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一章 五人会议(五)

提到了谈判的事情,秦铮便道:“你们接见过张佩纶没有?”

徐济超道:“外事部的李部长接待过他,但我和司令员还沒有接待他。。:。不过张佩纶向我们提出一个要求,希望这一次谈判,能够让清政fu也参与进来,组成一个三方会谈,同时还希望我们在这次谈判中,能够帮助清政fu少损失一些利益。”

秦铮皱了皱眉,道:“淸政fu要参加会谈,这不是给我们塞进来了一个猪队友吗?以清政fu无能软弱的特‘性’,肯跫会不惜出卖国家利益来换取八国联军撤出北京,在旧时空里,清政fu和十一国签定的辛丑条约赔赎白银4.3亿,加上利息一共是9.2亿,是1900年清政fu财政收入的十倍啊。”

王云鹏道:“所以清政fu才想加入进来,搞个三方会谈,不就是想借我们的势力,来压制八国联军,維护国家利益,所以我看这是好事啊。”

秦铮道:“未必是好事,我看清政fu的目地,只是想少赔一点银子,而并不是維护国家利益,在慈禧太后看来,中国不过只是他们爱新觉罗家的‘私’产,想卖就卖,现在只不过是想少卖一点,给自己多留一点而己,但现在我们被牵扯进来,签定了卖国条约,就脫不开干系,将来这恐怕就是我们的一大污点。”

肖建军道:“那就拒绝张佩纶的要求好了,我们和帝国主义单独谈判,就让清政fu自己去和帝国主义谈判好了。”

夏博海摇了摇头,道:“我到不这么认为,让清政fu参与这次谈判,对我们还是利大于弊的。首先是清政fu毕竟还是目前中国的合法政fu,因此让清政fu参与谈判,有利于确立我们的正统‘性’。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一点,迫使清政fu承认我们是中国人,这样我们以后也就有了合法的身份地位,而且还可以向清政fu提出要求,把山东划为我们的势力范围,这样我们在山东的统治也就顺理成章了。至于担心清政fu会在这次谈判中卖国,我觉得我们有这样的想法,是陷入了一个误区,我到是认为有我们把关,是不会让清政fu有卖国的机会。相反,如果谈成一个不割地、不赔款,維护了中国主权利益的条约,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声望,当然,如果清政fu要参与这次谈判,必须是以我们为主导的才行。这一点要向张佩纶说清楚。”

秦铮道:“这些话对张佩纶说了也没有用,他不过就是一个替李鸿章传话的人,真正有决定权的人是李鸿章。”

夏博海道:“那就让张佩纶去给李鸿章传话,让李鸿章来决定。”

秦铮道:“我到是觉得用不着对张佩纶说得那么明白,最好是让他带话,请李鸿章来天津和我们面谈,有些事情只有当面谈才能谈得好。当然,我们派人去上海拜访李鸿章也行。”

夏博海的眉‘毛’跳了一跳,道:“说到了上海,我到是一个不算太成熟的想法,现在到是可以说一说,让大家讨论一下。”

秦铮道:“什么想法?”

夏博海道:“我认为这一次谈判的地点不要设在天津,最好是设在上海。”

众人听了,也都觉得有些奇怪,因为一般谈判的地点设定,都是在占有优势一方的地盘,如南京条约的签定地点是在停泊在南京江面的一艘英**舰上,而马关条约的签定地点则是日本马关。而现在的局面明显是穿越者占优,而夏博海却要将谈判的地点设在上海,当然是让人觉得十分意外。

夏博海进一步解释道:“这一次朝鲜半岛危机暴‘露’了我们在情报收集能力方面存在着重大的缺陷,这么重大的事情,而且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朝鲜半岛离天津只有300多公里,我们竟然迟了这么多天才知道,幸好是朝鲜半岛危机的结果是对我们有利的,否则后果恐怕是不堪设想,因此我们绝不能再忽视情报工作了。”

肖建军对收集情报的工作也十分重视,毕竟战争有很大一部份就是建立在情报工作上,因此对这个话题到是很感兴趣,道:“我到是赞同加强情报收集工作,不过搞情报工作最重要是布点,布的点越多,越广,却么获得情报的渠道就越多,但以我们目前的情况来说,想要广泛的布点,难度相当大啊,更不要说是在国外布点了。”

