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远东战争结束(下)

听维特说完之后,秦铮没有立刻答复他,而是递给维特一份资料。维特接过来一看,也吓了一跳,原来这份资料全部是用俄文写成,上面记载了近50年以来,俄国对蒙古地区的渗透,以及扶植****势力,鼓动****等的详细事件。

虽然维特只是看了看目录,而并没有看详细的内容,但只看标题,就知道华东**对在50年以来,俄国在蒙古的活动是有相当详细、认真的调查,因为其中有两件事情就是维特策划的。这说明华东**将蒙古的事务列入这次谈判中,是有深谋远虑的考量,决不是临时起意。也表示华东**在占领了东北地区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蒙古,而俄国和华东**在下一阶段的较力,恐怕就会是在蒙古地区了。

而俄国是否能在蒙古地区竞争得过华东**,老实说维特的心里也没有底,虽然说俄国在蒙古的布局早,现在也颇有成效,但华东**出现也就是6、7年的事情,而现在己经是一个强大可怕的对手了,因此谁还敢说有必胜的把握。何况国家之间的竞争,虽然比拼的综合国力,但军事实力也是其中重要的一节,说白了就是比谁的拳头硬,而在这次战争中,华东**所表现出的军事实力决不容小视。由其是现在俄国确实是元气大伤了,对蒙古分裂势力的支持也肯定会大不如从前。

不过现在并不是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而是怎样应对华东**的要求。尽管秦铮只出示了俄国扶植****势力的资料,但并未出示相应的证据,因为这些资料都是跟据旧时空的信息编制,华东**不可能拿得出什么政据束,但维特是聪明人,知道在这个时候,抵赖、狡辩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华东**己经是下定了决心要介入蒙古事务,再扯什么华东**对蒙古没有管辖权之类的事情,是不可能阻止华东**的行动。

维特和俄国**协商之后决定接受华东**的这个条件,毕竞现在对俄国来说,结束战争、恢复和平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事情都要靠边站,当然不为了这一条而导致这次谈判失败。再者说了,签定了这样的条约又能怎么样,俄国会老老实实的尊守条约吗?到时候只要暗中支持蒙古分裂势力不就可以了吗?如果被华东**发现,大不过就是死不承认呗。

其实俄国的这一番考量,华东**早就预料到了,因为俄国从来都不是一个会尊守契约精神的国家,但华东**仍然要求在这次谈判中提出这一条,并写入条约中,也是有自已的道理。虽然华东**并不打算在短时间內,全面控制蒙古地区,毕竟蒙古地区实在太大,超过了200万平方公里,而现在华东**不可能在蒙古投入过多的力量,但阻止俄国继续进行分裂蒙古的活动,并在蒙古地区保持一定的影响力和威摄力,还是有必要,也符合目前华东**的能力。

首先是将俄国承认蒙古属于中国,不支持蒙古分裂势力写入条约中,以后在争夺蒙古的过程中,华东**将在法理上占据道义的至高点,这一点在这个时瓜其实也是相当重要的,虽然国家之间的竞争本质上还是施行的丛林法则,但世界的**道德在整体上还是有一定进步的,尽管本质没变,但手法却还是变得温和了不少,不再是那么直接,简单的说就是吃像变得好看了,即使是一顿饕餮大餐,但也要讲究煎炒烹炸,细嚼慢咽,温文尔雅,甚致还来个音乐伴奏什么的,因此占据法理道德的优势,还是很有必要的。

另一方面,对蒙古分裂势力也是一个打击,尽管俄国仍然会在暗中支持蒙古分裂势力,但毕竟是在条约上白纸黑字的写着蒙古属于中国,不支持蒙古分裂势力,行动多少还是会有一些收敛。而蒙古分裂势力在心理上多少也会有些芥蒂,对俄国的信心也会打些折扣,毕竟俄国签定了这样的条约,还会全力的支持****吗?这种裂纹一但产生,要想恢复就相当困难了,何况华东**还会不断的将这道裂纹扩大。

