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三章 日本屈服(下)

收到了秦铮的要求之后,华东**也没有异议,并立即将这个要求通过美德两国转呈给了日本,称小村寿太郎的资格不足,日本至少要派出与伊藤博文地位相当的人员,出任谈判代表,否则华东**将拒绝与日本举行谈判。

其实华东**的要求也不算过份,外交讲究层级对等,而且因为华东**是胜利方,日方派出的谈判人员的层次至少不能比华东**底,就算高出一级也应该。而从职务上说,小村寿太郎和李三杰的地位相当,但秦铮是华东**的二号实权人物,由他代表华东**谈判,日本显然也应该派出更高一级的人员出来,因此目前日本只有桂太郎、山县有朋、伊藤博文够资格,但桂太郎是日本首相,山县有朋是军人,显然都不适合担任谈判人员,只有伊藤博文是最合适的人选。

但伊藤博文本人却坚决的拒绝代表日本与华东**谈判,因为伊藤博文心里很清楚,这决不是什么好差事,谁干谁倒霉,如果自己去了,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身败名裂,甚致是死无葬身之地,李鸿章就是自己的前车之鉴,在签完马关条约回国后,当时清廷举国上下都指李鸿章是汉奸,因此这个差事是千万不能接的。

桂太郎和山县有朋也能够理解伊藤博文的心情,而且伊藤博文坚持不接,两人也拿他没有办法,因此只能和华东**进行交涉,并死死咬住一条,就是伊藤博文现在没有**公职,不适合出任谈判代表,而小村寿太郎是外相,这是与首相同级的职务,仅次于首相,相当于美国的国务卿,并不是一般的内阁成员,资格是足够的。

收到了日本的交涉文件之后,夏博海等人觉得又好气又好笑,想不到日本人居然用玩文字游戏这样的小手段,难到以为这样就可以蒙混过关吗?在日本内阁中,外相虽然也带一个相字,但和其他内阁大臣,如产经大臣、财政大臣并无多大的区别,说白了就是个外交部长。而美国国务卿虽然也主管美国的外交事务,但根据美国法律,国务卿是**内阁排名第一的部长,即首席部长;并执掌国玺,总统辞职要向国务卿提交辞呈;而且部分内政事务的公告文件要由总统和国务卿联署才能生效,因此美国国务卿才是仅次于美国总统的职务。但日本却在字眼上作文章,这也太小看华东**的这些人员的智慧了吧。

华东**懒得和日本进行咬文嚼字的纠结,直接回复日本,3天必须要确定新的谈判人选,否则华东**将取消谈判,恢复战事。

这一下日本也顿时紧张起来,虽然华东**的这个表态恐吓的成份偏大,但也不能忽视,如果是为了人选的问题导致谈判被取消了,也不是日本能够承受的损失。而且调停的美国、德国也有点看不下去,毕竞华东**的要求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谈判起码要对等吧,小村寿太郎的资格确实差了些,由其是日本把自己的外相与美国的国务卿相提并论,美国人也确实看不过眼去,因此两国都向日本提出建议,还是换个人。

其实桂太郎也不是不想换人,但伊藤博文死活不干,自己又能有什么办法,总不能把伊藤博文给绑去上海吧。

而就在这时,明治天皇终于出手了,下诏给伊藤博文,称:昔日清国败于日本,李鸿章尚能顾全大局,赴下马谈判,伊藤博文岂不及李鸿章也。

原来明治天皇对伊藤博文己经相当不满了,自己御裁决定和华东**谈判,己经替你们背了一次锅,现在论到你伊藤博文挺身而出的时候,却推三阻四,死活不肯出头,那有这样的好事,再者说了,总不能因为伊藤博文不愿出面就把谈判给搅黄了,因此明治天皇才决定出手,推伊藤博文一把,逼他出头,也是给自己出一口恶气。

果然,收到了天皇的诏书之后,伊藤博文只能长叹一声,到了这个时候,如果自己还不出头接过谈判的差事,就只能在家里剖腹自杀了。由其是在天皇的诏书中特意提到了李鸿章,也给了伊藤博文极大的触动,当初在马关谈判期间,李鸿章遭到枪击,仍然带伤与伊藤博文谈判,伊藤博文曾对当时的副手陆奥光宗说过,如果自已和李鸿章异地相处,自已未必能做得比李鸿章更好。