夏博海道:“我们现在当然不可能到国外去布设情报网点,但上海可以,而且上海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社会最复杂、最多元、最国际化,也是各种牛鬼蛇神出没的城市,这样的社会环境,就是收集情报的最好地区,在旧时空里,世界各国都在上海设有自己的情报机构,我们的先辈们也不例外,无论局势多么艰难,都沒有放弃上海的情报站。虽然现在的上海还没有达到旧时空里十里洋场的盛况,但己经是目前中国与国外联系最广最紧密的地方,并且初步形成多元化。而且也是南方的经济中心,因此如果我们能在上海设立一个情报点,那么获得国内外情报信息的渠道就会大大扩展,再发生朝鲜半岛危机这样的事情,我们一定能够及时获知,同时还可以依托上海,向南方扩展情报网络。另外,以后我们要建立我们的工业体系,发展经济,在前期还需要引入相当一部份国外的设备机器,同时还要购买大量的资源,另外还要有一个产品销售的渠道,这些都离不开上海。”

秦铮道:“你的意思是借在上海谈判的机会,在上海建立我们的情报站?”

王云鹏道:“我看还是先建立一个商行要好,以商行为掩护再建立情报站,大部份情报人员都是用商人的身份为掩护的,这样即可以收保情报,又可以发展经济,一举两得。”

徐济超道:“现在建立商行,做什么生意呢?现在我们轻重工业几乎还是一片空白,提供不了任何产品,建立商行不过就是一个空壳子,相反还引人怀疑。”

王云鹏道:“不卖东西可以买东西啊,现在我们需要的东西多去了。建立商行进行收购,完全说得过去。”

夏博海道:“俱体怎么‘操’作,我现在也没有想好,细节可以慢慢讨论,这里就不展开了,不过我们可以借着谈判在上海先设立一个办事处,以后怎么办,再一步一步来吧。”

秦铮道:“这个建议我认为是可行的,明天我先接见张佩纶吧,看看他怎么说,然后让商务部和安全部拿出一个俱体的计划来。”

夏博海点了点头,道:“还有什么事情要讨论的?”

肖建军道:“备战啊,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能不讨论。”

夏博海笑道:“这是军事事情,等到军委会议上再讨论吧,不过老肖可以先准备一下,拿一个初步的备战方案出来。”

随着穿越集团势力的扩张,现在夏博海、秦铮的‘精’力都逐步转向政务,只有肖建军对政务不太感兴趣,因此只有他主抓军事,形成了较为明确的分工。

徐济超道:“还有一件事情,就是执委会迁移到青岛之后,天津怎么处理,是建市还是建立军分区。”

秦铮道:“我看还是单独建市好,驻军肯定是有,但军分区应该设下市以下,毕竟天津离山东也不远,没必要单独建立一个军分区。”

徐济超道:“如果是建市的话,但是釆取什么模式建市,自治、部份自治、还是完全受执委会控制,是否有自己独立的财政,还有就是市长的人选。”

王云鹏道:“我看最重要的还是把天津市长的人选定下来,当然我认为现在最好不要称市长,天津也不要称市,而是叫行政区或特别行政区,市长就叫行政官,这样也不致于太过刺‘激’清政fu。”

秦铮道:“头衔到是其次,我也认为先应该把人选定下来,这样才好讨论天津未来的倶体模式。老夏,你们有合适的人选吗?”

夏博海道:“我和徐主任讨论过,认为李松晨同志出任天津市长,或者叫天津地区行政官最合适。”

徐济超接着道:“我们占领天津以后,李松晨同志一直都负责农村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以及恢复农业生产,划分土地等工作上都有十分出‘色’的成绩。而且他有在基层工作的经验,又熟悉天津地区农村的环境,现在天津地区的主体仍然还是农村,因此我和司令员认为,李松晨同志应该是适合的人选。”

秦铮点了点头,道:“问过李松晨同志的个人意见没有?”

