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致命失误 (1)

演练开始,问题很快暴露出来。

李斌良安排一中队长扮演袁万春,安排二、三中队长分别扮演耿凤君和耿凤臣,关伟当然演自己的角色,而陈云清则由他的弟弟陈云亮来扮演。

演练一开始就出了问题,当关伟和陈云亮在扮演茶楼老板的刑警引导下,从外边进入散座大厅时,大家都随着走进来,顿时发现,这散座大厅一览无余,如果藏个什么人,应该一眼就能发现。

可是,关伟和陈云清当时却没有发现耿凤臣。

关伟解释说:“当时,耿凤臣一定藏在哪个包间里。”

有这个可能。可是,既然是绑架案,作为老侦查员的大案队长陈云清和副队长关伟,闯进来之后能对别的包间看也不看,就直奔事发的茶室吗?

关伟:“当时,我们只顾着解救人质,别的都顾不上了。”

有点儿勉强,但是,你拿不出证据来否认,只能存疑。

第二个问题来了,而且,这个问题特别不好解释。

“陈云清”——陈云亮和关伟闯进茶室,枪口对准了“耿凤君”。

可是,茶室很小,茶室的门更小,只能容一人通过,一个人闯进去了,横身一站,后边的人很难找到合适的位置,那么,两个人的枪口是怎么指着耿凤君的呢?现在,“陈云清”的枪口指向了“耿凤君”,随后闯入的关伟使劲儿挤了一下“陈云清”,才把枪端起来。

可是,这么一来,问题就产生了,因为,现在是“陈云清”在左方前边一点的地方,关伟在右方后边一点的地方,那么从外边闯进来的耿凤臣为什么不先打站在后边的关伟,反倒撇开他,开枪打前边的陈云清呢?

更有意思的是,扮演耿凤臣的刑警闯进来后,居然把关伟撞到一旁,自己也踉跄一下,才向陈云清“开枪”的……

陈云亮先提出了疑问:“关哥,你在后边,耿凤臣为什么不打你,偏打我哥呀?”

关伟:“这……我也不知道啊,大概,是看你哥在前面,枪口离耿凤君近吧……当时太乱太急,我也记不得所有细节了,反正,大体上是这么回事。”

“可是,他打死我哥,为什么不回手打你,反倒往外跑啊,再说,你在后边,他怎么从你身边跑出去的呀?”

关伟冒汗了:“云亮,你这话啥意思啊,难道我骗你?我说了,当时太乱,我也不是每个细节都记得很清楚……对,他开枪打死陈队的时候,我的枪口也在对着耿凤君,所以就顺势开火了,刚开完枪,要掉回来对付他耿凤臣,他却猛地一撞,我没准备,一下被他撞开,他就逃跑了!”

解释得很勉强,缺乏说服力。陈云亮还想追问,却被李斌良把话接过。

“对,事情往往是当局者迷,关队长当时全力应付局面,哪能把所有细节都记住。总之,我们要从这起案件中接受教训,不能重犯这种错误……来来,现在我们就总结一下,这起案件有多少教训要总结……”

话题被引开,关伟松了口气。

教训总结完,李斌良从入室、熟悉环境和外围侦查入手,又来到包间门外,对如何进入包间、控制对手等都进行了综合演练,然后带大家来到茶楼外,转到徐进安身上。

茶楼外的街道旁,徐进安比比画画地说:“我当时正在城南加油站给车加油,接到关伟的电话后,立刻开车往这边赶,来到门口,就是那儿,我怕引起注意,就把车停到那边,然后步行往这边跑过来,刚下车,就听到茶楼里边传出枪声,我知道坏了,一边拔枪一边往茶楼跑,就在这时,耿凤臣从里边跑出来……”

徐进安讲到这里语塞了一下。

因为,大家看到,徐进安讲话的时候,恰好走到茶楼对面,如果耿凤臣从茶楼跑出来,那就恰好跟他撞了个对面。

可是,他说过,一连几枪,都没有打中耿凤臣,而且,手中有枪的耿凤臣只顾逃跑,也没向他开火。

徐进安:“啊,耿凤臣从里边跑出来的时候,我走到那儿,就前面,咱们走过来的地方,他一看到我,扭头就往那边跑了,我向天上鸣了一枪,让他站住,他不但不听,反而跑得更快了,哎,就在前面,一拐弯就不见了!”