不管怎么说,双方终于达成了全部的协议,又对条约的细节、文字,遣词用句等等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还有条约的附件,先是赔款金额的附件,确定俄国支付赔款金额的时间为6个月,分三批支付,毕竞12亿卢布,而且还要折算成其他的货币支付,当然是需要时间,前两个月支付2亿金卢布,剩余的10亿卢布,将分两期支付完毕。如有超期,将按超期一天,多支付10万卢布计算,而等所有赔款金额全部支付清之后,华东**才将释放的俘虏移交给俄国。

对于疆土划分的附近,双方约定,在谈判结束后的三个月内,双方将联合组成一支勘察队,对划定的疆界进行一次全面勘测,并确定建立边境哨所的位置,派遣军队驻守以及边境巡逻规则等相关的后续手续工作。

其他的附件还有:建立外交关系,双方都同意,在谈判结束后的2个月内,各自在对方国家成立领事馆,正式确定外交关系;双方的经贸来往,双方约定,在谈判结束后的2个月内,各自组织一支经贸代表团,对双方的经贸通商细则进行协商,而协商的地点定在圣彼得堡,华东**的经贸代表团将和外交人员一起出发,在协商结束之后,确定是否需要再进行下一轮的协商,如果有,那么下一轮协商将在华东**的范围内举行。

最终签约成功时,是1907年4月8日,双方已经是谈了16天。终于签定了【中俄哈尔滨条约】,秦铮和维特分别代表华东**、俄国在条约上签字。

签完了条约之后,秦铮也长长出了一口气,总算是签约成功了,这场战争也可以告一段落了。

【中俄哈尔滨条约】的签定,也像征着远东战争的全部结束。1904年2月8日,日本联合舰队突袭旅顺港开始,到现在华东**和俄国签约成功,总计进行了3年2个月,卷入的国家有华东**、俄国、日本、英国、法国、荷兰6个,各国总计投入战争的兵力及后勤人员超过了300万,死亡军人平民总计100余万,无论是规模还是时间,都远远超过了此前的任何一场战争。

而华东**无疑是这场战争的最大赢家,不仅击败了全部的对手,极大的提高了自身的国际地位和威信力,并且共计获得战争赔款大约3.1亿英镑,收回失地约75万平方公里,并开拓土地74万平方公里,加上东三省、山东、河南,以及部份河北、山西、湖北、安徽等地区,华东**现在控制的区域约为30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000万,在世界范围来说,除了俄国、美国这两个国家之外,就算华东**的疆界最大,人口最多,而既使把殖民地算进去,也只是排在英法俄美之后,位列第五。即使是德国,加上海外殖民地,也只有约260万平方公里,其中本土为55万平方公里;大约7000多万人口,本土为5600万,因此无论从那方面来说,现在的华东**都可以算是一个大型国家了。

从战后的地缘环境看,在远东战争之前,在东北亚地区是俄国、日本、华东**三足鼎力,而且华东**还只能排在第三位,英法美等诸国则在二线,利用自己的代理人,维持自己在远东地区的影响力与平衡;而在远东战争以后,东北亚地区乃至整个远东地区的战略格局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首先是俄国己经彻底丧失了所有在远东地区的港口和战略要地,因此基本也彻底丧失了在这一地区的发言权;而日本也遭受重创,元气大伤,尽管还保住了朝鲜半岛、琉球、日本等殖民地区,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日本都己经无法对华东**造成威胁,虽然英法美等国会大力的扶植日本,使日本尽快恢复了元气,但由于现在日本与华东**在体量上的差距,因此己经无法再对华东**造成实质性的威胁,顶多只能给华东**制造一些麻烦而已。

而英法两国虽然也在这场战争中失败,但自身的实力到是未有大减,不过距离是英法两国最大的敌人,而且两国的重心毕竞还是在欧洲方向,在俄国己废、日本己残的情况下,两国在远东地区都找不到合适的代理人,因此也无法和华东**正面对抗。

