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采访实录二

李老生告诉我,这个妇女的家里也非常贫困,她的名字叫李小四,于是我们便跟着她去她家里采访,走过几条田埂便到了她家门前,那是一处非常简陋的房子,墙是用泥巴加稻草糊的,门是用竹片编的,门头上挂着一块画着符语的驱邪用的红布。

屋顶上盖的东西是一些塑料纸和一些油毛毡,且多处破损得很严重,听到我们说话的声音,一个看上去老实巴交的男人从屋内走了出来,拿出几块木头就当是凳子给我们坐,我们便开始采访他,原来他就是这家的男主人,名叫朱老象,今年35岁。

他家里有五个孩子,三男二女,最大的孩子叫朱光海,是个男娃子,今年10岁,在读一年级,是家里唯一上学的孩子,其他的孩子因为家庭困难,以至到了适龄年龄却没办法上学,将来能不能上学还是一个未知数。

他们家没有种甘蔗,只有一点山地种了一点玉米,一年之中只有收获玉米的时候有两三个月口粮,其余的几个月属缺粮期,全靠帮工赚点钱来购买粮食,帮工的薪酬最高为10元每天,我问他有没有收到过救济粮,他说,在去年,特区政府给过十五包大米。

推开那扇会吱吱呀呀直叫唤的竹门,我进入他的房间,只见狭小的房间里放着几张暂且可称为床的东西,在四个床脚上用几根竹杆牵拉着,再在上面铺上竹片就成了床。

床上铺了一点棉絮和几块破布,还有一些破旧的衣服,因为没地方放,也就堆放在床上,而这就是他们晚上用来睡觉的地方。

在我们交谈的时候,他家的小娃子陆续回来了,我打开背包,给了朱老象两包烟,再给他们的孩子留下了几本漫画书,在和平村村采访的这几天中,我给每一个采访过家庭的孩子都送了几本漫画书,其中有一个小娃,在我把漫画书递给他的时候,还怯生生地望着我笑了,直到李小四叫他接下,他才敢伸出手来接过漫画书。

他们接过漫画书之后的表情,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那是怎样的一种开怀,看到这些小娃们破烂的衣服,蓬头垢面的样子,以及那像小山兔一样怯生生的表情,我真为他们的困难生活感到难过,真是觉得穷人家的孩子贱如犬。

告别朱老象一家之后,我们走了一小段路,来到了姜小三的家,同样的破房子,同样的房间摆设如出一辙。

我们到了她家时,她正在生火做晚饭,看到我们来了之后,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因为家里穷,没有凳子坐,只好让我们坐床上。

姜小三今年三十七岁,与老公唐李发都是文盲,家里有四个孩子,都是男孩,老大唐龙贵已十四岁了,没有读过书,只有老二唐冬云在读二年级,今年十岁。

家里只有一点山地种了一点玉米,最多可勉强维持半年生计,平时两夫妻都出去帮工,现在帮别人收割甘蔗为四毛钱一捆,因为没钱,家里连电都无法通上。

她家最大的财产就是两头猪,等长大之后,一头猪可卖三四百元,这里喂猪是从不用粮食和饲料的,基本上是砍芭蕉树和一些野草来喂的,所以猪长得也不快,一头猪通常要养上一年多。

看到她架在灶上的饭锅正冒着热气,我揭开锅盖一看,里面有一点大米混着其它的杂粮在一起煮着,我问她煮菜的时候放不放油,她说,除了自家杀猪留点油吃,其余时间基本上是不放油的,因为油贵买不起,煮菜的时候放点盐巴就行了。

临走的时候,我拿了几本漫画书放在她家的竹床上,老二见了,动作非常麻利地扫了过去,用身子给压住了,另外三个孩子一拥而上,为了抢漫画书而打起架来了。

从清水河组出来之后,我们便动身前往大旧寨,李老生的家就在这个寨子里。

在一处看不见人烟的山谷里,见李老生扛着那条突击步枪很是意气风发,我一时兴起,便要他让我开几枪试试,因为我从未开过枪。

他便递过那条枪给我,我对着远处一棵枯树开了一枪,第一枪竟是一颗臭弹,他便把臭弹松了出来,再递给我,我开了第二枪,这一枪打响了,可惜没有打中那棵枯树,因为山谷里很幽静,再加上回音,声音显得特别尖锐,跟电影里听到的那种借助道具做出来的声音完全是两码事,由于该枪的设计比较合理,所以开枪时的后冲力不是很大。