有人现出怀疑的目光,但是,没人把话说出来。

李斌良也没有深究,继续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实战演练顺利完成,大家都觉得很有收获,不过,心里也都留下一些疑点。

晚上下班后,陈云亮刚走出大楼,关伟就从旁边凑过来,一拉他的胳膊:“走,云亮,跟关哥喝几杯去!”

陈云亮疑惑地看着关伟。

关伟:“咳,云亮,关哥心里不好受啊。云清大哥的事,我本已经淡忘了,可是,今儿个到远香茶楼一番演练,又把我心里的伤痕挑破了,走,陪关哥喝几杯去!”

陈云亮想了想,跟关伟去了酒店,酒菜上来,喝下一大口后,陈云亮先开了口。

“关哥,我跟你一样,今儿个去远香茶楼,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对了,现场演练时,我怎么觉得不太对劲儿,如果像你说的那样,我哥哥先冲进茶室的,他应该在前面,你在后边,怎么耿凤臣打我哥不打你呀?”

“咳,你问我,我问谁去呀?我想问耿凤臣,可没地方找他去……对了,你想想,我们冲进去的时候,枪口对枪口,我哪有工夫细看谁站在哪儿啊?反正,我和你哥枪口正对着耿凤君呢,耿凤臣不知就从哪儿出来了,一枪就把你哥打倒了……云亮,关哥跟你哥是生死弟兄,他死后,我发誓要把你当亲兄弟照顾,可现在听你的话,是不是怀疑关哥呀?”

陈云亮看看关伟,怀疑的目光消逝了:“不不,关哥,我怀疑谁也不能怀疑你呀!”

关伟:“那就好,来,咱们再喝一杯!”

二人撞杯。

同一个晚上,李斌良又把何政委、鲁鹏、赵民找到自己的办公室,对演习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在李斌良发现的疑点基础上,大家进行了深入分析,又发现了更多的疑点。

赵民:“我看,这绑架案本身就充满疑点,袁万春在奉春的势力远远超过耿凤臣兄弟,就凭他们俩,敢用暴力对付袁万春?就算当时得逞了,袁万春事后也完全可以向公安机关控告啊,要想翻过来也不是件难事啊。再说了,袁万春走到哪儿都带着保镖,为什么那天就没带呢?”

这个疑点,李斌良已经想过了。

何政委:“那个茶楼老板报案也有问题。如果我是耿氏兄弟,干这种事不会找茶楼,即使找茶楼,一定挑特别可靠的地方,茶楼老板一定是自己人,而不是举报我的人。”

李斌良也想过这个问题。

赵民:“解救的环节也不对头。关伟说,他和陈云清冲进去时,看到耿凤君的枪口正顶着袁万春的脑袋,看到他们后,立刻把枪口指向关伟,被关伟先开枪击毙,这太不可能。正常来说,一个绑匪控制了人质,他看到警察,首先会以人质为挡箭牌,跟警察周旋,怎么抬枪就要打警察呢?再说了,要是真开枪的话,也应该先把袁万春击毙呀,怎么能什么也没干,反被警察一枪毙了呢?”

说得也很切中要害。

鲁鹏:“还有,袁万春,身上,没有,血。”

什么?这可是李斌良没想到的。

“鲁局,怎么回事?你说说,袁万春身上没有血?你怎么知道的?”

