渥,对兵事根本一窍不通,治理州郡也基本都是依靠陈珪等一种手下。

“这如何对待汉王与我的志向有何关系?”陶商不解问道。

糜竺听了陈珪的话,当然懂他的意思,于是也说道:“主公若有心为一州之主,在这乱世创立一番事业,那么就要防止鹊巢鸠占!如果主公没有这样的志向,那便不如将徐州拱手送与汉王!不过,此举恐怕未必能够令众将心服。”

“子仲言之有理!汉王绝非常人,转眼之间便从子方手里取得彭城,可见其智计非同小可!”陈珪对陶商说道。

从糜竺匆匆赶来郯县,陈珪便已经看出了汉王端倪。而且在陈珪、糜竺的观念里,汉王是绝不可能屈居徐州君臣之下的。

虽然陶商并非明主,但是此时却也没有办法将徐州送与汉王,因为徐州掌军的将军们未必能够接受。一旦不合这些人的意,那么徐州必乱!徐州一乱,他们这些人轻则流离失所,重则殒身殆命!

其实陈珪、糜竺对汉王刘征并没有成见,这些考虑都不过是基于徐州的现实,他们唯一的目标便是保住徐州。

陶商仔细琢磨着陈珪、糜竺的话,良久才回话道:“徐州当然是我陶家的!既然汉王有鸠占鹊巢的可能,那不如传令张恺,就在彭城解决此患!”

陶商本事没有,心倒是蛮狠,一不做二不休,学起了曹操。

“主公不可!汉王虽然是个隐患,但暂时还危及不到徐州,反而留下汉王还能令徐州有所益处!”陈珪赶紧劝阻道。

“先生既要防汉王,却又不让我杀汉王,是何道理?”陶商问道。

糜竺与陈珪交往甚密,二人心意想通,于是代陈珪对陶商说道:“主公岂不闻,知之而后谋,谋定而后动?既然知道了汉王来徐州的利弊,那么便可以加以利用!汉瑜先生正是有此一义!”

陶商听到陈珪有了应对,于是赶紧问道:“陶商愚钝,先生教我!”

陈珪捋了捋白胡子,悠悠说道:“曹操图谋徐州已久,发兵东向是迟早的事情。徐州南有袁术,北有孔融,此皆曹阿瞒嘴下之物。为今之计,老夫以为,主公可效苏秦合纵之策,北连孔融,南结袁术,合三家之力以拒兖州!曹操若犯其一处,另二人便借机西向,如此三家或可长保!”

陶商倒是听明白了陈珪的意思,简而言之就是自己与孔融、袁术三家结成联盟,共同抗敌。

“但是这跟汉王又有什么关系呢?”陶商问道。

糜竺笑了笑说道:“三家合纵总须有主有次,以主公的名望能够成为合纵之主吗?”

陶商思忖了一下,点头如实回答道:“不能。”

“这就是汉王的用处啊!”糜竺说道。

陈珪看了一眼糜竺,微微一笑,这徐州城恐怕也只有糜竺跟他能够心意相合了,陈珪没有说出的话,糜竺都能够说到陈珪心坎里。

“汉王遭难,天下皆知,如今若举汉王以约孔、袁,一来可以借此合民望,号召各州郡百姓加入抗曹大军。二来则可以在合纵联盟之中占据主位,这抗曹功劳的大半也理所应当的算在我徐州。”陈珪道。

“我还是没有明白,如此以来那不还是将徐州拱手送给了汉王吗?”陶商迟钝的问道。

此时的陈珪、糜竺只能在心里叹气,自己遇上个这样的主公,只怕也是倒了八辈子的血霉了!怎么会连这都看不明白?