徐济超摇了摇头,道:“这到还没有。”

秦铮道:“就我个人来说,是信得过你们的眼光,不过首先最好是问一问李松晨同志的个人意见,看他是否愿意担任这个职位,另外还是拿行政大会上去讨论之后,再做最终的决定。”

这一次五人会议,足足开了近三个小时,五个人讨论了许多重大的事情,并对穿越集团未来的发展定下了基调,实际的意议十分深远,并不並于此前的大沽口会议、天津会议、二次会议。不过由于参加这次会议的只有五个人,许多决议实际是由五人讨论决定的,因此这次会议的俱体内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不为人所知,因此并未与三大会议并列。一直到很久以后,五个人全都作古,会议的内容才逐渐解密,被命名为五人会议。。

第一四一章 访问(一)第一三零章 海军假期(一)第五五七章 接受谈判(九)第五十三章 上海新区(六)第七二三章 归国(三)第一九八章 蒙古攻略(一)第一五七章 天津见闻(二)第二一九章 青岛战役(三)第五十八章 远东战争结束(上)第三三九章 工业成就(五)第五三五章 第二次鸭绿江之战(六)第五九八章 济南众态(七)第四十五章 天津分治(三)第二九八章 革命者(三)第一六二章 对日谈判(七)第二一四章 爪哇之战(四)第一三三章 渤海海战(二)第二零七章 战争规则(二)第四九四章 袭取海参崴(三)第一七二章 德国之行(四)第一八零章 开平煤矿穿越舰队简介一071型船坞登陆舰第六四八章 日本本土作战(八)第六十五章 舰上见闻第九十三章 安置营(九)第一九九章 蒙古攻略(二)第二九五章 制海权的归属第三十七章 圈孑(下)第三四八章 前往青岛(一)第三零五章 南线,北线(三)第三二二章 骑军(六)第四八六章 清廷朝议(三)第四八一章 统一商界(三)第一五四章 回师第一八七章 护侨行动(九)第四六二章 武昌之行(三)第三四五章 欧洲危机(二)第六三二章 纳土纳群岛海战(四)第四三五章 战争再启(六)第三章 尖刀排长第八十七章 安置营(三)第六零四章 东北战事再起(一)第四八九章 登陆作战(十)第四三零章 战争再启(一)第三十一章 袭击第四二三章 进攻北京(二)第五五六章 土地改革(十一)第四五四章 新闻发布(三)第二九七章 革命者(二)第二三零章 后续影响(五)第一七四章 南下上海(四)第七二二章 归国(二)第三一九章 海参崴(二)第二零四章 惩罚行动(上)第三六九章 余波未平(六)第四八三章 统一商界(五)第五三三章 第二次鸭绿江之战(四)第四七六章 山海关之战(五)第八十三章 成师第四三一章 战争再启(二)第四六一章 围歼日军(五)第二十一章 接管济南(十四)第六十七章 德国使团(七)第四三一章 进攻北京(十)第六十四章 德国使团(四)第四八一章 登陆作战(三)第七十八章 军事发烧友(上)第六十八章 德国使团(八)第四一八章 辽河之战(四)第五零七章 穆棱河之战(三)第一一五章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一)第五九三章 济南众态(三)第二百章 蒙古攻略(三)第二一九章 清廷求和(二)第一零五章 电报第三一七章 锦州(五)第三十一章 袭击第一二四章 学校(三)第二六七章 进城(三)第三十二章 市长上任(四)第二零六章 舰队出发第七一零章 日本的选择(四)第二四八章 王家寨(十)第二一一章 爪哇之战(一)第四零二章 谈判破裂(三)第三四五章 欧洲危机(二)第二七一章 根据地(十三)第四三七章 进京(四)第五二九章 谈判(七)第五九一章 上海租界(三)第三二三章 海参崴(六)第三十四章 年度总结(四)第二七八章 五人会议(二)第二四九章 创业(二)第一九三章 巴达维亚(一)第五九五章 济南众态(五)第七十九章 陆军编制(三)第一一九章 秋收行动(八)第一六零章 对日谈判(五)第五二一章 叛逃事件(下)