我发现马路旁边的树枝上套着一件苗族女子的衣服,我便问李老生,为什么这件苗衣会挂在树上,他便告诉了我一件骇人听闻的事:在邻近的道水村,一个大苗族女子因为丈夫去世,又要抚养两个孩子,家里生活非常困难,便做了一件坏事,把寨子里的一个堂嫂拐卖给人贩子了。

那个堂嫂的丈夫在悲痛之余,便恶从胆边生,把她给放江了,我问李老生:“放江是什么意思呀?”当他把答案告诉我之后,我便瞠目结舌了:原来放江就是把人砸晕,再扔到河里淹死,跟电视里看到的浸猪笼差不多,而为了提醒和警示世人,那寨子里的人便把被拐卖妇女所穿的衣服拿出来到处挂,以作宣传之用。

听当地人说,由于当地生活困难,有些外来的不法之徒便以介绍对象或是结婚的名义到此处拐卖人口,经常可听到一些人家骨肉分离的悲惨故事。

前面的小路上出现一群赶牛的娃子,此起彼伏的铜铃声像风铃一样清脆地从山头上传来,尽管我加快了脚步,可还是没能赶上他们,眼看着距离越来越远,他们消失在一个弯道上。

到了李老生家的甘蔗地边,他从路边的甘蔗堆上折了一根甘蔗,我们三个便咀嚼着甘蔗往大旧寨赶,又走了一段上坡路,终于到了大旧寨。

大旧寨是一个没有通上电力的村寨,全寨有七十多户人家。在一个破旧的窝棚前,五十多岁的王老元刚从地里回来,与老婆罗小改正在房前休息,他们仅有的一个两岁大的儿子在地上玩着树枝和泥巴。

听说我们是来采访的,他很客气地搬来了一条小板凳,我给了他两包烟,他客套了几句收下了,他家的情况也是相当困难的,没有水田,只种了一点旱稻,全年有七八个月甚至十个月会出现粮荒,因为无地可种,只好出外帮工赚点生活费。

我问他为什么五十岁了儿子还这么小,他叹了一口气告诉我,在现在这个儿子之前,他还生了五个小娃,都因为生病而没有带活,他还说,在最困难的时候,村长给了一点粮食,才使全家勉强度过了饥荒。

我给了他的小儿子一把糖果,那小家伙把糖果塞进口袋之后,还向我伸出黑乎乎的小手,我只好又给了他一把糖果。见此情景,王老元夫妇在一旁憨笑着。

告别王老元一家,右边的一个小土坡上有一处破烂的房子,一个头上缠着黑布的老奶奶愁容满面地坐在自己家门口。李老生告诉我,这个老奶奶的家也非常困难,于是我们便去她家了解情况。

听说政府派人下来采访了,老奶奶便从屋里叫出了一个老头子,我们便坐在他家门口的一根木头上采访,我递给这个名叫王三的老头子两包烟,他憨笑着收下了。

我问他家的生活情况,他点燃了一枝烟,吐出一个烟圈介绍说,自己原来生了三个儿子,只有大儿子娶了媳妇,后来媳妇和三个儿子都生病死掉了,现在家里还有两个孙子,大孙子叫王老重,是个文盲,今年30岁了,还没有结婚,现在正在生病,由于没有钱治,只好硬挺着。

小孙子叫王老喜,也是个文盲,现在20岁了,家里只有一点山地种了一点玉米,全年都难以吃上几顿饱饭,全靠出外帮工赚点钱来买大米,家里最值钱的就是养着的那一头牛。

正说着的时候,他的大孙子从里屋走了出来,一脸菜色,满面病容,看来病得不轻,在我们交谈的时候,许金凤老奶奶一直紧锁着愁眉,蹲在地上一脸忧色,我叫李老生给了她一捧糖果,她伸出黑松树皮一样的双手颤巍巍地收下了。