在远东地区的另一个列强美国,这次并没有参战,而且自身国力雄厚,在后院方向又没有制肘,在亚洲也有立足点,不过现在美国正处于由大转强的过程中,对武力的使用十分谨慎,更多是倾向于用经济手段和扶植代理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且美国同样也面临着距离困境的问题,因此也可以预见,美国或许会加剧和华东**的竞争,但并不会对华东**的安全造成大的威胁。

这样一圈下来,整个远东地区,华东**其实己经是一枝独大,没有能够与之相抗衡的对手,因此华东**也完全可以安下心来,发展自身的工业与经济,并解决国内的事情。

第一九七章 巴达维亚(五)第一六三章 外交之争(上)第四八七章 登陆作战(八)第二五零章 创业(三)第六零二章 应对计划(下)第二七零章 根据地(十二)第四九一章 激烈博弈(五)第四七七章 外交争斗(六)第五十三章 上海新区(六)第二八零章 中立(四)第五九二章 上海租界(四)第四五二章 外交斡旋(九)第六七四章 大获全胜(五)第一二八章 外调(二)第六一五章 满洲里战役(八)第二二三章 谈判(五)第三三四章 海归(五)第一六五章 年终(下)第一七四章 南洋巨富(上)第七二九章 决策(三)第四七三章 山海关之战(二)第七零九章 日本的选择(三)第一五二章 徳国之行(九)第六八一章 结束战争(二)第四七五章 山海关之战(四)第二六八章 根据地(十)第三四七章 欧洲危机(四)第四九八章 舆论再变(一)第五九八章 济南众态(七)第五九一章 上海租界(三)第一零九章 造舰(四)第一七五章 南下上海(五)第四四一章 辽阳之战(三)第四九一章 归附(上)第二十四章 挟持人质第六零九章 朝见风波(一)第二二五章 青岛战役(九)第二二六章 清廷求和(九)第一四一章 访问(一)第五十一章 上海新区(四)第四八六章 清廷朝议(三)第四八九章 登陆作战(十)第七章 诱敌战术第七十六章 规划(二)第六二二章 登陆日本(四)第四十六章 天津分治(四)第六五三章 撤侨(五)第十五章 舰炮对决第三三三章 李鸿章来访(十)第五六一章 夜袭(二)第一五四章 回师第二零八章 奇袭库伦(二)第五三零章 第二次鸭绿江之战(一)第六十五章 工业(二)第六七一章 大获全胜(二)第五二四章 反围剿(四)第二一一章 爪哇之战(一)第四九八章 各方态度(一)第五五六章 土地改革(十一)第九十二章 天津战役(五)第四五八章 山海关(四)第三一七章 骑军(一)第七二八章 决策(二)第四九二章 袭取海参崴(一)第五六零章 夜袭(一)第五三九章 联合军演(四)第三二三章 骑军(七)第一七六章 南下上海(六)第五八零章 进攻沈阳(四)第二一零章 奇袭威海卫(四)第七二八章 决策(二)第三三零章 李鸿章来访(七)第五九零章 农场巡视(五)第四一七章 北京攻略(十三)第一五一章 上任(五)第二八一章 五人会议(五)第一零五章 电报第四三七章 政客(二)第一五五章 访徳使团(中)第五九六章 济南众态(五)第四一六章 辽河之战(二)第四零一章 谈判破裂(二)第四零二章 谈判破裂(三)第二百章 蒙古攻略(三)第二三二章 访日舰队(三)第一二八章 外调(二)第六八一章 结束战争(二)第三三八章 李鸿章来访(十五)第三六五章 余波未平(二)第二六零章 根据地(二)第二二四章 青岛战役(八)第二九四章 开荒(二)第四十七章 天津分治(五)第五九九章 济南众态(八)第四二一章 停战期(二)第二二一章 谈判(三)第三三七章 工业成就(三)第三九一章 新闻发布会(五)第二七一章 阴岛(二)第七十章 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