“那曹操能够挟天子发号施令,这徐州都是主公的,主公想让汉王怎样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主公要的只是将汉王留在徐州,至于留在徐州哪里,怎么留在徐州,那都是随主公的意愿!”陈珪说道。

“你这么说我就懂了!好生把汉王养着,别让他有所动作便是了!”陶商恍然大悟般说道。

在陈珪、糜竺的建议下,陶商准备备好礼仪亲自前往迎接汉王,有派出两路使者,分赴寿春和北海,实施陈珪的合纵之策。

陈珪、糜竺二人从州府出来,直摇头叹气。

“子仲啊!这徐州前途难料啊!陈珪老矣,别无他求,子仲倒是要早作打算了!”陈珪对糜竺提醒道。

“主上乏能,我等也只能尽力维持,多谢先生提醒!”糜竺说道。

自从陶谦死后,陶商继任,陈珪已然看透徐州前景。但陈珪自小生长徐州,成名亦是在此,侍奉州府十余年,实在是不愿意看到徐州生灵涂炭,沦落到曹操手里。否则,以他陈珪的名望,往投他主,也能谋得一客卿之位。

糜竺则不同,正当壮年,家里又是徐州富商,还可以有一番大作为。其弟糜芳虽然不堪,但是糜竺却算是个能人,否则也无法积聚起如此多的财富,甚至堪比徐州之主陶商。

徐州情况是,从事陈珪、别驾糜竺、治中王朗,为文谋一派,尽力想要维持徐州的安稳。而将军曹宏,曹宏之弟曹豹,以及都尉张恺等则每每与陈珪等争权,行事往往掣肘。

尤其是曹宏,纯粹是个谗慝小人,又深得陶商信任,最喜打压异己,提拔亲信,以致徐州兵事尽皆落入曹宏、张恺手中。

徐州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不能够完全捏合文武两方,更别谈励精图治,骋志四方。其实以徐州的民口和经济实力,完全可以率先崛起于天下诸侯之中。

然而世事就是这样,有人一无所有,有人挥霍无度。

第八百八十八章 劝阻祝融第四百九十章 否决夜渡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并州扰动第七百三十一章 越俎代庖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华容诡辩第五百七十三章 计绝归路第六百六十六章 汉王调兵第三百八十四章 江东拒曹第七百章 人和为重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夙愿难偿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另立新君第二百八十六章 汉王入府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子龙出战第六百七十七章 荀攸主事第九百五十二章 深不可测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吕蒙带队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柳中合兵第七百四十三章 马忠故事第八百三十章 犀群反冲第六十五章 典韦护主拽奔牛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水镜余晖第四十四章 刘琦出奔第一百九十一章 残树新芽第六百二十一章 刘磐断后第七百六十章 杀进城中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孔明之忧第一千零二章 渡水破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骞曼蔡琰第九百九十九章 上驷取胜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刘备受封第七百七十六章 再见徐晃第五百零二章 老奸巨猾第五百零二章 老奸巨猾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意外丛生第四百三十五章 绵竹之辩第五百七十章 攻心为上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正中眉心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高手过招第四百六十二章 各有心思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漠北消息第四百五十五章 张松怨言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忧成现实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连续设伏第十八章 西城献策第二百六十八章 二刘隙墙第四百六十八章 何须来日第七百五十章 两个太守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再窥天意第四百八十五章 宜加褒奖第七十七章 济阳遇险第四十九章 小马云禄第一百零一章 李儒劝胡第七百四十五章 金堂夜袭第一百二十五章 刘虞劝和第五百二十三章 二马同谋第二百六十三章 求贤被拒第六百八十章 荆州刺史第二百四十三章 琅琊萧节第二百五十七章 进据弘农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就此别过第四百三十五章 绵竹之辩第七百九十三章 全城激愤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贺齐求情第四百七十三章 决意南下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正中眉心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过境南阳第三百四十四章 重修旧盟第一百二十章 荆州反应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生擒夏侯第七百零七章 南中四郡第七百九十章 音信始通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就此别过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刘备意图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诸葛出使第四百二十章 天下混战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一世恶名第四百五十九章 周舒遗物第二百六十四章 冢虎出山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切莫勉强第一百三十九章 马邑之谋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为义子第六百五十章 仇人见面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刘备家底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刘艾寿辰第七百五十三章 兵临雒城第七百二十三章 再聚兵马第三百五十六章 周群解难第六百六十一章 荆兵暴起第三百八十四章 江东拒曹第一百一十七章 马服同宗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 火攻井陉第六百九十一章 汉王改策第二百二十九章 莽撞二曹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马岱败逃第一百二十七章 贾诩挖坑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心事重重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被困府中第九百七十四章 示以不合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为义子第四百七十五章 关中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