不过当时的那一番话,更多的只是伊藤博文做为胜利者的一方,对失败者的同情,并不表示伊藤博文真的认为自己不如李鸿章,相反在马关谈判之前,伊藤博文是很看不起李鸿章的,认为李鸿章己经老了,跟不上那时的天下大势了。而现在伊藤博文才能够真正体会到李鸿章当时的心情,忽然发现自己还真的不如李鸿章,当时清国的情况和现在的日本十分相似,但李鸿章可以不计个人的名声,概然担任清国的谈判代表,自已却没有这个勇气,显然是比李鸿章差了许多。

经过了一夜的考虑,伊藤博文终于表示自己愿意担任日本的谈判代表,去上海谈判。而整个日本也都松了一口气,桂太郎也赶忙找美国、德国传话,表示日本愿意更换谈判的人选,因此谈判还是要照常进行。

本来伊藤博文就在负责和华东**谈判的相关事务,现在担任了谈判代表,就更是名正言顺了,伊藤博文首先确定,由小村寿太郎担任自己的副手。本来小村寿太郎是这次谈判的代表人,现在换了啡位更大的伊藤博文,小村寿太郎改任副手也是理所当然的,而且小村寿太郎对此也没有什么不满的,毕竟现在有伊藤博文在前面挡风遮雨,自已的压力也要小得多了。

其次就是制定谈判的策略,虽然这次谈判,日本处于劣势的位置,而且铁定要支付赔款的,但这并不等于就不需要谈判策略了,毕竞日本还没有衰弱到任由华东**宰割,那样日本不如直接亡国算了,何况华东**也并不是没有弱点的,老实说华东**也应该希望尽快结束与日本的战争关系,毕竞还有一个俄国还没有解决。因此这次谈判,日本应该赔多少?底线在那里?华东**又会不会对日本提出土地要求,日本是否接受,都需要在谈判之前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

通过伊藤博文研究华东**此前的谈判经历来看,和华东**玩硬的,耍横的根本没有用,华东**从来没有怕过威胁,而且一向是以超强硬对强硬,何况现在的日本也没有玩强硬的资格,因此伊藤博文认为,这次谈判,日本应该采取谦卑的态度去面对华东**,以博得对方的同情,对日本网开一面,而不可以强硬态度去激怒对方。

另外华东**一向都以中华正统而自居,日本也应该充份利用这一点,用礼仪之邦、君子之风这类的人设道德绑架华东**;其次则是以两国是同文同种,一衣带水,理应结成兄弟之邦的话题,忽悠华东**,一切都以力争减少日本的损失为最高目标。

而这次谈判中,日本计划承担赔偿的数额,伊藤博文认为赔款肯定要比英法多,也就是肯定会高于6000万英镑,因此伊藤博文将日本赔款定在8000-1亿英镑之间,这个数额比较合理,如果华东**坚持要求赔款高于1亿英镑,日本可以以谈判破裂为威胁,相信那时华东**会做出退让。

致于土地问题,首先日本本土的地方是绝对不能让的,被华东**占据的地区也都必须全部收回,否则日本宁可死战到府,也决不屈服,当然华东**谋求日本本土的可能性也并不大,但以日本的殖民地为目标则是有很大的可能性,毕竟在与英法荷谈判时,华东**是要到了加里曼丹岛这块庞大的殖民地区。

现在日本共有3块殖民地,朝鲜半岛、琉球群岛、台湾,大约2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500万左右。

伊藤博文的意见是,在原则上,这次谈判是只赔款,而不出让殖民地,因为日本要重新掘起,仅靠其他国家的扶持是不够的,还需要这3块殖民地给日本的输血,另外这三块殖民地的地方号虽然不大,但都是战略要地,由其是对中国大陆,有重大的战略价值,因此这次谈判一定要保住这3块殖民地,这样日本才有重新崛起的希望。并且在以后和华东**的战略竞争时,占有一定的优势。