“事发,当时,我在,外地,审查时,赵民,被排除,在外。我,回来后,觉得,不对头,就私下,问了问,好几个人说,那天,没看到,袁万春,身上有,血迹。”

嗯……这确实不对呀。袁万春就在耿凤君身旁,耿凤君被击毙,他身上怎么一点儿血都没溅上呢?再说了,陈云清也死在茶室,也没溅到他身上血?这可太蹊跷了。

而且,审查时,主管刑侦的副局长和主管大案的副大队长都被排除在外,也太不正常了。

赵民:“当时,鲁局外出抓逃了,我呢,因为平时跟耿凤臣有来往,就有人让我回避,找了个不大不小的案子,说我能力强,派我带人盯着,所以,也就不可能参与审查了。”

何政委:“再后来,鲁鹏回来后,知道了这事,老是问这问那,结果,他就出事了,去了鲁山派出所。”

明白了。

几人又研究了一会儿,都觉得虽然有所收获,但是,时机仍然没成熟,现在,还远远没到动他们的时候,还得继续同他们僵持下去。

赵民:“妈的,明明知道他们是内奸,是杀人犯,却还得把他们当战友,真是太难了!”

何政委:“难也得这么办。坚持一段吧,我相信,时间不会太久了。”

李斌良:“对。为了不惊动他们,我还要组织刑警大队继续现在的演习。”

按照商定的方案,李斌良次日又来到刑警大队,根据《致命失误》中的案例,继续组织大家分析讨论,实战演习,继续像昨天那样对存在的疑点深究不止。

他注意到,徐进安和关伟的紧张不安渐渐松弛下来。

既摸清了情况,又没有惊动他们。目的达到了。

更让人高兴的是,刑警大队的同志们纷纷反映,这种实战演练,对他们今后处置同类案件减少伤亡很有意义。

这是意外收获。

演练刚刚结束,李斌良又接到一个通知,参加市政法委电视电话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整个奉春市所属的各县市区公检法机关的领导,中层干部和刑侦部门的全体民警。悬挂的会标下,市委蒋书记和市公检法司四个部门的领导端坐在主席台上。

会标上写着:奉春市政法机关打黑除恶斗争动员大会。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长林荫主持了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

林荫首先指出,所以搞这次会战,一方面是上级公安机关的部署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奉春治安工作的实际需要,同时,也是因为《湖州晚报》的报道所使。他拿出那份《湖州晚报》指点着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再无动于衷,就是渎职和犯罪。我们必须迅速行动,彻底查清并打掉我市的黑恶势力,还奉春人民一片平安净土。”

接着,他分析了当前黑恶势力的形态,将其分成几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一些形成时间不长,处于萌芽状态的,他说:“这种情况比较好解决,只要我们态度坚决,掌握证据,可以很快把他们打掉。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坚持露头就打的原则,绝不能让他们坐大,形成气候。”第二层次,他指出,“这一层次的黑恶势力往往已经形成一段时间,并且在社会上有相当影响,他们有的为了保护自己免受打击,还努力渗透公安政法机关,和我们政法机关、主要是公安机关的执法者拉上关系,这样的黑恶团伙,相对而言,要想打掉就有相当难度了。”最后,他说到了第三层次:“这个层次的黑恶势力,形成往往有相当长的历史,他们以暴力和违法犯罪起家,往往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并且已经成功地渗入到政界,也同样和我们公安政法机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的保护伞,已经不是个别警察或者检察官、法官,而往往是这些机关的个别领导,有时,甚至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甚至,还有比公安政法机关更高、更强有力的机关,得到个别高层分子的保护。而且,由于历史较长,他们又善于保护自己,往往有了一些名誉和地位,也就是头上有了光环。另外,由于他们势力强大,仅凭名声,就足以对他人产生慑服作用,所以,一般不再采取裸的暴力手段,所以,也很难抓到他们的罪证,也就是说,他们已经进入了洗白阶段,打掉这样的黑恶势力难度最大……”

听着林局长的话,李斌良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他深切地感到,林荫的讲话,就是自己的心里话,就是自己要讲的话。而且,认真听起来,他的话还显然有一定指向。