辞过王三一家,我们来到了杨小四的家,这个时候村子里有些人围上来了,站在我们周围,他们七嘴八舌地告诉我,村里的人生活得实在太困难了,什么都没有。

杨小四刚从外面帮工回来,一身的汗水,满头的草屑,她是一个寡妇,今年33岁,也是个文盲,长着一副男人一样壮实的身材。

她的老公罗老大因为吸毒死了,留下三个儿子让她一个女人家抚养着,最大的儿子罗新华11岁了,才读一年级,二儿子罗新伟10岁了,却还没有上学,三儿子才五岁,家里也只是种了一点玉米,打下来的玉米只够换三个月的口粮,全靠她出外帮工赚点钱来支撑这个岌岌可危的家。

而这里帮工的薪酬是非常低的,一般是七八块钱一天,好的时候可以拿十块钱一天,由于山里人卫生条件和营养条件都非常差,所以她的大儿子和二儿子正在生病,无钱医治,只好硬熬着。

我提出要去看看她生病的儿子,由于当时天已微黑,她便从邻居家里借来了一个手电筒,我弯着腰钻进了她家中间的屋子,打着电筒朝床上照去,一个孩子下意识地用手挡住照向他的手电光,痛苦地**了一声,只见他满头是汗,脸色潮红,可能正发着高烧。

我再转到另一间屋子,那破烂的被子里同样裹着一个正在发着高烧的孩子,我看到被子里他那瘦弱的身躯在微微地颤抖着,看到这个家庭这种凄苦的场景,我的心里就像那两个发高烧的孩子一样难受,我想起了小时候的自己,因为体质很弱,所以也经常得病,也常常是这样苦熬着。

我叹了一口气,从钱包里拿出一千块钱塞到杨小四手里,叫她给两个孩子去看医生,别耽误了治疗,在手电筒那微弱的灯光中,我看到杨小四脸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非常感激却又非常木愣的表情,她一时竟变得无所适从,接着钱的双手激动得一抖一抖的。

我再叫李老生捧了一大捧糖果放在她家的那张破桌子上,我只是一个记者,是一个小人物,无钱无势,在这充满痛苦的扪心自问中,我所能做到的只有这些微不足道的举措。

第337章 历史三第212章 黑字的安保公司二第567章 要反击第324章 反思第264章 尼日利亚一第499章 苗族国家第202章 国策贯彻一第95章 东南亚记忆一第381章 灾难三第231章 落实第569章 话题很长二第378章 灾难一第626章 战斗的记忆十三第632章 司令部日志四第311章 敲定农场第537章 总结会第602章 预警机日机十一第1章 斯里兰卡第132章 最后的清除二第111章 复兴公司故事三第632章 司令部日志四第387章 只是一半第320章 两件大事第614章 战斗的记忆一第343章 背后的原因第305章 谈判第632章 司令部日志四第14章 亚齐二第15章 亚齐三第447章 好处第144章 南华联邦国家报告三第144章 南华联邦国家报告三第180章 只是开始第631章 司令部日志三第523章 战略确认第258章 没想到第535章 降落航母二第3章 最后一战二第361章 军情分析第390章 我们怎样做第109章 复兴公司故事一第64章 意外惊喜第147章 尝试进入第4章 南华联邦共和国第306章 要学的东西很多第232章 军队整编一第280章 我的心碎了第515章 开始第465章 援外原则第573章 话题很长六第604章 预警机日记十三第215章 黑字的安保公司五第472章 转变态度第102章 战略底气三第122章 远洋捕捞一第491章 陆战争论三第605章 预警机日机十四第233章 经济调整一第632章 司令部日志四第451章 老挝战斗二第11章 加里曼丹三第380章 世界只有两天第271章 私人岛屿第585章 华裔记者二第325章 文化大国第312章 没有理由第39章 任务的意义第547章 航母生涯第309章 金融问题第99章 东南亚记忆五第234章 军队整编二第394章 竞选演讲三第605章 预警机日机十四第120章 南亚之役二第403章 人员安排第608章 进入工作状态第288章 贫困原因第537章 总结会第401章 深度分析第42章 飞来横祸第51章 开战原因第304章 开场白第622章 战斗的记忆九第156章 老挝二第461章 配套措施第587章 士兵之歌第247章 炸沉二第355章 全球追杀八第299章 准备交货第108章 对抗的集团第324章 反思第498章 计划的理由第72章 使人思考的书一第609章 战前的岁月第37章 非洲军队第618章 战斗的记忆五第123章 远洋捕捞二第279章 我说了算第238章 细节问题第390章 我们怎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