但在这3块殖民地中,台湾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台湾原来属于清国的直接管辖的领土,和朝鲜半岛、琉球群岛有很大的不同,而华东**又一向以维护中国的利益而自居,因此很有可能借这次谈判之机,向日本要回台湾。而鉴于现在华东**处于强势地位,伊藤博文认为,在必要的情况下,日本可以考虑将台湾纳入谈判的交易中,也就是把台湾转交给华东**。但决不能一定要将台湾折算出一个好价钱,估算应在4000-5000万英镑,这样日本差不多可以少支付近一半左右的赔款,也很是划算。

第一七九章 护侨行动(一)第三四零章 李鸿章来访(十七)第一九三章 访问英法(四)第一零八章 考查(五)第二十八章 锦州告急(七)第三五七章 徳国特使(五)第三二九章 李鸿章来访(六)第五二一章 叛逃事件(下)第一九一章 访问英法(二)第一二七章 绿林大会(下)第八十章 水灾(五)第三十章 市长上任(二)第一九七章 巴达维亚(五)第三二九章 最后的准备(一)第五七四章 交收东三省条约第八十一章 灾民(一)第二八二章 旅顺口作战(二)第六十三章 德国使团(三)第二一四章 奇袭库伦(八)第一三二章 渤海海战第一一二章 抓捕(下)第五三四章 第二次鸭绿江之战(五)第二一五章 外交之争(上)第五一四章 穆棱河之战(十)第一三八章 合肥见闻(二)第四一八章 北京攻略(十四)第二七七章 中立(一)第三十五章 换装(中)第十六章 接管济南(九)第五四九章 土地改革(四)第六一零章 朝见风波(二)第六一二章 满洲里战役(五)第七十六章 来访者(四)第一一一章 接管天津(三)第四九五章 舆论风向第一四二章 访问(二)第一三一章 德国舰队(三)第一六五章 庆贺大会(三)第六七八章 大获全胜(九)第一七九章 军事交流(一)第三三二章 李鸿章来访(九)第一三四章 海军假期(五)第五八五章 隔空交手(一)第九十一章 安置营(七)第四五三章 新闻发布(二)第一六五章 年终(下)第二二零章 青岛战役(四)第六二八章 登陆日本(十)第四九二章 归附(下)第二七二章 阴岛(三)第六一一章 满洲里战役(四)第三五六章 大战之前(三)第一三五章 外调(九)第六九六章 求和(三)第五四六章 镇南浦登陆(六)第三四二章 李鸿章之死(三)第三六八章 军队整编(上)第四五一章 外交斡旋(八)第五九零章 农场巡视(五)第一六五章 庆贺大会(三)第一三八章 合肥见闻(二)第六四五章 日本本土作战(五)第三三四章 李鸿章来访(十一)第二九七章 胁迫(二)第五七四章 谈判(二)第一四九章 徳国之行(六)第五二二章 外交施压第三一二章 结局第五六一章 美国(四)第五百章 舆论再变(三)第七二七章 决策(一)第三三五章 李鸿章来访(十二)第七十二章 义和团第五零五章 清廷招抚(二)穿越舰队简介一071型船坞登陆舰第七一六章 上海谈判(三)第三零六章 南线,北线(四)第一零一章 新根据地(四)第三五零章 前往青岛(三)第一四二章 访问(二)第五八一章 青岛密约(上)第六九六章 求和(三)第五七七章 进攻沈阳(一)第六八七章 反制(一)第六一零章 朝见风波(二)第一零七章 考查(四)第九十七章 青州之乱(十)第三三三章 李鸿章来访(十)第四四六章 辽阳之战(八)第五八八章 隔空交手(四)第二十四章 锦州告急(三)第四九一章 激烈博弈(五)第三十二章 市长上任(四)穿越舰队简介一071型船坞登陆舰第三二三章 海参崴(六)第五七七章 进攻沈阳(一)第二八七章 年终会议(三)第二三五章 进驻胶州湾第二零七章 战争规则(二)第五四六章 镇南浦登陆(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