激动中,李斌良心里也产生一丝忧虑:“他们的保护伞,已经不是个别警察或者检察官、法官,而往往是这些机关的个别领导,有时,甚至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甚至,还有比公安政法机关更高、更强有力的机关,得到个别高层分子的保护。”这会不会使一些人产生联想……

大屏幕上出现了另一个人的面孔,他坐在林荫旁边,脸微微扬着,没有表情,也看不出他心里在想什么。

第56章 致命失误 (3)第34章 专案组长 (1)第9章 晕眩 (1)第2章 神秘的黑巷 (1)第63章 真相和真情 (1)第28章 我是耿凤臣 (1)第2章 神秘的黑巷 (1)第47章 突变 (2)第60章 打印机 (1)第25章 迷屋 (2)第38章 专案组长 (5)第38章 专案组长 (5)第22章 首选目标 (3)第40章 监控和保护 (1)第9章 晕眩 (1)第20章 首选目标 (1)第53章 凶手和战友 (4)第33章 在奉春,再找不到比他可靠的警察了 (3)第15章 死者的来路 (3)第35章 专案组长 (2)第17章 敌中无我,我中有敌 (2)第65章 真相和真情 (3)第23章 首选目标 (4)第56章 致命失误 (3)第8章 死者的背后 (3)第5章 神秘的黑巷 (4)第22章 首选目标 (3)第19章 敌中无我,我中有敌 (4)第2章 神秘的黑巷 (1)第68章 血染黎明 (3)第32章 在奉春,再找不到比他可靠的警察了 (2)第39章 专案组长 (6)第49章 突变 (4)第58章 新情况出现了 (1)第67章 血染黎明 (2)第36章 专案组长 (3)第59章 新情况出现了 (2)第37章 专案组长 (4)第55章 致命失误 (2)第45章 不寒而栗 (3)第35章 专案组长 (2)第26章 迷屋 (3)第17章 敌中无我,我中有敌 (2)第49章 突变 (4)第15章 死者的来路 (3)第25章 迷屋 (2)第14章 死者的来路 (2)第23章 首选目标 (4)第4章 神秘的黑巷 (3)第40章 监控和保护 (1)第19章 敌中无我,我中有敌 (4)第28章 我是耿凤臣 (1)第12章 晕眩 (4)第54章 致命失误 (1)第64章 真相和真情 (2)第6章 死者的背后 (1)第67章 血染黎明 (2)第51章 凶手和战友 (2)第16章 敌中无我,我中有敌 (1)第25章 迷屋 (2)第37章 专案组长 (4)第38章 专案组长 (5)第5章 神秘的黑巷 (4)第31章 在奉春,再找不到比他可靠的警察了 (1)第61章 打印机 (2)第17章 敌中无我,我中有敌 (2)第36章 专案组长 (3)第15章 死者的来路 (3)第60章 打印机 (1)第1章 引子 噩梦再现第27章 迷屋 (4)第66章 血染黎明 (1)第30章 我是耿凤臣 (3)第10章 晕眩 (2)第52章 凶手和战友 (3)第56章 致命失误 (3)第40章 监控和保护 (1)第47章 突变 (2)第50章 凶手和战友 (1)第55章 致命失误 (2)第64章 真相和真情 (2)第47章 突变 (2)第19章 敌中无我,我中有敌 (4)第52章 凶手和战友 (3)第62章 打印机 (3)第40章 监控和保护 (1)第37章 专案组长 (4)第53章 凶手和战友 (4)第37章 专案组长 (4)第50章 凶手和战友 (1)第67章 血染黎明 (2)第58章 新情况出现了 (1)第50章 凶手和战友 (1)第53章 凶手和战友 (4)第10章 晕眩 (2)第52章 凶手和战友 (3)第31章 在奉春,再找不到比他可靠的警察了 (1)第63章 真相和真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